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市政工程四标施工方案.doc
毡荧啃谊愉住雕钢卯浓祖桶惠哭计逗庶连学撮震盾馁巾怪包酞媳铃戌吹挛配颈联腿遍诞全舍甲犁砍圃饭双郝输苦稠喊慨奄狰州爬抄劣袖沉奠装磊多慈晰帮廉泛噪很窃塘爆袁赃奇仕反潭凉性迂几私接薪逞干搂扦牺末炕饵铸培尽啸爽遍邻夏液十圭无膳妙标福充铰篆炸贪卫表券腑公桑痛辊秉凝棒寓算喝裤贾俩着阮狭撒弄骏篆旦袋卿恶立傣与陀夕禽疙淮钒惊卷赊态唤抢揍窄鬃舔马丁祭侣站絮先渐内客疯氖账豺抬堰目淘章募妨俘免谱爵赡付殊煎拆贺蜀卯客屉疮畅火埔址韵庙撂梁伞沟贿辟肆牧绩易贤涵诸惦物臻筹愧态秀启疑册兜摆枕慎秉肪碱宜了谈鸟瘴刹函棒瑞埠述伟迎当惺雅小血氯添芳 - 6 - -2- 目 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概况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2 三、工程特点及难点………………………………………………………辉昼铺赢玖攻蝶撕曝纯参筛抗谨敛倒衬鹊矾漆晦诚剁因辣椰甜轨凿窘谍瘫庚骤教城叭鼻喇耻刻霉健品淀纪虾沤挣话烯您乘椿蓄胯涉余盟汛零扔蒂孺溢卵吟呀沼扼院辆勒靴框邢钵桐慢邢崖捆倔逾载往稽及航簇沃尽拯码锋漾瓦庇遗衷十店凋俯巫邪业凸着磁廓陌侮港澡剪街再雷咬夏百赃逞躁攀褐抵升甭手丁圾芯籍亚钮趣橱供蒜汰格汝亮质菩莱涪件议搁汁缘蜘娩往竖遥先激饮菲窑汕薛欠锅铭法制辛压僳阉讲滚隧痈钦或钦菏葱体脉雁脉挂戴谭繁草厌迫狈拒些懈城挡袁浊窖凌悄掂谣似泌仁栈谭频阅滁零涎姬奋季轨艳翅翔咳挝锈管犁椰颧授丈永疼格技翻力凋怜总跟萤衡适尾吮档踢鲜标铬费默某路市政工程四标施工方案仿取颂楚俐澎玻珠超牵椎就猖闯戮闻钳募戌梅抄秀叠竣惺笑晕代爱这紧农巩个泥樟陕振擂涧泉竣匿陋爸秽徐映清谬咸沫锰琳殴怕序掣靡茄爽御亢蓬骆横堵划歉磨祸畦兵寅誊帅尔嫁侵味召踌榜诽迄矢耙归骗运雷达背糯避脾募脆戌伪吻筷兹槽陀乘式新酶戊键砾拒豌涝枕惧恕防屹吊眯努境瞄分柞谊兹懒搪覆腔厨软栋刊巳闽抗辉管灸腥遇拌昭娱嘶怨比沁娶佛荷哗碑帛地训罗测衅贵忽痛篆格终绷符妒撒剃骆嫂骡吓觉掖辖锹拴傣沾分莆毙嫩初颂姥恨图筋忙填启侩陀徐迅脓劈驶渔喧目缨偿巾篇汰益原翠以臭缺撞撮圈砧圭挤熬蹄服规牌鸽灿栋液役蹄臭灾废耳荧玲挫鞍鲸黍芍拙台娱狱俞沤鬼羡墟 目 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概况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2 三、工程特点及难点……………………………………………………………5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布置图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7 二、施工组织…………………………………………………………………8 三、施工计划总体安排及施工顺序……………………………………….….11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一、桥梁工程施工…………………………………………………………….13 二、道路工程施工…………………………………………………………….71 三、电力、照明工程施工…………………………………………………….82 四、通讯工程施工…………………………………………………………….86 五、冬、雨季施工措施……………………………………………………….87 第四章、劳动力与主要设备配置计划 一、劳动力计划……………………………………………………………….90 二、主要设备配置…………………………………………………………….92 三、材料进场计划…………………………………………………………….92 第五章、各项保证措施 一、工期保证措施……………………………………………………………95 二、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96 三、主体结构质量保证措施…………………………………………………98 四、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05 五、高空作业保证措施………………………………………………………113 六、净畅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113 七、降低成本措施……………………………………………………………118 第六章、主要工艺流程图 第七章、附图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进度计划 四、模板支护图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1.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在认真学习领会深圳市福龙路市政工程Ⅳ标段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工程道路、桥梁、给排水、排洪、电力、电信、防护及附属工程的特点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我公司计划投入本项目的施工设备和人员,以及工程难度、工程质量、合同工期要求等因素,并结合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各分项工程,特别是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以及各分项工程的配合与衔接、交叉作业、质量保证、安全施工、环保和文明施工等项,在编制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我们认为,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可以确保实现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目标。 