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ppt

    • 资源ID:2787909       资源大小:166.02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ppt

    中药学概论,中 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 植物:花、叶、子、根、皮、茎 动物 矿物,来源,中药与草药的关系,中药:前人应用较多天然药材,药店出售,历代文献中有记载。 草药:流传于民间,一般药店没有出售,文献中没记载。,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相同点:二者都是现代研究的热门话题。 区别点: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且包括未经人为加工的单体化合物。,中药学,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六本主要本草著作,(一)神农本草经 (二)本草经集注 (三)新修本草 (四)证类本草 (五)本草纲目 (六)本草纲目拾遗,神农本草经,(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学专著” (简称本经) 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上品(120种):应天养命(君药) 中品(120种):应人养生(臣药) 下品(125种):应地治病(佐使药) 主要贡献: 1. 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劳动人民用药经验; 2. 为中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分为,3. 阐述了中药基本理论; 4. 指导了临床用药。 缺点: 1. 分类不科学; 2. 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神农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 载药730种(多属南方用药) 特点: 1. 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2. 首创诸病通用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载药844种。 特点:图文并茂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2. 我国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作者:宋,唐慎微。载药数1558种。 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 1. 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2. 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本草纲目,“博而不繁,详而有要”,“东方百科全书” 作者:明,李时珍。载药数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 最突出特点:分正误(纠正前人错误),有发明 (前人没使用的方法) 1. 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一部伟大医学著作;,2. 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自然属性,生态条件); 3. 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共识,明确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 4. 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奉献。,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清,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716种。 特点:扩充药源,补其不足 清代最有价值的本草著作,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一、含义 道地药材(地道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材。 四川贝母 附子 黄连 内蒙甘草 云南三七 茯苓 木香 山西黄芪 党参 西藏红花 吉林人参,二、植物药的采收 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2)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侯进行, (3)花类:花含苞未放或正在开放时进行 (4)果实和种子类:以果实入药的一般在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5)根、根茎和根皮类:阴历二、八月为佳。 (6)树皮类:清明到夏至间(即春、夏相交时节)剥取树皮。,也有一些例外:如:叶类: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以增加其寒凉性; 全草类:茵陈,采三月的嫩苗。 果实和种子类:以幼果入药的有乌梅、青皮、枳实等; 根及根茎类: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 树皮类,如肉桂多在十月采收,,第二章 中药的炮制,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便于贮存、调剂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例证,1、减毒:甘遂醋制;巴豆制霜;常山酒炒 2、归经:蜜炙补益,润肺 酒炒上行,活血通络 盐水炒下行,归肾 姜汁炙加强止呕 醋炒加强止痛,例证,性味: 生地(寒)凉血 熟地(微温)补血 功效: 荆芥解表;荆芥炭止血 石膏泻火;煅石膏收敛,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修治 目的:纯净药材 方法: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含义: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目的:清洁药材、软化药材。 方法:洗、淋、泡、润、漂、水飞。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取细粉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火制,含义: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分炒、炙、煅、煨、烘焙 。 炒黄、炒焦易于缓和药性。 清炒 炒 炒炭缓和烈性、增强止血。 辅料炒:(土、麦麸、米)减少刺 激,增强疗效,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 明煅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如煅牡蛎、煅石膏等。 密闭煅(焖煅)将药材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煅烧,如煅血余炭。 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增强止泻疗效。,水火共制,常用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淬等。