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哈尼族民俗.doc

    • 资源ID:2548187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哈尼族民俗.doc

    哈 尼 族 民 俗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自称称谓多源于祖先名,有的则源于居地名,或服饰、图腾及其他。他称有20多种,建国后统称为哈尼族。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哈尼、碧卡、豪白三种方言。 2 0 世纪5 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唐代,“昆明”部族中出现了“和蛮”及“和泥”的分支,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哈尼族称谓,因频繁的战乱,哈尼先民被迫离开滇中腹地,南迁至红河南岸的哀牢山。 隋唐时期,哈尼族和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唐初,哈尼族先民逐渐从“乌蛮”中分化,分布于哀牢山、无量山区的哈尼族称为“和泥”,滇东南六诏山区出现了“和蛮”部落,开始与中原有了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和泥”一名为哈尼族自唐代至清代最普遍的历史名称,且为自称之一。现在通用的“哈尼”一名为其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称。哀牢山区哈尼族认为,“哈尼”一词是构成强悍、勇猛和女性的词素,两个音都有独立的意义。“哈”在哈尼语中含有强悍、勇猛的意思。“尼”和“咪”是同意的转音,不仅具有“人”的概念,而且有“女性”的含义,反映了哈尼族名称产生于盛行图腾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哈尼族历史名称繁多,主要是当时氏族部落的不断分化繁衍所造成。而后来“哈尼”这一族称的相对统一,则反映了哈尼族在历史上曾有过较大的聚居区,有过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  宋时,在红河南岸设“罗孔道”。元代改设“落恐军民万户府”,其中的思陀、溪处、左能、落恐等地,均为今之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的哈尼族聚居地区。 哈尼族大都居住在海拔8 0 0 至2 5 0 0 米的山区 ,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梯田,创造了高达上百级的“梯田文化”。此外,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 梯田文化 在起伏连绵的云南哀牢群山中,无数座高达上百级的“田山”从山脚顺着坡势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 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在高山峡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哈尼人创造总结出一套种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去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水涧沟渠引 进梯田。初春,梯田里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 的银链,三四月,层层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初秋,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形成色彩斑斓的“梯田文化”。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先不看相貌怎么样,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要是他打埂、铲堤、犁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自然会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们美不美,也不尽看模样,要看她会不会在梯田里做活计。