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引湑济黑工程沉降位移监测方案-设计院.doc

    • 资源ID:2550841       资源大小:1.71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引湑济黑工程沉降位移监测方案-设计院.doc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 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 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 方案方案 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3 年 03 月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 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 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 方方 案案 编写人(签字或盖章):编写人(签字或盖章): 审核人(签字或盖章):审核人(签字或盖章): 批准人(签字或盖章):批准人(签字或盖章): - - 0 - - 目目 录录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 1 二、对工程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对工程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三、编制依据三、编制依据 1 四、四、观测内容观测内容 2 五、监测原则五、监测原则 2 六、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六、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 18 七、提交成果资料七、提交成果资料.19 八、监测单位责任八、监测单位责任19 九、管理中心责任九、管理中心责任19 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21 附录二、桥梁监测点布设示意图附录二、桥梁监测点布设示意图24 - 1 -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 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是市级南水北调项目,通过引水隧洞将长江流域湑水河 水量引至周至县黑河上游,解决西安市的饮用水缺水问题,工程引 水枢纽位于周至县境内老县城的湑水河上,所引水量穿过秦岭山隧 道注入黑河上游,辅助设施建立了水电站等,为西安市重点饮水工 程。 二、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本工程属西安市重点水源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引水枢纽、输 水隧洞、桥梁、发电站等,但随着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进一步 为社会做出更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时了解工程的运行状态, 保证工程各建筑物的安全,尽早排查、发现、消除工程隐患。对工 程运行状态进行长期有效的安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2、从工程施工上看,本工程当时施工条件较差,重要部位和关 键点处于冬季施工;尤其是隧洞施工变化较大,围岩类别较差,塌 方现象时有发生,隧洞两次穿越主河道,洞内断层漏水、冒顶和岔 洞交汇点及错车道等这些都是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点,同时也是 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工程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情况正常,但从长 远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益,对工程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必须进行 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编制依据三、编制依据 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 2 -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其它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 四、观测内容四、观测内容 序号项目部位观测内容备注 老县城桥 慈善桥 2 号桥 3 号桥 1 枢纽人行拱 桥 桥墩、桥面、桥 台 水平、垂直 位移 位置重要 处于主河道 坝面 水平、垂直 位移 主要建筑 2枢纽 进口边坡 水平、垂直 位移 围岩较破碎 斜井与主洞交汇 处 围岩走向不同 进口错车道 施工期地质情况 差 结构复杂 K1+965 施工期地质情况 差 断层 K2+685.5K2+694 施工期地质情况 差 塌方冒顶 3隧洞 K3+545K3+555 变形、轴线、 沉降 施工期地质情况 差 塌方冒顶 4 电站退水陡 坡 退水陡坡、溢流 堰 水平、垂直 位移 重要部位 五、监测原则五、监测原则 1、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 1)控制网布设形式 - 3 - 本项目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控制网(点) ,以引湑济黑施工高程系统 为基准建立。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根据本区间待监测建(构)筑 物的具体位置分布及桥梁、道路地表等监测对象分布情况,控制网分段布设成 局部的独立网,同观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环网、附合网或附合线路等形式。 2)控制点布置原则 控制点布置的原则为:基准点是检验工作基点稳定性的基准,选设在远 离河道或隧道影响区的稳固位置;工作基点是直接测点变形观测点的依据, 选设在相对稳定的地段, 控制点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引测全部观测点 的需要,每个相对独立的测区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个数均不应少于 3 个,以保 证必要的检核条件。地表基点或工作基点一般埋设在场区附近的基岩层上; 基点及工作基点要避开交通干道、河岸、松软填土、滑坡斜面及标志易遭破 坏的地点。 3)测点布置原则 测点按设计院监测设计图纸布点位置在影响的建(构)筑物上设置,布置 的原则为:建(构)筑物的四角、拐角处;高低悬殊或新旧建(构)筑物 连接处、伸缩缝、沉降缝和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1)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 地表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给基岩上打钉或埋标石的方式进行埋设。 建筑物上布设的基准点采用钻具成孔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使 用电动钻具在选定建筑物部位钻直径 65cm,深度约 122cm 孔洞;清除孔洞 内渣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向孔洞内注入适量搅拌均匀的锚固剂;放入 观测点标志;使用锚固剂回填标志与孔洞之间的空隙;养护 15 天以上。埋 设形式如图 1 - 4 - 锚固剂回填钻孔缝隙 建筑物墙体 基准点标志 水准点 *等 图 1 建筑物基准标志埋设形式图(单位:mm) 建(构)筑物测点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采用不同的埋点形式,框架、砖 混结构对象采用钻孔埋入标志测点,钢结构对象采用焊接式测点,特殊装修较 好的对象采用隐蔽式测点形式。图 2 沉降观测点埋设方式。 标志点 锚固剂回填钻孔缝隙 墙体 图 2 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单位:mm) 2)埋设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注意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 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应 高于室内地坪 0.20.5m。