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城市可持续发展讲稿(孙久文老师)——第9讲城市公共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

    • 资源ID:3488597       资源大小:583.55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可持续发展讲稿(孙久文老师)——第9讲城市公共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

    第9讲,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口、产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核心地域,是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也使其面临着空前的城市安全方面的挑战。自然灾害频度和强度的增加,各类事故的增长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对城市预防灾害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城市地位日益提高使得对城市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日本东京地铁毒气案、2001年美国“10.11”事件、2003年的SARS灾害以及2005年7月7日的伦敦系列爆炸案都提醒人们,进行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9.1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构成,9.1.1城市公共安全概述 (1)城市灾害与城市公共安全的含义 灾害是由灾害源、灾害载体和承灾体三个要素集体作用而发生的,城市灾害就是以城市系统或其子系统为承灾体的灾害,即由于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较大危害的自然和社会事件。 大部分的自然灾害都可能以城市作为其承灾体,而城市本身又可引发许多社会系统灾害,所以城市灾害的种类繁多,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以提出管理的对策。,危害城市安全的灾害因素主要可以归类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袭击破坏等三大类。 城市自然灾害主要分地质性自然灾害、气候性自然灾害、复合性自然灾害3类,地质性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爆发、断层滑坡、地面塌陷等;气候性自然灾害有风灾、雪灾、雷击等;复合性自然灾害有海啸、泥石流等。 人为灾害主要有火灾、有毒气体泄露、有毒液体泄露、核泄露、光辐射、电波干扰、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传染病等。 袭击破坏主要有战争空袭、爆炸、谋杀、纵火、放毒、劫机以及破坏性的信息干扰、智能化犯罪等。,与城市灾害相联系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城市安全。城市安全是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围和对象,在我国,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关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基本定位于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四大方面。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具体可大致做以下几方面划分:,第一,从公共安全的渊源划分: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袭击破坏。 第二,从公共安全的管理对象划分:可分为市政设施类、生态环境类、公共卫生类、社会治安类、安全生产类等。 第三,从公共安全涉及的场所和领域划分:可分为大型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地下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3)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公共安全密不可分。城市是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城市公共安全,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建立起城市稳定、协调的内部调节机制以及生态、技术、经济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效应”,才能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素质,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安全的经济发展状态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历史证明: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城市公共安全做得好,社会经济才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而城市公共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协调与自我调控能力,而这种调控能力的大小与城市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城市的持续发展才能有效调控各类矛盾,并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城市公共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城市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是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乃至政治活动最为频繁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干预较为强烈、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缓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减少自然环境对人的负效应,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安全的生存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城市公共安全是必需的本条件。,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非典”的爆发对我国社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也使人认识到建立公共安全体系的紧迫性。美国的“9-11”、英国的“疯牛病”、日本的“沙林毒气”、非洲的疟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现代都市的脆弱,城市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可能会迅速成为灾难。要降低发展风险、提高城市的危机承受能力,必须重新审视们的城市安全政策,必须重新构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从全球视角来看,随着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日益全球化,我们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特别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人了世界,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必须用全球化的观念去思考城市安全问题: 一是危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二是危机扩散的全球化。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危机事件都有可能扩散到我国,而中国国内的任何重大社会问题都有可能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 三是危机预警和应对的全球化。在今天,危机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世界性的,所以,在对危机的处理上,尽管世界各国存在着地域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但反应是相似的。英国政府正是在其它国家的情报合作下,才能迅速确认伦敦爆炸案的恐怖分子并立即开展全球范围内搜索恐怖分子的行动。,9.1.2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构成,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日常管理体系,处理日常易于发生的城市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处理突发性危机,建立危机处理系统,把城市日常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1)城市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是在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前,由政府管理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进行的公共安全危机预防、化解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由组织管理、危险源控制管理、目标监测、教育培训和救援保障等五大系统组成。,第一,组织管理系统。 协调市政管理、商业、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文化、公安、卫生、药品监督、交通、消防、水务、环保、技术监督、民政、人防、房管、工商、城管、宣传等有关职能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预测、监管、控制、规划、协调和处置,依据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程度,设置公共安全等级,提出不同级次的危机处理指挥系统,报同级领导小组决定实施。,第二,危险源控制管理系统。危险源是指可能因人为因素而引发公共安全危机的各类场所和设施。如加油加气站、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型人员聚集活动场所、高层居民的水箱和中央空调设备的卫生和安全、大型地下商场的疏散条件等。掌握与控制危险源是进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危险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可观测和可控性的人造系统组成,只要工作深入细致是完全可以掌握与控制的。,第三,目标监测系统。主要是应用城市管理信息技术,对城市公共安全目标进行监测,发现危险“征兆”,及时进行预警,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由对城市公共安全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实施监测的两部分组成。,第四,教育培训系统。主要是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事件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重点是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 第五,救助保障系统。由城市财政部门和群众团体等相关部门组成后勤保障系统,负责制定物资保障方案,设置长期储备量和短期储备量;实行紧急分散购置、集中购置,存放位置相对固定。,(2)城市公共安全危机处理体系,城市公共安全危机处理体系是指危机发生后,由日常管理体系转入应急、救援、恢复等一系行动的统称。