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一节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ppt

    • 资源ID:3304404       资源大小:1.90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节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ppt

    第六章 辛亥革命,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一、日俄战争 1、背景:沙俄的 “黄俄罗斯”计划与日本侵吞我国东北地区的野心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于是就爆发了日俄战争。 2、时间与结果: 日俄战争发生于1904年2月1905年9月,战争的双方主要是为了争夺东北的权力,而在中国国土上争斗的角逐。经过19个月的激战,俄国在海、陆战中都遭失败,日本也筋疲力尽,最后双方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分割东北结束,具体地讲,就是日、俄两国分割南满铁路(长春旅顺)、中东铁路利权,进而分别霸占了东三省的南部和北部。这对后来的中国政局产生巨大影响。,3、性质及清政府对战争的态度,日俄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场肮脏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国是受害的和被侵略的国家,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仅无力阻击在中国神圣领土上进行的这场极端不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而且在战争爆发后竟厚颜无耻地顺着日、俄帝国主义的旨意,置国家主权与东北人民存亡于不顾,无耻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为“交战区”,辽河以西为“中立区”,并严令各地官吏保护外人生命财产和教堂,加紧监视和镇压中国人民,特别是战争结束后,两个强盗拿中国领土和权益进行分赃,清政府公然承认了它们各自在东北的侵略权益,这就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腐朽的卖国本质。,1906年,日本成立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这是一个进行侵略的垄断组织。同时设置关东督府,对旅大租借地实行殖民统治。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垄断的企业以南满铁路、抚顺煤矿为主,并推广到南满铁路沿线各城市的电灯、煤气、自来水和缫丝、染织、酿造等企业。“满铁”一直是日本掠夺中国财富的一个大本营和策划进一步侵华的主要机构;沙俄则以中东铁路公司为大本营,垄断了东三省北部的水陆交通,并垄断了东三省北部的主要轻工业面粉工业、俄国商人还享有免税或减税等特权。,二、英国侵略西藏,英国和沙俄都早有侵略西藏的野心,在日、 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剑拔弩张的时候,英国乘沙俄被日本拖住手脚之机,于1903年12月,派兵入侵西藏,抢先发动了对我国西藏的武装进攻,侵略军遭到西藏军民的英勇抵抗,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才于次年8月攻抵拉萨。,英国侵略者胁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拉萨条约。条约规定开放江孜、噶大克、亚东为商埠;撤毁边界至拉萨的防御工事,赔偿英国军费50万镑等。拉萨条约实际上使西藏地方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严重损害了中国立权与领土完全。因此,遭到全国人民首先是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清政府也拒绝承认条约,并派代表与英国重新交涉。后来由于清政府屈服于英帝国主义的压力,于1906年4月,与英国重订新约,英国取得了拉萨条约中规定的许多特权,但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07年底,侵藏英军撤出西藏。英国企图分割中国领土西藏的阴谋没有得逞。,三、清末“新政”,所谓新政,就是把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提出的口号接过来,也搞什么“变法维新”。 1、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儿皇帝”的地位确定了,他要苟延残喘,就必须祈求帝国主义的支持,这就需要在各个部门来一个变法,变得更好的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由于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反革命两面派嘴脸和卖国贼面目彻底暴露无遗,人民反清斗争与日俱增使清政府 统治摇摇欲坠,于是,清政府妄图用这种“变法革新”的姿态来欺骗人民,抵制革命。,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有了变化,在戊戌变法时,洋务派不如顽固派得势,但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洋务派比顽固派更得势,通过惩办祸首和废除“大阿哥”,顽固派势力被打下,洋务派取得了优势。不仅是宗室皇族奕劻、荣禄成了主要支柱,而且不同派系的人如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盛宣怀、岑椿萱(1900年护送西太后西逃)等先后进入朝廷,并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这就使清政府的买办成分大大地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清政府的“新政”也就是清政府这一变化在政治上的反映,西太后为了密封一下和洋务派的买办之间的裂痕,拉拢买办和资产阶级上层,所以实行“新政” 。,2、内容和过程,政治方面: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经济方面:提倡振兴商务,奖励创办实 业。 文化方面: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生。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逐渐载汰旧式的绿营、 防勇(湘、淮军),仿照西法编练新军。,废科举、办学堂大体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01年9月1905年9月,创办学堂,变通科举。,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它所规定的学制,是第一个 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第二阶段:从1905年9月1910年10月停止科举,推广学校。,3、实质、结果和影响,首先与戊戌变法作比较,从内容来看,基本上没有超出戊戌变法的维新范围,从表面上观察好像是戊戌变法的重新出现,但从本质看,两者却有根本性的区别。表现为: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资产阶段维新派要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领导的一次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而清政府的所谓“新政”,则是完全投靠帝国主义,甘当“儿皇帝”的情况下,为了讨好帝国主义,改变统治方式维持遥遥欲坠的统治而进行的政治骗局。,戊戌变法的最高目标是召开国会,立宪法,变中国为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而新政主要仅限于封建统治机构作某些改变而已。 其次,同1861年开始的“自强新政”作比较: 1861年的自强新政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和英法打击下产生的,而此时期的新政是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打击下出现的。 1861年起的自强新政是在载垣、肃顺为首的顽固派集团失败,奕等洋务派当政而崛起的,而此时的新政是以载漪、刚毅等顽固集团的失败,李鸿章等洋务派的重新得势而开始的。,1961年起的自强新政是以设立总理衙门开始的,着重在于制造机器练兵。而此时新政则以设立外务部为始,着重意在练兵筹饷。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此时的新政,实质上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洋务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翻版。,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孙中山与兴中会 1、孙中山的身世及革命思想的形成,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号中山,广东香山翠享村贫苦农民家庭。父为佃农兼更夫。哥早年去擅香山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岛做雇工,成为华侨资本家。孙中山在家乡读3年私塾,12岁到檀香山,在其兄资助下,先后入英、美教会学校读书,完成中学学业。