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优秀职工事迹材料.doc

    • 资源ID:2546626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秀职工事迹材料.doc

    优秀职工事迹材料安全战线一女兵记集团公司“最美女工”、义马气化厂机修分厂安全员于俊华通讯员 万宾鹏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安全员,但她16年如一日,如同一名忠实于安全战线的女兵,在岗位上展现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今年10月,她从集团公司数万名女工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4年度“最美女工”。她就是义马气化厂机修分厂安全员于俊华。1998年,于俊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义马气化厂电仪分厂工作。在外人看来,能够上个长白班,工作也不累,对于一个刚入职的女工来说,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于俊华不这样想,她觉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继续充电,这样才能不辜负企业的培养。从刚入职开始,于俊华就深知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经过深思熟虑,她为自己定下了自学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她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并在2012年顺利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全厂为数不多的具有安全从业资格的女工。2013年,由于工作需要,她被调到机修分厂担任安全员。在新的工作岗位,她更加勤于思考和学习,注重总结经验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她针对不同岗位职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症下药,促使全分厂违章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在工作中,于俊华是个不喜欢因循守旧的人,她积极主动,遇事肯动脑筋,深得同事们的好评。2013年8月,当得知空分分厂一台输送低温凝结水的单级离心泵经常发生故障,频繁检修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双重浪费时,她主动和同事们一起查资料、实地测试,并积极发表见解。最终,在她的建议下,通过对泵体叶轮进行改造,使轴承更换频率由原来的每月2副延长至每年2副,每年可节约检修费用1万余元。除此之外,她还先后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了“53#共沸塔给料泵机械密封改造”、“制作吸附A、B罐滤网安装专用吊具”等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在煤气化公司创新评比中取得了较好名次。不仅工作上一丝不苟,勇于进取,生活中的于俊华还是一个乐意助人的热心人。她熟悉办公软件操作,同事们在操作办公软件时遇到难题都向她请教,她总能耐心予以指点。为了使大家的电脑都能顺畅运行,她还自己制作了电脑系统安装盘,手把手地教会同事们怎样维护电脑。于俊华对待同事非常热情,对待自己却十分严格。今年6月份,正值全厂装置大检修,机修分厂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然而,此时于俊华却因脚部肌腱炎发作而行走困难。领导和同事都劝她请假休息几天,但考虑到自己走后,分厂许多票证办理和安全监护都会受到影响,她最终还是将已经写好待批的请假条撕碎扔进了垃圾桶,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坚持到现场进行安全监督。这就是于俊华,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女工。虽然岁月无情地在她的脸庞上留下了印迹,但她却用无私的岗位奉献为美丽增添了新的内涵。平凡岗位绽芬芳记集团公司“最美女工”、城郊煤矿职工李玉红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解福舟 位贝贝平均92秒钟1钩,每个小班的提升量300多钩,点、扭、推、拉,每天在主井绞车控制台上重复着紧张而精确的动作,她十几年如一日,带领一干“矿山金花”用心呵护着矿山“咽喉”,保证着滚滚乌金“破土而出”,用辛勤汗水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她就是城郊煤矿主井绞车班班长李玉红。履职尽责保安全“矿上的安全生产任务很紧张,在主井提升这个咽喉岗位上,更是不能出一点儿差错。虽然我们每天工作看起来都很枯燥、乏味,但是能把这个简单的工作持续做好,我觉得我们很了不起。”作为主井绞车班班长,李玉红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城郊煤矿主井提升系统采用德国和瑞典的全数字化技术设备,技术含量高,掌控难度大。李玉红常说,一名班组长有责任、有义务为班组培养技术型的骨干人才,更要时时处处当好班组职工的表率。