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学前游戏》课程重点复习试题及答案精编.doc

    • 资源ID:5033107       资源大小:453.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学前游戏》课程重点复习试题及答案精编.doc

    最新电大学前游戏课程重点复习试题及答案精编了解:1、 文化事业中的游戏: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文化繁荣的程度。2、 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制约着游戏的行为。3、 游戏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不论是何种文化、种族、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都有游戏行为,游戏行为在形态上可能呈现不同但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差异的。4、 儿童游戏的特质: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工作)、(权利)单选、多选、判断改错:1、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第一个指出:儿童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阶段),二是(游戏阶段)。游戏是儿童学习社会生活的关键步骤。2、 (社会学家)认为: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他们主要从“游戏”与“工作”的根本差别来认识游戏的本质。他们认为:游戏与工作是对立的。3、 (社会学研究)还认为,游戏的魅力在于它处于人生的像与不像之间,像使游戏存在,而不像则使游戏超越于现实。4、 (人类学家)认为:游戏是人来从生存需要发展到追求享受的需要,是人类从儿童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儿童都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儿长大成人的。5、 (人类学家朗格威尔)认为: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6、 人们一般用三种方法来界说游戏:1)按照心理学上的倾向和定势;2)按照可观察的行为;3)按照情景7、 驱使儿童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及(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儿童游戏的前提。8、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地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鼓励提供从事游戏活动的适当的均等的机会。9、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应因地制宜地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等条件,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10、 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11、 布鲁纳认为儿童最复杂的语法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在游戏情景中使用,游戏活动中语言掌握的最快。12、 加维指出儿童之间的语言交往最初是围绕游戏进行的。13、 斯米兰斯基的观点,想象性游戏中运用语言代替现实一般有四种方式:(改变人的身份)、(改变物体的性质)、(替代动作)、(描述情景)14、 集中性游戏受条条框框限制,容易使幼儿产生固定化的倾向;而扩散性游戏未受条条框框限制,使幼儿有可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15、 扩散性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16、 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7、 从出生到2岁。儿童的游戏是以亲子游戏及孤独游戏为主,逐渐过渡到平行游戏,并逐渐结成稳固的游戏伙伴关系。随着游戏类型的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也随之发展起来了。18、 表演游戏可以提高日后儿童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19、 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20、 游戏能帮助孩子消除愤怒的心情。21、 游戏可以宣泄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22、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此时出现的理论成为“经典的游戏理论”23、 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娱乐论/松弛说)、(复演论/种族复演说)、(生活预备说)24、 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25、 娱乐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其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26、 复演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27、 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其主要观点是:儿童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28、 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五六十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9、 费洛伊德的游戏思想:(游戏的“发泄”、“补偿”说)、(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30、 费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31、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费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与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32、 佩勒认为,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基于他对于某个角色的感情,游戏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对角色的选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33、 门宁格发展了费洛伊德的思想,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游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为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提供了机会。34、 20世纪40年代开始,托幼机构里重视开展想象性游戏,主要就是精神分析学派思想的影响,对人们重视早期教育有促进作用。35、 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象征性游戏2-7岁)、(规则游戏7-12岁)36、 皮亚杰指出,早期的假装游戏主要是用一个物品来代替另一个物品。37、 皮亚杰从认知角度研究儿童游戏,对于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点,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要注重想象性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8、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也称维列鲁学派,主要成员有(维果茨基)、(列昂杰夫)、(鲁宾斯坦)、(艾里康宁)等。39、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就把它模仿迁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情感诱因。40、 学前儿童游戏的心理学基础作者是列昂杰夫,他认为游戏的特点是游戏行为的动机不在于行为的结果而在于行为过程本身。41、 艾里康宁是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42、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把象征性游戏的象征的发展看做是在成人的教育与影响支配下的过程,是儿童与成人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肯定了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43、 游戏的觉醒理论:柏莱恩的理论模式-过高或过低的刺激水平是反向的;艾利斯的理论模式-游戏是寻求刺激的行为;赫特的理论模式-提出激发水平短暂起伏说;舒尔茨的理论模式-提出了游戏调节激发论44、 贝特森运用人类学、逻辑学、数学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45、 人类发展生态学的代表-布朗分·布伦纳46、 斯米兰斯基根据游戏的描述性特征,把游戏分为四个阶段:(功能游戏)、(建构游戏)、(扮演游戏)、(规则游戏)47、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48、 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49、 幼儿园(36岁)的游戏应该有年龄划分,小班及中班前期的游戏应该以玩耍游戏为主,根据幼儿的特点及需要,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开始逐渐增加结构游戏及规则游戏的成分,以满足幼儿智力及体力发展的需要。