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教案(三).doc

    • 资源ID:4080760       资源大小:73.5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教案(三).doc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教案(三)三、相似三角形复习(复习课)1、复习 请同学们用符号语言结合图形整理以线段成比例为结论的定理,并交流上节课的作业(上节课的作业:通过对整章的学习,你发现用比例线段可以进行哪些计算或证明,并用你自编题目加以说明)学生交流:(1)可求线段的长;(2)可求线段的比;(3)可证线段成比例;(4)可证两直线平行;(5)可证线段相等;(6)可证三角形相似;(7)可求函数解析式;(8)可作第四比例项 2、提出原问题并解决原问题 问题:将一把三角形尺放在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B点,另一边与射线DA相交于E点,请大家实际操作一下,画出图形。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一些时间后,请一个女生上黑板画出图形。 学生画出图1,问她是否一次就画对? 答:一开始把E交到BC上了,是同组的同学提醒生才画对的。 (教师鼓励后继续提出要求) 请大家探索发现:运动过程中,线段PE与PB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探索后交流(教师要求学生说明用什么方法发现它们的大小关系,大小关系是什么?) S1:我用观察的方法猜想PB可能等于PE。 S2:我用测量的方法发现PBPE。 S3:我用证明的方法证明了PBPE。 S4:我也用测量的方法,但不是刻度尺,是用圆规测量的,也发现了PBPE。 教师:你取了几个点测量的? S4:我取了三个点。 教师:为什么? S4:我就怕无意中取了一个特殊点,不能说明问题,所以多取了两点。 教师:很好!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要注意多取几点,不要犯以偏盖全的错误。既然大部分同学都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发现或猜想结论,那么我们请电脑实验操作一下,一起来观察。 (打开几何画板,展示P点在AC运动,PB、PE的值一直保持相等。) 教师:我们获得了PBPE的猜想,但它究竟是否正确,最终还是要严格证明的。 教师:请大家先独立证明,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 (教师巡视,适当给予点拨,几分钟后请刚才已证明出来的S3上黑板板演。) 3、变更问题: 把正方形ABCD改为长方形ABCD,且AB=3,BC=4情形如何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几分钟后交流发现的结论。 S2:通过测量发现PB不等于PE,且PB总大于PE。 S3:通过测量并计算了几次,发现PB:PE的值约为4:3。 S4:通过证明的方法,已得出PB:PE的值为4:3。 S5:通过点的运动得到当P点运动到C点时,PB:PE的值就是CB:CD的值,所以猜想PB:PE的值为4:3。 教师:通过P点运动到特殊位置的比值去推测P点在其它位置的比值,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猜想,这种思考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刚才大家自己选用不同的方法发现PB:PE的值,但有的同学还不及得到结论,因为画图、取点、计算花了不少时间,我请电脑帮忙也做了实验(演示动画),看!电脑做实验又快又准确。 教师:通过电脑实验进一步验证了PB:PE的值就是AD:CD的值。和刚才一样,经过“实验操作”和“探索发现”得到的结论,究竟正确与否,还应该进行科学论证。你能和S4一样把它证明出来吗? 4、探索证明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证明方法。 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并注意发现不同的证法,稍后请学生上讲台交流证法。 S1:我是根据刚才全等的思路考虑的,先证明PBHPEG, 再证 即可 (如图5)6、小结 教师:通过这堂课我想大家肯定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先请大家小组讨论,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小组甲:我们小组发现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索发现”得到的结论,必须经过“科学论证”才能判断它的正确性。 小组乙:我们小组得到一个启发:遇到题目,解出来后,还可以进一步考虑有没有其他解法?往往题目都可以一题多解,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小组丙:我们小组感到题目常常可以进一步发展,我们以后也要试着把手中的题目发展一下,不过其可行性还得老师把关。 小组丁:考虑问题经常可以从特殊入手,再归纳猜想到一般。 教师:大家谈得很好,最后再提一点:通过本课 的学习,大家体验“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学习过程,这和逻辑推理一样,也是一种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方法。7、问题的延伸 一边演示动画P点在直线AC上运动,一边对同学提出要求:看了动画,能否把这道题目作进一步的发展,把你想到的写在作业本上,明天交给我。 在学生观察动画中结束本课。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教案(三).doc)为本站会员(少林足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