为此,她定期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讲”、“全确认双述比武”等岗位练兵活动,业余时间组织召开业务技能座谈会,鼓励大家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李玉红通过听、看、摸就可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一次,她在操作绞车时,听到绞车刹车时有轻微的异响,凭经验断定存在隐患,最后确定是固定闸皮的螺丝松动,从而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设备事故。在她的带领下,班里的“七朵金花”如今个个能独当一面,绞车班连续多年圆满完成矿井煤炭提升任务。精益管理勇创新李玉红不仅懂技术、善管理,工作中还善于动脑筋,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城郊煤矿主井使用的ABB公司设计生产的语音通信系统已经运行多年,多处出现老化或损坏现象,如果更换新设备,投入费用高且影响时间长。李玉红积极参与创新改造,在主井绞车房、装载间、卸载间各安设一部电话,铺设电话线路,将以上3处的电话各设一个单号,从而使主井绞车房、装载间、卸载间形成一套独立的快捷通信系统。这项创新为系统改造节约了时间,提升了主井效率。工作场所里司空见惯的废物在她的巧手下也重新焕发光彩。风机滤网的下脚料,她经过思考,自己动手加工成掸子等清洁工具;利用废拖把改制的小拖把在设备的下方、狭窄处清理卫生派上了用场,设计的拖把架不仅美观漂亮,而且大大节省存放空间,成为主井绞车房的一道亮丽风景。真情关爱暖人心工作中要求严格的李玉红,生活中和蔼可亲,对职工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头儿”。“刚到绞车班的时候,李班长就和我签了导师带徒合同。从应知应会到现场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手把手地教我,没有班长用心带我,我不会成长得那么快。”参加工作仅一年就成为班组业务骨干的薛亚娜真诚地说。“李班长知道我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她就主动和我调夜班,如果不是她,我真不知道老人孩子怎么办。”说起李班长的照顾,爱人在外地上班的张丽霞话语中充满了感激。李玉红用真情搭建职工的温暖家园,带领班组融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为矿井高产高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先后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班组长、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无悔青春献供电记集团公司“最美女工”、焦煤供电处职工申令飞记者 孔小海 通讯员 李 金19岁那年,申令飞揣着梦想来到焦煤公司供电处。18年来,她始终工作在矿区电力运行第一线,并一步步成长为最年轻的变电站站长,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从焦作市“三八红旗手”,到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能手”,再到集团公司“最美女工”一项项荣誉,无不记录着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奋斗足迹。爱学习的技术能手1996年9月,申令飞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焦煤公司供电处。几个月的岗前培训后,她被调到运行工区保护班,当了一名供电设备保护工。供电设备保护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为尽快熟练掌握技术要领,提高操作水平,申令飞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每天下班回到家,她总是捧着变电值班员、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等专业书籍反复阅读,仅仅一年时间,她就完全胜任了岗位工作。为掌握更多专业知识,2003年9月,申令飞报考了河南理工大学,攻读电气自动化专业,3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也使她很快成为保护班一名技术过硬的操作能手。2012年9月,申令飞参加焦煤公司变配电工技术比武,勇夺个人第一名。紧接着,同年11月,在全省煤炭系统变配电工技能大赛中,她和队友们顽强拼搏,沉着应战,获团体第三名,她本人取得个人第八名,被授予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能手”。2013年10月,申令飞第二次参加焦煤公司变配电工技术比武,再夺个人第一名。善管理的红旗标兵2011年9月,综合素质优异的申令飞被任命为小马变电站站长。领导的信任和期望,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她总是尽心尽责,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到小马变电站上班的第一天,她就将变电站主控室老化、损坏的照明灯具整修一新。看着换好的新照明灯,大家心里暖暖的。申令飞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站容站貌悄然发生着变化,职工的工作主动性、责任感和荣誉感也一步步增强。