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四】相关PPT文档
“课下综合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专 题 整 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曲折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抵制日货、倡用国货运动的促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 (2)表现: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迅猛发展,其他轻工业及
专 题 整 合,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 (2)特点:中
二 辛亥革命,一,二,三,一、武昌起义 1.历史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革命形势 (1)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并在日本东京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 (3)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尤其是黄花岗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保路运
专题概览(一),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 (1)条件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自足性
专 题 整 合,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
专 题 整 合,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三个阶段各自的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如下: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状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
专 题 整 合,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
专题概览(一),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 (1)条件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自足性
二 罗斯福新政,一,二,三,一、实干家罗斯福 1.当选和就任 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1933年,宣誓就职。 2.新政的准备 (1)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自我调节的信念已被彻底击碎的现实,果断地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2)组成“智囊团”打造新政的纲领,并把大批改革人士安置到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 (3)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专 题 整 合,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他选择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并对工业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1956年2月召开苏共二十大,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震惊了世界,同时也造成社会主义阵营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苏联模式,具有探索
专 题 整 合,一、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 1.1516世纪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一方面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
专 题 整 合,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1.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近代化城市崛起,沿海沿江地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的变化尤其明显。 2.第二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第三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
启蒙运动,乔芙兰夫人的沙龙,The Enlightenment,
2、【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四】相关PDF文档
专题四ZHUANTISI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篇巩固探究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 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二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 课后篇巩固探究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 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邓小平恢复领导工作 D.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