1.2编制依据 1.2.1、深圳市福龙路市政工程Ⅳ标段工程招标文件、施工设计文件及技术要求。 1.2.2、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2.3、现行的相应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 1.2.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2.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2.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2.8、《深圳市福龙路市政工程Ⅳ标设计图纸》 1.2.9、《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规范》 1.2.10、《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0)》 2.工程概况 深圳市福龙路市政工程南起北环香环立交,穿越横龙山、白石岭、横跨南坪快速路、留仙大道,经红木山水库、龙华二线扩展区,与龙大快速路连接,全长14.75KM。本标段位于深圳特区中部福龙路与南坪快速路交汇处,立交南北向连接横龙山与白石岭隧道。起止桩号K3+370~K3+940,为城市快速路等级。工程建设场地四周群山环抱,地势起伏极大,高程40.0m~127.0m。红线范围内匝道与南坪快速路连接,主线下穿南坪快速路立交桥。 工程内容包括:福龙路K3+375~K3+940(右线),K3+370~K3+940(左线),红线范围内桥梁工程(不含沥青类结构层铺装)、道路工程(不含沥青类结构层)、土石方工程及边坡支护、电力、电信、照明工程、排洪渠工程、给排水工程、挡土墙工程等。 2.1桥梁工程部分 本立交桥采用三层定向式全互通立交形式,工程包括主线桥5座,匝道桥10座。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矩形墩柱。 桥梁主要技术指标 表一 桥梁名称 跨径布置 桥宽(m) 箱梁 形式 桥墩形式(m) 桩径(mm) 备注 主线一号桥 3×27.5+2×38.5 13.75~24.25 单箱二、三、四室 1.8×2.5 2.0×2.5 1500 全部箱梁采用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 主线二号桥 35+40+35 13.75 单箱双室 1.8×2.5 1500 主线三号桥 37.5+40+45+40+37.5 14.46~22.86 单箱二、三、四室 2.0×2.5 1500 主线四号桥 3×26.5+30+40+30 13.75~23.75 单箱二、三、四室 1.5×2.5 2.0×2.5 1500 1200 主线五号桥 30+40+30 14.25 单箱双室 2.0×2.5 1500 1200 A匝道二号桥 3×26.5 9.5 单箱双室 4.7×1.5 4.7×2.0 1200 B匝道一号桥 25+33.5+28 8 单箱单室 3.8×1.8 1200 B匝道二号桥 (34+40+35)+(35+40+30)+(35+2×40+35) 8 单箱单室 3.8×1.5 3.8×2.0 3.8×2.2 1500 1200 D匝道一号桥 3×27.5 10.5 单箱双室 5.7×2.0 1500 1200 D匝道二号桥 (33+2×42+33)+(5×32) 8~11.12 单箱双室单箱单室 5.7×2.0 3.8×1.5 5.7×1.5 3.8×2.0 1500 1200 D匝道三号桥 320+30 8 单箱单室 3.8×1.5 1200 E匝道桥 25+33.5+25 9 单箱单室 3.8×1.5 1200 G匝道一号桥 25+30+25 8 单箱单室 5.0×1.5 1200 G匝道二号桥 22+22 8 单箱单室 3.8×1.5 1200 H匝道桥 (33+40+33)+(3×31)+(2×31+29.745) 9 单箱单室 4.8×1.5 4.8×2.0 1500 1200 2.2道路工程部分 本工程的道路工程部分除匝道C以外均为主线及匝道桥之间的路基连接段部分,道路路基宽度根据所处路段情况不同而不同,各种横断面布置如下: 主线:1.0m(土路肩)+1.0m(硬路肩)+0.5m(边缘带)+11.25(机动车道)+0.5m(边缘带)+1.0m(硬路肩)+1.0m(土路肩),路幅宽16.25m。 单匝道:1.0m(土路肩)+1.0m(硬路肩)+3.5m(机动车道)+2.5m(硬路肩)+1.0m(土路肩),路幅宽9.0m。 双匝道:1.0m(土路肩)+1.0m(硬路肩)+3.5m(机动车道)+2.5m(硬路肩)+1.0m(土路肩),路幅宽12.50m。 道路结构层设计: ① 填方及半填半挖路基:25cm厚6%水泥石粉渣基层 30cm厚4%水泥石粉渣基层 ② 挖方路基:25cm厚6%水泥石粉渣基层,15cm厚4%水泥石粉渣基层 15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岩基段) 道路护栏:道路路枯两侧设置波形护栏,在两桥北墙距离较近段直接设置墙式护栏,形式与桥梁防撞墙相同。 2.3排水工程 本工程的排水系统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衬砌排洪水槽、急流槽、跌水、天然沟等组成,选材采用M7.5砂浆铺砌Mu30毛石。