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pdf

    • 资源ID:5143312       资源大小:524.5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pdf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 / 18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火青铜器火药纳米材料 A. B. C. D. 【答案】 A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 【解答】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火的历史;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火药最 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火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纳米材料是现代科学家们研究的一种新型材 料,则上述物质的出现过程符合题意的顺序是。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人类对材料的利用历史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稀有气体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 D 【考点】 空气的组成 【解析】 【解答】空气的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3.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答案】 B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 【解答】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时,反应中易失去电 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2 / 18 子数为 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解题即可。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忌将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的原因是() A.易使试管底部熔化 B.会使酒精燃烧不充分 C.会使酒精灯熄灭 D.灯芯处温度低,易使热的试管骤冷而破裂 【答案】 D 【考点】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 【解答】酒精灯火焰由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易使热 的试管骤冷而破裂。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酒精灯使用的要求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5.生活中 “ 低钠盐 ”“高钙奶 ” 中的 “ 钠” 和“ 钙” 是指() A. 元素 B. 单质 C. 原子 D. 分子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 【解答】生活中的“ 加碘盐 ” 、“ 高钙奶 ” 、 “ 含氟牙膏 ” , “ 低钠盐 ” 其中的碘、钙、氟、钠指的是元 素. 故答案为: A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高钙奶等物质中的“ 钠” 和“ 钙”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 在,而是指元素. 6.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氢气 +氧化铜铜+水 C.乙醇 +氧气水 +二氧化碳 D.碳+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 D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 多变一 ” , 进行分析判断。 A、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 “ 一变多 ”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A 不符合题意;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3 / 18 B、氢气 +氧化铜铜 +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 多变一 ” 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 C、乙醇 +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 多变一 ” 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 故 C 不符合题意; D、碳 +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征解题即可。 7.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 个质子和 12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 B. 23 C. 11 D. 12 【答案】 C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 【解答】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4 / 18 【答案】 B 【考点】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 【解答】 A、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 左物右码 ” ,故 C不符合题意; B、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符 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引起酒精失火,造成 危险,故 A 不符合题意;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平行,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常见的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解题即可。 9.王安石用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描写梅花,能从远处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 分子质量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 B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解答】梅花的香味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才能从远处闻到花香. 故答案为: B 【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 的分子性质不同. 10.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空气 B. 氧气 C. 矿泉水 D. 四氧化三铁 【答案】 D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 【解答】 A、空气是混合物,A 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四氧化三铁是化合物,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11.下列符号能表示2 个氧分子的是() A. 2O2B. O2C. 2O D. 2O 2- 【答案】 A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解答】 A、表示 2 个氧分子, A 符合题意; B、表示 1 个氧分子由2 个氧原子构成, B 不符合题意;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5 / 18 C、表示 2 个氧原子, C不符合题意; D、表示 2 个氧离子,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 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 氧气供给呼吸 【答案】 A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解答】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于填充气球,利用其物理性质,A 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化学性质,C 不符合题意; D、氧气供给呼吸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物理性质 . 1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锰 Mn B. 钠 NAC. 钙 Cu D. 铝 AL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 【解答】 A、正确, A 符合题意; B、应该写为Na,错误, B 不符合题意; C、应写为Ca,错误, C不符合题意; D、应写为Al,错误,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元素符号书写时要注意一大二小的原则.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氧气 O2 B.二氧化硫SO2 C.氧化铁 FeO D.氯化钠 NaCl 【答案】 C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解答】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 -2 价,故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解题即可。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6 / 18 15.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的是() A. 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B. 用嘴吹灭酒精灯 C. 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 用水冷却加热后的试管 【答案】 C 【考点】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 【解答】 A、加热时为了防止伤人,试管不能对着他人,A 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冒盖灭,B不符合题意; C、正确, C符合题意; D、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用冷水冷却,否则会炸裂试管,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加热试管的操作要求、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灭火原理及试管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16.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24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 个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g 【答案】 A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A 符合题意; B. 铬属于金属元素,B不符合题意; C. 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4 个电子, C不符合题意;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核电荷数),右上 角为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根据偏旁部首可知元素种类),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 中子数)。 17.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 C 【考点】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解答】 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7 / 18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能鉴别,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氮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题即可。 1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C.选用过量的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 生成固态的 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 、O 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 C 【考点】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 【解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 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A. 