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一般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积,人们友好协商,拟定每块田应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经田地的先后顺序,在水渠田块的入口处设一横木,并在横木上将那块田应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让水自行流进田里。 在哈尼族的寨边,就可望到银光闪烁的水田,田中有游弋戏水的鸭群。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稻田里养鱼。每年阳春三月,谷秧栽下之后,人们便把鱼苗投入水中,让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与收割水稻的同时, 白花花的鲤鱼一箩箩地进入哈尼族的家中。或炖或烹或腌,成为哈尼族一举双得的美味佳品。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 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客人来,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 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 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有史以来,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 ,遍布哈尼山乡。并经长期的发展与改进,使之既有传统特色又日臻完善,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壮景。 叶车服饰 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白云缭绕,梯田层叠的滇南哀牢山中,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生。 叶车妇女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示出家庭的富裕。她们下身穿黑色短裤, 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褶纹数与上衣数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裸露着。逢年过节,姑娘们手上还带银手镯 ,胸前挂银链,腰的两侧佩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铃铃作响,颇有风韵。这种古朴奇特的装束来源于它的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叶车人由一侧蓝灰(昆明市 附近)南迁时,被强族围困,为不致绝灭种族,他们将男子用锅灰抹黑面部,女子则改穿短衣短裤,分1 2 路出击,突围终于成功,最后迁入红河流域定居。为了纪念这次突围,叶车妇女将那时的穿着沿袭至今。 如今,这种既能表现民族风格,又能表现粗犷健美的服饰,已不局限于哀牢山谷之中,它已做为一种高尚的服饰文化,被搬上了文艺舞台。 街心酒 按照哈尼族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龙日为新年的第一天。新年当天,一个个哈尼族居住的村寨 ,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同乐,轮流喝酒,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这种酒宴独树一帜,恰似一条长龙,因在街心,故被人们称为 “街心酒”。 一大早,人们就把方桌抬到清洁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在一起,百来张桌子连成1 0 0 多米的长龙。随后,各家用小巧玲珑的竹蔑将自己的拿手好菜端来上齐 。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种种特产野味,每桌二十来碗,桌桌争奇斗艳,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艺,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酒宴在锣声中开始,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入席坐下。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逐桌接受人们的敬酒献茶。