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主题学记课件.ppt

    • 资源ID:2714611       资源大小:585.01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主题学记课件.ppt

    主題-學記,97學年度 第一學期 華語文學與思想報告,指導- 賴慧玲 老師 義守大學 資工系 第一小組,報告日期- 97年10月24日 97年10月31日,團員介紹與分工,李柏緯-報告動機、組員介紹陳彥勳-念課文、介紹字詞 林衢宏-題解作者、 設備 蘇晉德-課文講解第一部份 梁耕豪-課文講解第二部份 謝耀陞-課文解解第三部份 陳聖昌-課文講解第四部份 陳怡全-課文講解第五部份 黃鎧毅-課文講解第六部份 莊博鈞-課文講解第七部份 黃歆穎-PP製作 統整 巫亮儀-PP製作 規劃,資料來源,選文動機,學記 在一般學生以及老師中的印象一定不陌生,必定選讀過。當然每個人語文的程度與對教育學理的認知程 度不同,也就有相當程度的理解落差。有人認為艱深閉澀難懂,有人認為過於 簡略,也有人認為過於煩複,即使過目後也就少有人深思細想其中的要義。,倒 是學習語文科系的學者專家,卻不遺餘力的去鑽研探討。相形之下,真正以教 育的觀點融入現代教學者,卻屈指可數,綜觀現在教育體系多半仿製歐美國家,學習外來特色固然是好,但卻缺乏本身的文化特色,是以特別介紹學記,以期大家能了解古代對於教與學之看法。,作者題解,禮記為秦漢諸儒說禮之論著,經後人編籑而成之叢書。宋儒朱熹以為禮記係專解儀禮之作,然今人則多以為禮記內容甚為混雜,有先師經說,亦有子史雜鈔,且涉及古文逸禮、周禮、左傳等古籍。,今存禮記有二:一為漢儒戴德所輯,稱為大戴記,一為德姪戴聖所輯,稱為小戴記,隋書經籍志曰:戴聖又刪大戴之書為四十九篇,謂之小戴記。 若就今所存之大、小戴禮記加以比較,除極少部份相同外,大多互異,是故小戴記絕非以大戴記為底本刪定而成。 學記為禮記中第18篇,孔穎達正義引鄭玄目錄云:名曰學記者,以其記人學教之義。通篇之旨,在說明學為修道化民之本,並提示教學之基本道理。,文課,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第一部份,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進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第二部份,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第三部份,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一);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一)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兌命曰:敬孫()務時敏,闕修乃來。其此之謂乎。,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 使 人 不 由 其 誠 , 教 人不盡 其 材 , 其 施 之 也 悖 (),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第四部份,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第五部份,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者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第六部份,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第七部份,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譯翻,文: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譯:引發思慮,廣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聲,不足以感動群眾。親自就教於賢者,體念遠大的利弊,雖能夠感動群眾,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第一部份,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雖然是質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經過琢磨,也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雖然自稱是萬物之靈,如果不肯學習,也不會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 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譯:所以古時候的君主,建設國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為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 文: 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譯: 尚書兌命篇說:要自始至終常常想到學習。就是這個意思。,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譯:雖然有好菜擺在那裡,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 文: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譯:雖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義理),如果不去學習,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貴。,文: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譯:所以說:學習過後纔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後纔發現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後纔能反省,努力向學。 文: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譯:知道不夠,然後纔能反省,努力向學。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後纔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文: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的。尚書兌命篇說: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學習的效果,教學互進。不就 是這個意思嗎 ?,文: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譯:古代設學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一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或諸侯的國都設立有大學。 文: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譯:每年招收學生入 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第二部份,文: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譯:入學一年之後,考經文的句讀,辨別志向所趨;滿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尊重專注於學業,樂於與人群相處;滿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親近師長;滿七年時考察學 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到了滿九年時知識通達,能夠觸類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文: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進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譯: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 文: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譯: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銜泥,然後纔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文: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譯:大學開學的時候,學生都會穿著禮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聖先師,藉以表示尊師重道的態度;然後安排學習詩小雅及鹿鳴、四牡、皇皇者華這三 首詩歌,藉以勉勵學生蒞官事上的方法;擊鼓召集學生,正式打開書包,希望學生能夠謙遜謹慎的來學習。,夏楚兩物(教鞭)是用來警惕鞭策學生,收到整肅威儀的 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實施以前,天子、諸侯不急著到學校去視察,為的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志向;教師常常觀察學生,但是並不輕易發言,等到 適當的時候再加以指導,是要使學生能夠自動自發(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至於年幼的學生,只聽講而不能亂發問,是因為學習要按照進度順序 (次第)進行 。,文: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譯:這七項是教學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書說: 凡學習做官,領導人民,先學習管理事情,要作一個讀書人先學習立志。 就是這個意思。,文: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譯:大學施教是講究方法的,是順著時序來進行的,例如春秋教禮樂,冬夏教詩書,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學生下課及放假的時候,也都有指定的家庭作業。