燃烧匙中的红磷 不可以换成硫或木炭,因为硫和碳燃烧都会生成气体,导致容器内气压不变,不符合题意; B.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氧气反应约充分,水位上升越高,但最高到瓶的五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 选用过量的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 生成固态的P2O5, 符合题意; 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 、O 2, 不能证明有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19.如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考点】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 【解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通过计算氮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0.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8 / 18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 D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 【解答】 A、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D、烧杯上的液滴是由于水液化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实验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2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下图所示)约1 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答案】 D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 【解答】 A、小刀很容易切下了蜡烛,说明蜡烛的硬度小,不符合题意; B、石蜡放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该步骤是为了探究火焰的内焰、外焰、焰心的温度高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的温度等知识解题即可。 22.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A.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 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答案】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 【解答】 A、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与蜡烛的长短没有关系,错误,A 不符合题意; B、湿润的烧杯中出现水雾说明不了有水生成,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不是二氧化碳,错误,C 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当用烧杯盖住其中的一支蜡烛后熄灭,是因为蜡烛燃 烧耗尽了烧杯中的氧气,正确,D 符合题意;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9 / 18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燃烧的条件进行分 析判断 . 23.进一步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A. 单独点燃制作烛芯用的棉线,棉线很快燃尽,说明蜡烛燃烧时不仅是棉线在燃烧B. 固态石蜡很 难被点燃,说明燃烧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 C. 由于空气几乎不含碳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元素来自石蜡D.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答案】 D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 【解答】蜡烛燃烧是利用棉线引燃,石蜡蒸气在燃烧,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正确, 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主要来源于石蜡,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只能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有氧元素,错误, D 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24.下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 数之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1 个氧分子是由2 个氧原子构成的 B. 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航天器处于失重状态 C. 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 D. 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 【答案】 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解答】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 个氧分子含有2 个氧原子,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氧分子和氮分子在不失重的情况下也能均匀混合,错误,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共有3 个氧分子, 12 个氮分子,氮氧体积比为 12:3=4:1,正确, C 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图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及氮气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判断 .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0 / 18 二、填空题 25.下列现象能说明我们身边存在空气的是(_)(填字母序号) a快速奔跑时感受到有风吹来 b.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 c.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 【答案】 abc 【考点】 空气的组成 【解析】 【解答】 a、风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正确; b、扎紧的塑料袋中有空气,分子之间有斥力,不易压缩,正确; c、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由于有空气的原因,玻璃杯中不能完全充满水,正确。 故答案为: ABC。 【分析】根据空气的性质相关知识解题。 26.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请从微观角度 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 【答案】 温度升高 ,酒精分子的间隔变大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解答】酒精易挥发,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温度越高,间隙越大,使保鲜袋迅速鼓起。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的间隔变大 【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 的分子性质不同. 27.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参加国际比赛用的乒乓球曾经由易燃材料“ 赛璐珞 ” 制成,需要装在低温集装箱 里通过海运或公路运输。2014 年,乒乓球开始使用“ 聚酯纤维 ” 这种不易燃的新材料制作,从此乒乓球也 可以 “ 乘” 飞机出行了。 (1)硝化纤维是生产赛璐珞的原料之一,其化学式为C12H16O6(NO2)4 , 其中含有 _种元素。 (2)最早的聚酯纤维是用对苯二甲酸(化学式为C8H6O4)和乙二醇(化学式为C2H6O2)为原料制成的。 乙二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 【答案】 (1)4 (2) 4:1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 【解答】( 1)C12H16O6(NO2)4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2)一个 C2H6O2分子中含有 2 个碳原子, 6 个氢原子,乙二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12 ):(6 )=4:1。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1 / 18 故答案为:(1)4;( 2)4:1 【分析】( 1)根据硝化纤维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元素的种类;(2)根据元素质量比的求算方法进行分析解 答. 28.2017 年 9 月新闻报道,我国成功提纯了“ 超级金属 ” 铼。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金属 铼硬度大,熔点很高,在高温下能与硫化合形成二硫化铼。 (1)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 (2)上述信息中,属于金属铼的物理性质的是_。 (3)七氧化二铼(Re2O7)是铼最常见的氧化物,其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 _。 【答案】 (1)186.2 (2)硬度大,熔点高 (3) +7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 ( 1)由图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2)由材料可知,铼的硬度大,熔点高; (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铼的化合价为x,则 2x+(-2)7=0。得 x=+7。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29. (1)将浑浊的河水用图1 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净化后得到 的水属于 _(填 “ 纯净物 ” 或 “ 混合物 ” )。 (2)生活中常用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 (3)电解水实验如图2 所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_。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2 / 18 (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 A. 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1)吸附;混合物 (2)肥皂水;煮沸 (3)氢气; 2H2O 2H2 +O2 (4) A 【考点】 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 【解答】(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经过简易净水器的过滤、 吸附后水仍会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 度的方法是煮沸;(3)电解水时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 +O2;( 4)该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等知识解题即可。 30.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氧化铝 (Al2O3)制得铝的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填 “ 升高 ”“降低 ” 或“ 不变 ” )。 (2)氧化铝中的氧元素来自于_。 (3)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_。 (4)氧化铝可以借助太阳能电池重新变成氧气与金属铝,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填 “ 化合反应 ” 或“ 分解反应 ” )。 