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人们举杯敬酒。尔后人们举杯动筷,各自品尝自己喜爱的美味。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自始至终喜气洋洋。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 则要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一次东道主。 当太阳西斜,夜慕降临,是青年男女传情的好时光 。他们弹着三弦,唱着情歌,走向竹林深处 记录哈尼历史的“阿迷车” 在哈尼族的任何一个节日或活动里,都少不了唱跳“阿迷车”。“阿迷车”可以一人唱一人跳,亦可以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上千人一起边唱边跳。哈尼族的风俗,节日,婚丧迁徙历史都包含在“阿迷车”这种舞蹈里。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来记叙民族的苦难与欢乐,只能用歌舞或诗歌的形式来记叙和表达。唱跳“阿迷车”虽然跳法简单,内容则是搏大精深,从民族的起源一一叙来,或激昂或悲壮、或喜乐、从建寨仪式、迁徙远走、冲锋征战、出猎获物、四季更迭、丧葬婚嫁、欢庆节日等等内容,由歌者吟唱,舞者配以相应的舞步和动作,每隔一或两个节拍,众舞者配以“依萨”的合音。 唱跳“阿迷车”,对男舞者的服饰没有过多的要求,而女的需着传统的哈尼服饰,上穿靛青色土布紧轫对襟短衣,衣不过脐,内着蓝布姊妹衣。外衣以双排银币为纽扣,下坠一块八角花大银牌,蚵襟两边镶满银泡。下穿颜和质地与上衣相同的翻摺短襟。裤不过膝,小腿紧箍腿套,并以各色毛线结成绒花捆扎。未婚姑娘用一块绣有花纹的黑布包头,头梳独辫,并用多种彩线将独辫盘于头顶。已婚妇女则头缠黑布包头,并用一块宽约40公分的白摺布片系在腰上遮于臀后,与未婚者相区别。男女互相拉手围成圆圈,面向圆心往顺时针方向“攒脚尖”款款而舞,或两人成对,你进我退。舞者根据唱者的节拍,左脚往顺时针方向横去一步,上身微向右后仰,微出左胯,右腿跟离地,双手同时往前后高高甩出,反复如常。“阿迷车”至今仍是最具哈尼族民俗特色的传统歌舞之一。禁忌 (一)生产禁忌     打雷天不下种,布谷鸟不叫不栽秧。在棉花地里做活不讲荞地的事,在荞地做活不讲棉花地的事。五谷突然大增产认为会死人,要将增产部分倒在三岔路口。打谷时,蛇不能掉进掼盆中。茄子、辣子、等作物,一道节上长出两个要砍下,扔在路上让人践踏。水田里有死鸟要请“贝玛”叫魂。(二)生活禁忌      蒸饭时,甑子发出嗡嗡声,甑子中心的饭不会熟或发黄为不吉祥。老鼠死在盆子里和过年期间晒在簸箕中的面粉上面出现老鼠脚印为不吉祥。煮饭用的锅桩石和三脚架不能随便移动,更不能用脚踩踏。门坎和猪食盆不能用脚踩。小辈人在长辈面前不能披衣裳,不能穿拖鞋,不能跷二郎腿;逢年过节期间,小辈人不能先吃第一口食品。妻子不能呼丈夫的名字,丈夫也不能呼妻子的名字。媳妇和公公不能同桌用餐。媳妇不能在公公和丈夫同宗长辈男子旁边就坐。媳妇不能上丈夫同宗长辈男子住房的楼上。春天播种后直至秋收前不能提亲娶亲。姑娘出嫁时不能一直哭到夫家。仓里的谷子除女主人外,禁止其他人撮。 此外, 哈尼人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外人不能擅自入内。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锅庄石或三脚架,切记不能用脚踩踏,不能向火塘内吐口水,不能用脚扒火塘内的柴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哈尼族人家的门槛忌站、忌坐、忌讳用刀砍。服饰 哈尼族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或白布包头,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女子的服饰和发式因地区、年龄、婚嫁、生育前后而有明显的标志。多数地区妇女上穿左大襟无领短衣,以布条或银币、银珠做扣。下身穿着各地不一,分长裤、短裤和折裙几种。丧葬 行木棺土葬。早期曾实行过火葬。西双版纳地区,寨里死人,全寨都停止生产到丧家帮忙。墓地多在寨旁龙树林里,挖穴埋人后即填平,不看风水,不建坟堆。红河地区人死后要向亲友报丧,亲友得携带猪、鸡、米、酒来祭,女婿须用牛来祭,显得更为隆重。出滨前至亲好友留丧家陪住,晚上村中青年聚集在死者屋前跳“落作舞”。墓地以滚鸡蛋方式选择,在蛋蹿处挖穴埋葬。土司及富裕户仿汉俗,看风水,建石墓。人死后实行土葬。一些地区为死者选择墓地时用滚鸡蛋的方式,鸡蛋滚到什么地方破了,就在那里挖穴埋葬。墨江哈尼族葬俗别具一格,“碧约”人家中老者亡故办丧札,必须宰中,开吊时服丧男女要围跪在牛前痛哭,直至牛粪出来为止。如果牛粪不出,就哭着用手去操按中肚子,直到把牛粪挤出来。然后将牛粪装进叫“岩皮簇乖来”的竹篱盘内,捧入仓中存留。