在申令飞任站长不到两年时间里,小马变电站5次当选焦煤供电处每季度评比的“红旗变电站”。2013年6月,申令飞被调任古汉山变电站站长,她带领工友大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定期组织操作技术培训,还根据站内的供电系统、运行方式、操作规程等编写了不同种类的事故预想案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14年3月,申令飞又被调任天官区变电站站长。到任后,她大胆开展工作,仅仅3个月就获得焦煤供电处“红旗变电站”称号。付出总有回报。2014年3月,申令飞作为焦煤公司唯一一名女工荣获焦作市“三八红旗手”称号,5月,又荣获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乐奉献的普通女工作为一名出色的变电站站长,申令飞注定要比普通职工付出更多,特别是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和节假日,她都坚持在站里值班。今年8月份的一天晚上,申令飞下班在家休息。天空突降暴雨,她丢下正在写作业的儿子,就往变电站赶。雨下得很猛,出租车不好拦,她只好骑电动车。郊外路灯昏暗,黑夜里大雨又模糊了视线,她几次连人带车摔倒在雨水里。当一身水、一身泥的她站在值班工友面前时,大家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煤海绽“金花”记集团公司“最美女工”、陈四楼煤矿安金花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马志刚 于春晓从1998年投身矿山那一刻起,她16年如一日,把井口当作自己第二“工作室”:组织开展送温暖、送文艺、送礼品各类活动500余场,每次都会送上由衷的微笑和祝福;走进职工中间开展帮教600余次,她用己心比他心;在“好矿嫂”、“优秀职工”等众多称号背后,她更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她就是集团公司“最美女工”、陈四楼煤矿女工安全协管会井口站站长安金花。十多年来,安金花勤勤恳恳地工作,和众多女工一起撑起了矿区安全生产的“半边天”。“都说矿山女工土,但我明白,咱这是不爱红妆爱工装,是实实在在的劳动美!”安金花总是这样积极乐观。1999年10月,安金花与区队技术员刘志明喜结连理,从此她既是企业职工,又是职工家属。“矿上的工作忙,但不论多忙,我都要把家操持好,绝不让志明分心。”安金花深知安全对家庭的重要性,从结婚那天起,她就下定决心当好贤内助,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正是因为夫妻二人同在煤矿工作的缘故,安全在安金花的心里,有不一样的分量。她常默默告诉自己:当一天协管员就要把这份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爱延伸到百米井下,用心护佑安全,不让一名矿工兄弟受伤害。2013年大年初一,协管员们相约为即将下井的职工送饺子。由于孩子小,丈夫心疼她:“今年就别去了,一年四季不闲着,哪次活动你也没落下,这次少你一个也无所谓。”“大过年的,矿工下井多辛苦啊,想想他们,我这一趟不算啥。”安金花朴实的话说到了丈夫心里。安金花常年坚持到井口、区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嘱安全”活动,那一句句关切的话语和美好祝愿在井口回荡,如春风沐浴着每名入井职工。“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字,这煤矿安全的宣传工作还真离不开女同志。说实话,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安金花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多年干安全宣教工作让安金花形成一种以矿井为主要阵地、以亲情感化违章职工的工作理念。2013年6月,该矿开拓二队职工小芦在井下作业时因精神状态不好,导致3辆矿车撞到21502变坡点挡车杠。安金花得知消息后,立即建立了隐患人员档案,并深入班组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芦妻子那段时间迷上了打麻将,每日既不照看孩子,也不处理家务,小芦屡次劝说无效,夫妻二人大吵一架,才导致其精神状态不好。查明了原因,安金花从问题根源入手,主动入户走访,讲述煤矿工作的潜在危险,并邀请小芦妻子参加“职工家属入井体验活动”。当天,在井下工作面,当小芦妻子看到小芦不停搬运锚杆汗流浃背的情景,她顾不上害羞,跑过去紧紧抱住丈夫,当场表示,以后一定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妻子。像这些看起来不显眼的“小事”,安金花一年到头不知做了多少件。通过协管员们长期不懈地宣教,一些工作散漫、纪律意识不强的职工逐渐转变作风,最终成长为岗位标兵。“我绝不小看安全协管这份工作。我掏心窝地为职工安全着想,一定会换来矿井发展的大安全。”安金花说。天山深处的坚守记在音西煤业默默奉献的河南能源人记者 王 飞从新疆拜城县往西,曲曲折折走上65公里山路,就到了新疆公司下属的音西煤业。这里海拔2100多米,四面环山,极目四望,只有奇峻的大山和极少的绿色。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许多河南能源人选择了坚守与奉献。10月6日,记者走近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外派人员不是临时工,不能说走就走”王红光,音西煤业企管科科长。