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官大衍.doc

    • 资源ID:2551447       资源大小:2.90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官大衍.doc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题目: 摇摆式输送机 学院: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姓名: 官 大 衍 班级:班级: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1006 学号:学号: 0806100728 - 1 -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前言2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 .3 第 2 章 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过程4 2.1 工作原理 .4 2.2 设计要求 .5 2.3 电动机的选择 .5 2.4 齿轮设计 .6 第 3 章 导杆机构的分析.8 3.1 杆长分析 .8 3.2 速度分析 .10 3.3 加速度分析 .14 3.4 动态静力分析 .19 第 4 章 飞轮的设计与分析 24 4.1 机构的速度波动调节 .24 4.2 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26 第 5 章 课程设计总结.29 参考文献.29 - 2 - 第第 1 章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概述 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机械原理课 程设计是较全面的系统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 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将 从机构的运动学以及机器的动力学入手,研究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和 可能性,并进一步讨论的组成原理,从几何的观点来研究机构各点 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求法,以及按已知条件来设计新的 机构的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所研究的问题又可归纳为二类: (1) 、根据已有的机构和主要参数来分析该机构和所组成机构的各 种特性,即结构分析,运动分析。 (2) 、根据预期的各种特性来确定新的机构的形式,结构和参数, 即机构的设计问题,如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构的平衡设计以 及速度的调节。 1.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 训练,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 、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 - 3 - 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3)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制图、技术资料的使用,电 算程序的编制及计算机使用等各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1.21.2 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任务 (1)电动机的选择; (2)设计齿轮变速装置; (3)设计导杆机构; (4)机构的运动分析; (5)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6)速度波动的调节与飞轮设计。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求出所有的运动副反力及平衡力矩, 绘制必要的图纸(或编制计算程序)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要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必须配以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按照 选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分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 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 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 用机构,组合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与参数设计;通过计算机编程, 将机构运动循环图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地显示出来,并给出相应的 运动参数值。 - 4 - 第第 2 章章 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过程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过程 2.12.1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摇摆式输送机是一种水平传送材料用的机械,由齿轮机构和六 连杆机构等组成。如图 1 所示,电动机 1 通过传动装置 2 使曲柄 4 回转,再经过六连杆机构使输料槽 5 作往复移动,放置在槽上的物 料借助摩擦力随输料槽一起运动。物料的输送是利用机构在某些位 置输料槽有相当大加速度,使物料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克服摩擦力而 发生滑动,滑动的方向恒自左往右,从而达到输送物料的目的。 