展莫时,请一个“白母”(巫师)来念咒,边手拿竹筒绕室打击,众孝眷边随击声节奏旋转而哭,似汉族丧札绕棺仪式。“豪尼”人家老者亡故,杀牛开吊,在送葬前头天晚上,男女老幼手拉手,团团围绕死者棺木念唱,称为“打扶搓”。次日请“白母”滚蛋择地,蛋烂处挖穴埋葬。宗教文化 哈尼族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携带乐器。主持全寨的宗教活动的人是世袭的。“贝马”是对男性主持巫师的称谓,负责念经驱鬼、送魂等活动;“尼马”男女都有,负责占卦、治病等。本世纪20年代,基督教和佛教都曾传入,但信仰的不多,影响不大。 哈尼族虔诚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 1、“摩咪-至高无上的天神” :哈尼人的祖先经过长期的迁徙,地面上的自然景物随着游迁而变化,但天上的日、月、星辰时时伴随着他们,因此,在哈尼人的心灵里逐渐形成一个主宰万事万物、至高无上的太空神灵的形象,称为“摩咪”,“”摩咪永远居住在虚渺的太空中,时时关注地上所有的人,仅仅掌握着人间的生死大权,赐善良的人以幸福,降罪恶的人以灾难。 2、“常-善恶兼施的自然神” :哈尼族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明显的等级界限,除“摩咪”外,还可按顺序划分为:自然神、鬼、魂三种类型。他们将一切自然神统称为“常”,神是仅次于“摩咪”的永居人间的最威严的主宰者,大致可分为:山神、石岩神、地神、树林神、水神、火神六种,除地神为善神外,其余诸神则对人善恶兼施。 3、“乃哈无恶不作的鬼” :鬼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恶鬼,可以导致人类的非正常死亡,另一类是阴魂,可以使35岁以前未婚男女早逝。 4、“约拉护体的灵魂” :相信人除了具有会消失的肉体外,还有看不见、摸不到、不会消失的灵魂独立存在。凡人一旦缰绳落地,随着哇哇的啼哭声,就有了12个魂,这12个魂依它们排位的先后次序,对卫护人体安康起着不同的作用,离人体愈近,卫护人体安康的作用也就愈大。 民间文学以创世史诗奥色密色为代表作。 习俗 以农历十月为岁首,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为传统节日,也过春节、端阳节、中秋节。过节期间前一年出嫁的姑娘可以到山林里聚会,互相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外人不得偷听。如有人偷听者,此人会被受到惩罚。婚前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由双方的老人同走一段路,如果在路上没遇见兔子、狼等野兽,就算定婚了。 哈尼族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主人总是把自制的烟丝装到烟嘴里,把烟筒捧到客人面前。客人如果不抽烟,应该有礼貌地加以谢绝。尊老敬老、礼貌待客是哈尼族的传统礼仪。路遇老人要亲切地称呼“阿波”、“阿匹”(爷爷、奶奶),并主动让到路边,让老人先走。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给老人递烟筒要握住烟筒的下端。在老人面前不能跷二郎腿,不吹口哨,不高谈阔论。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然,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把它转敬给在座的老人或年长者。在参加哈尼族的祭祀活动会餐或到哈尼族家里做客就餐时,先要等老人说几句祝福的话,等老人吃了第一口食物后,才可以动筷。与哈尼族朋友在饭桌上饮酒时,要注意敬酒的顺序:首先从年纪最长者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逐个斟酒,最后向年纪最长者的杯里再斟上一点,表示大家团团圆圆。 每一轮斟酒都应如此,哪怕是象征性地斟几滴。哈尼族崇拜多种神灵,视村寨附近的一片茂密的树林为寨神“昂玛吐”栖身之所,它保佑村寨人丁发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而绝对禁止砍伐林中树木,禁止在林中放牧。每年早春时节,要举行全寨性的祭祀活动。举行祭祀活动的当天,不能讲本民族语以外的其他民族的语言。允许进入神林区者,态度要庄严,不可嬉笑,绝对不能跨越位于寨神丛林前的寨神石和丛林中用来烹煮食物的锅庄石。“阿纠纠”,哈尼语意为“调节轮换劳动力”,即在生产的紧要关头,不管哪家缺乏劳动力,一时忙不过来,只要招呼一声,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帮忙。如此循环互助、调节互帮,以免延误生产时节。