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052009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真题汇编.ppt

    • 资源ID:3548568       资源大小:5.59MB        全文页数:18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52009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真题汇编.ppt

    1,一、概述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相关的理论问题 简史 二、各年龄阶段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框架,2,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生+发展,3,心理发展的内涵 种系:动物种系演进过程 比较心理学 种族:人类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心理学 个体:人个体整个生命历程 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4,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 社会性 活动性 规律性,5,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6,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幼儿期,第一 加速期,第二 加速期,7,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遗传和环境之争; 连续性和阶段性辩证; 内动力和外动力平衡; “关键期”问题,8,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发展性:过程性+动态性,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定义: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横向研究的优点: 1.适用性 2.时效性 横向研究的缺点: 1.人为的联结性 2.组群效应,10,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定义: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察的设计方式。 纵向研究的优点: 1.系统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 2.揭示量变到质变现象的规律 纵向研究的缺点: 1.时效性较差 2.被试容易流失 3.可能会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11,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交叉设计 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12,1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研究方法的整合 重视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14,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动因,一、遗传决定论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代表人物:高尔顿 二、环境决定论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华生,15,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 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视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 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16,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的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2、替代强化 3、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认知)、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 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17,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18,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 高级心理技能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19,20,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由教育教学决定,是潜力的开发。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只有走在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教学可以是为“人为的发展”。 (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技能之上。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21,22,实验: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23,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论认为 主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约关系; 主客体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 的调节。 代表人物:皮亚杰,24,More experence =bigger brain?,1、丰富的境(多个在 一起,玩具多) 2、贫乏(单独的,单间的)的环境 3、中等刺激的环境 (三组水分和食物都充足) 十周后解剖后发现大脑皮层不一样,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 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 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 老鼠优势最为显著。实验揭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25,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 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的认为智力的本质- 适应 心理起源于动作, 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26,1、图式即认知结构,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结构) 2、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量变)。 3、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质变)。 4、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主动性),27,动作图式变化发展过程,图式 同化 顺应,28,(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 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 平衡化,29,吃苹果,宝宝第一次吃苹果,30,我会吃苹果了,31,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一、连续论 二、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32,量与质示意图,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关系,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质飞跃之前,量积累,33,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一)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的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示 感知动作思维水平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有了符号功能 ,思维特点: 泛灵论 自我中心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未掌握守恒 处于表象思维水平,34,35,(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运算图示,思维特点: 获得守恒概念 脱自我中心性 思维具有可逆性。 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能够提出假设-演绎推理 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36,假 设 能 力,假设所有的小鸟都有两个头,明明家养了一只小鸟叫豆豆,请问豆豆有几个头?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会怎么回答? 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又会怎么回答呢?,37,艾里克森: 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 性本能 文化和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鼻祖 性本能 心理-性发展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38,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39,婴儿前期(02岁):怀疑信任-希望,与养育者之间 爱护充足信任 爱护不够或没有不信任,40,婴儿后期(24岁):羞怯自主-意志,学会说“不” 大小便的训练、独立行走 得到允许、承认 自控能力和影响环境的能力 粗暴或溺爱阻拦 怀疑自己能力,41,幼儿期(47岁):内疚主动-目标,自己内部需要主动通过各种 游戏运动探索外界 家庭成员耐心、不禁止、不嘲笑 加强主动性 认为活动是坏的、讨厌的 内疚感,42,童年期(712岁):自卑勤奋-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与老师之间 支持和赞赏勤奋 捣乱和失败自卑,43,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混乱角色同一 性-诚实,同一意识: 以前、现在、将来, 自己各个方面统一,44,成年早期(18-25岁):孤独亲密-爱,与异性产生亲密关系 与朋友建立友爱关系,45,成年中期(2550):停滞繁衍-关心,两个方向: 教育后代 关心个人需要,自我专注,46,成年后期(50岁以后):失望、厌恶完善-智慧、贤明,47,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毕生 二维 动态 渐进发展,48,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这种观点包括: 影响毕生发展的质量 独特性 发展变化迅速、显著 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 关键期?敏感期?,49,第七单元 发展心里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欧洲文艺复兴前:“小大人” 2、文艺复兴后:福禄贝尔、达尔文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 Preyer)。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50,三、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20世纪后半期;毕生发展的观点被接受 标志: 1957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51,试题,人类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 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 C既无阶段性,又无连续性 D既有连续性, 又有阶段性 D,52,()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普莱尔 (b)皮亚杰 (c)华生 (d)高尔顿 D,53,()以认知结构发展为标准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a)艾里克森 (b)皮亚杰 (c)柏曼 (d)柯尔伯格 B,54,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的可逆性 D掌握守恒 AB,5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 )的代表性理论。 认知心理学 发生认识论 精神分析论 新行为主义 4,56,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7,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新生儿(01月):独立发挥生理机能、 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58,新生儿的反射行为,无条件发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 1.生存反射 (1)呼吸反射:反复吸气和呼气 (2)眨眼反射:闭眼或眨眼,59,(3)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在弱光中瞳孔变大 (4)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 (5)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的物体 (6)吞咽反射:吞咽,60,2.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足底被抚摩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 (2)抓握反射:弯曲手指抓住接触手掌的物体,61,(3)游泳反射:浸入水中的婴儿四肢划动,屏住呼吸,作出游泳的姿势 (4)行走反射:婴儿身体直立,脚接触到地面就作出象走路一样的姿势。,62,新生儿的心理发展指标,有三种观点: 感觉的产生 无条件反射 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63,第二单元婴儿期生理和动作发展,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64,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65,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机能和独立行走。 