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农业生产机械化论文.doc

    • 资源ID:3978660       资源大小:315.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生产机械化论文.doc

    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与对策12级公管24班梁子然 201231162416 摘要: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但农业生产力水平仍较低,迫切需要发展机械化生产。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受到资金、效益等多方面制约,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加快建设中国现代农业步伐。 关键词: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 概况 问题分析 对策 引言: 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翻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从而开启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3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在农机产权制度、服务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日益拓宽,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基本具备,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已经跨入了快速发展的中级阶段。1.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1966至1978年间,国务院先后召开了3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从农具改良入手,大力推广新式农具,创办国营农机厂和拖拉机站,逐步建立起农机管理、科研鉴定、生产制造、技术推广、教育培训、销售维修和使用服务体系。1978年以来,伴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农业机械化领域进行了一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及耕作制度复杂,经济底子薄的国情下,广大农机工作者以史无前例的巨大勇气,艰辛探索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新局面,谱写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拼搏奋进的壮丽史诗。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主要用两个评判指标:一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中级阶段是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入40%并提高到70%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40%降低到20%的发展阶段。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40%以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过40%门槛,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开始向主导地位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低到40%以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为主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为主转变,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将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 如下图1示,改革开放30年里,中国农机装备总量呈平稳上升的态势,因此农业机械总动力也同步稳步上升。而图2从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三方面综合揭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增长速度总体成上升趋势,机耕水平在1998年因特大洪灾而大幅度下降,尔后还是成上升趋势。更直观的可从图3看出,中国耕种收综合水平1987年至1998年稳步上升,1999年至2003年出现低谷,2004年后逐步提升。图1图2图32.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问题分析看到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良好态势的一面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农机品种、质量、农机作业项日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人口过多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机械化落后己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实际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主要受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1资金问题机械化既要购买机器,又要消耗油料,还要进行机器维修,它比人畜力作业需要投放更多的资金。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体制经历了以国家投资为主、以集体投资为主和以个人投资为主的3个阶段。现在,大多数地区是个体农机户投资为主,统一经营搞得好的个别地区仍以集体投资为主。农户受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限制,再加上急功近利思想,希望有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其购置机械多为小型农机具。而向私营经济发展的有实力的个体经营者,往往由于比较效益低下,不肯投入较多资金来购置大型农机具,一般都兼营或转营他业。集体投资者一般都购置大型机具,要解决农业机械化的资金问题,加强集体统一经营是一条有效途径,也可以发展新的合作形式或采取股份制。2.2效益问题农业机械化的效益问题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问题,可以从农机专业户和普通农户两个方面来考察。农机专业户的效益是作业服务收入与作业成本之差,它直接影响农机户购买机器,提供作业服务的积极性。普通农户的经济效益可以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直接效益是因机械作业减少的活劳动费用和因增加产量而增加的收入,减去机械作业费用;间接效益是机械作业节约出米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或从事其他行业所增加的收入。它们都影响农户采取机械作业的积极性,农机户和农户两者的积极性都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一是机械作业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或从事其他行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影响农业机械作业效益的因素有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就导致农业机械使用的季节性。动力机械有一定的通用性,而作业机械只用于作物生长周期的某一个时节上,利用率非常低。这就必然要延长投资回收期,而且每次作业都要分摊很多的折旧费用。其次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依然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农业机械化中体现为农机产品和燃油的高价位与农产品的低价位形成鲜明对比。在农产品中,粮食价格处于最低谷,这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不平衡和消费的区域不平衡造成的流通体制改革的广泛深入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于农业机械化的优惠政策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解决农机工业、农机科研和农业机械化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和推进农业机械化顺利进行。2.3耕地规模问题 耕地规模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耕地规模具体可分为生产经营单位耕地规模、地块规模和劳动力平均耕地规模。这3个方面的耕地规模都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首先,来看看生产经营单位耕地规模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单位是农户。农户土地规模很小,这就决定了农户购买农业机械的主要目标不是自用,而是为其他农户提供有偿服务,从而也决定了农机户只能是农户中的一小部分,为土地规模很小的农户提供作业服务,其所用机械一般倾向于小型化。 其次,地块规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地块规模也就是地块面积,我国广大农区的地块面积一般都足够大,适于机械作业。在家庭承包过程中,较大的自然地块被人为地划小了,而且农户的承包田并不集中在一个地块。地块是要分等的,一般分为2至3等。每个农户的承包田中各个等级的地块都要有,这就使人为所划分的地块更为狭小。地块面积是影响机械作业效率的主要囚素,狭小的地块只适于小型机械作业。在耕整地作业环节,统一经营搞得好的地区可以使用大型机具。至于中耕,可能会因为作物种类的不同而受影响,播种和收获更是难以统一。 最后,劳动力平均耕地规模对农业机械化也产生影响影响。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规模很小。全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0.14hm,劳均为0.42hm。从农业机械化的角度看,劳均耕地面积小主要是影响对机械化需求的迫切性。劳动力充足时,活劳动成本低,活劳动节约效益小显著。在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地区,实际劳均负担耕地面积己经扩大,但往往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机械化并没有取得加速发展;有的地区靠发展多种经营和大农业来转移种植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耕地规模无论是生产经营单位耕地规模,还是地块规模和劳动力平均耕地规模都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是,解决规模问题的主要目的不是推行农业机械化,而是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在现有的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完善集深耕,造成土质下降、农业减产;北方地区增加1亿亩深耕面积,可增产100亿公斤粮食。