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1章数据库概论.ppt

    • 资源ID:2548138       资源大小:732.51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章数据库概论.ppt

    1,第1章 数据库概论,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冯 万 利 Email:fengwanlisina.com 办公室:主楼1407,2,本章的重要概念,(1)DB、DBMS和DBS的定义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 (3)数据描述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3,(4)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定义,两类数据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 (5)DB的体系结构 三级结构,两级映象,两级数据独立性,体系结构各个层次中记录的联系。 (6)DBMS 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 (7)DBS DBS的组成,DBA,DBS的全局结构,DBS结构的分类。,4,前 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的应用由科学研究部门逐渐扩展到企业、行政部门。至60年代,数据处理已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在60年代末,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处理中的一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本章先回顾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以使读者对数据库的概貌有所了解。,5,1.1 引言,1963年,美国Honeywell公司的IDS(Integrated Data Store)系统投入运行,揭开了数据库技术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是数据库蓬勃发展的年代,网状系统和层次系统占据了整个数据库商用市场,而关系系统仅处于实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关系系统由于使用简便以及硬件性能的改善,逐步代替网状系统和层次系统占领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代,关系数据库已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流。 进入21世纪以后,无论是市场的需求还是技术条件的成熟,对象数据库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已成定局。,6,1.1.1 数据和信息,数据是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数据与信息十分不开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谓数据,通常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 信息与数据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为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语义的解释。,7,1.1.2 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处理是与数据管理相联系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8,1.1.3 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术语,定义1.1 数据库(Database,简记为DB)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较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紧密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等特点。,9,定义1.2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记为DBMS)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面向对象型等。,用户,10,定义1.3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记为DBS) 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1.4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11,1.2 数据库的由来和发展,磁盘容量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12,1.2.1 人工管理阶段,在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其他工作还没有展开。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还没有磁盘等字节存取存储设备。软件只有汇编语言,尚无数据管理方面的软件。数据处理的方式基本上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下列特点: 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 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只有程序(program)的概念,没有文件(file)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与安排。 数据面向程序。即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13,1.2.2 文件系统阶段,在这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信息管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问题成为紧迫的需要,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此时,外部存储器已有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领域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处理的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实时处理。,14,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以下特点: 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比较简单。 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 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以重复使用,即数据面向应用。 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随着数据管理规模的扩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数据冗余(redundancy) 数据不一致(inconsistency) 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15,1.2.3 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的三件大事: 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 。 