婴儿动作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 (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 (2)近远原则:从内到外,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66,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模仿学习 条件反射学习 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67,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68,69,视觉偏爱程序,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70,71,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72,深度知觉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试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及已经具有深度知觉。,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最迅速时期,是对感知能力发展干预和 训练最宝贵时期.,73,视崖装置,74,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 A、2岁 B、6个月 C、1岁 D、3个月,75,二、 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从不随意注意(先天的定向反射)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 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受刺激外部特征的制约 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76,在胎儿末期,就已发生记忆。 12个月之前,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2个月后,婴儿具备了词语记忆能力和表象记忆能力。,77,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1、语音的发展:婴儿语音的发展分为语音感知和发音。 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即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学话萌芽阶段)。 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2、词汇的发展: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 3岁,1000词.,78,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 A 8个月左右 B 1岁左右 C 2岁左右 D 3岁左右,79,言语的发展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两类。 2、先天成熟理论: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N.Chomsky)。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这种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80,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 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 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 对成人的语言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 儿童的言语学习的能动性,81,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气质 巴斯根据婴儿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划分: 情绪性 活动性 冲动性 社交性,82,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的类型学说按节律性、适应性、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种: 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 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 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83,情绪的发展 婴儿兴趣的发展: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84,笑的发展: 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无选择社会微笑-有选择的社会微笑。 哭的发展: 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应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的操作性哭,85,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 A、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条件反射的笑 4个月往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映属于( )。,86,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社会性参照功能,87,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88,陌生人情景实验,89,90,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 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91,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 情绪性; 社会性刺激,92,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 ) A、情感 B、依恋 C、亲子关系 D、母子关系,93,母亲在身边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说明婴儿存在( )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困难型依恋,94,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正确的说法是()。 (a)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标志 (b)婴儿依恋由特殊情感连续阶段,经无差别反应阶段,而后发展为有差别反应阶段 (c)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反抗型依恋是消极依恋 (d)婴儿在特殊情感连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 正确答案是acd,95,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 (一)主体我的发展 8个月之前:主体我认知未发生 9-12个月:自己是活动的主体(初步) 12-15个月:把自己与他人分开(明确) (二)客体我的发展 两岁左右,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 具有了适当的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 (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时个体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飞跃),96,试题,个体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是( )。 (a)能使用代名词“我”称呼自己 (b)第一信号系统的建立 (c)形象思维的建立 (d)逻辑思维的建立 A,97,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3-6、7岁),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游戏主导着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各种学习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98,游戏的理论,古典游戏理论 精力过剩论:主要指人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 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这是套用进化论的思想。 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认知论: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游戏促进了认知发展。,99,游戏水平的发展,婴儿早期 婴儿中期 婴儿末期 幼儿期 童年期,100,101,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102,试题,在童年期,孩子们的游戏以()为主。 (a)象征性游戏 (b)亲子互动游戏 (c)规则性游戏 (d)实物游戏 C,103,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 )。 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规则游戏 D象征性游戏,104,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期记忆的发展,105,形象记忆 与 词的记忆,转引自李丹,106,多选 幼儿记忆的特点有( )。 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D词语记忆占主导地位,107,二、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开始萌芽,108,109,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征: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110,三、幼儿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111,第三单元、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1、特点:发展迅速、词汇数量增加最快、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2、发展具体表现,112,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 A婴儿期限 B童年期 C幼儿期 D婴儿早期,113,多选 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 )。 A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B从疑问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C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D从词数多的长句发展到词数少的短句,114,多选 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 A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 B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C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 D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115,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自我情绪的发展: 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116,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指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 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矛盾的焦点:孩子的“长大感”和父母认识不足的矛盾 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117,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118,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119,(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巧妙加工策略:如何记电话号码?,120,下面哪个和 是一类?,121,二、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9-10岁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122,(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23,什么是“马”?,124,(三)、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1)掌握守恒 (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可逆性、两维互补性,125,(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 8岁儿童处于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126,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 B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C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D以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的过渡 B,127,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 A思维发展出现质变 B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C思维发展没有出现质变 D可以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2011.5童年期思维的根本特点( )。 (A)履历一个思维成长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解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解脱形象,128,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1、童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29,二、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包括道德情感发展、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130,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方法:对偶故事 被试者:4-12岁 两个孩子,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刚。