50、 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51、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52、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53、 在较长的游戏时段(约30分钟)儿童才有时间逐渐发展出社会和认知层次较高的游戏形式,其中包括完整的游戏活动、团体游戏、建构游戏、团体-戏剧游戏。54、 空间密度为2.32平方米是有效的可用空间。55、 儿童在不同的游戏角落,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游戏。单独的游戏常常出新在桌面游戏角,而平行游戏多在图书角或美工区产生;团体的游戏往往在积木区域或娃娃家出现。56、 维特和格瑞麦扎提出:当设备放置在中央位置时,其使用率较高,且可导致儿童产生更多的相互作用的游戏。57、 年龄小的儿童在想象游戏中需要使用与现实物品较接近的结构化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征能力的发展,儿童游戏对现实物品的依赖逐渐减少。58、 只有中等熟悉和复杂程度的材料比较容易导致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行为的产生,玩具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59、 玩具设备可以使用的数量跟儿童游戏的社会性互动水平成反比,玩具设备的数量减少,越能促进儿童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60、 同性别的儿童一起游戏时,要比单独一人或与异性的儿童一起游戏时,对所出现的事物更感兴趣,且进行更多的共同研究,而在熟悉的玩具上所花的时间更少。61、 儿童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长。62、 托尔等人证明,儿童看慢节奏的儿童电视节目比看快节奏的儿童电视节目会引起更多的幻想游戏、专注品质和社会交往。因此我们应该给儿童选择和提供节奏偏慢的儿童电视节目,这样可能更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63、 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条首次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64、 1999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65、 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66、 课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出现,游戏确实渗透于课程的方方面面。67、 游戏与课程的融合是一个趋势。68、 瓦瑟纳提出了一个借助游戏来增加学习天分的“游戏-询问-再游戏”课程建构的模式。69、 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询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澄清式语言、鼓励式语言、邀请式语言、角色式语言、指令式语言70、 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71、 根据经验,房间或庭院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表面不应该被覆盖,以增进空间的效能。72、 文化人类生态学代表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环境既能提供机会,也能产生潜在的危机,如果儿童在环境中被剥夺了经验,就会产生压力感和紧张感,从而影响其发展;如果环境提供了机会,儿童就会朝着社会文化目标的方向发展。他从生态学的观点提出儿童是自己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73、 亨尼格研究指出,户外游戏空间应该有四个特点:(儿童可以在游戏空间里进行有益健康的冒险)、(接受渐进式挑战)、(玩不同形态的游戏)及(操作材料和准备)。74、 阿莫西瑞提出了一个游戏场地规划与人数的指标:30人以下的托儿所,每人大约要有14平方米的游戏空间;30人以上的托儿所,每人要有9又三分之一平方米的游戏空间。75、 成型玩具主要包括:(主题游戏玩具)、(表演游戏玩具)、(结构游戏玩具)、(智力游戏玩具)、(体育游戏玩具)、(音乐游戏玩具)、(民间娱乐玩具)、(技术玩具)等76、 2003年10月通过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是我国现行的规范。77、 游戏的观察方法:(扫描法)、(定点法)、(追踪法)78、 扫描法即时段定人法,是指对班里的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79、 定点法即定点不定人法,是指观察者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来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80、 追踪法即定人不定点法,是指观察者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它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81、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82、 佩勒系统分析了儿童在游戏中常扮演的角色及支配其游戏的动机,他认为,儿童的许多游戏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孩子对角色的选择,给予他们对于某个人(或角色原型)的爱、尊敬、嫉妒或愤怒的感情。83、 选择不同角色的原因:(情绪、情感的作用)、(幼儿性别差异的影响)、(幼儿对角色熟悉程度的影响)84、 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辅助他们进行表演的形式有:(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表演)、(小舞台区表演)85、 智力游戏是指把智育因素和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资源的、愉快的活动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86、 体育游戏是指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要任务的游戏,体育游戏的形式比较固定,大多是从民间传下来的。87、 音乐游戏是指以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为目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简答论述:1、 心理学对游戏行为的意义的主要观点是?答:1.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动自发、自由选择的。2.游戏有着明显的欢乐、幽默感、身体的自发性、认知的自发性、社会的自发性。3.游戏不同于探索行为,探索在先、游戏在后。4.游戏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5.游戏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带有愉悦的体验。2、游戏的描述性特征?答:1.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2.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3.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4.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5.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动3、游戏的本质特征?答: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4、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答:1.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3.游戏与儿童问题解决5、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答:1.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2.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3.游戏与同伴关系4.游戏与亲社会行为6、游戏与儿童情绪体验?答:1.游戏与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2.游戏与消极情绪的宣泄7、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答:1.