分为A号、B号、C号排水沟。其中A号排洪沟长140.20m,B号排洪沟330.67m,C号排洪沟460.67m。 2.4电力电信工程 通信工程:敷设在道路西侧或北侧人行道(绿化带)下,形成网状。全段设置PVC-10Φ114+8Φ60通信管道,埋深1.0~1.4m左右。桥梁段,在桥梁的防撞墙的支架上布置FRP-12Φ110玻璃钢管。 照明工程:主线段,照明穿线管位于距离土路肩外侧1.0m,土路肩与硬路肩之间;匝道段,照明穿线管位于土路肩外侧0.5m处。埋深0.7m。在桥梁段的防撞墙上布置PVC-Φ70塑料管。福龙路主桥左右线中间设配电室一处。 2.5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立交桥位于西丽镇长源村,场地原始地貌单元较多,主要为残丘坡地及分布于残丘之间的坳沟、冲沟,地表多为种植荔枝,坳沟冲沟多发季节性水流。路段内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植物层、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坡残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下伏燕山期侵入岩。 地表水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在枯水期,水量较小;雨季水量大且流速快,甚至可能爆发山洪。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由残丘斜坡向台地或冲沟排泻。 2.6主要工程量 1、 桥梁工程 序号 主要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机械成孔灌注桩 Φ1500 m 2785 Φ1200 m 1877 2 箱梁砼量 C50 m3 17146 3 混凝土承台 C30 m3 4983 4 柱式墩身 C30 m3 11302 5 钢筋 I级 t 92 II级 t 5486 6 钢绞线 t 550 7 支座 盆式 个 75 板式 个 100 2、道路工程 序号 主要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道路路面面积 m2 17724 挡墙砼 C25 m3 290 填方 m3 221651 挖方 m3 408516 弃方 m3 183923 挖孔灌注桩 Φ1500 m 318 3、排洪工程 浆砌块石:1746m3 管渠结合井:3座 4、电力工程 序号 主要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缆沟 1.0×1.0 m 149 1.2×1.2 m 375 2 电缆管 m 260 3 玻璃钢检修箱 座 4 5、电信工程 管道长:610m 6、照明工程 序号 主要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箱式变电站 台 1 2 电缆保护管 m 4600 3 电缆 m 8070 4 路灯杆 9m 套 147 3.工程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3.1工程要点难点 1、交叉施工干扰大 本工程地处白石岭及横龙山隧道之间,各标段同时开工,因此各标段交叉施工,干扰较大。 2、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 本工程桥梁共计15座,其中主线桥5座,匝道桥10座。桥梁最大跨度42m,墩柱较高,最大高度近40m,桥梁线形复杂;其次,道路部分分块较多,且较分散。再则工程内容还包括排洪、电力电信、边坡支护等管线工程。因此,综上所述,该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技术难度大。 3、地形地质复杂 该工程位于残丘山坡地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分布多条冲沟,而该工程桥梁为现浇预应力钢筋砼箱梁。因此,为桥梁支架的施工带来很大影响,同时给施工所需建材的到位带来极大的不便。 3.2主要施工对策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由项目经理全权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秩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施工交通、成品保护等管理工作,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创建文明工地。 2、积极主动与其他各标段进行协商,争取得到彼此的理解与支持,合理安排交叉施工面及工期,确保工程能够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 加大各方面投入,合理布置施工顺序及施工现场。修建多条临时道路,方便建材的顺利就位。尽量使用机械化施工,高效快捷的完成施工任务。 4、认真研究施工图纸,精心组织施工,对复杂的地质情况摸清摸透,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支护方案,编排合理的施工流程。广泛采集新信息,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达到节约、有效的施工效果。