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第三章 中药的药性,一、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1. 祛邪除因 2. 扶正固本 3. 纠正阴阳偏盛或偏衰,以偏纠偏: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二、中药的药性,又称中药的性能。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 1. 性味(药物的性质和味道) 2. 归经(药物的作用部位) 3. 升降浮沉(药物的作用趋向) 4. 毒性(副作用,毒性反应)。,第一节 四 性,一、含义 四性亦称四气,即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二、产生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症寒热为基准。 三、四气的作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平性:作用缓和(寒热皆宜) 四、运用原则 一般规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第二节 五 味,一、含义 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常与“四气”合称“气味”或“性味”。 二、产生 1、口尝而得 2、以药物的功效推断味道,三、作用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 甘:能补(补益)、能缓(缓和)、能 和(调和药性、和中) 酸:收、涩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 苦:泄、燥,通泄泻下(大黄) 泄势缓 泄 清泄泻火(栀子) 泻势猛 降泄降逆(杏仁) 苦温燥湿寒湿证 苦寒燥湿热湿证 坚阴泻火存阴(泻肾火)(黄柏、 知母、泽泻),燥湿,咸:下、软(泻下、软坚散结) 淡:渗、利(渗湿利水) 涩:与酸味相似 四、气与味的关系 1. 气味相同,作用相似 辛温药物:解表,散寒 苦寒药物:清热泻火(下),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 气同味异:黄连苦寒(清热泻火) 生地甘寒(退虚热) 味同气异:麻黄 温 辛 薄荷 凉 一气兼数味,作用广泛 当归:辛甘温,相同味,其个性不同,作用不同 麻黄 发散 木香 行气 红花 行血 紫苏 发散行气 川芎 行(气血),辛味,第三节 升降浮沉,一、含义 升浮 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沉降 二、作用 升浮药主上行向外 因势导利 沉降药主下行向内 有助祛邪,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气味 气温热 味辛甘主升浮 气寒凉 味酸苦咸主沉降 2、与质地有关 质地轻升浮 质地重沉降 3、与炮制、配伍有关 酒、姜汁炒升浮 醋、盐水炒沉降 某些药物还有引导作用:如桔梗、牛膝,第四节 归 经,一、含义:指药物作用的部位 二、源流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以所治病证为依据 三、用药 1. 本经用药:看何经的病变 2. 五行用药:根据脏腑间的生克关系 四、归经理论的优点 1. 便于选择用药 2. 便于记忆和理解 3. 探索药物的潜在功能,第五节 毒 性,一、含义 1. “毒”即药,古代对一切药物总称 2. 指药物的偏性 3. 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狭义的毒(指现在) 二、中药引起中毒的原因 储存、炮制、配伍、用量、剂型、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的长短,病人体质、年龄。 三、解救措施 催吐、洗胃,输液,对症处理 四、食用有毒药物的使用注意 炮制要得当;配伍合理;用量准确;剂型适当;给药途径合理;注意病人个体差异,广义的毒性,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一、七情的含义 有目的地按病情的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二、中药配伍七情名词概念 1. 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2. 相须: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 原有疗效 (如麻黄和桂枝,大黄和芒硝),3. 相使:性能功效有些共性,一药为主,一药为辅,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和利湿健脾的茯苓相配使用,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疗效)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因此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6. 相恶: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可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等。,第二节 用药禁忌,一、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等 二、妊用药禁忌 禁用药:剧毒,药性峻猛,堕胎较强的药物 慎用药:活血化瘀药、行气、攻下,温中的部分药 三、饮食禁忌,第三节 剂 量,一、含义: 用药量:指每一味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相对剂量: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与男女性别有关) 1. 病情:(病势轻重,病程长短) 新病:急性病用量宜大 久病:慢性病用量宜小 2. 年龄、体质 青壮年用量宜大 老小弱用量宜小,3. 药性 平和,质重用量宜大 峻猛,质轻用量宜小 4. 配伍、剂型 汤剂,单方剂量大 丸散,复方剂量小,第四节 用 法,一、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给药 二、应用形式 供口服: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膏剂、 露剂 皮肤用:软膏剂、硬膏剂、丹剂、散剂、 涂搽剂,三、煎煮方法 1. 煎药用具“银为上,磁者次之”。通常 用有盖的陶瓷砂锅。 2. 煎药用水:水质:无异味,洁净澄清。 水量:漫过药面1寸左右 (30g药用水200300ml为宜) 煎前浸泡:冷水浸泡20-30分钟,3. 煎药火候 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5-20分钟 4. 榨渣取汁 5. 煎煮次数:一药煎2-3次,混合分3次服用 四、入药方法(特殊方法),先煎:介壳类、矿石类及含泥砂多的药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取效的,只煎5 分钟左右即可。 包煎:煎后药液混浊或对消化道、咽喉有不良刺激以 及易于粘锅的药 单煎:贵重药,如人参等,磨汁:质地坚硬药 如:羚羊角、犀角等。 溶化:胶质药、粘性大而易溶的药,如阿胶。 泡服:不耐煎煮而药味易释出 冲服:散、丹、小丸、自然汁等。,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学概论》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