1电机 2传动装置 3执行机构 图 2-1 摇摆式输送机示意图 - 5 - 2.2 设计设计要求要求 表表 2-12-1 原始数据原始数据 方 案 号 物料的重量 G (kg) 2000 曲柄转速 n1(r/min) 75 行程速比系数 K 2 位置角 1 (°) 60 位置角 2(°) 120 a(mm)325 b(mm)150 H (mm)300 CD/O23.5 模数(mm) 1 m 4 模数(mm) 2 m 8 0.05 - 6 - 2.32.3 电动机的选择电动机的选择 根据电动机功率公式(其中 H=200mm,Fr=6000N) T FH P r 9 . 0 选定下述参数的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表表 2-22-2 原始数据原始数据 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 (KW) 电动机转速 (r/min) 同步转速 (r/min) Y132M-47.515001440 2.42.4 齿轮设计:齿轮设计: 图图 2-12-1 齿轮转动示意图齿轮转动示意图 齿轮变速方案如图,由同心要求我们可以建立下列方程: - 7 - (2-2) 2321 1 22 zz m zz m 其中为各齿轮的模数,分别代表各齿轮齿数。 1 m 3221 zzzz 再有下列行星轮和定轴轮转速关系公式: (2-3) 21 32 3 1 13 zz zz ww ww i H H H (2-4) H H ii 131 1 (2-5) H ww 4 (2-6) 6 4 5 45 z z i (2-7) 4 5 45 z z i 其中代表齿轮间的传动比,代表齿轮的转速。 xx i x w 从前一章我们已经确定了电动机的转速为 1440r/min,所以我们有 75 1440 15 i 因此,联立上述各式,我们选择确定了各齿轮参数,如下表: 表表 2-42-4 齿轮参数齿轮参数 序号 12 2345 模数 447788 齿数 174017511740 - 8 - 第第 3 3 章章 导杆机构的分析导杆机构的分析 3.1 杆长分析杆长分析 由行程系数比 (3-1) 180 180 k 可以求得极位角 =60。 O1ABO2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由极限位置角 1,2,和极位角 求得 O1A,AB,O2B 杆长。方程式如下: (3-2) (3-3) (3-4) 由以上 3 式解出杆长为 O1A=179.00mm AB=671.11mm O2B=739.26mm 其中,AOl 11 ABl 2 BOl 213 同样由几何关系可得 (3-5) 2 2 12 2 Sin H CO 解得:O2C=300mm, CD=1125mm - 9 - 则我们第四组要求的二号、七号和右极限位置如图 O2 A2 A 7 O A 1 右 D B B 7 图图 3-13-1 二号、七号和右极限位置二号、七号和右极限位置 也可以用图解法根据原始数据,求出极位夹角 =60 度,作出 摇杆的两个极限位置直线, 由原始数据得 2122 O BO B、 ,作出如下左、右极限位置示意图: O 122 60BO B - 10 - 图图 3-23-2 左、右极限位置左、右极限位置 由于 、是一个圆上的圆周角。 O 122 60BO B O 112 60BO B 做出圆与直线的交点即为 B1、B2,在图上量得 2122 O BO B、 11 O=429.64mmB 12 O=850.59mmB 又 111 OA BAO B 112 O+ AA BO B 解得: 1 = 179.mm, = 671.1mm 并量得 2 739.3mmO B O2 经对比,图解法和解析法所得结果接近,说明杆长正确。 3.23.2 速度分析速度分析 首先对 2 号位置进行速度分析,由瞬心法可得 O1 B1 B2 O2 C1 C2 - 11 - V A (3-6) 1 2612 1612 2 w pp pp w A VBA=Wr*lAB (3-7) VA=1.405m/s V B 图图 3-33-3 再选取合适比例作图,由作图法我们可以分析得知 (3-BABA vvv 8) 大小: ? ? 方向:DB OA AB 作如下速度分析图: A P B 图图 3-43-4 可得:VB=5.58m/s (3- CO BO B c l l V V 2 2 9) 解得:2.9m/s c V - 12 - 同理,我们对构件 4 和构件 5 进行速度分析有 V D D V V CDC 图图 3-53-5 (3-DCDC vvv 10) 大小: ? ? 方向: 水平 DC O2C 再作如下速度分析图: D P C 图图 3-63-6 可得:VD=1.89m/s 用对 7 号位置进行速度分析: (3-11) 1 2612 1612 2 w pp pp w VBA=Wr*lA A O 1 - 13 - (3-12) VA VA=1.405m/s B VB 图图 3-73-7 (3-13)BABA vvv 大小: ? ? 方向:DB OA AB 再作如下速度分析图: P B A 图图 3-83-8 可得VB=1.68m/s (3- CO BO B c l l V V 2 2 14) =0.68m/s c V (3-DCDC vvv 15) - 14 - 大小: ? ? 方向: 水平 DC O2C 再作如下速度分析图: P D C 图图 3-93-9 可得:VD=0.35m/s 对右极限位置进行速度分析 (3-BABA vvv 16) 大小: ? ? 方向:DB OA AB 选取速度比例尺,作速度分析图(如下图所 m 0.25 c s m 示)可得: A - 15 - P(B) 图图 3-103-10 量取得 AA=1.405B m s 在极限位置经分析 D 0 C 0 D 0 3.33.3 加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 利用前面得到的各构件速度,就可以求出其对应的法相加速度, 再按比例作图,由作图法做出加速度多边形,从而量取得知其他的 加速度参数。 2 号位置的加速度分析: 根据速度已知量求得的法向加速度大小和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 速度方向,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3- nn BBBABABA aaaaaa 17) 大小: ? ? 方向: BO2 O2B AO1 BA AB 由 (3- BO B n B l V a 2 2 17) - 16 - 解得:11.03 m/s2 n A a 则有: 23.08m/s2 n BA a 作如下加速度分析图: n BA a n B a BA a B a aA 图图 3-113-11 量取可得:=38.67m/s2 (3- n B a 18) =46.64m/s2 B a (3-19) 又因为有: (3- BOB la 2 3 20) (3- CO C n C l V a 2 2 21) (3- COC la 2 5 22) - 17 - 解得:=20.49m/s2 n CD a 分析 D 点的加速度: (3- nn CCDDCDC aaaaa 23) 大小: ? ? 