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教案:必修2 第1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 资源ID:4819262       资源大小:5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教案:必修2 第1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78】课时高考考点第1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第12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78】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31957年“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曲折探索(19561978年):1956年中共八大;1958年“三面红旗”;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八字方针”;19661976年十年“文革”。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至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四大经济特区;1982年十二大;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沿海开放区;1987年十三大;1990年浦东新区;19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第1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夯 实 基 础【P78】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基础梳理】国民经济的恢复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结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一五”计划(19531957年)背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国际形势严峻。开始:1953年。任务及意义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重难突破】三大改造(1)含义:即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改造的必要性: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1952年土改建立的是私有制的个体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在农业生产领域进行深刻的变革。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但和社会主义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而过渡时期就越不能长期保留资本主义经济。(2)经过: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加入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实质: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起来,这时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才算正式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题演练】【例1】(2016全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例2】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D)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此时工业化远未实现,A项排除。“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重视环保问题,B项排除。C项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的史实,排除。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D项正确。二、探索与失误【基础梳理】1成功探索(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1960年,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对混乱的国民经济进行恢复调整和全面整顿。2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影响:片面追求“多”与“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运动时间:1958年。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评价: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内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评价: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混乱。【重难突破】19561976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经验教训: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真题演练】【例3】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D)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示以及抓住“19521960年”的时间信息。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间段,A项“始终”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B项“均高于”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工业产值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农业产值并未得到大幅提高,其产值呈下降趋势,故C项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使工农业产值呈现背离状态,D项符合图示的信息,故选D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基础梳理】原因:“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表现: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结果: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重难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主观原因(1)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2)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3)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4)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真题演练】【例4】1960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总结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时,明确提出了“人祸”的问题。他认为“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应是(B)A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导致社会动荡B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指导方针及其实践C中国和苏联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D中国在外交领域继续坚持“一边倒”的方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造成经济困难局面的“人祸”主要是政策失误,故选B。阶级斗争扩大化发生在1960年以后,A项错误;“人祸”主要是“我们自己造成的”,C项错误;60年代外交方针已经发生变化,D项错误。【考点延伸】“左”倾和右倾“左”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真题演练】【例5】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有国家机关人员说:“(当时)在党内出现了四不讲现象:报上没发表的不讲,中央没讲的不讲,文件没规定的不讲,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这表明该时期(B)A党内民主制度遭到践踏B民主言论受制于“左”倾思想C党内思想具有高度凝聚力D党内“右倾”思想发展扩大化【解析】“七千人大会”是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错误。材料中“四不讲”反映了当时民主言论受到制约。结合1962年前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可以分析出言论是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制约。故选B。【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初级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高级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2)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1论十大关系(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内容: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鉴戒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意义: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文革”的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3)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教案:必修2 第1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