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8、游戏能满足儿童生长时对运动的需要,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表现在?答:1.促进儿童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2.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9、象征性游戏活动的特征?答:1.首先,这些活动是从实际获得、使用或实践这些活动的情境中分离出来的2.其次,尽管这些活动是从这些情境中分离出来的,并且与这些情境不同,但儿童仍把它们归属于那些情境。10、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答:1.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2.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性活动 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4.主张游戏不会自然而然得到发展11、游戏的发展价值?答:1.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2.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12、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答:1.按照认知的分类:可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2.按照社会性的分类:可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按照情绪体验的分类:可分为机能性游戏、想象性游戏、接受性游戏、制作性游戏;4.按照游戏发展理论进行的分类:可分为探索性活动、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游戏、象征性规则游戏;5.按照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可分为感觉运动游戏、初期的假想游戏、物体假想性游戏、代替性假想游戏、社会戏剧性游戏、角色的知觉、规则性的比赛13、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区别?答:1.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有规则游戏的本意是遵守规则的游戏、追求共同目标的比赛,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相互关联2.从游戏的态度倾向来看,玩耍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享受过程体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角色间只是简单的系列而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规则游戏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方式,参与者形成一个整体,必须采取别人的态度,并允许其他人的态度来决定将要做的、与某种共同目的有关的事情;3.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一种将外在经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规则游戏中所运用的经验是他自己的经验,是已经内化为儿童自身经验体系中的经验;4.从游戏规则的角度来看,玩耍游戏的规则是隐性的、多元化的。而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显性的、单一化的;5.从儿童人格发展来看,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是模仿别人,没有自己明确的性格,也没有明确的人格。而规则游戏是使有组织的人格从其中产生出来的情景14、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答:1.幼儿园各年龄斑游戏的类型是不同的 2.幼儿园各年龄斑游戏的材料是全面的幼儿园教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15、自主性游戏的特征?答: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16、自主性游戏中的几对关系?答: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游戏中的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上的,在培养儿童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2.自主与指导的关系。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3.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4.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17、电视对儿童游戏产生的影响?答:1.看电视的时间影响游戏行为2.电视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和游戏3.电视妨碍或干扰儿童的想象性游戏18、刚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哪几方面精神?答:1.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3.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19、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几种形式?答:1.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2.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3.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20、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注意的问题?答: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绝大部分时间要以游戏性活动为主,这是对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强调;空间环境的创设遥体现游戏性,同时要能反映幼儿近期的经验及幼儿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是对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强调2.从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一日活动3.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游戏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应该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活动目的21、陈鹤琴论游戏的价值?答:1.发展身体2.培养高尚道德3.能使脑筋敏锐4.为休息之灵丹22、民间儿童游戏的特点?答:1.游戏过程的趣味性2.游戏开展的随机性3.玩具操作的简便性23、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答:1.促进儿童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2.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促进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24、幼儿园游戏存在的问题?答:1.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2.对儿童游戏的年龄特征缺乏了解 3.对儿童游戏的分类认识不清 4.对游戏评价的内容把握不清 5.对儿童游戏缺乏系统的观察25、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答:1.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3.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参与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垂直式介入4.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26、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答:1.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标志制约法2.多种质地材料的诱发作用-材料提供法3.不同场地布局的互动作用-场地规划法27、当幼儿游戏中出现哪些情形时,教师可以介入幼儿的游戏?答:1.当幼儿并不投入自己所安排的想象或虚构的游戏时;2.当幼儿产生难以与其他同伴一起相处的游戏时;3.当幼儿进行想象或虚构的游戏时,想一再重复自己玩过的情节时,或是将游戏延续下去有困难时。28、幼儿园游戏介入法?答: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由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3.