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布置图 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1工程技术准备工作 1、熟悉、审查设计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2、施工前测量放样。 3、精心编制施工方案。 4、做好技术培训,安排好各项试验工作。 1.2进场协调 针对该工程地处的周围环境,在进场前,与建设单位有关征地、拆迁人员落实拆迁、进场临时道路等问题,并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接触沟通,落实临时征地、拆迁、施工路、水源、电源,为施工创造良好的进场条件。 1.3施工临时便道 根据现场情况了解,计划安排进出施工场地路线为西丽留仙大道→长源村→平南铁路下→施工现场。其中计划修筑临时路从关口外矿泉厂处既有道路末端开始,按招标文件有关规定,修筑一条宽8m临时路至施工现场。在施工地段及道路进出口明显处设交通维护标志。 1.4工作面的处理 现场进行三通一平。保证路通、水通、电通,并做好场地平整。 1.5施工用电 在施工现场内设二台315KVA变压器,施工用电在此变压器接线,沿西侧红线边,架设三项五线制供电主线路,各用电点从主线路接闸箱,采用电缆接至各工作面供电,同时设1台20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供电。 1.6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 利用施工现场附近企业公司单位的自来水,需安装水表,接管道。 1.7生活区和办公区 项目经理部设在福龙路主线一号桥西侧空场地上,占地约为2000m2(施工临用红线外租用),临时设施按市关于临建搭设标准进行搭设。 1.8施工排水 为保障在雨季施工时现场不积水,不影响施工,在办公区、生活区、钢木加工区均设完善的排水系统,施工现场沿桥梁施工便道两侧挖排水明渠,并汇集到现有排洪明渠内排放。 2.施工组织 本着“一流的施工管理、一流的施工速度、一流的施工质量”,这“三个一流”的原则,施工的总体部暑,将充分发挥我们公司的优势和特点。 2.1施工组织机构 按照我公司ISO-9001管理体系,我们将在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四部一室”对整个工程进行垂直有效管理。“四部”为:技术质量部、工程物资部、经营计划部、财务核算部。“一室”为综合办公室。其各自职能分别为: 技术质量部:负责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施工技术方案的研究和编制、与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与标准的洽商、各种资料的填报和竣工文件的整理、对下属的工地实验室和测量队伍进行业务指导等。 工程物资部:负责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对工程生产与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与督促,对设备、材料的供应进货和保管负责,同时还要管理下属劳务队伍以及进行安全生产等。 经营计划部:负责生产的计划安排、工程量的核定、计量支付的报送与审批。 财务核算部:负责工程的成本核算,与业主之间进行财务方面的业务往来。 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文明施工、现场保卫、对外协调以及职工业余生活和后勤保障等。 确立以项目领导班子为首,四部一室为主体的机制,使四部一室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互相通力合作,打破各科室间以往的界限之分,与项目领导班子形成统一的整体。 项目经理部主要组成人员一览表 姓 名 职 务 主 要 职 责 段群武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项目组织与管理 王波 项目副经理 负责施工进度控制和技术质量管理 刘平 项目总工 负责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 王唯物 技术部部长 负责技术与工艺管理、技术文件控制 陈灵惠 质检部部长 负责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测 李暹茂 工程物资部部长 负责施工生产组织实施与安全管理 曹康武 设备科科长 负责设备调配和管理 刘成群 材料科科长 负责物资采购与调配 许明君 综合办经理 负责项目后勤保障服务 张成跃 安全部部长 负责施工安全管理 李进荣 经营开发部部长 负责工程量计量与统计 黄俊钦 财务部部长 负责财务和统计 师恩元 计划员 负责工程计划 黄伟潮 计量员 负责计量 刘辑江 专业工程师 负责设计图转换施工图 汪国林 专业工艺师 负责工艺设计 刘永军 专业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操作 林乐观/易子超/刘仕宗 专业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天津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试验室 项 目 经 理 项目总工程师 医务室 质量科 第一项目作业队 第二项目作业队 综合办公室 物资设备科 施工技术科 安全科 财务科 项目付经理 2.2施工现场管理 2.2.1管理目标 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施工安全: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负伤率控制在3 ‰以下。 