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总结了当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 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 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16,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的特点,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数据库系统提供以下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7,数据库系统的结构,18,程序和数据间的联系,文件系统阶段信息处理的传统方式,19,数据库阶段信息处理方式的演变,20,1.2.4 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数据库的数据物理上分布在各个场地,但逻辑上是一个整体。 每个场地既可以执行局部应用(访问本地DB),也可以执行全局应用(访问异地DB)。 各地的计算机由数据通信网络相联系。本地计算机单独不能胜任的处理任务,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取得其它DB和计算机的支持。,2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2,对象数据库系统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对象数据模型能完整地描述现实世界地数据结构,能表达数据间嵌套、递归的联系。 具有面向对象技术的封装性(把数据与操作定义在一起)和继承性(继承数据结构和操作)的特点,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23,1.3 数据描述,在数据处理中,数据描述将涉及到不同的范畴。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和物理设计中的数据描述。本节先介绍这三个阶段的数据描述,再介绍数据之间联系如何描述。,24,1.3.1 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集(entity set):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属性(attribute):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每一个属性有一个值域,其类型可以是整数型、实数型、字符串型等。 实体标识符(identifier):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有时也称为关键码(key),或简称为键。,25,1.3.2 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字段(field):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它是可以命名的最小信息单位,所以又称为数据元素或初等项。 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 文件(file):同一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关键码(key):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称为记录的关键码(简称为键)。,26,术语的对应关系,27,1.3.3 物理设计中的数据描述,位(bit,比特):一个二进制位称为“位”。一位只能取0或1两个状态。 字节(byte):8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可以存放一个字符所对应的ASCII码。 字(word):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字。一个字所含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为字长。 块(block):又称为物理块或物理记录。块是内存和外存交换信息的最小单位,每块的大小,通常为210214字节。 桶(bucket):外存的逻辑单位,一个桶可以包含一个物理块或多个在空间上不一定连续的物理块。 卷(volume):一个输入输出设备所能装载的全部有用信息,称为“卷”。,28,1.3.4 数据联系的描述,定义1.5 联系(relationship)是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定义1.6 二元联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对一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和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一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多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E1和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29,数据联系的描述示例,例1.1,30,数据联系的描述示例,例1.1,图1.10 多对多联系,31,数据联系的描述示例,例1.2,图1.11 三元联系,图1.12 一元联系,32,1.4 数据模型的定义,定义1.7 数据模型的简单定义: 能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 定义1.832 逻辑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个部分: 数据结构是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两类操作; 数据完整性约束给出数据及其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33,E-R模型图的描述方法 E-R数据模型是语义数据模型,当初提出E-R数据模型的目的有3个: (1) 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以概括3种传统数据模型; (2) 作为三种传统数据模型相互转换的中间模型; (3) 作为超脱DBMS的一种概念数据模型,以比较自然的方式模拟现实世界。 E-R数据模型用得最成功和最广泛的是作为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数据模型。,1.4.2 实体联系模型,34,ER图有三个基本成分,矩形框,用于表示实体类型(考虑问题的对象)。 菱形框,用于表示联系类型(实体间联系)。 椭圆形框,用于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用弧(连线)表示联系的约束。每条孤上附加一对数表示对参与联系的每个角色的约束,即该角色参与到该联系中的最大可能性。,35,E-R模型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联系。实体集之间三种联系的表示如图2-5。,36,连线上的数据,连线上的数字有两种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1:用一对数,表示实体角色的最大参与度。 表示方法2:用两对数,表示实体角色的最小和最大参与度。,37,E-R模型的示例,1.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2.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3.多重联系和多元联系 4. 实体属性和联系属性 5.其他的E-R模型,38,E-R模型的示例(1),实体集之间的联系,39,E-R模型的示例(2),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40,E-R模型的示例(3),多重联系和多元联系,41,E-R模型的示例(4),实体属性和联系属性,42,E-R模型的示例(5),43,E-R数据模型小结,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对象的处理要求。 (传统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模型)的语义表达手段均不充分)。 易于交流和理解,因为它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具体的DBMS,所以它是DBA、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桥梁。,44,E-R数据模型说明,易于修改和扩充。 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实体、属性和联系这三个概念是有明确区分的,但对于某个具体的数据对象,究竟算它实体,还是属性或联系,则是相对的。这取决于应用背景和用户的观点。,45,1.4.3 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Hierarchical Model)。 层次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查询效率较高。与文件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相比,层次模型是一个飞跃,用户和设计者面对的是逻辑数据而不是物理数据,用户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考虑数据的物理细节。逻辑数据与物理数据之间的转换由DBMS完成。 层次模型有两个缺点:一是只能表示1:N联系,虽然系统有多种辅助手段实现M:N联系但较复杂,用户不易掌握;二是由于层次顺序的严格和复杂,引起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很复杂,因此应用程序的编写也比较复杂。,46,1.4.4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网状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联系也容易实现(一个M:N联系可拆成两个1:N联系),查询效率较高。 网状模型的缺点是数据结构复杂和编程复杂。,47,1.4.5关系模型,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的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表达实体集。 与前两种模型相比,数据结构简单,容易为初学者理解。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关系模型的更多内容见第二章,48,1.4.6 对象模型,对象(object)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模型化,与实体概念相仿,但远比实体复杂。 将属性集和方法集相同的所有对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类(class)。,49,四种逻辑数据模型的比较,图1.24 四种逻辑数据模型的比较,50,1.5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5.1 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三级:外部级(External)、概念级(Conceptual)、内部级(Internal),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也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库抽象的三个级别”。,图1.25 三级模式结构,51,数据的三级抽象术语,图1.26 数据抽象的术语,52,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图,53,1.5.2 体系结构中的五个要素,定义1.10 概念模式(conceptnal schema)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定义1.11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定义1.12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定义1.13 模式内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定义1.14 外模式模式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性。,54,1.5.3 两级数据独立性,定义1.15 数据独立性(data independence)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个级别。,55,两级数据独立性(2),物理独立性:在物理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整体逻辑结构、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这样就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在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这样就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56,1.5.4 用户与用户界面,定义1.16 用户是指使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或联机终端用户。 定义1.17 用户界面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一条分界线,在界限下面,用户是不可知的。用户界面定在外部级上,用户对于外模式是可知的。,57,1.6数据库管理系统 1.6.1 DBMS的工作模式,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和处理请求 将用户的数据请求(高级指令)转换成复杂的机器代码(低层指令) 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从对数据库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 对查询结果进行处理(格式转换) 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图1.29 DBMS的工作模式,58,用户访问数据的过程,图1.30 用户访问数据的过程,59,用户访问数据的过程,(1) 应用程序A向DBMS发出读取记录的命令,应用程序在命令中给出所读记录的条件; (2) DBMS分析用户命令,调用应用程序A对应的外模式,从子模式中找到对应记录的数据描述,把对应的数据记录描述先读到系统缓冲区中; (3) DBMS调用概念模式,根据所读记录的外模式/模式的映射关系,决定读入模式中的哪些记录; (4)DBMS首先在缓冲区中查找记录,如果找到,转(9); (5) DBMS调用物理存储模式,依据模式/物理模式映射关系,决定从哪台设备、用何种存取方式读取哪些记录;,60,应用访问数据的过程,(6)DBMS向操作系统发出读取所需物理记录 的命令; (7)操作系统向有关的物理设备发出调出物理记录(物理存储页)的命令; (8)相关的物理记录从数据库(硬盘)读到系统缓冲区。 (9)DBMS根据子模式/模式映射关系,导出应用程序A要读取的逻辑记录; (10)DBMS把数据从系统缓冲区填写到应用程序A的用户工作区; (11)DBMS向应用程序A返回操作命令执行正确与否的信息。,61,1.6.2 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定义功能 数据库的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保护功能P30 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完整性控制、安全性控制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数据字典,62,1.6.3 DBMS的模块组成,查询处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DDL编译器,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编译器,嵌入式DML的预编译器及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存储管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权限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及缓冲区管理器。