这是哈尼族社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风尚,它有力地调节了劳动力,促成了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阿纠纠”只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说法,它可以具体分为:才梯纠纠(轮换栽秧)、才底纠纠(轮换打谷子)、阿扎黑纠纠(轮换砍柴)、其纠纠(轮换挖田地)等等一切具体生产活动的轮换。但不管是哪一种具体生产活动的“阿纠纠”,其宗旨都是团结互相、互相调节劳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阿纠纠”风尚也不断扩大其范围,且不断发展其自身内容。由此出现了“阿高高”(交换劳动力)、“阿安安”(出卖劳动力)、“阿欧欧”(买进劳动力)这些现象。“阿高高”名为“交换劳动力”,其实内容与“阿纠纠”相差无几,只是形式上打破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扩大到了村寨外、相识人之间。反映了与当地其他民族融洽的关系。而“阿安安”与“阿欧欧”则是当地哈尼族产生商品意识后才出现的,是哈尼族社会的一大进步。 “黑夏夏”婚俗:意即出嫁女子按期(每轮十二天)分住娘家和夫家两地,实际是“不落夫家”婚俗的的叶车语别称。“捶新郎”: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喧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为了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贞,不还手就表明:你到了我家,我会好好待你,你看,你打了我这么久,我都能忍耐,我是实心爱你的。如果一还手,就意味着失败。丧葬 “莫搓搓”:莫搓搓是哈尼人的一种隆重的丧葬形式。只为正常死亡的高龄男女举行,一般无儿无女或非正常死亡的人不举行莫搓搓。莫搓搓的含义是:替死者洗刷罪孽,为其鬼魂安排一个有吃有喝有玩的理想环境,它不但是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对生者的安慰。 祭火塘,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节日 一、阿玛施 二、扎勒特 三、仰阿纳 四、竖龙巴门  五、里玛主 六、宝瑞瑞七、苦扎扎 八、觉扎扎 九、红西红咪 十、老人节 十一、姑娘节 1、名称:阿玛施 别称:祭母节、祭神树 时间:农历二月龙日举行 意义:原始宗教祭祀内容:哈尼族民间祭祀节日。"阿玛施"是哈尼语音译,"玛"意译为"女性"、"母亲""雌性"及"大"。"阿玛",有的地方叫"伏玛"、"普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有人把该节译作"祭母节"或"祭神树"。流行于云南省广大哈尼族地区。每年。哈尼族虽信仰多神,但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哈尼人的保护神。因此,在安村立寨的同时,要在村子上方选定一?quot;神树林",并把其中一棵最壮实的长青树当作"神树"。平时严防牲畜进入这神圣的林地。传说,远古时代,人鬼乃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过,鬼常作崇扰人,人告于天神,天神让其女儿变作神树,为人护寨,并教人每年于此日到鬼的住地敲锣打鼓,烧灰压草,以镇鬼邪。历代相沿,因此成节。祭祀神树以各家族为单位,由选举出来的祭司主持。祭司的当选条件是男性,勤劳朴实的庄稼人,原配妻子健在,儿女双全,熟悉本民族语言、文化、历史、风俗,有威信,受尊敬。一年选一次,可连任。被民主选为祭司,便能和女神通话,反映村民的意愿。他不兼搞其他祭祀活动。哈尼语?quot;龙日"叫"罗糯","罗"是"增长","糯"是天、日。因此把龙日当作节日。祭祀时,每户出一名男人,带上米饭、酒和一碗红、黄、白(取喜、吉、洁之意)的花糯米饭,饭上插一束栗树花,神树边上摆一大碗花椒水,参祭者入林前漱口去污。祭司要穿白色土布女装,向神树祈求村寨安泰、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林中杀一只猪,煮熟平均分食,饮酒欢歌。入夜,开始迎神进寨,全村民众高举松明火把,敲打锣鼓至林外迎接。参祭者倒退出林后,方可转身行走。当夜整个村寨尽情歌舞,一片欢腾。第二天,祭司与寨老送树神回林中归位。至?quot;阿玛施"活动告毕。该节俗反映了对母性的崇拜,对生育的追求,可见其历史之久远。 2、 名称:扎勒特 别称:年收扎勒特、十月年、大年 时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意义:欢庆团结幸福 内容:哈尼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意为"捏糯米团子"。