垂直式介入法:是指在幼儿游戏中如果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29、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方法?答:1.情景讲述法:是指教师将游戏中观察到的典型事例,以情景描述的形式提出来,供幼儿讨论,以便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错误经验及违反常规的行为纠正过来。2.绘画法:是指教师在讲评游戏时,以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来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等。3.角色反串法:是指教师在讲评游戏的过程中,不妨大胆尝试与幼儿互换角色,让幼儿作为游戏讲评的主持人。4.点面结合法:是指教师在讲评游戏的时候,根据部分幼儿对游戏情况的讲述,大概了解幼儿游戏的过程,然后对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的经验、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幼儿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30、游戏环境的要求?答:1.具有安全性2.具有丰富的刺激性3.具有可参与性4.注意教育性与可控性相结合31、游戏环境设置的一般要求?答:1.给游戏环境以清晰的边界和路线标注2.规划通道和空置空间3.划分不同的区域4.扩大空间利用率5.给儿童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32、各年龄班参与的游戏环境的创设?答:1.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2.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3.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33、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答:1.玩具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2.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3.玩具为儿童提供联系能力的机会34、选择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原则?答:1.玩具应具有教育性2.玩具要具有可操作性3.玩具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4.玩具应当经济实惠5.玩具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35、选择玩具的注意事项?答:1.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1) 根据小班幼儿依玩具的形状选择玩具、见什么选什么、目的性不强等特点,应多给小班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能引起对生活经验回忆的成型玩具,种类可主要集中在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关家庭生活的、逼真性要求较高的玩具。2) 中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兴趣的扩大,对玩具的种类要求增加,并能根据玩具的性能来选择玩具,因此应多提供数量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游戏愿望及需要。3) 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已相当丰富,能非常有目的的选择所需要的玩具,对玩具的细节特征也有了要求,对服装、头发、纽扣等都有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我们不仅要提供大量能反映细节特征的玩具材料,而且要多为大班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半成品及废旧物品,以满足其需求,同时也促进大班幼儿创造及合作意识的增强。2.为幼儿提供成套的、比例恰当的玩具及游戏材料3.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熟悉的材料与新异的材料都需要;二是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玩具材料都要准备4.把大自然的、社会的材料引进游戏领域36、玩具的管理?答:1.建立玩具的管理和使用常规2.所有玩具向儿童开放,并便于儿童取放3.建立定期检修和清洗玩具的制度4.合理利用经费,定期添设玩具37、各年龄班游戏观察的重点?答: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各有重点:1. 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2. 中班观察的重点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3. 大班观察的重点是其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创新38、幼儿园中的游戏与幼儿园外的游戏相比,其特点是?答:1.游戏时间的固定性 2.游戏环境的教育性 3.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4.教育者的指导性39、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答:1.创造性-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2.过程性-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过程,所占时间较长,条件较复杂 3.变化性-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内容随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40、不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的具体指导?答:1.小班: 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1) 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2) 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3) 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4) 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指导:1)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3)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2.中班: 特点:1)中班儿童由于认识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2)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 3)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但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 指导:1)教师应针对中班儿童的特点,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2)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3)通过讲评游戏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的经验,以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 4)指导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以便帮助儿童进一步与同伴交往,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3.大班: 特点:1)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2)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3)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指导:1)教师根据大班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多用语言来指导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2)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开展游戏提供练习的机会和必要的帮助; 3)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游戏讲评,让儿童充分地谈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不断体改角色游戏的水平。41、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答:1.