2009年7月,他从洛阳龙门煤业来到这里。从城市一头扎进大山,那种落差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下车后,看到四面环山,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想着这次可来悔了。”话虽那么说,但王红光心里却默默给自己鼓劲儿:“外派人员不是临时工,不能说走就走。既然组织安排我来,我就要服从,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尽管有很多不便,但他迅速调整心态,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最大的亏欠莫过于对家人。王红光的妻子结婚后也来到了音西煤业工作,刚开始时常抱怨:“跟你来这几年,我得到了啥?”王红光没有反驳:“想想也是,人家一个大学生,年纪轻轻就跟着自己来到大山里,心里确实很愧疚。”2010年,王红光的孩子出生时,他只回家了10多天,孩子出生后的第3天就动身回到单位,1岁了才见到第二面。5年中,王红光因为工作忙,只回过两次家。实际上,矿上规定每3个月有一次探亲假,但很多人都怕耽误工作,真正按规定请假回老家的基本没有。谈到现在的生活,王红光说:“很多人刚来都会缺氧头晕头痛,但大家都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身体不适应也要坚持。单位里,大家相互都很照顾,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心里有什么疙瘩很快就解开了。”“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司庆辉,音西煤业企管科副科长。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去沿海城市打拼了一年多,本以为可以实现人生抱负,但在学校培养起来的优越感很快就被打破。“城市虽大,却没有自己立锥之地,找不到归属感。”2011年5月,他通过招聘到了新疆公司。在赶往新疆的火车上,越往西,窗外的风景越荒凉。司庆辉对即将出现的场景做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搭个帐篷、支个锅,还能比那更差吗?“既然南方不适合自己,就在这里发展,条件再苦,也要坚持下去。”司庆辉路上就下定了决心。“到了地方之后,发现有楼房,各种生活设施都有,比想象中的好,虽然跟大城市比不了,但来了就不能当缩头乌龟。”刚开始在龟兹矿业,后来又被调到音西煤业。无论到哪儿,司庆辉都积极面对,踏实工作。闷了就自娱自乐,练练太极,吹吹口琴,爬爬山,看看天空。在龟兹矿业时,为了尽快做好内部市场化系统,司庆辉连续干了29个小时。因为业绩突出,他一年半后就当上了副科长。“这边人才需求大,矿上对大学生职工很重视,搭建的平台也大,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成果。”“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虽然相对来说有点苦,但实现了个人价值,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心里觉得也很幸福。”司庆辉这样说道。“当保洁工,我也很自豪”武红玲,音西煤业后勤服务公司一名保洁工。2008年,她与丈夫一块儿来到音西煤业。当时矿上只有办公楼和宿舍楼,吃饭只有一间小房子,住的地方也很紧张。她索性和丈夫搭了一个帐篷,自己生火做饭。“原来水不够吃,就靠门前小河沟里的水。冬天没有暖气,都是自己去捡煤烧炉子。过年菜不好买,只能让人家进城给带点肉和菜。有一年,进城的路被雪封了,面条就着大蒜过了年。”武红玲回忆。说起现在的生活,武红玲喜笑颜开:“现在我们吃住都不愁了。集团公司接管音西煤业后,建了家属楼,过年鱼呀肉呀应有尽有。矿上效益也好,我爱人的工资从每月3000多元涨到了7000多元,我们两个人都高兴得很!”现在,武红玲的丈夫在准备队当上了班长,从老家一块儿过来的3个同乡也当上了班长、队长。作为母亲,武红玲最惦记的还是在老家的两个孩子。有一次打电话,女儿说:“妈妈,我都上五年级了,你啥时候回来?”“过年就回。”“你骗人!”“妈妈挣钱就是为了让你们吃好喝好,给你们买房子。”“我不要好吃的,我只要你回来。”说到这儿,武红玲抹起了眼泪。有情绪时她就念叨:“过两年咱不干了,回老家吧。”丈夫就开导她:“回去干啥?在这儿吃喝不愁,工资也不少拿,回去种地能挣几个钱。”平日里,武红玲是个热情的“武大姐”。无论冬夏,她带着保洁班的几个人总能把满院的煤灰扫得干干净净。“矿上人见了我都叫武大姐,心里感觉热乎乎的。领导经常说,有智吃智,有力吃力。我没有文化,就出点力,当保洁工,我也很自豪!”就是这样一群人,面对使命,他们责无旁贷;面对困难,他们勇往直前。面对采访,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却用行动践行着“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着企业发展壮大。秀朗其气 昌明其容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公司政工部部长杨秀昌 徐从余书法历来是中国文人心目中最动人心弦的那部分情愫。把玩,琢磨,寄情达志,痴迷于心,魂牵梦绕是常事。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杨秀昌就是这样。出生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原大地的他,从小受到书法艺术熏染,骨子里就带着对书法的执著和痴迷。