方向: 水平 CO2 CO2 DC DC 作如下加速度分析图 n C a C a D a 图图 3-123-12 量取可得:aD=20.69m/s2 7 号位置的加速度分析: 根据速度已知量求得的法向加速度大小和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 度方向,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3- nn BBBABABA aaaaaa 24) 大小: ? ? 方向: BO2 O2B AO1 BA AB - 18 - 由 (3- BO B n B l V a 2 2 25) 解得:11.03 m/s2 n A a 0.19 m/s2 n BA a 作如下加速度分析图: n B a B a BA a n BA a aA 图图 3-133-13 又因为有 (3- BOB la 2 3 26) (3- CO C n C l V a 2 2 27) (3- COC la 2 5 28) 解得:=2.33 m/s2 n CD a 再对构件 2 和构件 3 分析,同样可以有下列等式: (3-29) nn CCDDCDC aaaaa 大小: ? ? - 19 - 方向: 水平 CO2 CO2 DC DC 其中 , n DC 0a 作如下加速度分析图: n C a C a aA 图图 3-143-14 可得:aD=2.35 m/s2 右极限位置的加速度分析: 根据速度已知量求得的法向加速度大小和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 速度方向,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3- nn BBBABABA aaaaaa 30) 大小: ? ? 方向: BO2 O2B AO1 BA AB 由= (3- BO B n B l V a 2 2 30) 解得:11.03 m/s2 n A a 选取合适比例做出加速度多边形,由作图法我们可以量取 =0m/s2 n B a =33.1m/s2 B a - 20 - 又因为有 (3- BOB la 2 3 31) CO C n C l V a 2 2 (3-32) (3- COC la 2 5 33) 可解得:=6.6 m/s2 n CD a aD=12.4 m/s2 3.43.4 动态静力分析动态静力分析 首先将机构拆分成自由度为 1 的曲柄,和自由度为 0 的两个杆 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下列计算公式中构件中的角度用相同字母代 替表示该力方向与杆件的夹角,但是其大小并不是相同的。 ) 2 号位置: 构件 4 和构件 5 组成的杆组受力如图 5 G - 21 - 34 F 4 I M 5 I F n 34 F 4 G 4 I F 65 F 图图 3-153-15 对 D 点取矩有 (3-0cos 2 cos 2 3442414 CDFM CD F CD GM t RII 34) 因为已知的方向,我们选取合适的比例做出力多边形,进而 n R F 34 量取出的大小。 n R F 34 =276 n R F 34 分别对构架 2 个构件 3 进行 B 点取矩 对构件 2: (3-35) 222 JMI (3-36)m064N . 0 2 I M (3-37) 222 maFI 解得:N617 2 I F (3-0cos 2 cos 2 1222212 ABFM AB F AB GM t RII 38) 对构件 3: (3- 333 JMI 39) - 22 - (3-mN 056 . 0 3 I M 40) (3- 333 maFI 41) N550 3 I F 0sincos cos 2 cos 2 422343 223421332 2 31 2 3 COBOF COBOFBOFM BO F BO GM t R n R t RII 由于已知的方向,我们选取合适的比例做出力多边形, n R F 12 n R F 36 进而量取出和的大小。 n R F 12 n R F 36 =457N n R F 12 =155N n R F 36 7 号位置: 构件 4 和构件 5 组成的杆组受力如图 5 G 34 F 4 I M 5 I F n 34 F 4 G 4 I F 65 F 图图 3-163-16 对 D 点取矩有 (3-0cos 2 cos 2 3442414 CDFM CD F CD GM t RII 43) - 23 - 由于已知的方向,选取合适的比例做出力多边形,进而量取 n R F 34 出的大小。 n R F 34 分别对构架 2 个构件 3 进行 B 点取矩 对构件 2: (3- 222 JMI 44) (3-mMIN 0002 . 0 2 45) (3- 222 maFI 46) 解得:N (3-175 2 I F 47) (3-0cos 2 cos 2 1222212 ABFM AB F AB GM t RII 48) 对构件 3: (3- 333 JMI 49) (3-m009N . 0 3 I M 50) (3- 333 maFI 51) 解得:N725 3 I F - 24 - 0sincos cos 2 cos 2 422343 223421332 2 31 2 3 COBOF COBOFBOFM BO F BO GM t R n R t RII 因为已知的方向,我们选取合适的比例做出力多边形,进而 n R F 12 n R F 36 量取出和的大小 n R F 12 n R F 36 =2163 N n R F 12 =712 N。 n R F 36 杆组力的矢量图: 图图 3-173-17 7 7 号位置杆组力的矢量图号位置杆组力的矢量图 右极限位置: 构件 4 和构件 5 组成的杆组受力如图 5 G 34 F 4 I M 5 I F n 34 F 4 G 4 I F 65 F 图图 3-183-18 对 D 点取矩有: - 25 - (3-0cos 2 cos 2 3442414 CDFM CD F CD GM t RII 53) 由于已知的方向,选取合适的比例做出力多边形,进而量取 n R F 34 出的大小。 n R F 34 分别对构架 2 个构件 3 进行 B 点取矩 对构件 2: (3- 222 JMI 54) (3-m7N.2 2 I M 55) (3- 222 maFI 56) 解得:NFI4.134 2 (3-0cos 2 cos 2 1222212 ABFM AB F AB GM t RII 57) 对构件 3: (3- 333 JMI 58) (3-mNMI.84.5 3 59) (3- 333 maFI - 26 - 60) 解得:NFI298 3 0sincos cos 2 cos 2 422343 223421332 2 31 2 3 COBOF COBOFBOFM BO F BO GM t R n R t RII 由于已知的方向,选取合适的比例做出力多边形,进而 n R F 12 n R F 36 量取出的大小。 