,63,1.7 数据库系统 1.7.1 DBS的组成,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它是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的集合体。 DB是与一个企业组织各项应用有关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定义1.18 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结构的责任。,64,数据库管理员,DBA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六点: 定义模式。 定义内模式。 与用户的联络。包括定义外模式、应用程序的设计、提供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 定义安全性规则,对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授权。 定义完整性规则,监督数据库的运行。 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工作。,65,1.7.2 DBS的全局结构,图1.31 DBS的全局结构,66,1.7.2 DBS的全局结构,数据库用户P33 DBMS的查询处理器 DBMS的存储管理器 磁盘存储器中的数据结构,67,数据库用户,DBA:DBA负责三级结构的定义和修改,DBA和DBMS之间的界面是数据库模式。 专业用户:指数据库设计中的上层人士,他们使用专门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操作数据。 应用程序员:指使用主语言和DML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计算机工作者。 终端用户:指使用应用程序的非计算机人员。,68,DBMS的查询处理器,DML编译器:对DML语言进行优化并转换成查询运行核心程序能执行的低层指令。 嵌入式DML的预编译器:把嵌入在主语言中的DML语句处理成规范的过程调用形式。 DDL编译器:编译或解释DDL语句,并把它登录在数据字典中。 查询运行核心程序:执行由DML编译器产生的低层指令。,69,DBMS的存储管理器,权限和完整性管理器:测试应用程序是否满足完整性约束,检查用户访问数据的合法性。 事务管理器:DBS的逻辑工作单元称为事务(Transaction),事务由对DB的操作序列组成。事务管理器用于确保DB一致性(正确性)状态,并保证并发操作正确执行。 文件管理器:负责磁盘空间的合理分配,管理物理文件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式。 缓冲管理器:为应用程序开辟DB的系统缓冲区,负责将从磁盘中读出的数据进入高速缓冲器(Cache)。,70,磁盘存储器中的数据结构,数据文件:存储数据库自身。 数据字典:存储三级结构的描述(元数据Metadata) 索引:为提高查询速度而设置的逻辑排序手段。 统计数据:存储DBS运行时统计分析的数据。查询处理器可使用这些信息更有效地进行查询处理。 日志:存储DBS运行时对DB的操作性况,以备以后查阅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及数据库恢复时使用。,71,1.7.3 DBS结构的分类,集中式DBS(centralized DBS) 客户机服务器式DBS(client/server DBS,记为C/S DBS) 并行式DBS(parallel DBS) 分布式DBS(distributed DBS),72,集中式DBS(centralized DBS),DBS运行在单个计算机系统中,并与其他的计算机系统没有联系,那么这种DBS称为集中式DBS。,73,客户机服务器式DBS,C/S结构的关键在于功能的分布,一些功能放在前端机(客户机)上执行,一些功能放在后端机(服务器)上执行。功能的分布在于减少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瓶颈问题。 前端部分:由一些应用程序构成,如格式处理、报表输出、数据输入、图形界面等,用这些应用程序可实现前羰处理和用户界面。 后端部分:包括存取方法、查询优化、并发控制、恢复等系统程序,它们可完成事务处理和数据访问控制。,74,并行式DBS(parallel DBS),并行计算机系统使用多个CPU和多个磁盘进行并行操作,提高数据处理和I/O速度。并行处理时,许多操作同时进行。而不是采用分时的方法。 并行DBS的两个重要指标: 吞吐量: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能完成任务的数目。 响应时间:完成一个任务所花费的时间。,75,并行DBS的结构,共享内存型:所有的CPU共享一个公共的内存 共享磁盘型:所有CPU共享一组公共的磁盘 非共享型:所有CPU既不共享内存也不共享磁盘。 层次型:上述三种结构的组合。一般,顶层是非共享型,而下层结点是共享内存型或共享磁盘型。,76,分布式DBS(distributed DBS),分布式DBS是一个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场地(Site,也称结点)的集合,每个场地都可以拥有集中式DBS的计算机系统。 分布式DBS的数据的特点: 分布式DBS的数据具有“分布性”特点,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而是分别存储在不同场地。 分布式DBS的数据具有“逻辑整体性”特点。 分布式DBS中的数据在场地上分离,在管理上也是分离的。系统中的事务有本地和全局之分。,77,1.7.4 DBS的效益,灵活性 简易性 面向用户 有效的数据控制 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速度 维护方便 标准化,78,小 结(一),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和高级数据库技术等四个阶段。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同时又克服了文件系统的三个缺陷:数据的冗余、不一致性和联系弱。 在数据库领域,应该准确使用术语,深刻了解实体间1:1、1:N和M:M三种联系的意义。,79,小 结(二),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和数据约束等方面内容。数据模型分成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两大类。前者的代表是实体联系模型,后者的代表是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模型。关系模型是当今的主流模型,面向对象模型是今后发展的方向。,80,小 结(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集中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需抽象地处理逻辑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由于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存在着两级映象,因此使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81,小 结(四),数据独立性是指在某个层次上修改模式而不影响较高一层模式的能力。 DBMS是位于用户与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语言分成DDL和DML两类。DBMS主要由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两大部分组成。 DBS是包含DB和DBMS的计算机系统。DBS的全局结构体现了DBS的模块功能结构。,82,本章的重点篇幅,(1)教材P23的图1.24(四种逻辑数据模型的比较)。 (2)教材P25的图1.27(DB的体系结构)。 (3)教材P29的图1.29(DBMS的工作模式)。 (4)教材P34的图1.31(DBS的全局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第1章数据库概论.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