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WPS文档下载
     

    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课时作业必修320170807147.wps

    • 资源ID:2943469       资源大小:553.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WPS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课时作业必修320170807147.wps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第 1、2 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 1(2016 年郑州三模)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S”型增长。下图是某藻 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B图中 19.8 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C24.8 24.8 条件下第 5 5 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D33.6 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 K K 值恒定不变 2 2(2016 年宁德十校联考)下面的图 1 1 和图 2 2 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 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19957130199) 图 1 1 图 2 2 A A图 1 1 中曲线 a 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b 代表出生率 B 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 1 1 的 E E 点 C C图 2 2 中在 F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 D图 2 2 中 G G 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 3(2016 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 1111 B 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 31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5%5% C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 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 150150多种生物 4 4(2016 年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 14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 1414年 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 2 2 年 第 4 4 年 第 6 6 年 第 8 8 年 第 1010年 第 1212年 第 1414年 增长 速率 0.660.66 1.521.52 2.832.83 3.693.69 2.912.91 1.201.20 0.030.03 A A这 14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J”型增长 B B第 12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 K K 值约为第 8 8 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5 5(2016 年赣州模拟)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S”型。假设种群的 K K 值为 200200,N 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1 曲线上的点 S S1 1 S S2 2 S S3 3 S S4 4 S S5 5 N N 2020 5050 100100 150150 180180 (K KN N)/ /K K 0.900.90 0.750.75 0.500.50 0.250.25 0.100.10 A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 S S4 4点之后 B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 S3 3点之前进行 C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 S3 3点 D D(K KN N)/ /K K 值为 0.50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6 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 2 2 mm×2mm×2 mm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 10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 0.10.1 mmmm,计数时观察值为 M M,则 10 10 mL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2.5 2.5 M×10M×105 5个 D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7 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8 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 别在 4 4 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 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mL 1010 5 5 1010 5 5 起始酵母菌数/10/103 3个 1010 5 5 5 5 1010 A A4 4 支试管内的种群在 K K/2/2时增长最快 B B4 4 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 K K 值的时间 C C试管内种群的 K K 值与试管不同 D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 9 9甲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图为某地区 3030年内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 A甲图所示,鹰与蛇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B B甲图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用于自身呼吸和流到鼠和兔 C C乙图所示,种群数量的减少只发生在第 8 81515年间 D D乙图中第 1 15 5 年间,该种群数量近似“J”J”型曲线增长 1010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 Aa a 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 b b 点少 B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 C种群密度低于 a a 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D 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11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 (1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 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 5 5 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 每平方米 N N1 1、N N2 2、N N3 3、N N4 4、N N5 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株/m/m2 2。 (2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的是_。 (3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 h)分为 5 5 级,每 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等级 高度/cm/cm 数量/ /株 a a 级 h10h10 120120 b b 级 1010h30h30 6262 c c 级 3030h100h100 3232 d d 级 100100h300h300 1616 e e 级 h h300300 6 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 1212(2016 年保定调研)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 请分析回答: (1 1) 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 调 查方法是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m2 2),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 如果 4 4 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 类似 于_型增长,原因是_。 植物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甲 10.010.0 9.29.2 8.08.0 6.86.8 5.55.5 乙 3.03.0 2.12.1 1.11.1 0.30.3 0.10.1 丙 0.30.3 0.60.6 1.11.1 1.51.5 2.32.3 丁 3.03.0 2.02.0 0.40.4 0 0 0 0 (2 2)下面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第 20203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填“”“”或“”)死亡率。15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_型。 3 第 3、4 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选择题 1 1(2016 年株洲一模)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 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1 草丛 3434 0 0 0 0 2 2 针叶林 5252 1212 1 1 3 3 针、阔叶混交林 6767 2424 1717 4 4 常绿阔叶林 106106 3131 1616 A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 C该地能恢复到第 4 4 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2 2(2016 年贵州贵阳一模)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 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 A 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B B 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 C C各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D D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3 3(2016 年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 3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a 和图 b b 中 3 3 个 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 W 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面是 对图 a a 中 3 3 个物种与图 b b 中 3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20057130200) 图 a a 图 b b A A图 a a 中 3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b 中 3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 B图 a a 中 3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b 中 3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 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a 中物种 2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b 中物种 3 3 有被排除的危险 D 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4 4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4 A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 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5 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 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导 学号 5713020157130201) A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 3 3 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6 6(2014 年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7 7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数量变化。那么甲、乙、 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 A竞争、捕食、共生 B B共生、捕食、竞争 C C竞争、共生、捕食 D D捕食、竞争、共生 8 8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生存和繁殖的范围。