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学分析.ppt

    • 资源ID:3151324       资源大小:547.52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分析.ppt

    教学分析,三明二中 朱宗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课程标准要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关系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一)“内容标准”,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特别是近地面大气的热量 来源。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 基本原理。 (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1)在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分析 大气运动的规律,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 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 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把握几个基本概念:气团(冷、暖气团)、锋、低 压、低压槽、高压、高压脊等。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 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 (3)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 释天气变化现象,会说明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原因和危害,4、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关系的理解,形成正确 的人地观。,(1)使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 并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且呈现一定的变化 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探讨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一)新旧教材内容的比较,宏观内容,人教版旧教材(上册)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2.3 大气的运动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2.7 大气环境保护,人教版新教材(必修)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二、教材分析,微观内容,例1、城市热岛效应,人教版旧教材: 作为正文阅读材料,对该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做了详细介绍。,人教版新教材: 作为问题研究,提供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和相关材料,通过分析、探究得到应有结论。,人教版旧教材:用一节内容详细阐述了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特点,人教版新教材: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来讲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微观内容,例2、世界气候类型,(二) 本章教学的重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 3. 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4.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5. 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6.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7、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三) 本章教学的难点 1、大气的保温作用 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 3、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 产生的结果 4、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5、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6、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三、教学建议 (一)本章课时建议,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 1、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4)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二) 教学设计,2、热力环流:以实验和活动为主,阐述基本原理,内容要点: (1)大气受热不均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 性质差异引起的,这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的形成, 全球大气环的形成。,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二) 过程与方法 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 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 教学难点: 1.大气的保温作用; 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指导学生读书: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 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 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 5、何为大气逆辐射? 学生回答: 总结讲解: (建议适当补充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内容,联系一些实 际的地理现象来讲述大气的热力状况),二、热力环流 (举例说明:夏季空调和冬季暖气的安装,让学生看书思考热力 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动画演示或板图,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 A、B、C三地受热均匀的情况 (2)A、B、C三地受热不均匀的情况 重点讲解过程,注意两个要点:1、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结:,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热力环流知识的具体化, 也是热力环流知识的深化,即分析大气水平运动, 也就是风的大小与方向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对风向的影响 3、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教学重点: 1、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的关系。 2、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 教学难点: 1、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 向的关系。 2、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通过P33活动:海陆风的形成,补充山谷风的形成机理,使 学生巩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引出新课。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 什么地方存在? 3、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 化情况。 学生回答: 板书: 不同位置的风向 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 2、近地面的风 建议在分析风向形成原因时,结合物理上力的合成原理进行图文 结合分析。,课堂总结: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 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 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 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 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 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 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 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 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 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 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 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尤其是通过对高压与我国冬、夏天气影响 的个案分析;以及对东亚季风的成因、性质等开放型活动题的探 究,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重点: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 影响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36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二)、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 部分),2、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一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归纳分布规律,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各风带的风向变化规律。,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假设:地表均一 (考虑地球公转和自转对风带、气压带的影响) 结合教材图2.11进行归纳: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活动探究1: 结合P39的图2.12进行探究,让学生边画图,边思考,理解带状 的气压带怎样变成闭合的高低压中心。得到结论: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活动探究2: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 很大的影响。结合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课堂总结:,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二),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板图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投影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两图对照进行学习),(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三)其他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 1、三种季风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析气候时,教师先示范12个例子,然后请学生分析) 例: 单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的学习分析思路: 1、分布:南北纬10°之间; 主要分布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结合地图册让学生熟悉具体的分布空间位置。下同。) 2、特点:读地图册P19世界气候类型降水、气温坐标图 (指导学生读图,学会读图方法) 3、成因:该气候终年在赤道低压带(大气环流)的影响下,盛行 上升气流而多雨。 (指导学生从分布位置,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重点提示和建议: 1、重点培养阅读分析气温、降水量图表的能力,以及归纳气候 特征和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 2、课文只列举了三种气候类型,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 当补充其他气候类型。但是,要明确重点不是全面介绍气候类型 及其特点,而是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自主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有用的地理。) 三明位于我国的东部,在北纬25度29分27度7分,东经 116度22分118度39分。 请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对以下内容进行探究。 A.三明气候所属热量带 ;最冷月的平均 气温_(大于、小于)0。 B.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中找到三明的气候类型。 C.该气候夏季受 (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 特征是 ; 冬季因受 (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特征 是 。 该气候的成因归纳: 。 D.分布规律是: 。,(通过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自主 学习的能力。) 请结合教材图2.17的a、b两图资料和“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 西北欧气候”(参见教材P6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 模的海水运动”),思考分析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基本成因是什么? (2)试从地形、陆地轮廓等分析两地分布面积的差异? (3)你认为可能还有什么原因影响到a图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的 形成和分布吗? 自主归纳 形成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 洋流等。,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定以温定带、以水定型,1、以最热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6、7、8最高北半球; 12、1、2月最高南半球 2、以温定带以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15°C热带 0 °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5 °C温带,3、以水定型以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布 确定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 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高压与天气,案例 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 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 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影响我国 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 在前几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 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 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是否补充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 当地能否受到这一锋面系统的影响为前提,灵活掌握。 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突出体现, 应该引导学生很好的分析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形成什么灾害性天 气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 高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 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 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 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板书: 一、锋面与天气 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 雨区的位置? 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 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 和密度。 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 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 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 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典例分析: 学生阅读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作业:请同学回去搜集有关寒潮的资料(包括寒潮发生的时间、 影响的区域、具体的危害举例、减灾措施)。,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学生读图分析:气压类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 水平气流的运动状况,垂直气流运动状况,天气特点。 目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运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压(气旋),并与高压(反气旋)进行比 较。将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强调高压、低压是指气压分 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指的是分布气流状况。),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台风及其危害 作业:回去收集有关台风的资料(包括台风的危害、我国台风 活动的时间、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有什么防灾减灾措施)。,课堂总结:,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 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 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用影片、气候变暖资料导入新课):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 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板书: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 ,思考: 1、 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教学建议:气候变化的教学重点宜放在了解气候变化的事实上。 从接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情况,应作为 学生调研的重点。可展开调查,例如可以向长辈询问三明近年来 的变化,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一些气候资料。,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讨论:P50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学生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 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板书: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 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 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教学建议:可开展研究性学习、角色模拟等,结合大气保温作用 形成对温室气体的较全面认识;了解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手段及 其发展方向。谈一谈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一些节能环保措施。,请批评指导!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分析.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