城市公共安全危机处理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第一,建立危机应急指挥系统。危机发生时,城市公共安全协调管理委员会自动转换为城市公共安全危机应急指挥系统。城市公共安全领导小组作为危机应急指挥的决策系统根据危机的危害程度,审定、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实施危机事件的应急组织指挥工作。,第二,启动信息发布平台。以城市政府信息平台和主要新闻媒体平台为依托,组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应急预警、报警和信息发布的主平台,及时有效发布权威的公共安全信息,对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适应性的心理调试,组织社会公众广泛的进行自防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发生。,第三,建立专群结合的救助队伍。政府应当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紧急救援专业队伍,分为信息、救治、支援、宣传、保障、医疗等若干小组,平时要对其反应性、协调性、应战性进行检查和训练,以便发挥应急救援的主力军作用。,第四,善后处置。危机情形一旦被控制或消除后,政府除了查找产生灾害的原因、进行事故分析评估、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危机后的重建工作,尽力将财产、设备、生产、工作和人的精神调整到正常状态。,9.2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9.2.1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城市公共卫生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居民平均活动空间逐渐拓展,居民聚集性和移动性迅速增加。经济越发达,商贸活动越密集,跨地区、跨国界的人员往来就越频繁。这种社会活动形式的变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固然产生重大的推进作用,但是从流行病学角度看,这种社会活动形式的变迁,使传染性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成为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人口流动性大、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更容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2)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还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人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城市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第三,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我国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群众看病难的状况普遍存在。 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在我国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城市卫生部门很难对整个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实施有效监管。,(3)加快城市卫生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快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 到2004年8月底,已有2147个项目开工建设,占项目总数的88.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共安排2360个项目,主要建设各级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和病区。,第二,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2004年3月,卫生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理组织协调等工作。各级城市也成立了卫生应急处理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建章立制,组织协调,规范应急处理工作。为了及时掌握重大传染病疫情动态,卫生部门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疫情,探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在城市的发生和流行。以防治为例:艾滋病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针对艾滋病疫情比较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国政府制订并实施“四免费一关怀”等防治政策。各级城市政府要积极参与,落实各项防治策略。,第四,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近年来,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成效不够明显,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公益性质淡化;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不畅,发展不快;医疗服务监管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5)食品卫生安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由于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涉及到千千万万百姓的切身利益。食品的生产、加工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让广大百姓吃的放心、喝的放心。这是落实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城市中人口密度大,食品的日常消费量很大,而且绝大部分要有市场来供应。如果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安全不能保证,城市市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买到劣质不安全的食品,这些因素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食品在人们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大,解决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等经济政策顺利实施。最后,解决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城市食品工业本身的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国工业结构中的重要产业,在很多城市,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只有解决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食品工业的发展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离开食品工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城市食品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才能逐步增强我国城市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使我国城市食品工业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近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3防灾减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评价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由于很多城市对城市建设研究的不全面、不深入,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多种城市灾害发生。,城市灾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和范围在扩大,危害程度在加深,因而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发展速度和规模,忽视防灾减灾,或城市建设工程防灾减灾配套设施落后、甚至缺失等问题。减轻灾害与控制灾害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9.3.1 灾害及城市灾害规律,(1)灾害与致灾因子 灾害(Disaster)是以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结果体现的。灾害的引发和发生过程要有一定数量的、存在相关联系、相互制约的致灾因子(Hazards),致灾因子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灾害的发生 考察导致不同灾害发生的各个致灾因子的特性,其来源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自然界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与演化形成的; 二是人类的开发活动带来的负面作用; 三是自然界客观事物本身发展与演化叠加人类开发活动负面作用而成的。,我们可以将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自然与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生物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 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火灾、交通事故、工程事故、疾病、工作事故、战争暴乱等; 自然与人为灾害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面破坏、海水入侵、赤潮、酸雨、大气污染、滑坡崩塌、森林大火、洪水干旱等。,(2) 城市灾害规律 从灾害的分布空间考虑,若灾害发生的地点或灾害的影响范围包括城市,我们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灾害(1)城市灾害的致灾因子复杂,灾害损失程度差别大。(2)由于致灾因子复杂,灾害突发性强,预测灾害的难度大。 (3)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使城市灾害往往超越灾区而危害更大的空间范围,灾害影响滞后性明显。 (4)城市灾害相关性强,一个灾害发生往往导致几个灾害连续发生。,9.3.2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建设面临的挑战,2011年,北京的一场暴雨几乎让整个城市又陷入一次大瘫痪;而随后上海的大风雨则让整个城市公共交通陷入瘫痪,全市出现大面积的停电,市民生命及财产也遭受损失。据悉,由此,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严重滞后的问题再次凸显,而在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1)当前我国城市减灾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设计落后。城市规划偏重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往往忽略了防灾减灾功能。在这方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城市建设中的“摊大饼”现象。 其次,缺乏城市减灾防灾效果的硬性考核指标。我国法律虽然规定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防灾因素,但各地的执行多不到位,因为对城市防灾效果没有硬的考核指标,不列入地方领导政绩,对规划中的防灾漏洞也缺乏追究机制。