小班: 特点:1)材料选用的盲目性和简单性 2)结构技能简单 3)易中断、坚持性差 4)主题建构无计划性 指导:1)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结构活动,引起幼儿对结构活动的兴趣; 2)结构活动开始时,要给幼儿安排结构场地和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元件; 3)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结构简单物体; 4)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结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孩子搭出的形象给以适当的名称。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结构的目的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 5)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 6)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能参加整理玩具的部分工作,培养爱护玩具的习惯; 7)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 2.中班: 特点:1)能从建构物体的特性来选择材料; 2)结构技能主要以“架空”为主; 3)与同伴交流,坚持性增强; 4)有建构主题,但易变化。 指导:1)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结构活动打下基础; 2)培养幼儿设计结构方案,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 3)着重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并会运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把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的图形; 4)组织小型机体结构活动,教会他们共同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合作地游戏; 5)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活动,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能自己表达结构物的意思,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结构水平的提高; 6)提供适合中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 3.大班: 特点:1)结构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持久性增强; 2)能合作选取丰富多样的材料; 3)建构技能日趋成熟; 4)根据游戏情景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 指导:1)培养独立建构的能力,并要求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构造; 2)让儿童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建构时,学习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能准确表现游戏的构思和内容,会使用结构材料和辅助材料; 3)在欣赏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4)鼓励儿童集体进行构造活动,共同设计方案,确定规则,分工合作,开展大型结构游戏; 5)提供适合大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42、表演游戏的指导方式?答:表演游戏的指导是一种间接的指导,表现在:1. 教师示范表演2. 运用讲解、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3. 通过编制练习性游戏使幼儿掌握表演技能4. 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5. 以观众身份在表演外指导第一章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一、早期的游戏理论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仍有富于精力的产物。2、“前练习”说格鲁斯提出动物生来不成熟的本能,在实际需要他们之前必须通过游戏加以练习。儿童游戏分为:社会性游戏、练习性游戏3、“复演”说“复演”说:霍尔指出游戏是早期种族活动的踪迹。儿童的游戏就是祖先的工作,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到一种“宣泄”作用。4、 “松弛”说“松弛”说:拉察鲁斯指出艰苦的劳动使人在身心两方面都精疲历尽,这种疲劳需要休息;早期游戏理论的共同特征1、主要关心人的本性中有哪些因素导致人游戏以及游戏的功用;2、都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都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的游戏生物学化;3、主要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的原因;4、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实验基础。二、游戏理论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2、皮亚杰游戏的本质是儿童认知发展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同化”超过了“顺应”。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游戏的功能:1、对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的练习、巩固;2、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如“打仗”游戏;“师生”游戏。游戏的类型:练习性游戏(0-2岁感知运动阶段)、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游戏(2-7岁前运算时期)、规则游戏(7-12岁具体运算时期)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维果茨基)基本观点: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学前期可以促进心里发展的活动是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3、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没有教育就没有游戏;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指导、组织。游戏的发生:当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时,就发生了游戏。游戏活动特点:1、以创造的“想象情境”有规则地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2、“有规则的”游戏(自己制定,积极的自我限制);3、由“明显的想象情境”与“隐蔽的规则”发展为“明显的规则”与“隐蔽的想象情境”。前者角色游戏,后者规则游戏游戏的发展价值1、促进幼儿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3、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二章 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一、游戏的特点1、游戏是快乐的(娱情性);2、游戏是自愿、自主的(自主性);3、游戏是充满幻想的(假想性);4、游戏无强制的外在目的(非外在强制性);5、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性);6、游戏是有序的(有序性)二、游戏的分类1、按认知分类A、感知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 02岁);B、象征性游戏(27岁);C、结构游戏(2岁开始);D、规则游戏(711岁)。2、按社会性发展分类A、偶然的行为;B、游戏的旁观者;C、单独的游戏;D、平行的游戏;E、联合的游戏;F、合作的游戏。3、按教育作用分类A、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娃娃家)、结构游戏(积木)、表演游戏(木偶、皮影)。B、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三、游戏形式的发展1、动作与规则的发展 动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列到有序列的过程。 规则发展经历了从混沌到明朗、从隐性到显形的变化过程。 1岁前的婴儿,无论面前呈现何种玩具,均以拍打、咬啃等方式玩耍。1岁过后,婴儿逐渐能够针对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物体(玩具)施以相应的符合现实要求的动作。大约3岁过后,随着幼儿表征水平的提高,幼儿逐渐能够做出一系列符合角色要求的动作。大约4、5岁过后,幼儿逐渐能够按照某种游戏大家共同制定的或约定俗成的外显规则进行活动。2、言语的发展 从咿咿呀呀的发声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学前游戏》课程重点复习试题及答案精编.doc)为本站会员(来看看)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