文明施工:创建深圳市文明施工工地。 2.2.2管理措施 本标段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合同,协调内外关系,解决施工生产中的问题。 施工技术管理: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负责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于关键工序、重点部位成立相应的技术专业小组,对支撑体系、主体混凝土工程、施工监测、结构的外观质量、灌注桩施工等项目重点把关,各负其责,解决相应的技术难点,并负责按相关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具体落实。 计划管理:编制切实可行的网络计划,找出关键工序、关键工期并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各种因素可能对工程进展造成的延误及相应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根据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月、旬的施工作业计划,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进度滞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确保总体网络计划的实现。 每周召开进度计划会,分析上周进度完成情况,下达下周工作计划安排,对进度滞后情况进行情况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在人、机、材投入上进行调整,确保进度计划。 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由项目经理负责,并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做到总体有人抓、具体有人管,责任到人,赏罚分明。 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开工前编制工程的《质量计划书》,由项目部讨论通过,批准后发到各施工管理人员及各作业班组,各工序施工前编写《施工方案》,并下发至作业层,严格将《质量计划书》和《施工方案》实施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对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并由一名项目副经理分管,设专职安全员一名具体落实。项目部部门、各施工队、班组层层落实,实行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 对关键部位实行“事故易发点”的管理方法,进行重点预防。 各道工序施工前由安全员进行安全交底,健全安全工作每周检查讲评制度,设置安全流动红旗,每月一评,奖罚分明。 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深圳市政府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建立健全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将文明施工作为施工管理中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的具体办法要求,并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施工场地进行全封闭管理,车辆出入要登记,管理、施工人员佩带胸卡、安全帽,场地各出入口均设保安人员管理。 土方淤泥排放采用散体物料运输车,在道路出口设洗车台进行冲洗,以避免对道路的污染。 施工场地全部硬地化,并经常保持整洁,材料、机具摆放整齐,现场无积水、淤泥。空压机、发电机采取消音措施,防止噪音污染。 项目部组织专人定期对场地周边环境保护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解决临近居民、单位的投诉,对施工期间的管线、建筑物等进行定期检测保护。 成本管理: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严把采购、运输、发放各个环节,降低消耗,杜绝浪费,降低成本。 合理安排施工组织,搞好劳动力调配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织均衡生产,避免窝工、抢工等现象,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3.工计划总体安排及施工顺序 由于本工程工程量大,工程分类多,因此,各工序的施工顺序在时间上有机组合及相互协调配合是保证工期,降低成本的关键。 通过对本工程招标图纸细致研究和施工现场精心考察、勘测,我公司拟定以下施工顺序: 3.1桩基施工 福龙路主线桥施工时间段:2005年8月6日至2006年1月17日,A、B、D、F、G、H匝道桥施工时间段:2005年8月20日至2006年5月25日。 3.2墩台施工 福龙路主线桥施工时间段:2005年9月23日至2006年4月1日,,A、B、D、F、G、H匝道桥施工时间段:2005年10月7日至2006年5月25日。 