后到香港就学,接受资教育,涉猎资报哲学、历史、政治、军事书籍,打下西学基础,眼界大开,“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这是孙中山诞生地和住宅的照片。,2、建立兴中会,二、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的觉醒与作用,2、杰出的宣传家、思想家和“苏报案”,湖南地区:华兴会(知识分子、会党、新军),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科学补习所(青年知识分子、军队、会党),江浙地区:光复会(封建士大夫、会党) 湖北地区:,光复会是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年冬成立,蔡元培被推为会长。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特点:,都是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反满地主分子组成的。成份相当复杂,领导人和主要成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团体一般规模都不大,处于秘密状态,还没有比较完整的纲领。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在本省和附近地区。 特别重视联络会党,也注意在学校、新军中开展活动,但对广大农民和工人群众却没有积极去做发动工作。他们今天组织革命团体,就想明天发动起义,后天获得胜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1903年以后,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运动的兴起,是社会政治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它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四、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运动的兴起,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五、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1、背景:,各地革命小团体的纷纷建立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但由于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规模小、成份复杂、活动范围小、缺乏联系、统一行动和共同纲领,虽都曾组织过斗争但都失败了,这说明分散的革命团体是不能完成推翻清朝统治任务的,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领导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随着民主革命的逐渐高涨,再加上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响,革命运动的统一就成为当时所有革命分子的共同要求,同盟会就是为了适应其需要而建立起来的。,2、过程:,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在东京设同盟会本部,在各地设立分会。本部的机构,分为执行部、评议部、司法部。这是模仿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但是评议、司法两部一直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主要由执行部主持本部工作.本部决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来出版时改称民报。,同盟会的成立,3、影响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走向历史舞台。,我们可以把它和兴中会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第一,兴中会有很大的地域性;它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广东人。同盟会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中国大陆十八省中,除甘肃外,都有人参加。其中以湖南、广东、湖北三省最多。这就突破了原来那种地域性的限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了。,第二,兴中会成员以华侨为主,其他大多是国内发动起义时临时参加的会党分子。华侨商人虽有爱国心,但不少人胆小怕事,支持革命主要限于经济上的资助。会党分子又多数是临时被吸引参加起义活动的,政治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参加兴中会的很少。同盟会的情况就不同。成立时,它的成员大多是留日学生。这些留日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或多或少具有近代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敏感。无论在革命宣传或组织工作中,都能起一般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所不能起的作用。,第三,兴中会的组织非常松散,平时几乎没有固定的领导机构和经常的组织活动。孙中山常常是个人行动,最多只有少数几个亲信在旁,看不到多少有组织的活动。同盟会成立后,这方面的情况起了很大变化。尽管它的组织还较为松散,但本部和重要的分会还是有一些经常性活动,并且有比较经常的宣传机构和武装起义的指挥机构。这样,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可以归纳为:,第一,它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同盟会誓辞中规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秘密地流传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二,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第三,它使人数众多的革命派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革命形势进一步成熟。从此,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局限,在组织上: 在政治纲领上: 从成员来看:,因此说,同盟会既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又是一个具有不同色彩、不同程度的革命倾向的人们的联盟。,4、政治纲领,同盟会的纲领,最初是十六字誓辞,即所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它们归纳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这就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建立民国”,就是要求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核心,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这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那么该怎样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呢?我认为民族主义最有号召力,因为推翻清朝统治,是当时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愿望,从根本上与改良派划清了界限。民权主义是他的最伟大的理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向。民生主义则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问题的关照。,三民主义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旧三民主义在旧时期是革命的,它反映了旧时期的历史特点。”列宁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点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同盟会的纲领确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纲领又是不彻底的,还存在不少问题。举例说明。,总之,同盟会的纲领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又是一个不彻底的纲领。,第三节 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背景 2、内容 三个要不要 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3、意义和局限,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1、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2)孙中山发动的六次武装起义 (3)广州新军起义 (4)黄花岗起义,2、光复会领导的起义,第四节 清末立宪运动,一、 五大臣考察西洋政治 清政府宣布实行立宪,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孤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扑灭革命火焰。