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1)观测方法及仪器 水准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光学或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记 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 - 5 -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 基准网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沉降位移监测网技术要 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1 表 1 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限差限差 1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 毫米 2每站高差中误差0.15 毫米 3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0.3毫米(n 为测站数)n 4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毫米(n 为测站数)n 5视线长度30 米 6前后视的距离较差0.5 米 7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1.5 米 8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0.5 米 - 6 - 表-2 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项目限差 1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 毫米 2每站高差中误差0.15 毫米 3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0.3毫米(n 为测站数)n 4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毫米(n 为测站数)n 5视线长度30 米 6前后视的距离较差0.5 米 7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1.5 米 8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0.5 米 监测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沉降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 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见表 3 表 3 监测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限差限差 1监测点与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1.0 毫米 2每站高差中误差0.30 毫米 3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0.6毫米(n 为测站数)n 4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8毫米(n 为测站数)n 5视线长度50 米 6前后视的距离较差2.0 米 7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3 米 8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0.3 米 观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 平差。观测顺序:往测:后、前、前、后,返测:前、后、后、前。 根据二等水准沉降位移监测精度进行观测,其视线长度50m,一般附合 路线线路长约 1km 左右,则在该路线上的测站数为: 站10 502 1000 线 线 S S n 各测站高程中误差为: mm04 . 0 10 3 . 0 n m m 偶 站 在本线路中最弱点将是第 5 站,即 n=5,其单向观测最高程中误差为: - 7 - mm 09 . 0 23 . 2 04 . 0 5 )( 站 单向 最弱点 mm 当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mm06. 0 2 04 . 0 2 )( 最弱点(单向) 往返 最弱点 m m 可以看出,采用该仪器按本观测方案可以达到沉降变形监测要求。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的水准仪、条码水准尺、钢尺应在项目开始 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 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 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 式,对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应在 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 始观测;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 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当地面震动 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 重新整置仪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 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4 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手工输入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 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 与 2 个以上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满足精度要求条件,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 使用清华三维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平差前应检核观测数据,观测数据准确可 靠,检核合格后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 0.1mm。 通过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 降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 - 8 - 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 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 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 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 为有变动。 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 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警戒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 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警戒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警戒状态,如阶段变形 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 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 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 有关各方采取措施。 