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的地理答卷得分.ppt
如何让学生的地理答卷得分,有的放矢,夯实基础,垒高分,目标高考 1考纲考什么 2高考试卷;怎么考 3高考评分;怎么得分 地基学生 会什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不会什么 (知识漏洞拓展点--角度;思维链接问题;表达 ) 如何落实 共性 1夯实双基一轮、二轮、三轮 2理清思维链条理化 3防患于未然精确化 4审题策略 5答题策略 6错题矫正; 个性分层次要求 “螺旋式上升” 提升“不会-会-对-得分”,“有的放矢”,“夯实基础”,“矫正错误”,考什么 怎么考 怎么得分,“有的放矢”高考,核心标准考纲,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考什么,研究高考试卷,研究内容 1测试目的; 2考点分布; 3立意; 4情境; 5设问; 6答案及评分标准。,着手点 历年江苏卷; 各地高考卷; 模拟试题; 权威杂志。,怎么考,1、考点的分值、题型研究,必修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题4) 气候类型及特征(题19,题1,题7-8,题21) 锋面气旋与降水分布(题27) 等高线(题27) 等压线与风向判断(题27) 洋流分布及影响(题20) 地壳物质循环(题5-6) 自然带(题1-2)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题27,题30A) 地理信息技术(RS)(题27) 自然资源(能源问题)(题17-18),09江苏卷,,必修2 人口数量变化(题12-13) 农业地域类型(题14-16) 工业集聚与分散(题23-24) 城市化交通与生态环境(题17) 城市区位与河流(题27) 城市功能区及成因分析(题28) 必修3 区域差异分析(题29)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题21-22,题30D)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题9-11) 中国地理区域自然特征(题7-8) 世界地理区域空间定位(题19),2、立意情境研究,特点情境多样新颖(热点化、实用性、历史感、探究性、文学性、知识性),考查双基活用和迁移 1、文学情景(唐诗、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风景描写、(歌唱二郎山)歌词等) 2、地理新知识(广东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资源诅咒;有效辐射;人口抚养比;上海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浙江区位商。) 3、生活情境村干部介绍;气象谚语 4、地理热点北京奥运、北部湾、世博会、风电场、汶川、台海、雪灾、北方大旱、南极昆仑站 5、地理事实区域自然社会经济资料(长江流域) 6、景观图片滴水叶尖 7、现实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如江苏卷联系了新能源车、堰塞湖成因、人口老龄化、城市生态、水资源利用等) 8、历史材料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三国志材料和古荆州地图 9、探究场景城乡规划方案、旅游线路考察、观测旗杆影子;模拟 “湿地”实验,09年各地高考试卷,3、设问研究综合题,核心问题 分布、特征、成因、条件、影响、措施 行为动词 描述、说明、分析、对比、评价,怎么得分,研读高考阅卷、评分细则,高考阅卷流程,多评机制的误差控制模式,随机分发任务,英国GCE-A考试地理试题,GCE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1. 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分布特点. 2分 试述影响上述氮氧化物分布的自然因素。 3分 2.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述某个或多个城市所采用的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5分 3.解释说明城市景观对你所居住城市气候的影响 不包括城市空气质量 。 10分,,,,,,,,,,同 要求考生能够读图、析图, 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进行正确的判断、描述和阐释。考查有关地理核心概念 知识的理解运用(城市环境保护内容);设问梯度变化明显。 异 兼顾所有考生在知识、能力和文字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制定出评分档次。其中,文字表达水平要根据表述的精确度、清晰度等分成几个等级,具体会涉及是否使用地理术语, 拼写、语法和标点是否正确等。,,标准答案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1分),准确,从09评分要求,看综合题答题要求,28、1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补充答案A 包含B; B包含于A ; A 嵌套B; B从属A,,30B、 城乡规划,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标准答案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2分) 补充答案(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术语,,,标准答案以下1点任答1点得1分,满分3分 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补充答案地价、地租;社会原因; 涉及到时间、历史尺度的答案,完整,28.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27 1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标准答案A(1分) A地位于冷锋锋前(2分) 补充答案D地位于冷锋锋后(2分) A地位于冷锋暖气团一侧(2分) D地位于冷锋冷气团一侧(2分) 相近答案D位于低压槽附近(1分) A距离低压槽远(1分),到位,,标准答案林业(1分) 补充答案果林业;林果业;经济林木,27 4 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通顺,准确,完整,通顺,术语,“得分”,到位,基础学生,会什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不会什么 知识漏洞; 思维链接; 审题; 表达。,如何落实,1夯实双基一轮、二轮、三轮;拓展知识点 2理清思维链条理化,多角度 3防患于未然精确化 4审题策略 5答题策略 6矫正错题;,针对问题 知识漏洞; 思维链接; 审题; 表达。,,,,,,,拓展点区域案例扩充,特点依据课标,不兼顾版本差异;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人教版; 中国对外开发空间扩展图湘教版; 区域案例不同如人教版没有 1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湘教版 2洪灾的主要成因鲁教版、湘教版 3美国西部加州北水南调相关内容中图版 4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详细专题内容鲁教版 5长江流域分布、特征、问题及成因;长江上游流域优势自然资源、生态变化、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策鲁教版 6、黄土高原特征、问题、原因和对策鲁教版 7、苏州产业发展条件、对策及城市等级体系(苏南城市化)中图版 8、土壤类型、特点湘教版 9、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生态意义、经济功能、保护利用措施;芦苇生长面积增加的影响湘教版、中图版,back,思维链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典型的经线、纬线、河流、标志点,将地形区等区域位置串联,思维链串联区域,杭州湾,四川 盆地,拉萨,尼罗河口,密西西比河口,扣住问点,1分布(疏密;位置;延展;界限) 2区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 3原因(自然、人为) 4条件(有利、不利) 5影响(正面、负面) 6评价 积极、消积 7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8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9重大工程意义(两端、沿线)或经济、政治、民族、国防 10要素(总量、结构) 11)资源利用(开源、节流) 12)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治理),建构答题模式,思维链同类问题分析方法归纳,地理特征的描述,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生物;位置;矿产)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4水系特征(干支流、流程、流域、流向、形状) 5水文特征(流量、季节变化汛期、水位落差、含沙量、冰期)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降水特征(降水总量、季节变化、雨季长短)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9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10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建构答题模式,3、小专题归纳,思考角度 1、发挥优势和特色; 2、改造不利、不合理; 3、科技; 4、生态化; 5、经济。