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WPS文档下载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40.wps

    • 资源ID:2943427       资源大小:92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WPS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40.wps

    第 0404 课 诗经两首 ··知识概览··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 至今。 诗经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以四言诗为主, 也有五言诗和杂言诗。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四言诗:每句 4 字或以 4 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所录 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 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 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氓 【重点理解】 通假字 匪来贸丝(“匪,通 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通 吁 ) 犹可说也(“”说,通 脱 ) 隰则有泮(“泮,通 畔”,边岸) 古今异义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三岁食贫 古义:指多年。 1 今义:年龄。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指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指士兵。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2)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下) (3)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4)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每天) (5)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6)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一词多义 靡 室 劳 矣 (副词,无、没有) (1)靡望风披靡 (动词,倒下) ) 载笑载言 (动词词头,无义) 怨声载道 (动词,充满) (2)载十五载而成帝业 (量词,年)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动词,负荷,承受) 载笑载 言 (动词,说) (3)言言既遂矣 (助词,不译) ) 体无咎言 (名词,预兆) 乘 彼 垝 垣 (动词,登上)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介词,趁着) (4)乘马、舟等。读shèn) ) 乘其财用之出入 (动词,计算) 命子封帅车二百 乘以伐京 (量词,用以计算车、 秋 以 为 期 (介词, 把)(5)以以尔车来 (介词,用) ) 以望复关 (连词,来,表目的) 来 即 我 谋 (动词,就) 萧相 国即死,令谁代之 (连词,如果,假如) (6)即于是高帝即日驾 (介词,当) )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 (动词,登上) 特殊句式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判断句)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 2 【难点探究】 1.“氓一诗中, 氓”“”和诗中的 女子 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加以概括。 【答案】 (1)“”氓 是一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卑劣、凶暴的负心汉。 “”女子 是一个善良、勤劳、淳朴、不畏贫苦、清醒、坚强的女子。 2找出氓中三次写淇水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案】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 “婚变时的淇水;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决绝。想当初,女主人公送 “氓涉水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 淇水汤汤”,暗 “”示着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 渐车帷裳 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3.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你分析下面例句的表达效果。 例句 表现手法 分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比、兴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 【答案】 例句 表现手法 分析 氓之蚩蚩,抱 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来铺叙,本句是写氓的初恋时期,表现了一 赋 布贸丝 个小伙子为了爱情借交换布匹来找心爱的姑娘的情景 桑之未落,其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 比、兴 叶沃若 恋爱时情意浓密 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 桑之落矣,其 比、兴 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 黄而陨 的叙述 4.试分析氓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答案】在氓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主要有两种类型:(1)“句法对比,如 桑之 ”“”“”“”未落 与 桑之落矣 的对比, 不见复关 与 既见复关 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 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在婚后则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3 1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愆期(qin) 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 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 自我徂尔(cù) 桑葚(shèn) 帷裳(chán) 嗟叹(ji) 咥其笑矣(di) 2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 B C D 3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耽误 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4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其黄而陨 B二三其德 C夙兴夜寐 D雨雪霏霏 5 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6 6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 氓 中 初 露 男 子 的 粗 暴 性 格 同 时 也 写 出 女 子 温 柔 体 贴 的 性 格 的 句 子 是 “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_,_”。 (3) 氓 中 以 “淇 ”和 “隰 ”的 有 界 来 喻 示 爱 情 的 终 结 和 痛 苦 无 边 的 句 子 是 “_,_”。 课文选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 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所选文段有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你用“”“”画出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实 际的含义是什么? 8选文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选文对女主人公进行了_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文章把女主人公恨 与悔的感情融进了_之中,反映了_的社会 现象。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 4.【解析】 D 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A 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B 项, 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C 项,夙: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 【答案】 D 5.【解析】 A“项, 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 氓”。C“项,坚”“”锐 代指坚固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D“项, 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答案】 B 5 9.答案: 心理 叙述和议论 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后被任意遗弃 10.答案: (1)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解脱。女子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解脱了。 (2)女子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总是三心二 意。 【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 雎 周 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应和鸣的声音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服:想念 D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择取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思是温柔漂亮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 B关雎是一首恋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 6 C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是一层层递深,感情真率炽热,体现出 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D本诗末章八句,写男子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在钟鼓声中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了求 而得之的欢乐。 3(1)“”全诗巧妙地采用了 兴 的表现手法,试说明之。 (2)诗篇应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如“参差”“辗转”“窈窕”“关关”等,请说明其作 用。 4“”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 儒家学者 为主要陈述对象。不改变 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 诗三 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 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5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1.解析: B“” 悠哉 形容思念绵绵不断。 答案: B 2.解析: D男子因相思出现了幻觉,并非真的和那个女子结婚。 答案: D 3.答案:(1)首章以雎鸠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 “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 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 “而 友之”“乐之”。 (2)诗篇应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 性。 