2、建(构)筑物倾斜监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1 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 本工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主要是指对发电站的宿办楼主体的倾斜监测 (宿办楼主体四个角点各布设一个监测点) 。 1)控制网布设形式 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有投点法、测水平角度法、前方交会法、激光 扫描仪观测法、数字摄影测量观测法及专用倾斜传感器测试法等,从工程周边 环境条件、监测精度要求、工程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工程建(构)筑物主 体倾斜监测拟采用前方交会法,布设监测控制基线作为基准控制依据。 控制点布置的原则为: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应布置在 远离隧道的稳固的地面位置;控制点选取宜使交会角在 60º120º 之间;每 个控制点临近应选取至少 2 个的定向基点,以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控制点 一般埋设容易保存的场区密实的地表低压缩性土层上,或稳定的建筑物顶上; 控制点间及与监测点通视情况良好。 3)测点布置原则 测点按监测设计图纸布点位置在受施工影响需进行倾斜监测的建(构)筑 - 9 - 物顶部及底部设置,测点布置的原则为:观测点布置在能够准确反映倾斜变 形部位,并在平行于建(构)筑物主体竖轴线的顶部及底部上下对应位置布置; 顶部及底部测点均应与控制点通视良好,无遮挡物及不受旁折光影响部位。 2 基点、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1)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 地表控制点采用人工开挖或打钉的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方法如下:中心 置入顶部磨成球面型,中镶嵌直径 1mm 铜芯的长度不小于 80cm 的钢筋标志、 或刻有十字,露出混凝土面约 12cm;埋设形式如图 4 大于200 混凝土标石 直径18mm长80cm 螺纹钢标志点 土层 钢管保护井 铜芯 80 大于1000 铜芯 最大冻土线 钢保护盖 图 4 倾斜观测地表控制点埋设形式 倾斜测点标志埋设圆棱镜或粘贴 10cm×10cm 反射片标志。埋设形式如图 5。 - 10 - 溢流堰或其他 高层建筑 建筑物倾斜监测点 反射片标志 圆棱镜标志 隧道 图 5 倾斜观测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 2)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避开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棱镜或反射片标志 应面向基准点;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埋设或粘贴牢固;测点埋设完毕后,应在 附近作明显标记。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1)观测方法及仪器 倾斜观测采用前方交会的方法,使用 2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全站仪多测 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 前方交会测定建(构)筑物倾斜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 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4。 表 4 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指标或限差指标或限差 1水平角观测测回数6 - 11 - 2测角中误差2.0 秒 3测边相对中误差 1/100000 4每边测回数往返各 4 测回 5距离一测回读数较差1 毫米 6距离单程各测回较差1.5 毫米 7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温度 0.2 摄氏度,气压 50 帕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法,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根据使用仪器的测角精度 为 2”,测距精度 2mm+2ppm×D,交会边长一般不超过 100m,则位移测定中误 差不超过±2mm。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 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时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 的检验与校正。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按精度要求正确设置各项限差;仪 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方可开始观测;观测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 进行;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 4 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 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 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前方交汇点坐标。平差 计算要求如下: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控制点与检核点的 夹角、距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使用清华三维测量控制网平差 软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 0.1mm。 前方交会坐标计算原理如下: (1) ctgctg YYctgXctgX X BABA P (2) ctgctg XXctgYctgY Y BABA P 使用各期顶部、底部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建(构)物顶部及 - 12 - 底部测点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或隧道方向的矢量位移,计算倾斜度及各期阶段量、 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 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 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 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 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 为有变动。 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 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警戒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 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警戒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警戒状态,如阶段变形 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 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 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 有关各方采取措施。 桥梁墩柱(台)沉降监测桥梁墩柱(台)沉降监测 1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原则 本项目桥梁墩柱(台)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与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 控制网(点)共用,将桥梁监测点纳入其中,构成闭合环网、附合网或附合线 路等形式。 测点按监测布点要求,位置应在桥梁墩柱上设置,布置的原则为:在影 响范围内每个桥梁墩柱、桥台上;变形观测点宜沿桥墩的纵横轴线布置在外 边缘布置,也可布置在墩面上。