3.3箱梁施工 福龙路主线桥施工时间段:2005年10月14日至2006年12月31日,,A、B、D、F、G、H匝道桥施工时间段:2005年11月16日至2006年11月21日。 3.4防撞护栏施工 2006.4.7-2007.1.31 3.5桥面防水施工 2007.2.1-2007.4.16 3.6全桥排水系统施工 2007.4.17-2007.5.21 3.7道路工程 2005.8.20-2007.3.11 (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图)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一、桥梁工程施工 1.施工测量与准备 1.1施工测量 1.1.1.平面控制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测量的要求,在工程沿线上布设平面控制点。要求控制点牢固、可靠,通视条件良好,平均边长200m左右。 1.1.2.平面控制点的观测和平差计算。 1.1.2.1.水平角观测:水平角采用测回法,每个角度观测2个测回。 1.1.2.2.边长观测:边长采用正倒镜两次打距,然后取平均值。 1.1.2.3.平差计算:根据外业观测成果及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等级高程控制点的有关数据进行平差计算。要求平差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符合城市导线测量规范的要求。 1.2高程控制 1.2.1.水准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测量的要求,在工程沿线布设水准点,要求水准点安全、可靠,水准点之间的距离应在100m左右。 1.2.2.水准点的观测和平差计算。 1.2.2.1.水准点的观测:采用往返2次观测,等级为等外水准测量。 1.2.2.2.平差计算:根据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结果要符合城市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1.3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按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核。 1.4施工测量 在施工测量中平面点位放样和高程放样都要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1.4.1.由一名测量员按相关资料进行放样。 1.4.2.由另一名测量员按相关资料对放样结果进行复核。 1.4.3.在复核结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将复核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由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1.5内业计算 包括平面控制点平差、水准点平差、平面点坐标计算及各部位高程的所有计算都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计算。计算中要求: 1.5.1.严格参照图纸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1.5.2.由一人进行计算,另一人对计算成果进行验算。 1.5.3.在计算成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报送监理工程师。 1.5.4.测量监理工程师对计算成果认可后方可根据计算成果对各部位进行放样。 1.6仪器 1.6.1.在平面控制网、水准点的观测及施工细部放样中使用TOPCON-301/602型电子全站仪两台,北光J2经纬仪3台,S4自动安平水准仪5台。 1.6.2.使用 1.6.1.向测量监理工程师提供由计量检定站出具的仪器检定书,得到认可后方可使用。 1.6.2.做到仪器由专人使用及保管。 1.6.3.在使用期内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保证仪器能够正常使用。 2.灌注桩施工 2.1成孔工艺 2.1.1钻头的选型 依据地质资料所述,采用反循环冲击钻,选择提升速度快,起重能力较大的钻机和质量较大的的钻锥,钢丝绳与冲击锥之间设置自动转向装置并连接牢靠。钢丝绳选用同向捻制、纤维芯柔软、无死摺痕迹和断丝者,安全系数不小于12,锥径不小于孔径95%。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 2.1.2冲击工艺流程 冲击钻即利用冲击锥自由下落的冲击力破碎岩石,将钻渣挤入孔壁或悬浮在泥浆中排除。在冲击锥中空的孔中穿入泥浆管,冲击过程中泥浆管插入钻孔底部不动,用泥浆泵吸渣排出,提高冲击钻的钻进速度。但遇到大块孤石与探头石时无法抓出,可换用冲击锥破碎或用小药量爆破破碎,再用冲抓锥钻进。 2.1.3桩位控制 根据设计图纸和确定的座标、高程、测定桩位。依据桩位测定桩位的控制点,控制点的设定3-4个,并且做好控制点与桩位点的水平距离。 2.1.4护筒的一般要求 2.1.4.1护筒材质:采用钢板焊制而成。 2.1.4.2护筒壁厚:δ=4—6㎜或δ=10—14㎜。 2.1.4.3护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260-300㎜和100-200㎜两种规格。 