流行于云南省南部。节期五、六天至半个月不等。节前打扫村寨及家室卫生,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早晚饭前要祭祖:各家用一小簸箕端一杯酒和三个糯米团子送到村口倒掉。然后再拿三个团子和一些熟肉送到同宗辈份最高的人家,表示尊重和不忘亲宗。节日清晨各户在天进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进房间,表示祭谢天地。节日的大型活动有两项,一项是"资乌都",另一项是荡秋千。"资乌都"意为"全寨人同饮团结幸福酒",亦可译为"全寨联欢宴"。有时酒席的长度竟达百十米,席间有歌有舞,就在村寨的街道上举行,盛况一言难尽。荡秋千的仪式一般在中午举行。主持人"莫叭"手端一个碗,碗内盛有6个团子,3白3黑,黑团子是用黑芝麻粘的。先讲一番送旧辞岁的话,将黑团子扔到身后,再讲一通迎新贺年的话,将白团子抛到面前地上。立时,火枪齐放,锣鼓齐鸣。"莫叭"双手将秋千连推三次,使其荡起,宣告荡秋千开始。文体活动还有摔跤、打陀螺、歌舞、篝火晚会及篝火酒宴。节日期间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媳妇回娘家,忙得很热闹,忙得很痛快。在墨江一带,头一年出嫁的年轻媳妇还要聚于寨外说悄悄话,谈新婚感受,叙姐妹之情,严禁男人偷听。哈尼族?quot;扎勒特"充满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 3、 名称:仰阿纳 时间:农历每年插秧结束后的第一个属牛日意义:为年轻人准备的节日内容:传统节日。"仰阿纳"是哈尼语音译,意为众人休息。流行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支系叶车人中。在节日里,人们敲响牛皮鼓和鋩锣,男女青年身穿节日盛装,小伙子英姿焕发,身背三弦、月琴、竹笛;姑娘们花枝招展,撑着漂亮雅致的阳伞,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涌向半山坡的草坪。老人孩子也都兴致勃勃,赶来参加盛会。人们在这儿吹奏弹唱,欣赏春光,结伴访友,讲古说今,相互祝贺。最高兴的当然是未婚青年,他们要利用良机结识朋友,谈情说爱,小伙子琴声热烈,落落大方,姑娘们阳伞半遮,情歌呢喃,一旦觉得情投意合,便悄悄钻入林中,互诉衷肠,交换信物,直到夕阳西下,才于花香鸟语中归去。 4、 名称:竖龙巴门 时间:农历三月中旬 意义:祈求平安顺利内容:哈尼族宗教祭祀节日。龙巴门就是村寨的大门。竖龙巴门的时间各村寨由自己的龙巴头或祭司决定,因而不一致,大多数在。该节俗流行于云南许多哈尼族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山的哈尼人认为,寨门是防止鬼怪伤害人畜的屏障,越结实越多(内外好几重门)越安全,所以每年得再坚一道,早先损坏了的就拆除。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开在不同方向的3个门。正门供人出入,后门抬死人出殡,侧门备用,有时用以驱鬼邪出寨。龙巴门上的龙和一对木偶人,要由龙头(或称龙巴头、寨主、祭司)亲自雕制,龙主风调雨顺,偶人告诫青年男女在农忙季节不许走村串寨去谈情说爱。竖龙巴门时,寨中全体男性都要制做一件东西,显示手艺,为村寨出力。心灵手巧的小伙子们都在期盼着姑娘们的赞扬。寨门旁的立柱被雕刻得很漂亮。竖龙巴门时,龙头要吟唱祭祠,竖起之后,要鸣枪祝贺欢庆,然后大家把酒肉端来取餐歌舞。第二天,寨老带领人下地撒种,开始农忙。相传,祭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是寨门神。 5、 名称:里玛主 别称:开秧门、黄饭节 时间:农历四月羊日意义:庆祝春天的到来 内容:哈尼族民间节日。"里玛主"是哈尼语音译,意为春天的盛会。流行于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人把布谷鸟称为"合波阿玛",意为"布谷妈妈",可见十分尊崇。不论谁在春天第一次听到布谷鸟叫,都得礼貌地回?quot;我听见了"。按照习俗,当村寨里的多数人都听到过布谷鸟叫声后,就要相约于羊日过节。用一种可食用的乔木花汁水浸泡糯米,蒸出黄饭,另做红蛋及佳肴,供献给"布谷妈妈"。青年男女盛装打扮,汇聚在山坡草坪,对歌弹唱,谈情说爱。会后深夜,万籁俱寂,各户家长悄悄地将三蔸秧苗插栽于自家田中,谓之"开秧门"。开秧门时听不至鸟雀的叫声,就可避免虫、鸟糟蹋庄稼。节日一过,开始插秧,进入春季大忙。 6、名称:宝瑞瑞 时间:农历二月 意义:祈求龙神保佑内容:哈尼族祭祀节日。"宝瑞瑞"是哈尼语音译,意为"祭龙"。主要流行于云南省黑江哈尼族自治县,当地哈尼族群众认为,龙神是最大的保护神,因此在所有祭祀活动中,以祭龙为最隆重。祭祀活动一般进行三至五天。节期各地不同,多数在农历二月,少数在三月或十月。