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1)测点埋设方法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与建(构)物沉降共用。桥梁墩主沉降测点标志采用 “L”型测点标志形式,如图 6 - 13 - 沉降测点 水泥砂浆 墙体 5cm 20cm 图 6 桥梁墩柱沉降及差异沉降测点标志埋设样式 测点埋设的方法是:先在桥梁墩柱上钻孔,然后将膨胀螺栓或螺纹钢 (=20mm)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填实(测点 固定部位做成螺纹) 。根据甲方提供的观测内容,所涉及的根据甲方提供的观测内容,所涉及的 5 座桥梁,依据座桥梁,依据工工 程测量规范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的的 10.8.4 中规定,中规定,5 座桥监测点总数为:座桥监测点总数为:50 个个 (详见布点图)(详见布点图) 2)埋设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注意保证方便观测,避开有碍立尺的障碍物, 一般应高于地表 0.20.5m。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1)观测方法及仪器 水准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 Trimble DINI12 电子水准仪进行 观测。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 变形点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 求观测,其观测注意事项与建(构)筑物变形相应监测要求一致。 .4 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方法与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传输及处理方法及 要求相同,平差计算后得到各桥墩测点的高程值。 - 14 - 通过桥梁墩柱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 累计沉降量、相邻桥墩差异沉降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在基准点稳定的条件下,相邻两期观测点 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 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 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 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监测点预警判断:将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 判断监测点警戒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 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 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 桥梁墩柱(台)倾斜监测桥梁墩柱(台)倾斜监测 1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原则 桥柱倾斜监测布设监测控制基线作为基准控制依据,采用建(构)筑物主 体倾斜监测所述的前方交会法。 测点按照监测布点位置,在受影响的桥柱上设置,测点布置的原则为: 观测点在平行于墩柱竖轴线的墩柱顶部及底部上下对应位置布置;顶部及底 部测点均应与控制点通视良好,无遮挡物及不受旁折光影响部位。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1) 测点埋设方法 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与建(构)物倾斜测点埋设方法相同。倾斜测点标志 埋设圆棱镜或粘贴 10cmx10cm 反射片标志。测点埋设的方法是:棱镜标志埋设 预先在桥梁墩柱上钻孔,然后将棱镜标志预埋件放入,孔洞与测点标志杆四周 空隙用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填实。反射片测点标志埋设先清理赶紧墩柱表面,再 使用胶合剂粘贴反射片测点。 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如图 7。 - 15 - 桥柱倾斜监测点 反射片标志 圆棱镜标志 桥柱 隧道 图 7 桥墩倾斜观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 2)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埋设时底部测点离开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应高于地表 0.20.5m;测点 标志埋设时应注意避开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面向基 准点;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埋设或粘贴牢固;测点埋设完毕后,应在附近作明 显标记。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1)观测方法及仪器 桥梁墩柱倾斜观测采用前方交会的方法,观测仪器及技术要求与建(构) 筑物倾斜观测相同。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 前方交会法测定桥梁墩柱倾斜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水平 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数据观测技术要求与建(构)筑物倾斜观测 相同, 4 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桥梁墩柱倾斜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方法与建(构)筑物倾斜监测数据传输 及处理方法及要求相同,平差后得到各桥墩测点坐标值。 通过各期顶部、底部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 或隧道方向的矢量位移,倾斜度并计算各期阶段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 - 16 - 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在基准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比较相邻两 期的矢量变形量与两倍测量中误差,分析变形的稳定性,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 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 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 变动。 监测点预警判断:将阶段变形速率、倾斜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 判断监测点警戒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 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 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 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监测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监测 1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原则 沿隧洞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段每 1050m 设 1 个断面,断面设置要有代表性, 如进出洞口、地层变化等。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拱顶下沉监测点在拱顶布设,洞内净空收敛监测点在拱腰布设,测点标志 采用带挂钩的膨胀螺栓标志, (根据甲方提供的观测内容,所涉及的隧洞关键部(根据甲方提供的观测内容,所涉及的隧洞关键部 位,依据位,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的的 10.7.6 中第三条规定,五项合计中第三条规定,五项合计 拱顶监测点总数为:拱顶监测点总数为:10 个;洞内净空收敛监测点总数为:个;洞内净空收敛监测点总数为:20 个)个)如图 8。 