,第三部份,文: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譯:學習要有方法,如果沒學過如何彈七絃琴,也就不知如何安放琴絃;從不通曉鳥獸草木及天時人事,沒學會譬喻,詩就作不好;不學會灑掃應對,禮節就行不恰當,對於六藝等技藝沒有興致,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文: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譯:所以君子在學習方面,要藏 之於心,表現在外,不論休息或遊樂的時候,都念念不忘,能夠這樣,纔能安於學習,親近師長;與同學相處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學的真理。 文: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兌命曰:敬孫務時敏,闕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譯:能夠這樣雖然離開了同 學師長,也不會背棄道義。尚書說命篇說:恭敬謙順,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這個意思。,文: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 使 人 不 由 其 誠 , 教 人不盡 其 材 , 其 施 之 也 悖 ,其求之也佛。 譯:現今之教人者,口裡雖然念著書本,心裡並不通達,故意找些難題來問學生,講一些枯燥無味的名物制度,讓人聽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學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時 沒有一點誠意,又不衡量學生的程度與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教導違反情理,學生求學也違逆不順。,文: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譯:如此一來,使得學生愈來愈厭惡學習而且憎惡師長;以學習為難為 苦,而不明白學習的快樂與好處。雖然課業勉強讀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文: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譯:大學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惡的念頭未發生之前,就用禮來教育,來約束禁止,這就是預備、防備的意思(古德所謂防患於未然是也)。當學生可以教誨的時候纔加 以教導,就叫做合乎時宜。依據學生的程度,不跨越進度,不超出其能力來教導,就叫做循序漸進。使學生互相觀摩而學習他人的長處,就叫做切磋琢磨。 文: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譯:這四種教 學方法,是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第四部份,文:發然後禁,則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譯:邪惡的念頭已經發生,然後再來禁止,因為錯誤的觀念已經堅不可拔,教育亦難以勝任。適當的學習時期過了才去學,雖然努力苦學,也難有成就。東學一點西學一 些,卻不按照進度學習,只是使頭腦混亂毫無條理而已。沒有同學在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單落寞而少見聞。結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 不良的習慣,會荒廢自己的學業。這六項,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譯:君子已經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後就可以為人師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於曉喻,讓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導,而不去強 迫別人服從;對待學生嚴格,但並不抑制其個性的發展;加以啟發,而不將結論和盤托出。只引導而不強迫,使學習的人容易親近。教師嚴格而不壓抑,使學生能夠 自由發揮,得以充分發展。只加以啟發而不必全部說出,使學生能夠自己思考。(以免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親近又能自動思考,這纔是善於曉喻了。,文: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譯: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容易犯,教導的老師一定要知道。人在學習的時候,或有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為足的毛病,或有認為太容 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或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這四種心理都不相同,,第五部份,文: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譯:必需先明白這些心理,然後纔能挽救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 養、增長優點挽救過失的。善於唱歌者,能使人沈醉在歌聲中流連不忘,善於教學的人,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 文: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 譯:教的言語雖然簡要卻通達曉暢,含蓄而允當,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繼承其志了。,文: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 譯:君子知道求學深淺難易的順序,對於個人的特性差異都能瞭解,然後方能因材施教。能廣泛地曉喻,然後纔有能力作老師;能夠作老師,纔能做官長;能做官長,纔 能作領袖。,文: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者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 譯:所以能作一個好老師,就是學作領袖的開始。所以選擇老師不可以不謹慎。古書說: 三王(伏羲神農黃帝稱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對老師的選擇都很慎重。 就是這個意思。,文: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譯:求學的道理,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學問纔會受到敬重。真理學問受到尊敬,然後人民纔會敬重學問,認真學習。,第六部份,文: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 譯:所以君主不以對待部屬 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情形有兩種:一種就是在祭祀時,臣子擔任屍的時候,另一種就是擔任君主老師的時候。,文: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譯:大學的禮法,對天子授課時,老師不處於面朝北的 臣位,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文: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譯:於學習的人,老師很安閑,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學生更把功勞歸諸於老師教導有方;對於不善學的人,老師教得很辛苦,效果卻僅得一半,學生反而歸罪於老師。,文: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譯:善於發問的人,好比砍伐堅硬的木頭,先從容易下手的軟處開始,慢慢的擴及較硬的節目,時間久了,木頭自然分解脫落;不善發問的人,使用的方法剛好相反。,文: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譯:於回答問題的人,有如撞鐘,輕輕敲打則響應得小聲,重力敲打,則響應的聲音就很響亮,一定要打鐘的人從容不迫,然後鐘聲纔會餘音悠揚傳之久遠,不善答問的人剛好相反,這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文: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譯:自己沒有心得,沒有獨到見解的人,不夠資格作老師。一定要學生提出問題,纔加以解答;學生心裡有疑難,沒有能力表達時,老師纔加以開導;老師開導了,學生仍然不明白,雖然暫時放棄指導,等待將來也是可以的。,文: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譯:良匠的兒子,想必也能學習補綴皮衣(古代工藝相近);良弓的兒子,想必也能製作畚箕;剛學駕車的小馬,都事先把小馬繫 在車後,而車子就在馬的前面,讓馬跟著學習。君子觀察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學的志向了。,第七部份,文: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譯:古時候的學者,能夠分析比較事物的異同之處,匯整成一類,譬如:鼓的聲音並不相當於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沒有鼓的調和就顯得不和諧。水的顏 色並不相當於五色當中的任何一種,然而五色的配合,沒有水為之調和就無法鮮明。至於學者並不等於政府的任何一種官職,然而任何一種官職,不經過學習就沒有 辦事的能力。又如老師,他不是人倫中的任何一種親屬關係,但是任何一種親屬,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就不懂得人倫之間的關係了。,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譯:偉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種職務;偉大的道理,不侷限於一種事物;真正偉大可貴的誠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恆久的四時雖不相同,卻運轉不停,是最準確的守時。如果能瞭解這四種情形,就可以立志學習偉大了。,文: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譯: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後祭海,河是水的源頭根本,海是河流的歸處,先本而後末,這叫做務本。,The End,

    注意事项

    本文(主题学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