一般选在龙日或牛、马、猪日开始祭祀。祭龙,各村寨在自己的龙林里进行,妇女一般不得参加。由"莫叭"(龙头,寨中长老)主祭。他手举钢刀,口念祷词,宰杀牲(猪、鸡、鸭等)后,交众人收拾干净供于案上,供品还有酒、茶、鸡蛋、糯米饭及果品。摆好祭品,火枪鞭炮齐放,鋩锣大鼓轰响。"莫叭"高唱"哈叭卡"(哈尼民歌的一种,用于庄重场合),祈求龙神保护五谷丰收,讲述农业耕作经验。唱毕,将供祭的食品做熟,由"莫叭"分配给各户参祭代表,带回家去祭祖后共餐。第二天上午,各家男主人带上节日佳肴,集中于寨中活动场所,继续听"莫叭"演唱,吟唱的内容是求龙神保佑人畜平安、夫妻和睦,如何养育子女,敬老爱幼,怎样辛勤劳动,劝恶从善。唱罢就共同饮宴,气氛热烈。从傍晚开始便鼓乐高奏,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歌舞娱乐时,全寨男女老少都参加,主要是跳"扭鼓舞"("阿拉楚")。关于祭龙,有个传说:古代,哈尼先祖刚到哀牢山时,山魔常扰山寨,并强迫每年二月给他送去一个姑娘。后来有位叫碑娘的寡妇,将自己的两个儿子男扮女装,送给山魔,二子将其灌醉,经搏斗后杀死了山魔,但弟兄俩也力竭气绝。"宝瑞瑞"便是为了纪念他们。在流传这个故事的地区,节日活动中,有一项就是选两上小伙子,打扮成姑娘,在众人族拥中游寨一周。有些地方的娱乐还有赛歌,打"磨秋"等。参见"阿玛施"节日。 7、名称:苦扎扎 别称:耶苦扎、忔扎扎、苦鲁扎、合什扎时间:农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 意义: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内容:哈尼族传统重大节日。"苦扎扎"是哈尼语音译,意为庄稼即为成熟,丰足的日子即将到来。有不少意译为"六月年"、"火把节"的。过节时家家都要舂粑粑,摆酒度,做新米饭尝鲜,祭供祖宗。祭祖的供品是刚成熟的稻穗、青玉米棒、青黄豆。各村寨宰杀一头黄牛,用以祭祀天神、地神、山神、寨神和龙神,祭祀的目的主要是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祭毕,将牛肉分给各户。节日文体活动主要有荡秋千、跳舞、吟唱史诗等。最有特点和最引人的是打磨秋。在地上埋定一根碗口粗的木桩,露出地面1.5米左右,顶端砍削成尖锥状,将一根长五、六米的栎木杆于中间部位凿个坑,套架于桩上,磨秋即成。玩的时候,栎杆两端各爬一人,抱住杆,互相推压杆,使其一头忽高,一头忽低地旋转,磨秋发出的吱吱声越大越吉利,转得快、荡得高、玩得久,是勇敢强悍的表现,所以一般小伙子们都争先恐后想大显本领,以求得众人的欢呼和姑娘的倾慕。传说打磨秋是为了纪念一对为民请命的亲兄妹。远古时,日月出没无定时,庄稼长得很不好,百姓苦不堪言。兄妹俩打着磨秋飞上天,去劝说日月,结果哥哥被太阳烤死,妹妹被月亮冻死,才得来日月昼夜轮流升起的结果。节日最后一天,家家以松柴绑扎火把。入夜,由主妇点燃火把,手持簸箕,照遍家中各个角落,边照边念咒语,驱除邪恶,然后将火把交给孩子们举到寨外,与其他人汇集排成长蛇阵,朝东南方向游行一阵,表示将恶魔妖邪驱逐到了远房,村寨可以安定幸福了。 8、名称:觉扎扎 时间:农历十二月底 意义:祈盼春的来到内容:哈尼族民间节日。"觉扎扎"是哈尼语音译,意为"冷季尽头的节日"。流行于云南多数哈尼族地区。每年年底的马日或羊日举行,节期3天。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祭祀天神、祖灵、火神及亡于他乡的亲人。祭天神用糯米汤圆,祈求天降大雪,冻死害虫,以保来年庄稼不受虫害,得到丰收。祭火神及亡灵用猪肉、米饭、米酒,另给火神一碗半封姜汤,给祖先一碗清水,意为请神灵洗手洗脸,喝姜汤祛寒,好恢复疲劳。节期每日晨及饭前,都得重新换上新供品。第三天早上送神送祖,尔后男人邀约里邻亲友饮宴,妇女则背上糯米粑粑和猪肉,去亲家看望当年出嫁的女儿,加强两家的联系,促进小俩口的感情,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 9、名称:红西红咪 时间:农历十月 意义:祈求保佑平安幸福,辞旧迎新内容:哈尼族民间祭祀节日。"红西红咪"是哈尼语音译,意为"新年祭"。节期4天,头两天(农历十月为哈尼历岁首)"红西祭"是年前两天,"红咪祭"是新年头两天(初一、初二)。祭祀的第一天大清早,听到第一声鸡叫,妇女便到泉边背水,回来后由男性家长清洗干净所有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在火塘用木棍打死一只公鸡,拔了撮毛扔在门口和屋里,驱邪祛灾。主妇们把生食放进容器举行生祭。祭毕,做熟了食品,再以熟食祭一次,尔后全家吃饭。就餐时不许出声;吃完了要敲锣鸣枪告诉邻里,表示可以来贺喜拜年了。主人家要给来贺者回赠一些祭品。"红咪祭"用的团子粉,须是当日凌晨新舂出的糯米面。黎明时煮好的汤圆,要给家畜各喂一个。在门口摆上汤圆和酒祭祖。祭祀期间,不许出入寨门,已进家的客人,就留下过节。"