城市建设部门间的各自为政、互不协调。修路的不管排水问题,排水的不管供电问题。,再次,我国城市灾害管理模式主要为事后动员式的“单灾种”管理模式,即,城市有关部门对灾害的管理都是根据各个不同的灾种进行对口管理。但各种灾害性因素往往是一齐出现的. 因为每次灾害形成时,必然有次生灾害发生,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和瘟疫火灾可能引发房屋倒塌、管道爆裂、交通堵塞。虽然城市每一种灾变成因和特点不同,但是从危机管理出发,灾害一旦降临其状态都是类似的。,最后,我国的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面临重重危机,但危机处理机制却不尽完善,危机对应策略的生产仍旧处在跟不上危机发展脚步的态势之中。 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合理的危机监控和处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另一方面,在处理危机时,我国负责社会危机处理的整个国家行政机构,相互之间分割严重,配合生疏部门利益保护倾向严重,很难达到危机处理所需要的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2)建立城市综合减灾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一,在城市设计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要在关键节点上增加安全系数。在这方面,建设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至关重要。 第二,城市化的规模、速度要理性。 第三,要建构起覆盖面广阔的社会防灾减灾网。第四,要加强减灾应对方面的立法建设。 第五,政府减灾管理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都应该有较大提高。 第六,要建立起各部门联动、信息和资源共享,重视专业知识在城市减灾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建立一部综合减灾法来应对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发生已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必须注意两条:一是必须将减灾意识贯穿城市建设的全部过程。二是在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中政府和民众都有责任。,9.3.3建立城市突发灾难应急系统,SARS过后整个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目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 为应对我国公共事件高发期的严峻考验,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1)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灾害发生的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由于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体在2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7以上,自然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从社会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会出现社会危机。 另外,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而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非常多.,(2)每年突发公共事件损失巨大,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有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以上共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 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并不仅止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 有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当、玩忽职守所引发,在处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又存在“捂盖子”的行为.,(3)原有应急工作基础薄弱,首先是缺少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虽然此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处理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仅仅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立法,相对分散、不够统一,难免出现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其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其一,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其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还很低。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10.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此外,我国对公众的危机教育不足,,9.3.4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制定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 制定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城市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促进城市形成指挥统一、联动有序、决策科学、保障有力、行动高效、资源共享、社会广泛参与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平稳、协调发展。具体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管理机构和信息等资源,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指挥、处置体制和机制。 第二,通过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启动程序,明确区政府各部门及相关组织的职责和权利。 第三,通过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第四,通过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机制优化、反应灵敏的信息支撑系统。 第五,通过总体预案的实施,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防范系统化、决策科学化,指挥智能化、保障统筹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宣武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总则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目的和依据 .3适用范围 .4 事件等级 组织机构与职责 .l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 组织体系框架 预测、预警 .l 预警 .2 预警级别及发布 .3 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应急响应 .1 分级响应 .2 基本响应程序 .3 应急结束, 后期处置 .1 善后处置 .2 社会救助 .3 保险 .4 调查和总结 信息管理 .1 信息监测与报告 .2 信息共享和处理 .3 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 保障措施 .1指挥系统技术保障 .2 通信保障 .3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4 应急队伍保障 .5 交通运输保障 .6 医疗卫生保障 .7 治安保障 .8 物资保障 .9 资金保障 .10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 .1 宣传教育 .2 培训 .3 演习,(3)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细则的几个重要内容:,关于公共事件的等级划分 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四个级别。,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北京市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首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多个部门、区县和相关单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辖区内多个部门或街道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区内个别部门或街道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 第一,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监督和管理工作,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各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及时向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第二,预警级别及发布。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级)、较重(级)、严重(级)、特别严重(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蓝色等级(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第三,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城市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按照城市有关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特别加强交通、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市政、环保、建委、人防等专业部门的数字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第一,分级响应。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发生在市区的一般级别突发事件,启动市相关专项预案进行处置。较大级别突发事件,启动市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或相关专项预案进行处置。 重、特大级别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市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全力进行处置,同时立即向上一级政府及其应急工作机构报告,请求支援。 第二,处置程序,谢 谢 !,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讲稿(孙久文老师)——第9讲城市公共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