无论孩童时的学习生活,还是成年后的繁忙工作,都不曾影响他对书法的孜孜以求。对于书法,杨秀昌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兴趣。杨秀昌的父亲是开封那一带村庄里写字的高手。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几乎是整个村庄的村民)请他写春联。所以,杨秀昌很小的时候便被父亲喊去做一些诸如裁纸、添墨、整理对联的工作。和其他少年不同的是,年幼的他总是能将这份工作善始善终。父亲笔舞龙蛇的潇洒和陶醉以及别人的赞叹和敬佩深深地印在了这个少年的记忆里。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夜生活还非常单调。在没有电视可看,没有鬼故事可听的时候,少年时的杨秀昌常常描父亲给其写的几个简单的字。自中学开始,他便陶醉于、沉浸在这古人的世界和书法的江湖里,夙兴夜寐、陶然自得、乐在其中。大学时,他创办书法社,自任社长,在校园里也算是明星级人物,以至于毕业时求他在纪念册上写留言的同学粉丝排起了长队。杨秀昌虽然于书法很有天分,但他却不是一个叱咤风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人,大多数时候,他是安静的,本色的,并不特意去强调什么。杨秀昌说,他是一个做什么事都爱顺其自然的人。对书法也是如此。看着别人咬牙切齿地一定要成为书法家,杨秀昌却是不紧不慢地蹭着,蜗牛般陶然自得。眨眼20多年过去了,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行走着,坚守着,成长着,自在其中,乐在其中,于豁达中流露着优游和从容,于谦卑中流露着本我与尊严。也正因如此,他在工作生活中很接地气。他写得一手很具性情的颜体字,透着他的理解和心性表达,他的行书则稳健挺拔,骨力洞达,同时又不失灵动与性情。秀朗其气,昌明其容,他的形象、志趣和他的所长是吻合的。杨秀昌的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字的骨架、神态皆从颜真卿、王羲之处款款化来。点画有颜体的端正厚朴,亦有“二王”书风的潇洒规矩,字里行间透发出书香英俊的意象气息,煞是耐品。杨秀昌的楷书,乍看是颜体一派书风,再细看,便发现他在颜体里注入了一些他个人的笔意。颜鲁公的楷书每每具有一种岿然屹立的骨力和气象,它不秀俊,不轻巧,那一个一个的字站在那里,让人感觉到的是敦厚、沉实,是建筑般带着庞然体积感的稳重,而那字里,涌动的是孟子所谓的“充实之美”“浩然之气”。杨秀昌致力于颜体的这种崇高之美,他的捺笔,他的许多字在结尾处的钩笔,完全是颜体的“招牌笔画”。不过这种装饰性的笔画用多了,会让人觉得字形的过于凝固、整饬,俨然字模。明代的傅山学习颜体时,就把许多钩笔省略了,效果上便出现了古拙、自然的意趣。杨秀昌虽没有在省略钩笔上有所发明,但他在字的笔画处理上,加进了类似褚遂良、王宠书法里把笔画断开、让笔画之间不相搭接的处理技法,其所形成的“残缺断隙”有如残断的瓦当、篆刻里的破边。在留出的笔画空隙处,在藏锋的笔触里,杨秀昌加大了笔断意连的内在张力和内在笔势的呼应,这类写法,在颜体的沉厚雄浑中强化了空灵和含蓄,尤其彰显出极富现代人审美趣味的空间感。杨秀昌的行书,以“二王”为主攻方向,于怀仁集王圣教序和大雅集王兴福寺半截碑着力最深。他以王书刻帖为主,参以手札意趣,用笔犀利斩截,笔画挺健秀拔,功力深厚,骨力洞达,如锥画沙,有力透纸背之感。结字,端庄杂流利,于方严挺秀中透出变化。章法布局疏密得当,行气贯通,笔断意连,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神完气足;不激不厉、散淡雅隽之风跃然笔端。他的行书猛看像一泓清水,却又有暗流涌动法度森严却又有自己的想法,规整严整而不刻板,笔锋飘逸而不恣妄。隶书也是杨秀昌喜欢的书体。他的隶书于方正厚重的笔画里,追求古拙、自然和动感,融入了篆书和行书的笔意和笔触,散发着古雅飘逸的美感。“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书法与文章同理。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个人修为的外化。时常散见的诗词、随笔等文字,也显现着杨秀昌的才情和修养。杨秀昌有一首自作习书诗,似可理解其书法艺术之行径:“习书终身事,得失寸心知。性痴求佳境,艺微只余痴。自号为杞人,未有忧天时。不觉岁月老,但见日迟迟。”再如他在即将出版的第二本书法作品集萍踪书影自序小诗:“行色匆匆每怅然,恩怨一笑付云烟。事冗更恋毫端趣,心闲神游晋唐间。少小目染成雅好,老大谁知有新天。莫道萍踪随逝水,要留书影续前缘!”品其文,观其书,兼收并蓄,沉着而痛快。豪爽却不失儒雅,如果说豪爽是其性,那么,儒雅便是其格。也许正是这份修为和涵养,在书法界,有朋友说杨秀昌:“别人在奔跑的时候,他在闲步;别人到达了巅峰,他依旧在闲步。然而正是这份温温吞吞的情趣,摒弃了焦躁和急功近利的市侩之风,造就了其通透又内敛的书法风格,细细看,其情趣如竹林闻箫、月下听琴,当真赏心悦目。”或许,这正是走向真正书法艺术的一条道路吧而正值盛年的杨秀昌正在这样的路上从容坚定地行进着爱让生活更精彩记生活中的洛阳LYC轴承职工邓淑敏通讯员 邸静姣在洛阳LYC轴承,邓淑敏是一个传奇式人物。44岁主动转岗到一线;一年干了别人3年的活儿;全公司收入“排行榜”上的明星在旁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女中豪杰”、一个“女铁人”。殊不知,光环照耀下的她,也有万般柔肠、浓浓爱意。