收敛检测点 拱顶沉降观测点 - 17 - 图 8. 测点布置示意图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拱顶下沉观测采用倒立铟钢尺或吊钢尺,水准仪测量,测量方法同建构筑 物沉降观测方法一致。净空收敛观测采用收敛计量测各点之间长度,复测值与 初值之差即为变形量。 4 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处理及分析和建(构)筑物沉降一致。 裂缝宽度和深度的监测裂缝宽度和深度的监测 1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原则 沿项目途经地段、隧洞巡视,如发现裂缝及时对裂缝进行监测部位定位, 选最大处、做好标记,裂缝较长时,对与一条裂缝可多选几个观测部位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裂缝监测点在裂缝上布设, ,测点标志对裂缝进行按 90 度垂直与裂缝方向做好 标志,并进行按裂缝及裂缝监测点编号,如:1-1、1-2、1-3······,2- 1、····等。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裂缝观测采用游标卡尺或裂缝仪、裂缝深度监测仪,做好读数记录,复测 值与初值之差即为变形量。 滑坡监测滑坡监测 1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原则 对于主滑坡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的滑坡,监测网宜布设成放射形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点位应选在地质、地貌的特征点上,且方便观测及长期保存;单个滑坡体的变 形观测点不宜少于 3 点(本次甲方所提供的观测内容中的枢纽进口边坡和电站(本次甲方所提供的观测内容中的枢纽进口边坡和电站 退水陡坡各布设退水陡坡各布设 3 3 个点)个点) ;当单元滑坡内所有监测点三年内变化不显著并预计若 干年内周边环境无重大变化时,可以适当延长监测周期。 - 18 -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采用与桥梁监测同样的方法。 六、运行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六、运行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 1、正常情况下的监测频率及周期、正常情况下的监测频率及周期 第一年首先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起算值(初值) ,之后隔 3 个月测第 3 次,隔半 年测第 4 次,如变化不大可采用下表频率监测 2 年,3 年后根据监测数据分析 情况等按甲方需求再作调整。 运行项目运行项目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备注备注 桥梁1 次/6 月 雨季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 数 枢纽1 次/6 月 雨季根据需要增加根据需 要观测次数 隧洞 1 次/6 月或每年 一次 每年五月一日至十五日观 测,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 数 出水口退水陡坡1 次/3 月 雨季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 数 2、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频率特殊情况下的监测频率 原则上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 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5)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6)隧洞内、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7)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 19 - 3、现场安全监测预警管理标准、现场安全监测预警管理标准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警戒值监测警戒值监测控制值监测控制值 建筑物沉降建筑物沉降 桥梁墩柱(台)沉降、倾斜桥梁墩柱(台)沉降、倾斜 拱顶下沉拱顶下沉 净空收敛净空收敛 围护结构桩(坡围护结构桩(坡/墙)顶水平位移和墙)顶水平位移和 围护结构桩顶沉降围护结构桩顶沉降 0.8 倍设计容 许值 按规范执行 溢流堰、桥墩、坡体等的地基倾斜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变形特征变形允许值变形允许值备注备注 H240.004H 241000.0015H H 为高度 单位:米 七、监测单位需提交成果七、监测单位需提交成果 1、基准点与观测点位分布平面图 1 份(现场根据实地情况布设) 2、最终提供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1 份 3、每期测量成果报告书 2 份 4、反应变形过程的图表 2 份 部分建筑物沉降图表样例参见“附录一” 。 八、八、 观测单位的责任观测单位的责任 1、埋设水准基点。 2、埋设沉降观测点。 3、按观测方案中制定的计划、质量要求安排观测。 4、按时提交观测成果、报告。 5、观测中如发现沉降异常,经检查确定后,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反 应,以便采取措施。 - 20 - 九、九、 管理中心单位责任管理中心单位责任 1、在水准基点选埋中确保水准基点位置下无地下障碍物。 2、确保水准基点上方无堆物、堆料。 3、通知相关管理人员保护水准基点和观测点,特别使其勿碰、勿损,以保 证观测数据反映建筑物实际沉降和观测后的总体评价。 4、按观测方案中的观测安排,安排人员经常进行安全巡视,如遇特殊情 况,提前通知观测单位及时进行观测。 5、协调观测单位进行布点及沉降观测期间的有关事项。 - 21 - 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 1 1、建筑物平均沉降过程线建筑物平均沉降过程线 2 2、建筑物沉降过程线建筑物沉降过程线组合组合 - 22 - 3 3、建筑物等沉降量曲线图建筑物等沉降量曲线图 4 4、建筑物等沉降量展开图建筑物等沉降量展开图 - 23 - 5 5、建筑物建筑物 C4-4C4-4 表表 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观测记录 编号 工程名 称 仓库-A 楼水准点编号 II-10 测量仪器DINI 水准点仪器鉴定 所在位 置 厂门口左侧 5 米 水准点高程 (m) 50 日期 2012 年 01 月 21 日 观测点 荷载累 加 实测标高 本期沉 降量 总沉降量 编号 观测日期 情况描 述 (m)(mm)(mm) 备 注 P112012.08.282150.05411.518.7首期 2012.2.05 P122012.08.28-首期 2012.2.23 P132012.08.281750.05081.216.8首期 2012.2.23 P142012.08.281750.05830.615.3首期 2012.2.23 P152012.08.281750.06301.415.0首期 2012.2.23 P16201208.281750.06992.414.9首期 2012.2.23 观测单位名称 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观测单位印章 本表由测量单位提供,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各保存一份。 24 附录二、监测点布设示意图附录二、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 1:枢纽人行拱桥 人行拱桥 闸房 湑水河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图 2:2 号桥 湑水河 2-2 2-3 2-15 2-14 2-16 2-1 2-6 2-7 2-11 2-10 2-4 2-5 2-13 2-12 2-8 2-9 交通隧洞 25 图 3:3 号桥 湑水河 3-16 3-1 3-2 3-33-15 3-14 3-4 3-5 3-13 3-12 3-6 3-7 3-11 3-10 3-8 3-9 图 4:慈善桥 26 图 5:老县城桥 图 6:发电站退水陡坡等 宿办楼 排水渠 27 图 7:枢纽进水口边坡 门 闸房 人行拱桥 引水隧洞 石挡墙 冲沙闸 溢流坝 进水闸 湑水河 8-1 8-2 8-3 8-4 8-5 8-6 28

    注意事项

    本文(引湑济黑工程沉降位移监测方案-设计院.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