二是安抚日益强烈的立宪舆论,拉拢资产阶级立宪派。三是加强统治能力,巩固中央集权。,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上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就是说,在一些政务方面,可以听听各个方面的舆论,但权力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二是“必从官制入手”,就是说,宣布预备立宪后,要视具体情况再决定实行的期限,目前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改革官制。,二、政闻社和预备立宪公会,政闻社的宗旨有四条: 一是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 二是改革法律,巩固司法独立; 三是确立地方自治,区分中央和地方的 权限; 四是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力。,三、放逐袁世凯,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从其内容看,大纲实际上规定了君主专制。按照大纲的规定,君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颁布法律、召开和解散议院、设立官职、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以及司法等大权,全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特别是用人、军事和外交大权,议院根本不能干预。这个宪法的宗旨,是巩固君主的权力。同时,使君主的权力,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反映了清政府内部想借此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大权旁落的愿望。,四、各省咨议局,立宪派以请愿形式发起的立宪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制革命。但是,革命派和立宪派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政治代表,不是两个敌对阶级的政治派别;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代替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只是采取的手段、策略和预定在变革后建立的政体形式有很大不同;无论是按革命派的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按立宪派的愿望实行君主立宪,都无损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只是共和制更有利于中下层的发展,君主立宪制更有利于上层的发展。因此,把革命派和立宪派的争执看成是两个敌对阶级之间的冲突对观点,是错误的。,就中国革命的影响来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反清革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清政府并没有立宪的诚意。因此,对立宪的不足也应有所估计。,立宪运动是立宪派全部活动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此同时,他们还从事过其它一些活动,如收回利权,反对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斗争。在推广科学技术,兴办教育和出版等文化事业方面,立宪派作出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即使旨在抵制革命的立宪运动,也由于立宪派广泛发动集会请愿和舆论宣传,从而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的面目,传播了一定程度的民主主义观念。,五、皇族内阁,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宣布成立第一届内阁庆亲王奕劻担任总理大臣,在包括奕劻在内的13名内阁大臣中,汉族只有4人,满族占9人。在满族的9人中,皇族又占5人。因此,这个内阁被成为皇族内阁。它表明了清政府实行皇室集权的野心。同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借国有的名义,把中国的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于是,立宪派要求真立宪和清政府坚持假立宪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达到破裂的程度。,六、保路运动,1、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2、简况,湖南(最早),四川(最激烈),铁路风潮,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911年10月,革命者在武昌的军事起义取得成功,全国各地先后响应,推翻了清政府。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 第一,湖北的经济近代化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较大。 第二,湖北革命党人的工作比较扎实。 第三,湖北革命党人对起义的部署比较周密。,一、 武昌首义与湖北军政府 的成立,1、武昌首义,近十年“武昌起义”研究动态,武昌首义精神 一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二是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 三是振兴乡邦的爱国精神 四是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是不计生死的牺牲精神,2、湖北军政府成立,二、各省响应革命和立宪派旧官僚在各省夺权,1、各省响应革命,2、立宪派、旧官僚抢夺革命果实,和平篡权,武装政变,三、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与袁世凯东山再起,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表面上是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的联合,实际上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宣告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已无可挽回。,五、 袁世凯夺取政权,临时政府在结束之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历史意义的创举。临时约法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机构和一般的民主权利。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临时约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临时政府企图用约法来限制袁世凯,保障共和国能在袁世凯接收之后延续下去。,1、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呼唤一个 强有力的人 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莫属。 2、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颇著,得到资产 阶级的 信任和欢呼。 3、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各阶层“拥袁弃孙”的一致倾向。 4、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在武昌起义后就已经存 在,并 在孙中山归国之前逐渐占据了上风。这为孙中山“让 位铺平了道路,大势如此,非一 人之力 所能挽回。,客观:,六、孙中山为什么会把民国政权 拱手让给袁世凯,主观:,1、辛亥革命之时,革命上党人尚不具备掌握政权 的思想准备。 2、在同盟会的纲领当中,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党人中有着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满清已 经推翻,民国已经建立,剩下的就是建设民国 的问题了,产生了功成身退的思想。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 治经验和才能。 4、孙中山个人的几点思考(思想动因)。