,建构答题模式,例 XX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1、加强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绿色农业优势,加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专业化程度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改良耕作、灌溉技术,提高单产 4、生态化;积极开展农业多种经营,进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 5、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东北平原地区种植业发展,back,防患于未然辨析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日界线180度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0度和180度经线 昼夜昼夜更替 近、远日点夏至、冬至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地壳岩石圈板块 冷锋暖锋 寒流暖流 降水水资源 水资源水能(水力)资源水利资源 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凸岸凹岸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 风能风电,防患于未然归纳表述问题引以为鉴,表述不严谨 人均耕地多地广人稀 水源充足有水源 坡度大、坡陡有坡度 大而空 促进经济发展 核心错别字 冷、暖锋冷、暖峰 冲积平原冲击平原 水力资源水利资源 煤炭煤碳,back,审题,审什么 1、审时间 季节、日期、时刻 2、审空间 直接地名 间接区域-----区域归属(海陆、地形、热量带、气候区、自然带等) 3、审数据 数据含义;数值大小;变化特征; “数文转换”;计算,When;where;what; why;how,4、审图像 1)读图名 2)读图例 3)读经纬度和重要的地理界线 4)读地理位置 根据经纬线,河流,山脉走向;重要地名 5)读方向三种定向 6)读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及变化趋势 7)根据设问筛选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审题基本步骤 1、快速浏览材料(含图)、题目和选项 2、检索题目里的关键词,要全面,不能疏漏,关键词 中心关键词 条件性关键词(时间、地点) 修饰性关键词,小技巧 找到关键词时可将关键词圈起来 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可适当的在旁边写出 学会画辅助图,back,选择题答题技巧,一遍过做选择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相信第一印象,审题注意点 (1)明确题干的要求,按要求选项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眼,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错误的”等。 (2)分析解题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认真分析选项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原则,做选择题的方法,(1)排除法一些正确选项不能一眼看出,但一些选项明显不正确可通过排除法。,(2)猜测法不知道确切的选项,也不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选项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3)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分析他们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5)相互检验法;地理的选择题多为串题,后面的题目的答案往往要与前面相符,如果出现不符,则要对前面题目重新思考,也就是说后面的答案对前面可能有启示,(4)图解法; 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易选出正确的答案。,综合题答题步骤与技巧,1、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注意点 1)不看错题,不遗漏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 2)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 阅读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这样才可正确理解题意。 3)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2、针对题目,按要求,组织答题,(1)调动所学知识,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要理清答题的思路,罗列简易提纲,明确这个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去说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从多维角度考虑解答,尽可能多角度,尽可能全面,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2)答题时具体该怎么说以提纲为依据,内容充实、要点精确,规范地、条理清晰地答题,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语言。关于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从根源上答,层层递进。,3、关于发生规律、过程的描述,一定要注意先后的顺序,文字表述要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应力求准确,措辞要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 地理答题要求运用学科语言,按顺序、完整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4、复查检验,复查原则宁可不改,不可乱改,复查内容有无错别字;表述是否正确,表述完整,没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符合逻辑,前后无相互抵触,无自相矛盾。,(3)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XX寒流与XX暖流,综合题得分技巧,(2)主与次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序号;冒号;顿号;括号;分号;,(1)多,back,突破困难 抓紧有限的时间; 分层次、分差异指导;,我们的目标 让学生从“不会会对得分”,错题矫正,创造学生暴露错误的机会; 引导知识点或思维归因; 错题整理本。,“螺旋式上升”,警惕高考题中的思维 “陷阱”定势,谢谢给我这个分享的机会 如有不当,请指证欢迎交流 共勉憧憬着两个月后的美好, 咬着牙,努力的苦吧 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