5.【解析】 作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内容和句式两方面。本题中,一方面要熟悉古典作 品,熟悉诗词名句;另一方面要仿照原句的句式特点进行仿写。 【答案】 最美的山在九歌,因为山边那绰约的仙子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 带女萝。 7 最美的酒在唐诗中,因为垆边那静美的女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 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 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 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 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 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 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 英国诗人库泊说: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 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 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 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 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 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 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 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 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 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 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 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 在 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 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 庄, 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8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 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 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 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 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 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 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 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 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 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 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 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1文章第 1“”“”自然段画线处说的 那条河流 指的是哪一条 河流 ? 2第 2“”自然段中哪一个词句与 指纹 相呼应? 3“”“” 原稿 和 贫血 在文中各是什么意思? 4文末画线的“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这样写 有何作用? 9 【模拟试题】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 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 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 “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 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 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 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 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 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 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 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 10 克,丁香 6 克。到中药房, 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 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 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 10 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 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 里泡好。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道的艺术家, 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 “”法要 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 “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 漏斗” 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 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 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 “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 稻香村”“的还是 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 “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 莼鲈之思”而 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 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 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 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 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 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 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 席子成了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 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 “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 道情”班子哄场 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 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 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 “中有一种叫作 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现代文阅读 芦草之思 王巨才阅读答案。管 “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 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 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 11 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 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 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 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 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 “”芦草,即芦苇 的介绍。 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 打嗝 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 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四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 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现代文阅读 芦草之思 王巨才现代文阅读 芦草之思 王巨才。 D“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的这句话,由对芦草的 赞美过渡到对人的赞美。 E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了很多帮 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6根据三至七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第三段中写自己用芦根治病有何用意? 答: (2)第四至七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芦草的?请简要概括。 答: 7.“”怎样理解文中 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 5.解 析:选 CD。C 项,对母亲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D“项, 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到 12 ”对人的赞美 有误,前文的内容已融入了对人的赞美。 6.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指定文段,整体感知 段落内容。第(1)题,作者在第三段中用较多篇幅写了自己用芦根治病的经过,这是为了以实 例说明芦草的功用,并突出对芦草的赞美。回答第(2)题,要仔细阅读第四至七段,逐段概括 “”其内容要点,并要注意落脚点应在 芦草 上。组织答案时要力求文字准确、简洁。 答案:(1)a.以实际例子说明芦草的一部分芦根的药用价值,令人信服。b.赞美芦草虽然 平凡但功德可嘉。 (2)四个方面:a.芦叶可以包粽b.芦秆可以编炕席。c.“”芦秆可以做一种叫作 管子 的乐器。d. 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7.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两方面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一是联系高中教材中的课文人是一根能 思想的苇草理解这句话本身的含意;二是根据这篇散文的内容理解作者在此引用这句话的用 意。 答案:这句话是说,人不过像一根苇草一样,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人与芦草有着 根本的区别,人的价值就在于能思想。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引出后文,突出赞扬芦草有着 一些人所不具备的品格。 答案:赞颂了家乡芦草的平凡和伟大,并以此赞扬家乡人民的平凡和伟大。