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科级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4335913       资源大小:172.01K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科级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复习资料.doc

    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科级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党建一、组织工作复习提纲1、中共共产党章程。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基本任务、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党员的基本概念、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纪律、党旗党徽等基本知识。2、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重点是党的基层委员会的选举、选举的实施等基本知识。3、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重点是党代表的产生、委员会委员的产生、选举的实施等基本知识。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点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干部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的相关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纪律和监督。5、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重点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6、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重点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5类责任主体、39种责任追究情形和4种责任追究方式;“一报告两评议”的具体内容、评议方式。复习试题(一)、填空题1、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2、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3、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4、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全体会议上进行选举。5、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至(400)名。6、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民主推荐的结果在(1)年内有效。8、党政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9、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10、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二)、判断题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对)2、党员的党龄,从预备党员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对)3、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对)4、党的基层组织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对)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20%。(错,应为10%)6、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5年内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对)7、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成员到会。(错,应为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8、已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因法律法规变更,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不再实行参照管理。(对)9、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人员,已列为考察对象或者提拔人选的,应当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再按照规定对其作出处理。(对)10、“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对)(三)、简答题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什么?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哪些原则?答:1.党管干部原则;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6.依法办事原则。4、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哪“四权”?答: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哪些程序?答: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 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四)、论述题1、结合本人的思想及身边实际,谈谈如何发挥好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答案条例清晰、结构合理)2、请结合县情实际,谈谈如何推动我县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参考要点:一是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工作制度建设;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二、思想政治复习提纲(一)、“十二五”规划建议(二)、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三)、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四)、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复习 试题 一、填空题1、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 )、( )、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 “( ),这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答案 工业化 信息化 信息化2、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 答案 生态文明3、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一、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二、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三、十七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四、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 );五、( )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答案 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 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 4、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答案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答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突出的主题是( )。答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8、当今世界的三大主题是()、()、()答案 和平、发展、合作9、党的思想建设主要是指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 )的优势答案 思想政治优势10、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本质和核心 答案 人民当家作主二、选择题1、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模式 D、发展观 (D)2、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的历史课题是 提高A、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党的法律意识 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AD)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 B、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 D、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 (ABC) 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A、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B、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C、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全党D、一科学发展引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答案 (A)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B、爱国主义精神 C、优良道德情操 D、马克思主义思想 (D)6、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必须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 A、体现时代性 B、充满先进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ACD)7、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做到(BCD)A、政为民所施 B、权为民所用 C、情为民所系 D、利为民所谋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D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产业转型升级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ABD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A、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B、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C、免除涉农收费 D、加大强农惠农力度10、13、下面对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正确理解的是( ABC )A、要有使命意识,做到忧党与忧国忧民相统一B、要有执政意识,做到兴党与实干相统一C、要有党的意识,做到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统一D、善于总结和适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三、判断题1、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 对 )2、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矛盾。 ( 对 )3、大开发要遵循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认真吸取国内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对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对 )6、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明显。( 错 )7、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对 )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 对 )9、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可以实现科学发展。( 错 )1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强国。( 错 )四、简答题1、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考答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五、论述题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 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三)建立健全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四)改变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五)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2、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参考答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不能就农村论农村,不能仅仅认为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而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农村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和建设,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发展。首先,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投资制度上表现为“重工轻农”。现阶段,大多数农村经济薄弱,许多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基层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农民收入水平偏低,自我筹集资金能力差。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调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完善和强化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支农能力。其次,推进城镇化,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效益。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三、党史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B)在上海召开A、1921年7月1日 B、1921年7月23日C、1921年7月31日2、党的(B)上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3、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C)A、李大利B、陈独秀C、蔡和森4、“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是在党的(C)A、一大B、四大C、七大5、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是在(B)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文家市会师时6、遵义会议召开是在(B)A、1934年1月B、1935年1月C、1936年1月7、从(C)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A、1949年B、1952年C、1953年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A、农村改革B、城市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出来的(B)A、胡锦涛B、江泽民C、邓小平二、填空题1、对20世纪的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位政治家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3、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三、简答题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我们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入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治党水平。四、哲学、 政治经济学参照书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版。一、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课程内容: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与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正确态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现代科技革命对深化、拓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作用。自然科学家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发展。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哲学中的优秀成果。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人的素质。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当前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努力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考核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1、课程内容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及意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的含义和特点。空间的含义和特点。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四)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形成。劳动实践对社会的决定性意义。社会的物质性。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一)意识的起源。意识四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和主观特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含义和表现。意识能动性实现的途径和条件。四)意识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意识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观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及其特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及其特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的重大意义。2、考核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1、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事物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含义和掌握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的意义。二)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复杂性。条件的客观性、复杂性与可变性。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与运动的异同。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和区分标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与根本分歧的表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德含义及其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的含义。把握度的意义。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含义与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与区别。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把握可能性应分清的几种情况。四)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2、考核知识点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3)对立统一规律4)质量互变规律5)否定之否定规律6)原因和结果7)必然性和偶然性8)可能性和现实性9)内容和形式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1、课程内容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一)实践的性质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含义和属性。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第二节 人死的辩证过程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正确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三节 真理的属性和检验标准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含义。真理客观性的含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第四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的含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恩格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思想。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的伟大贡献。2、考核知识点1)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的辩证过程4)真理的属性和检验标准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课程内容第一节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古猿变人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劳动在从猿变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区别。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论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考核知识点1)人和自然的关系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1、课程内容第一节 社会基本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广义的经济结构和狭义的经济结构的区分。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力体系。二)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结构的含义。国家的起源。国家的特征。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家的本质。三)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与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一)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的含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各自的标准及这两种划分法的相互关系。二)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及技术社会形态系列。提出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第三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使自然历史过程。“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理由。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各自的含义、表现及二者的相互关系。2、考核知识点1)社会的经济结构2)社会的政治结构3)社会的意识结构4)社会形态的划分5)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课程内容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阶级产生的前提和可能性。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阶级产生的途径和道路。由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列宁给阶级下的定义和阶级的实质。阶级划分的标准。阶级范畴的内容。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含义。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消灭的条件和国家消亡的前提。注意防止和反对国家消亡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第三节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的实质和作用。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四节 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论根据。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范畴的含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第五节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的本质。二)科学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物质生产队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科学在物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第六节 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交往概念在其他学科中的含义。我国学术界对交往概念的各种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二)交往形式和交往类型。交往形式的含义和多重划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划分及二者的关系。三)交往的社会作用。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考核知识点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5)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1、课程内容第一节 社会进步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社会进步的含义。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二)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三)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性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人的社会性。2、考核知识点1)社会进步2)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性3)人的价值4)共产主义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6)人的全面发展三、考试模拟试题一)填空1、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阶级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二)判断题1、中国庄子讲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对)2、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对)3、在阶级完全消灭以后,国家也必将消亡。(对)4、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对)5、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印度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错)三)简答题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主要变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哪几个内容?答: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四)论述题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答题要点: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政治

    注意事项

    本文(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科级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少林足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