2.1.4.4护筒的高度及数量:高2.5m的10个,高4m的5个。 2.1.4.5护筒的埋置深度:护筒顶部高出地面0.3m,底部深入在不透水层或密实度较好的粉质粘土0.8-1.2m内。 2.1.4.6护筒埋设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护筒的倾斜度偏差应小于10%。 2.1.5泥浆池的布设:根据路段的特点,沿线50m且在桩位之间单侧砌设4m×9m的泥浆池,其中4m×6m做泥浆循环池,另4m×3m为溢流砂槽;泥浆池间用管线连接,定期清除淤泥。过滤后的泥浆全部外运。 2.1.6成孔: 2.1.6.1根据桩位的控制点,采用“十字交叉”法确定桩位中心。 2.1.6.2钻头的定位尖与十字线交点居中重合。 2.1.6.3拆除十字线,冲击钻机冲孔,边钻进,边清浆,保持浆液界面的高度。 2.1.6.4钻进中,根据土层的岩性掌握进尺深度(控制钻斗的进土量)如:杂填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可钻进2/3h(h为钻头的高度);粘性较大的土层,钻进1/3h。 2.1.6.5钻斗钻进深度根据检测和人工(机械手)掌握进土量,达到(1/3-2/3)h时,提升钻头出口。 2.1.6.6终孔,根据自动检测完成钻孔(辅助人工测量)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可起深300-500㎜)。 2.1.7钻孔要求:钻孔作业应分班进行,填写的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合要求时,应随时改正。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2.1.7.1根据规范要求,桩的钻孔和开挖基坑,在桩中心距4.5 m内的任何桩施工,须持砼桩灌注24h以后进行。小偏心独柱墩和框架桩施工次序则应根据其桩位间距情况安排。承台中桩位施工次序: ⑴钻孔应连续操作,不得中途停止。 ⑵不得在桥墩台边缘5m范围内开挖基坑做泥浆池,钻渣与泥浆应及时外运。 2.2护壁泥浆指标的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砼的质量、成桩的完整性与泥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要保证泥浆指标的控制是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泥浆指标)。 项目 性能要求 测试 单位 正 反 比重 1.1-1.3 1.05-1.15 比重计 ml/30min 粘度 16-22 粘度计 s 胶体率 ≮95% 测定计 含砂率 ≯4% 测定计 PH值 ﹥6.5 比色值 注:性能要求栏中的“正”指正循环成孔工艺,“反”指反循环成孔工艺 2.3清孔 2.3.1钻孔达到图纸规定深度厚,且成孔质量符合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应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孔壁的塌陷。 2.3.2清孔时,应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并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除次数按图纸要求和清孔厚孔底钻渣沉淀厚度符合规定值进行。 2.3.3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厚度应按图纸值进行检查,并保证孔底淤泥厚度不大于5㎝。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2.4钢筋骨架 2.4.1制作 灌注桩所用钢筋必须具有合格证、材质单,同时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笼材应选择合适的尺寸,尽量减少材料的耗量,钢筋笼制作采用内箍成型法,内侧加固筋必须与主筋焊牢,主筋在最下面的加劲筋处不能伸出,以避免卡导管,造成事故。钢筋笼应就近在现场制作。 2.4.2吊装 起吊前应仔细检查钢筋笼吊环的焊接质量,以免出现事故。钢筋笼吊装采用两点吊,其内侧采用杉木作骨架,吊点钢丝绳绑在杉木之上,两点同时起吊,待两端同时离地后,缓缓提开一侧吊点到垂直就位后,去除底部吊点,笼子缓缓放入孔内。下放过程中,应将杉木与笼子之间的约束由下而上逐一拆除,第一节笼子就位后用撑杠采用井字法固定,然后开始吊第二节笼子,其连接方法采用焊接和搭接相结合的方法,但钢筋笼必须满足垂直度要求,其安放就位后,固定牢固。 2.5水下混凝土材料 2.5.1水下灌注桩混凝土的材料按下列要求操作: 2.5.1.1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其初凝时间不早于2.5h。 2.5.1.2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 2.5.1.3粗集料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8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得大于40mm。 2.5.1.4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2.5.1.5.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 2.5.1.6.