本文是一篇咏物的 “”“”散文, 家乡的芦草 是写作对象在作者笔下, 芦草 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竟然能治打嗝, 能包粽子,能编席子,能做乐器,可见其虽平凡但却有用,能使家乡人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从 写芦草特点的各段文字来看,这些描写表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可以说,作者写芦草也 是在写家乡父老,因为他们和芦草一样,生命力顽强,飒爽、慷慨。 采薇 【重点理解】 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同 暮 ) 13 狁孔棘(“”棘,通 急 ) 古今异义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 品行差的人。)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 落雪”。) 一词多义 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 于易。 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 刷,一板已自布字。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为, 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曰: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说。如: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停止,停留, 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载: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装载。如:有 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乘坐,乘车。如:直上载 “公子车。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 且”“又”。如:如: “载欣载奔” 。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靡: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 靡之者甚多。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烈: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 为猛烈。如:穷冬烈风。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温暖。如:春 日载阳。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4 孔: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很,甚。如:孔武有 力。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华: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美丽有光彩。 如:华服丽人。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精华。如:物华天宝。敬辞。如:华诞,华 居。 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戒: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戒 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雨: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离散:如:一别如雨。动词,下雨或雨一样 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灌溉。如:水能自雨田。润泽。如:吾不能以 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难点探究】 1.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中的叠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传达出抒 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 2采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采薇这首诗塑造的是一位戍边士兵。表现他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 3采薇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兴的手法,举例分析兴的作用。 4.“诗人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前面四句景物描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存在对应关系,即“杨柳依依”“是 乐景”“,对应 昔我往矣”,用以写 “”“征人离乡之哀; 雨雪霏霏 是 哀景”“,对应 今我来思”,用以写久戍返乡之乐,从而起到 “”一倍增其哀乐 的艺术表达效果。 ··能力提升·· 15 【课内练习】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3 分)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篇,有 诗三百 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 “”“”之首; 楚辞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 骚体 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 “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 风”、 “雅”“”、 颂 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 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靡室靡家, 狁之故。 , 。 (2)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 。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 阅读采薇,完成 69 题。 16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6 6这首诗的前三章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7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中为什么写 杨柳 ?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8 8这首诗的末章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9 9“”“”全诗以 采薇 开篇,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D 【解析】A 项,望风披靡 既来之 世外桃源;B 项,靡靡之音 纵横驰骋;C 项,戎马倥偬 仓皇逃窜 剑拔弩张。 2C 【解析】 迟迟,缓慢。 3C 【解析】 A“项,莫,通 暮”,傍晚;B“项,来,通 勑”,慰勉;C 项,尔,通草字头的尔, 花盛开的样子/“路,通 辂”,大车;D“项,服通 箙“,盛箭的器具。 4D “”【解析】 歌颂和维护其统治 错误。 【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 勿思! 17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 无饥渴! 注释:选自诗经·王风。埘(shí):在墙上挖洞做成的鸡窝。如之何:如何。 佸(huó):相会,到。桀(jié):鸡栖的木架。括:到来。苟:大概,也许。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这首诗起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点明了君子在远方长期服役,不知何时 回归的现实状况,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础。 B.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两句是 赋 “”手法的运用,而不是 兴 手法的运用。 C. 这首诗不缀色彩,勾画出一幅典型的乡村田园晚归图,内容上充满了浓烈的乡土气息、 生活气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D. “这首诗采用了 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不仅使整首诗结构更加严谨,富于音乐性和节 奏感,而且使诗歌蕴含的感情更显深挚。 2.“君子于役被誉为 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二者的抒 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请你选择一点分析。(不少于 150字) (5 分)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 1314题。 无 衣 18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这首诗每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诗是如何运用 赋 的手法的?有什么作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6 分) 诗经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自来研究, :一曰汉 学,一曰宋学,一曰朴学,还有一个,是本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前三种,是中国传统 学 术 的 精 华 , 它 们 的 成 绩 , 构 成 了 今 日 所 谓 “ 国 学 ” 的 基 本 资 源 。 事 实 上 , ,它们的大多数结论,已经被常识化,而其研究思路,也 成了专家和一般知识者对同类问题的基本认识模式。这种定型化,一方面,表示学术的成熟;另 一方面, 。枯守家法,泥持陈说,始终未能突破经学本 体和文学本体的困缚。 3.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从形式上(问答式的句法) 和内容上(无数战士不可遏止的愤慨)来回答。 答案: 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对话式)“的句法,一句 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 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这样,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 5.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第处从横线后的文字看,应是对四点的总说;第处要注 19 “”意与横线后的 常识化 照应;第处要注意概括最后一句表达的意思。 答案:约有四个代表系统(大致有四个方面) 不只是学术资源 也滋生了因循和守旧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 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 “诗经的现有 学术成果 ” 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 “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 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 “”“问题,便有了 采诗说 和 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 采诗 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 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 “”“”“”法也只有国语 召公谏厉王 中的一个孤证,且这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之 诗 是否为 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 “”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 献诗 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 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 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 “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 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 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40.wps)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