【答案】 (1)降低 (2)水 (3)水,氧化铝 (4)分解反应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3 / 18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 氧化铝 (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铝单质中铝的化合价为0,所以降低;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铝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 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有水和氧化铝;(4)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降低;( 2)水;( 3)水、氧化铝;(4)分解反应 【分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铝可以借助太阳能电池重新变成氧气与金属铝的特征是一变多. 31.请从 35-A 或 35-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 计分。 35-A 液体药品的取用35-B 液体药品的加热 以上操作的错误之处有_、 _ 以上操作的错误之处有_、 _ 【答案】 试剂瓶未贴紧试管;瓶塞未倒放在桌面上;使用焰心(或内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 之一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 【解答】(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要紧贴紧试管瓶塞要未倒放在桌面上;(2)给液体加热 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部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故答案为:试剂瓶未贴紧试管;瓶塞未倒放在桌面上;使用焰心(或内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 分之一 . 【分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32.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_。 (2)实验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 【答案】 (1)研究氨水遇到酚酞是否有变化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4 / 18 (2)分子在不断运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 【解答】( 1)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氨水遇到酚酞变为红色;(2)由于氨分子做无规则的运 动,与酚酞溶液接触,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1)研究氨水遇到酚酞是否有变化;(2)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及药品进行分析实验目的;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3.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老师又演示了如下实验。 实验 A 中天平指针会_(填 “ 左偏 ” 、“ 不变 ” 或 “ 右偏 ” )。燃烧掉的石蜡的质量_(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等于 ”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答案】 偏右;小于 【考点】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 散到空气中,则实验A中天平指针会右偏;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石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 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则燃烧掉的石蜡的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解题即可。 三、简答题 34.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 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 以防止细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 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 mg/L。而根据我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 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 许上限。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 mg/L。 传闻 2:煮过很多次的“ 千滚水 ” 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1 所示。 表 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水样类型 亚硝酸盐含量 一次沸水 0.0008 二次沸水 0.0020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5 / 18 三次沸水 0.0028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 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 )还低不少。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 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 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 3:常喝 “ 富氧水 ” 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 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 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 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们在“ 喝氧 ” 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 , 勿 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_。 (2)判断传闻1 真假,并说明理由:_。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 (4)传闻 3 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_。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填字母序号)。 A. 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 因为 “ 千滚水 ” 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 “ 富氧水 ” 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答案】 (1)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假,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3)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4)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 (5) B,C 【考点】 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 【解答】( 1)由材料可知自来水消毒剂包括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假的,因为用户处 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3)由题中的表格可知,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4) 阅读材料得,氧气性质有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5)A、水中的消毒剂含量过少,细菌可能超标, 正确; B、“ 千滚水 ” 含有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还低不少,可 以饮用,错误; C、“ 富氧水 ” 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错误。 故答案为: BC。 【分析】根据水的性质及水的净化知识解题即可。 3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6 / 18 (1)图 A 装置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利用的氧气 性质是 _。 (2)如图 B所示,可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 Fe3O4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解答】 (1)高锰酸钾在解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利用的氧气性质是: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 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相关知识解题。 四、科学探究题 36.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 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1)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 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 分钟收集的气体体 积。 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 到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7 / 18 (3)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 解。 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 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 号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 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 2 分钟收集到的气体 体积均为5 mL _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 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_ 第一次,量筒中2 分钟收集 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 分钟收集 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 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5)实验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 mL。 (6)实验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 (7)(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 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 / mL 39 56 34 5 5 5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 【答案】 (1)2H2O22H2O+O2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 过氧化氢溶液 (4)体温高于常温不是伤口上过氧化氢分解快的原因 (5) 56 (6)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 过氧化氢溶液 (7)在过氧化氢酶存在时,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解答】(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18 / 18 内常温和体温得到氧气的体积是想太多,也就是说体温高于常温不是伤口上过氧化氢分解快的原因;根 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 收到 56mL 的氧气;( 6)要证明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可以在37的温水中,注 入 5mL 过氧化氢溶液,不加过氧化氢酶;(7)根据小林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过氧化氢酶存在时,温 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分析】根据实验室氧气的制取、氧气的检验等知识解题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