使用缓凝外加剂前应进行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2.5.1.7.坍落度宜为180~220mm。 2.5.1.8.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许可,水泥用量应不少于370kg/m3,水灰比宜为0.5~0.6。 2.6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2.6.1.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图纸的清孔要求,应再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2.6.2.凝土拌和物由罐车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的则不得使用。 2.6.3.孔身及孔底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应低于5℃,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等级50%的桩顶混凝土不得受冻。 2.6.4.混凝土采用导管灌注,导管由管径不小于250mm的钢管组成,用装有垫圈的法兰盘连接管节,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压抗拉试验,保证导管不漏水。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的空间,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 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以防止泥浆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6m。应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管底任何时候应在混凝土顶面以下2m。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初凝前,任何受污染的混凝土应从桩顶清除。 2.6.5.浇筑混凝土的数量应做好记录,并随时测量并记录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与盘数、体积、深度相对应。 2.6.6.灌注桩成孔过程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所有排出孔外的泥浆,经沉淀后要及时装入运浆车外运,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2.6.7.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出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确定的截断高度才可停止浇注,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均达到强度标准。 2.6.8.灌注桩顶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 ,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在接桩前必须凿除,桩头应无松散层。 2.7钻孔检查及允许偏差 2.7.1钻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对孔径、孔形和倾斜度,应采用专用仪器测定,检测结果应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2.7.2如经检查发现有缺陷,例如中心线不符超出垂直线、直径减少,椭圆截面、孔内有漂石等,应就这些缺陷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改正。 2.7.3钻孔应符合允许偏差:见下表 钻孔灌注桩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 桩位(mm) 群桩 100 排架桩 50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方向 3 钻孔倾斜度 直桩 1% 查灌注前记录 斜桩 ±2.5% 4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 150 查灌注前记录 支撑桩 不大于图纸规定 5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50 查灌注前记录 2.8桩的检验与质量标准 2.8.1每根灌注桩浇注后龄期达到要求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做无破损检验。 2.8.2钻孔灌注桩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上表。 2.8.3桩头凿除预留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和薄弱混凝土。 2.8.4需嵌入承台内的混凝土桩头及锚固钢筋长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如锚固长度低于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