小明帮妈妈洗碗打碎了15只盘子,小刚爱吃糖,打碎了妈妈的一只盘子、,131,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1)前道德阶段(4-5岁) 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不考虑主要动机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道德相对论 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13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133,道德行为的发展,134,3、童年期同伴关系,135,受欢迎的儿童特点不包括: A善于交往,易于合作 B独立活动能力强,有主见 C学习成绩好 D安静顺从,136,4、童年期友谊的发展,137,5、童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138,6、儿童人际交往的变化趋势 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139,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从、岁到5、6岁。,140,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141,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142,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 )。 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D社会焦虑与社会性需要之间的矛盾,143,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达到11.04±0.4。 记忆的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144,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 A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B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D能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 ABC,145,二、思维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 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 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146,147,青春期的思维水平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148,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十分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有很强的自尊心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关于我的思考) 二、情绪变化特点 烦恼增多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149,单选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更年期,150,多选 少年期情绪变化特点包括: A关注异性 B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C烦恼增多 D情绪容易波动,难以控制,151,三、自我中心的特点: 独特的自我 假想观众,152,多选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 )等概念来表征 A独特的自我 B重要他人 C假想观众 D内在自我,153,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与第二反抗期异同: 年龄阶段:2-4岁 10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期) 共同点: 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要求独立自主; 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 3. 区别: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按自我意识行事,和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要求人格的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154,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外显行为激烈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155,帮助少年儿童顺利渡过逆反期,父母需要理解和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 2. 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现在的孩子是美国式孩子,而家长还是中国家长” 3. 父母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156,第四单元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成瘾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自杀倾向 反社会行为,157,多选 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包括: A个体对人际关系变得敏感 B道德感弱化 C导致角色混乱 D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158,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生活空间扩大 开始恋爱、结婚,159,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一)阶段性特征 (帊瑞) 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 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就错。(内向,外向)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 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不同的方法都有优缺点,横断,纵向研究)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 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一种方法,对你好,对我不一定好,160,二、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好中有坏,发展性,包容) 影响青少年辨证逻辑思维的因素: 1、掌握知识的程度 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3、个体思维品质。 初中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161,例如:“约翰酗酒,尤其是在宴会上。他的妻子玛利警告他,如果再酗酒,就带着孩子离开他。但约翰在一次办公室聚会中又酗酒了。玛利会离开他吗?”,162,青少年:“玛利会离开他,因为她这样说过。” 成年人:对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解释,人们的解释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经验。,163,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对自身连续性和同义性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特点 抽象性日益增强; 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结构更加分化 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自我探索 他人的评价 同龄人的认同,164,单选 青年期自我概念的特点是: A结构更加趋同化 B更加取决于同龄人的影响 C抽象性日益增强 D处于社会自我阶段,165,确立自我认同和防止社会角色混乱时青年期的发展任务 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同一的过程; 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166,同一性症候群: 同一性意识过剩 选择回避和麻痹状态 与他人保持距离 时间前景的扩散 勤奋感的扩散 否定同一性选择,167,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6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个要点: 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 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 环境和社会环境只能改变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169,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 A2种水平和4个阶段 B3种水平和6个阶段 C4种水平和8个阶段 D4种水平和6个阶段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心理测验法 D、临床法,17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理论认为( ) A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儿童道德发展的的速度是先快后慢,171,心理发展的特点:平稳性,又表现过渡期的变化性 中年期则是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又是生理功能从旺盛逐渐走向退化的转变期。 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在50岁左右发生,男女有别,女性早于男性。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又称“第二个青春期”。,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172,中年期认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 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173,拉勃维维夫(G. Labouvie-Vief)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 成人思维出现的“变通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新的整合,也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这正是思维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表现,而不是退化。,174,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 液态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晶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 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175,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人格特征: (相对保持稳定) 成熟性: 1、内省日趋明显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176,中年期人格“男女同化”是指: A 一种变态的人格 B 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C 男人更加男性化,女人更加女性化 D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177,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为人处世日趋圆滑 D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178,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初级控制: 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 次级控制: 人类通过改造自己而顺应环境的企图。,179,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老年丧失期观: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等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相继丧失。老年的心理变化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 依据:1、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 2、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3、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180,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 1、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儿童青少年在发展,中老年也在发展 2、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 3、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相互作用),181,182,老年期的认知变化,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最明显) 视觉退化:“老花眼” 听力下降:超过50岁,听力就有所下降 70岁以后,言语听觉理解力下降明显 味觉、嗅觉、皮肤觉: 一过50岁:味觉刺激阈限增大 60岁后:嗅觉辨别能力减退明显; 70岁急剧衰退 60岁以后:各种感觉都明显下降,183,记忆减退特点,总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主要记忆障碍: 信息提取困难; 编码储存好提取过程相互作用; 较少主动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文化因素。 有关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解释: 1、加工速度理论 2、工作记忆理论,184,人格的变化(稳定多于变化) 不安全感 孤独感 适应性差 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趋于保守 回忆往事,185,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 A老年丧失期观 B毕生发展观 C认知发展观 D道德发展观 老年期记忆力下降是因为: A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B工作容量变小 C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快 D工作容量变大,186,祝大家 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本文(20052009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真题汇编.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