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20257130202) 5 A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 B 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C湿 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9 9(2016年南宁模拟)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 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 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4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类别 灌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 t/t/(hmhm2 2·a·a) 17.4317.43 116.61116.61 150.81150.81 55.5055.50 总呼吸量t/t/(hmhm2 2·a·a) 15.9315.93 92.7392.73 124.81124.81 40.9840.98 叶面积指数 2.482.48 11.2811.28 17.7617.76 6.63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t/(hmhm2 2·a·a) 6.656.65 377.52377.52 398.57398.57 184.74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A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 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1010在某一生态自然保护区中,A A 物种与 B B 物种的种群变化如下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 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A A 物种与 B B 物种的相互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各自种群的基因 频率发生改变 B BA A 物种种群大小受 B B 物种种群控制,但 B B 物种种群变化不受 A A 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 C CA A 物种(或 B B 物种)种群大小呈现波动现象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迁 入和迁出的因素影响 D DA A 物种和 B B 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11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 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 6 6 月 10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 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 调查日期 (月日) 6 61 1 0 0 6 61515 6 62020 6 62525 6 63030 7 75 5 7 71010 7 71515 7 72020 棉蚜数量 (只/ /株) 0.40.4 2 2 4.794.79 41.5841.58 261.73261.73 1 1 181.94181.94 1 1 976.96976.96 2 2 175.63175.63 2 2 171.46171.46 2 2 173.23173.23 (1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 6 (2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_型,在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填“增大”“不 变”或“减小”)。 1212(2016 年抚顺联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 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注: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1 丁香 0.1240.124 1 1 油松 0.1250.125 0.7340.734 1 1 刺槐 0.1480.148 0.7610.761 0.8840.884 1 1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 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该群落发展至第 3 3 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 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现象。 (2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 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有一种鞭毛 藻 能 感 受 光 线 的 强 弱 , 借 助 鞭 毛 移 动 到 光 线 合 适 的 位 置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 这 说 明 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7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第 1、2 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1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 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 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在三条曲线中,19.8 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 最 小的,所以在 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24.8 条件 下第 5 天左右曲线斜率是最大的,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大的;K 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会随 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 2D 解析:图 1 中曲线 a 代表出生率,曲线 b 代表死亡率;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 数量保持在 K/2 时,E 点为 K 值;在 F 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图 2 中的 G 点对应图 1 中的 E 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D 解析:A、B、C 项描述的分别是种群特征的性别比较、迁入率和空间特征。 4C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 “量呈 S”型增长;第 12年时增长速率为 1.20,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第 8 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 K/2,即白头鹎的 K 值约为第 8 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5A 解析:S3点 N 值为 K/2,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之前进行;渔 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 S3点后。 6C 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 10 cm3 项所述的计算结果是 ×10M2.5M×105;该实验不需要单独 0.2 cm × 0.2 cm × 0.01 cm 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 7C 解析:蚜虫活动的范围小,个体小,可用样方法调查,不能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 的种群密度。 8B 解析:决定达到 K 值时间的因素是培养液体积和起始菌数,体积越小、起始菌数越 多,就越快达到 K 值;4 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 K 值的先后次序为。 9D 解析:甲图中,鹰捕食蛇,鹰与蛇存在捕食关系;蛇和鹰都捕食鼠,故鹰与蛇还存 在竞争关系,故 A 错误。甲图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以用于自身 的 呼吸,也可以流到鼠和兔体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故 B 错误。乙图的纵坐标表示当 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种群数量的倍数,当纵坐标大于 1 时,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小于 1 时, 种群数量减少,故种群数量的减少发生在第 820 年间,C 错误。第 15 年间,纵坐标不变, “说明每一年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 J”型,故 D 正确。 10B 解析: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 点时个体较少,故 a 点个体 平均生物量比 b 点多;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由图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 长不呈正相关。 11(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A (3)增长型 12(1)“样方法 随机取样 丙 J” 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 (2) 衰退 解析:(1)样方法需做到随机取样;该外来物种入侵初期种群数量的变化类似于“J” 型增 长。 (2)初始几年 值大于 1“且不变,此时种群数量近似呈 J”型增长; 值小于 1 时种群 数量减少,第 15年时减少最快,减少至第 20 年时不再减少,此时种群数量最少;20 年后 值等于 1,此后种群数量不变。 第 3、4 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C 2B 解析:A、C、D 项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B 项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 3A 解析:图 a 中 3 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斗争较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图 a 中物种 2 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 被排除,图 b 中物种 2 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除。 8 4C 解析: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影响群落演替有群落内部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 素。 5C 6C 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 正确。标志重捕 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 B 正 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故 C 错误,由于 水 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 人 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7B 8D 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 湿、 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湿、高温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从图中不能得出 甲、乙两种群是竞争关系,也不能确定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垂直结构和水平 结 构是群落的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 9D 解析:自然状态下,群落向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故该地区群落演替方向为 灌 草丛阶段针叶林阶段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常绿阔叶林阶段,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植被 干物质的量与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有 关; 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 10B 11(1)寄生 (2)“样方 S” 6 月 30日 (3)增大 解析:从表中数据得知到 7 月 10 日种群增长就基本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 K 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6 月 30日时种群数量达到 K/2,此时种群 增长量最大。 12(1)次生演替 竞争 垂直分层 (2)物种丰富度 抵抗力 (3)油松和刺槐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解析:(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发展至第 3 阶段时,丙种群占优势,甲、乙种 群占劣势,三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群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2)在群落演替 过程中,物种的数目越来越多,即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 性 不断增强。(3)从题表可看出油松和刺槐的物种生态位重叠最大,因此竞争最激烈。鞭毛藻 具有趋光性,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说明了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9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课时作业必修320170807147.wps)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