n R F 12 n R F 36 =1650N n R F 12 =830N n R F 36 作出如下右极限位置杆组力的矢量图: 图图 3-193-19 右极限位置杆组力的矢量图右极限位置杆组力的矢量图 第第 4 4 章章 飞轮的设计与分析飞轮的设计与分析 4.1 机构的速度波动调节机构的速度波动调节: 运动的速度不均匀系数 ,由动态静力分析所得的平衡力矩 My 具有定传动比的各构件的转动惯量 J,电动机、曲柄的转速 no和 n。驱动力据为常数。 列表汇聚同组同学在动态静力分析中求得的机构位置的平衡力 矩 My,一适当比例 1.绘制出一个动态等功阻力矩线图。 rd MM - 27 - 对线图用图解积分法求出一个运动循环中的阻力功 rd MM 线图 rr AA 绘制驱动力矩 Md所做的驱动功线图。因为 Md常数,切 dd AA 一个运动循环中驱动功等用途阻力功,故将线图的始末两 rr AA 点一直线相连,即为。 dd AA 求最大盈亏功.将与两线图相减,记得 max E dd AA rr AA 一个运动循环中的动态盈亏功线图。该线图的最高点与最 EE 低点的距离,即表示最大盈亏功。 max E 由所确定的最大盈亏功求出飞轮的转动惯量。 max E 摆式搬运机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由整组成员的数据通过描点 法绘制。数据如下: 表表 4-14-1 位移、速度、加速度数据位移、速度、加速度数据 123 左 极 限 4567891011 右 极 限 12 - 28 - 位移 (mm) 3013025029828625526518013590452 速度 (m/s) 1.62.0 1. 05 0 -0. 32 -0.6 -0. 75 -0.8 -0. 82 -0.9 - 0.4 5 -0.301.6 加速度 (m/s2) -28-14-610942.5210-1-2-4-4.5 计算各个位置的阻力矩: 表表 4-24-2 阻力矩数据阻力矩数据 4.24.2 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绘制平衡力矩与角度的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123 左 4567891011 右 12 M18. 4 50 79 4 4.358 .6 160409. 2 275160. 8 835032 .6 7.222 - 29 - 图图 4-14-1 平衡力矩与角度的曲线图平衡力矩与角度的曲线图 通过对平衡力矩曲线的积分求出阻力功: (4- n 11 2 W n n ii ii WM 阻 1) 因而平衡力矩与角度的曲线图中曲线与横坐标所围面积即为阻力矩 做的功: 27 格×50×3.14÷6=706.5 J W 阻 根据阻力功等于驱动功, (4- 2 W M 阻 驱 2) - 30 - 得出驱动力矩大小为M112.4N m 驱 绘出如下驱动力矩图: 图图 4-14-1 驱动力矩图驱动力矩图 最大盈亏功: (4- maxmaxmin WEE 3) 解得: max 226( 114)340W 计算机构的等效转动惯量 Je; - 31 - 因而机构的等效转动惯量Je 可以忽略不计 飞轮转动惯量: (4- max 22 1 900 J F W n 6) 其中平均转速:n=75rpm 速度的不均匀系数: 0.05 解得 2 110.24 F Jkgm 确定飞轮转动惯量为 2 110.3 F Jkgm - 32 - 第第 5 5 章章 课程设计总结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虽然感觉时间比较短,但就在这几天 的紧张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无法学习到的东西,不仅使我对 机械原理这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我的工作品质的 培养也是大有收益的。 这次课程设计时间为期两周,我们小组的题目是分析一个摇摆 式输送机构,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 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 组员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 中的每一天都是很充实的,有时更是选择了一整天的学习画图找资 料。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二的学生,我觉得能做 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 二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 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更需要在像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我 们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在做本 次实践课题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团队配合的重要性。为了 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和组员的交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 团队合作的经验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多帮助,也一定有利于毕 业后的团队研究工作。 - 33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孙桓,陈作摸,葛文杰 . 机械原理M.7 版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6. 2 裘建新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 3 闻邦椿 .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 徐绍军,云忠 . 工程制图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俊峰,张雄 . 理论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注意事项

    本文(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官大衍.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