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生活中的邓淑敏,了解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如果说洛阳LYC轴承职工邓淑敏用顺应潮流、挑战自我的精神,在工作中谱写了一曲奋进的凯歌,那么,在生活中,她更以温柔体贴的性格、人间大爱的善心赢得了身边每一个人的敬重。孝敬公婆的好儿媳结婚后,邓淑敏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买菜、做饭她样样抢着干,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幸福美满。然而,2000年,这个家庭的平静被彻底打破。4月的一天,邓淑敏的婆婆突发脑溢血。在老人住院的20多天里,邓淑敏厂里、医院两头跑,给婆婆精心制作营养、可口的饭菜,更为婆婆端屎端尿、翻身揉背,照顾得无微不至。没多久,公公又因脑血栓住进医院。邓淑敏又是每天厂里、医院来回跑,孩子都顾不上管。经过40多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公公终于康复出院了。由于婆婆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邓淑敏专门买来血压测量仪,坚持每天为婆婆测量血压。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终于可以下楼散步了。2013年11月的一天,婆婆在楼下锻炼时不慎摔倒,她赶忙将婆婆送到医院。身材瘦小的她背起婆婆楼上楼下地跑了好几个来回,等到安排婆婆住上院,她也差点虚脱得倒在婆婆的病床上。看着她累得面色苍白、汗水直淌的样子,婆婆动情地对身旁的大夫说:“淑敏真是比俺亲闺女还亲啊!”爱护青工的好大姐邓淑敏所在的车钻车间精车二班有16名组员,在公司职工眼里,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团结和谐的班组。精车工序日常作业一人开双机,同事们有时忙不过来,邓淑敏就主动帮助伙伴们上、下活儿,二班有多余的机床,她也主动开动起来。就是这每天“顺手帮忙”的举动,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带动着班组其他成员。今年6月23日,为了赶任务,班组的年轻同事郭金云想连个班,但女孩子胆子小,害怕干得太晚,回家路上不安全。正在小郭左右为难的时候,邓淑敏看出了她的“心事”:“小郭,你放心连班吧,正好我也不急着走,忙完了我送你回家。”就这样,她们俩一直干到凌晨五点,邓淑敏把小郭安全地送回家后,才放心地回自己家。心存大爱的好心人云南鲁甸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邓淑敏顾不上夜班的辛劳,找到洛阳市红十字会,向灾区同胞捐款500元。今年7月31日,球轴承事业部大成厂装配车间职工赵明路18岁的女儿因液化气泄漏爆燃致伤的消息在“洛轴梦”论坛发布后,大家纷纷捐款。考虑到邓淑敏家中经济困难,出于关心、爱护,厂领导在内部动员职工献爱心捐款时,特意叮嘱她的班长,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但当邓淑敏从别的渠道得知这个消息后,坚持捐款200元。这样的例子在邓淑敏的工作中、生活中不胜枚举。天气酷热难耐时,邓淑敏隔三岔五带个西瓜或其他水果给工友解暑;她还利用公休、节假日到医院照顾因病住院的同事邓淑敏说:“对于我个人而言,真正的工作和生活其实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勇往直前的信念,一定能够活出更多的精彩!”在挑战中绽放精彩记洛阳LYC轴承转岗女职工邓淑敏记者 徐战华 马建峰 通讯员 余 柯 姜学峰【核心提示】44岁,她没有年龄优势;高中文化,她没有学历优势;瘦小的身板,她没有体力优势;上有老下有小,她没有“后方”优势邓淑敏毅然转岗了,主动转岗了,从干了20多年的辅助岗转到了操作机器的一线岗。这个过程中,她犹豫过、艰难过、付出过,而从决心踏出转岗这一步起,她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用一串串扎实的足迹,踩出了一条闪光的路径。她一年干了别人3年的活儿,也成为洛阳LYC轴承收入“排行榜”上的明星。因为工作业绩和敬业精神,她以“草根”的身份成了名人。主动响应号召,积极学习技术,珍惜热爱岗位,创造卓越价值。在当前集团公司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应对严峻形势的工作中,邓淑敏无疑具有典型的意义。这个意义,源于她的“顺势”,也源于她的“用心”。2014年7月28日,网友“复兴征途上”以自我加压、挑战自我为题在“洛轴梦”论坛,介绍了洛阳LYC轴承实体保持器厂转岗女职工邓淑敏的事迹。尤其是5月份,为确保用户急需的3300套“22318CA”重点产品,她主动请缨,连续8天坚持每天白班500下班后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直到圆满完成任务。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的20多天里,这个帖子点击率就突破了5000人次。“了不起的邓淑敏,人到中年从头再来,有自信和气魄。赞一个!”“邓师傅,没说的。真是个女中豪杰。”“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邓淑敏学习!” 点赞帖、学习帖、鼓励帖、“有图有真相”帖,一个个接力般的回帖在“洛轴梦”论坛盖起了高楼。邓淑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8月21日,记者走进洛阳LYC轴承实体保持器厂,求证关于她的“传说”。1. 