红西红咪"祭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山区,但在节期的前后和祭祀细节上各村寨又略有不同。祭祀神灵与祖先的目的,主要是感谢和祈求保佑平安幸福,辞旧迎新。有些地方是白天要宴客,互赠粑粑,共同欢庆。 10、名称:老人节 时间:农历冬月十五日 意义:敬老内容:哈尼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云南省新平县卡多山区哈尼族群众中。节日清晨,寨中小伙子结伴上山砍青松枝,妇女在家中准备节日食品。当夕阳西下,晚霞在山头出现时,活动场地上已树立起了许多松枝,全寨男女老少穿戴得整整齐齐,拿着酒食,集中于此。主持人宣布开会,鋩锣敲响,青年男女孩子捧着热腾腾的甜酒、香茶,中年男女端着新蒸的糯米饭及新煮的鸡蛋等,一起走向坐在青松枝下的老人们,向他们恭恭敬敬地奉献。接着,小伙子弹奏三弦,姑娘们放声歌唱,老人们兴高采烈地?quot;阳猛套"舞。一阵歌舞过后,老人们轮流夸奖自己的晚辈如何孝敬自己。对个别不孝的晚辈,村中父老亦有目共睹,便在聚会上加以批评。敬老爱幼之风日长。 11、 名称:姑娘节 时间:农历二月初四 意义:尊敬女性内容:哈尼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元阳县碧播山一带哈尼族群众中。节日清晨,未婚小伙子穿起向自己的情人借来的漂亮衣服,把自己装扮成姑娘模样,去陪伴自己的情人歌舞娱乐,到日近黄昏时结束陪伴。已婚的男人这天要特别勤快地操持家务:清早挑水,回来烧好洗脸水给长辈女性及妻子端到跟前,然后喂鸡鸭猪等家禽家畜,去附近山上砍一捆或一担柴挑回家,还承担做饭刷锅洗碗等,忙完这些,赶块到寨中娱乐场上去聚会,谁先到,说明谁勤快利索,到得太晚,就会大家轰笑。晚上回家后,又要照顾老人和妇女,大家休息后男人再歇息。这个节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古代碧播寨有位漂亮的姑娘,她爱上一们英武的青年猎人。两个人情投意合,十分般配,但姑娘的父母却硬要把她嫁给土司的独眼龙儿子。姑娘执意不肯,逃婚上山,遇见了与自己遭遇相似的三个姑娘,她们在一起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决心以死抗争,同时跳下山崖。四位姑娘的悲剧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尤其是做父母的,觉得爱孩子就不应该逼迫孩子。于是,哈尼人就把姑娘们殉情的二月初四定为节日,来表示纪念。节日里让已婚男子干一天女人的活,让未婚的小伙陪伴自己的情人,都是为了加强双方的感情,尊重他们的选择。虽然,实际起源可能母系氏族的历史有关,但很有意义。长街宴 云南哈尼族的哈播村有306户人家,大约共有1600人,分上下两寨,以梯田耕作农业为主。 “昂玛突”是哈播村的祭寨神活动,也是哈尼族的传统民俗,反映了哈尼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个活动共三天,第一天进行立新寨门和封寨仪式,祭“昂玛”寨神以及请寨神入村。第二天摆“长街宴”,沿村小街从头到尾全摆上丰盛酒席,佳肴食客蜿蜒如龙,又名“长龙宴”或“街心宴”。这三天,哈播村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装,欢度一年一度的佳节。众人喝酒谈天,说古道今,追诵着祖先功绩,祈求寨神保佑人畜平安,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长街宴”还是村民们庆祝丰收、相互祝福的盛宴。席间,老奶奶和年轻人击鼓而歌,兴起而舞,十分的祥和欢乐,亲如一家。这种大型民俗活动对增强村寨凝聚力,传承哈尼文化,协调人际关系,交流知识感情等等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尽情展示哈尼族民俗景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哈尼族“十月年”,哈尼语叫“扎特特”,相当于农历的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每年10月,水稻收割完毕,家家仓廪充实,一年的辛苦总算有了回报,哈尼人就要摆长街宴来庆祝了。顾名思义,长街宴就是摆在长街上的宴席。甲寅乡住着近两万哈尼人,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哈尼寨。如此说来,甲寅乡十月年的长街宴,也应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哈尼长街宴了。 哈尼族梯田 哈尼族蘑菇房 13

    注意事项

    本文(哈尼族民俗.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