,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国粹主义,代表:邓实、黄节、章炳麟、 刘师培、马叙伦,基本内容及评价,各种思潮的涌现,无政府主义,东京为中心,以天义报 为喉舌的刘师培、何震等人,以新世纪周刊为 中心的巴黎中国留学生,天义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特点:,(1)天义报较多地反映中国农村小生产者的思想倾向,激烈地反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实行议会制度,同情农民,注意农民问题,主张通过农民革命,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幻想在革命后立即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农工结合制”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2)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声称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是古已有之。 (3) 介绍了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品,并肯定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4)还突出妇女解放问题。,新世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特点,新世纪这一派相对说来是比较正统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除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无政府主义的东西外,自己的发明创造不多。不过,他们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反对国粹主义,主张尊今薄古和“行孔丘之革命”。,无政府主义流派产生的根源,二十世纪初年,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出现两个无政府主义派别,并具有各自的特点,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当时国内外的革命形势下,由革命派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本身条件所决定的。 二十世纪初年,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蓬勃发展起来,社会问题日益尖锐,所谓“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这自然引起人们的很大关注,并促使向欧美学习的中国革命党人,去寻找“避免资本主义祸害”的新的革命途径。,但是,中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与西欧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还没有展开,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还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这样,中国的革命派,必然产生他们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如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当时的中国,一些城乡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大资产阶级的专横怀有很大的恐惧。他们憎恶强权,渴望个人的绝对自由,这是促使在日本和法国的少数中国革命党人接受无政府主义的原因。,对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评价,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相当活跃。尽管它在政治舞台上始终没有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但对当时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活动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传播曾经有过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中,无政府主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无政府主义者也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得出结论的。他们的原则是个人绝对自由。,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作为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无政府主义早就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但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无政府主义又逐渐活跃起来。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俄国逐渐进入高潮。在日本的社会党内部也有一批无政府主义者。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在西欧、俄国和日本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在法国和日本的无政府主义者的直接支持下传播进来的。 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初期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并在有些问题上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只是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无政府主义的消极作用才日益明显。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五四运动前,可分为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两个阶段。 在辛亥革命前,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在这两个方面,不仅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着共同的要求,而且是进行积极宣传的。虽然他们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揭露和批判,是和反对一切强权、反对一切政府的无政府主义主张结合在一起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客观上有利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辛亥革命以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播开来。但是,无政府主义也没有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什么作用。 到五四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更加广泛。许多人把它看作新思想中的一种。无政府主义那些看起来很激烈、很彻底的主张,一开始很容易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因此,在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中,无政府主义占优势。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恽代英等人,早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到后来,少数无政府主义者把他们的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因此,发生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时的无政府主义也就成为一种反动的思潮。不过,即使如此,无政府主义也始终没有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复习思考题: 1、清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及实质。 2、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 觉醒与作用。 3、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思想评述。 4、分析同盟会的纲领。 5、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6、分析武昌首义一举成功的原因。,7、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8、分析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 训。 10、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 11、辛亥革命时期有哪些主要的社会思潮? 12、名词概念:保路运动 皇族内阁 苏报案 黄花岗起义 国粹派 天义报,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一节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