抓住最后一次机会2012年8月,实体保持器厂按照洛阳LYC轴承提出的“鼓励辅助到一线”的要求,进行压编核岗,对邓淑敏所在的制品库和成品库进行合并压缩岗位,鼓励职工主动转岗一线。一线需要技术,转岗干得了吗?一线又苦又累,转岗受得了吗?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转到新的岗位,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有人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上不了一线,有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上一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几天过去,竟没有一个人主动要求转岗。然而,邓淑敏报名了。这一年,邓淑敏44岁,在机械加工行业的一线操作女职工中,可谓“高龄”。此时,距她18岁参加工作,已经有26年。这26年中,她干过3年普通车工、9年搬运工和14年的库管工。对于操控数控机床来说,她几乎一无所知。“想不到邓淑敏报名了。”库房的一位工友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她的爱人也在公司一线上“两班倒”,公公婆婆都已年过八十且有脑血栓、脑溢血后遗症。邓淑敏是主动报名的。她说,参加工作26年来,她目睹了自己赖以生存的企业从辉煌到困顿、到重组改制、再到如今公司新领导班子成立后逆市拉动的全过程。“如今,企业有号召、有需要,我希望自己能拼一把。我不甘心在库管这个既无我的梦想、又收入不高的岗位干到退休。”邓淑敏说起自己当初的决心,依然十分坚决,“这或许是我职业人生中最后一次拼搏的机会了。”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让很多人都不理解。“出风头”、“转了也干不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别人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于转岗,邓淑敏有自己的准备,也有自己的乐观,“一线岗位苦点累点,但收入也高啊。哪能光想拿钱不想出力呢?我想通过自己的辛苦和劳动来改善生活质量。”2. “笨鸟”先飞邓淑敏的转岗申请递交上去,却给实体保持器厂领导出了一个难题在机械加工企业生产一线干过的人都知道车工的辛苦和压力,不少操作工在过了40岁之后,就想换到辅助岗位,而她44岁、女工、身体单薄、高度近视。她能否胜任一线工作,在领导的脑海里打了个问号。就连车间一线几个班组也不乐意接收如果她干不好还要拖累班组的业绩呢。但邓淑敏下定了决心:“我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好。”在她的执著坚持下,厂领导出于试试看的想法,同意她在车钻车间学徒实习一个月。刚到车钻车间数控精车岗位,面对新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CK4085”、“CK5060”数控机床,邓淑敏“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天天都看得见它们在那里,陌生的是这么多年了从没摸过它们。文化水平低、技术功底差,成为邓淑敏到新岗位的第一个“绊脚石”。“精力、体力、记忆力都不如别人,要想赶上别人,咱就得笨鸟先飞,比别人付出更多。”邓淑敏说。白班8:00上班,邓淑敏每天早上7:30就早早来到机床旁,做好生产准备工作。怎么换活儿,怎么装卸卡爪刀具,怎么编制加工程序,师傅做每一个步骤,邓淑敏都认真听、用心记。尤其在学数控编程时,刚开始是天天抱着编程教材看,有时把程序抄写下来回家自己再仔细琢磨;后来她嫌效率低,就用手机把程序拍照下来,下班回家后,对照编程工艺仔细研究每条指令、每个代码。用王联合班长的话说,邓淑敏“爱学,爱钻,有点倔,自己认准的东西非得弄懂才罢休。”正是靠着这股钻劲与韧劲,别人需要3个月才能学会的编程,邓淑敏1个多月就基本掌握了。“初战告捷”让邓淑敏有些兴奋,但一个“意外”事件“震”散了她的兴奋劲。2012年10月的一次二班,带班主任让邓淑敏车一个“合适台型”,从编程、对刀、调仪器到加工,足足忙了3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结果“台型”还是车大了,无法使用。最后还是班长主动过来帮忙才完成任务。这件事让邓淑敏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操作上的稚嫩,同时明白了“学习和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干啥,在专业上一知半解等于在骗自己”。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数控技术!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上按照编程要求反复练习,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会,三遍,甚至八遍,十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般学徒需半年学习才能独立操作,而邓淑敏仅仅用了3个月就独立作业了。邓淑敏出师了,这让领导们和同事们对她刮目相看。出师后单独干的第一个月,车间主任赵红斌更是被邓淑敏完成的400个工时惊呆了在车间110多名职工中排名第一!3. 要做就做最好的做得了和做得好是两回事。从转岗的第一天起,邓淑敏就给自己定下了两条规矩“上白班,中午带饭吃在机台;上二班,五点上班四点就到,主动连班至四点。”