小型拖拉机主要是从事运输,由于农用运输车增加,小型拖拉机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限制。必须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投入,使装备结构更为合理,充分发挥农机具的作用。2.4农机产品品种少、水平低、性能差,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机产品缺门断档,使农业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中,除小麦外,机械化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水稻育秋、栽植和收获,玉米移栽、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很低,水稻机械化水平仪有4%,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的机械化水平更低。我国农机工业综合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仍然是我国农机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2.5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机科研落后,技术储备不足,落后于市场裸求,不适应农业科技革命需要。 我国农机工业起步较晚,规模以上的农机制造企业不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使用性可靠性差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至少落后20至30年,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落后10至20年。农机科技创新落后于市场需求,除大宗农机产品品种相对较多技术较为成熟外,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农机生产企业少,产品也少,如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只有几家,产品品种也只有几个型号,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市场。经济作物机械生产企业及产品更少。目前,国内使用的牧草种植收获机械,饲草饲料青贮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产品采摘,加工包装机械等新型适用的高性能、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由于农机科研经费紧缺,造成科研工作分散化、小型化、短期化和人才外流、从事非农机技术产品开发等现象愈来愈严重。科研设备、仪器老化、缺少产品开发的技术储备,不但不能为农业新技术提供农机科研产品,就连过去引进的技术也不能消化吸收,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研究项目无力顾及,对农业科技革命急需的技术装备更无法超前研究。农机化科研项目属公益性质,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农业科技革命的实施。2.6法制建设落后,宏观调控不力,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农民在技术培训、安全监理、农机具及零配件供应、修理等方面迫切要求帮助和指导,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法规并没有建立并完善。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显然是不能适应需要的。3.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对策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总体上讲,我国农业装备在水平和性能等方面要比发达国家落后 20年左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行业,这种差距还在加大。3.1制定发展规划 应尽快组织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装备需求规划。根据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组织协调,资源整合,提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控引导措施。3.2完善政策 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燃油补贴政策,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和数额,应特别补贴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业设施和购买农业装备。完善农机购置信贷扶持政策,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机制,提供农业装备保险等。3.3坚持科技创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作为大农业服务的应用型技术,需要与农业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应把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利用农业装备技术集成创新的优势,围绕区域性特点和产业化目标,针对市场需求,提高效益效率,开展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农机与农艺、资源与环境、加工与储运、产品与市场的集成研究和科技创新,攻关结合瓶颈技术,组装成套技术,形成创新体系的“体系技术”,从而真正满足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3.4 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服务 通过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引导促进先进、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购买使用和集成配套。逐步形成大型农业机械社会化,为小农户服务。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农机化人才培养和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力度。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有关农业机械化专家组、专家库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中的决策咨询和参谋作用,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支持专家的工作。3.6 深入推进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合作促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刻分析国际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势,紧紧围绕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科技需求,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要依托重大工程或专项,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起来,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高重要农机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大力扶持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发展,积极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产品扩大出口,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5.小结综上所述,我国农机化发展思路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以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文献:1甘露.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态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2).2宗锦耀.新的探索新的跨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农业生产机械化.J.中国农机化报3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2003.4冯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5王金武.三江平原水稻田间生产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综合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工学院,2001.6任俊.江西省农业生产机械化战略发展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2013.7张劲松.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效能的贡献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8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吉林大学,2011.9王丽芝.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农机管理.2013(1).10宋林.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机化J. 山西农机 ,2005(01).11吴冠军.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建立机械化农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05).12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13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生产机械化论文.doc)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