今年7月28日凌晨030,车间副主任杨光接到厂经营科通知,国外某用户急需的“HG801”保持架200件,后天一定要发出,要求车间协助解决。杨光皱起了眉头,二班马上就要下班了,目前该产品只进行了粗车加工,后工序还有精车与钻孔,要完成这一任务明天白班必须换钻孔,也就是说今夜必须要干出精车产品来。杨光脑海里马上想到了一个人邓淑敏。邓淑敏得知缘由,二话没说,当即就开始准备。她简单吃了点东西,快速换活儿调整,开动“双机”。由于两台机床相距几十米,往日里习以为常的工作,现在多了份田径运动员似的奔跑。邓淑敏像个上足了劲的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穿梭于两台机床间,从凌晨1:00一直连班干到早上6:30,保质保量地加工出150件精车产品,解决了车间的燃眉之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自己“吃饭家什”,邓淑敏格外爱护。由于数控机床的高度原因,在保养设备时大多数人都是借助拖把对机床的内室进行清洁、擦拭,而邓淑敏则是直接钻进机床防护罩内,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精心擦拭。因为检查组的人员了解她的习惯,所以在大家心中,她保养过的设备大都是“免检”,而邓淑敏每次都主动要求检查人员去检查自己保养过的设备,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她才肯下班。实体保持器厂党总支副书记倪洪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的一年间,邓淑敏共完成工时6569.36个,按其所在车间平均月考核工时180个计算,她相当于1年完成了3年多的任务量。这些活儿是怎么干出来的?从邓淑敏工友那里,记者找到了答案:活儿分好活儿、瞎活儿(不好干的活儿),瞎活儿大家都不愿干,邓淑敏愿干。有工友请假了,机床空了出来,邓淑敏就把工友的机床也开起来,一人开“双机”。白班不能加班,邓淑敏就连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都不停机,带饭在机床边吃;二班凌晨两点别人下班了,邓淑敏坚持连班到四点。“干活儿来不得半点虚假,多干一分钟,就可能多出一件活儿。”邓淑敏常说。直到现在,邓淑敏的工时完成量始终保持着车间前三名的纪录。邓淑敏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她转岗两年来,获得了“建功立业标兵”、“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2013年中有3个月连续拿到了8000元以上的工资,这在洛阳LYC轴承数千名一线职工中屈指可数。邓淑敏也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班组、车间的其他成员,有人想开“双机”,邓淑敏主动帮忙;有人想连班赶工时,邓淑敏陪着加班。车钻车间比着干、抢着干的人越来越多。工友毛兵说:“过去,大伙中间吃饭回来,一般都歇一会儿,到点才干活。后来,看邓师傅天天中午吃饭都不回家、不停机,虽然她家到厂里还不到一公里,我们也就不好意思再歇了。饭后到岗,立即开机。”“我宁愿辛辛苦苦地过舒服日子,也不愿舒舒服服地过辛苦日子。”邓淑敏说得很认真,“但我更希望全体洛轴人都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体面、受人尊敬的生活。”青春绽放“姊妹花”通讯员 邱新平她们8人是好姐妹,平均年龄不足28岁。参加工作以来,她们以岗为家,用心持家,用爱护家,实现了矿上主井连续安全提升1700天。近5年来,她们先后被新乡市、焦作市授予“青年文明号”、“五一”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她们就是赵固二矿主井绞车房的女工。主井绞车房担负着矿井原煤提升的重任,是矿井实现经济效益的“咽喉”要道。在日常工作中,8名女工操作着可编程控制系统的上万条指令,严谨、细致、准确地完成开停操作和巡检维护,并根据绞车实际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岗位控制箕斗装卸及井筒检修。在交接班过程中,她们对滚筒、液压站等20台设备做例行巡查,细致入微、精益求精。 “697.34、697.33、697.32”8月22日,在主井绞车房,当班女工王静紧盯着操作台电子屏上数字跳动,无暇顾及采访。一班下来,她主动找到笔者,抱歉地说:“我们必须高度集中。只有绞车准确到达位置,我们才能放心。”“每天,绞车随着操作台上的数字有规律地循环往返,那才是安全生产,是我们的心愿。”当班司机张亚坤说。通过她们以主人翁精神守护安全的行动,笔者看到了“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的释义。面对国内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主井绞车提升系统,只有中专学历的她们来说,钻研业务的难度可想而知。为切实掌握业务技能,她们以“提升素质、确保运转、岗位建功”为目标,经常跟着技术员、维修工学习各种技术。“电压过低或过高,在自动提升模式下,传动柜会自动跳闸,这时需要调为手动控制模式,保持电流平衡,实现设备正常运行。”女工刘曼茹熟练地给笔者介绍。2012年,矿上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提速改造时,她们主动参与研究绞车提

    注意事项

    本文(优秀职工事迹材料.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