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1-3节).ppt

    • 资源ID:2114180       资源大小:796.52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1-3节).ppt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广西医科大学 钟艳华,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的变态,并探讨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变态心理:又称病理心理,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偏离了常态的标准,行为失去了常态的表现,出现了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异常。 常态:是指个人行为上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有抱负、价值观较高、为社会接受。,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精神病学的对象:着重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预防与康复等。,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西方 中国 现代,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1)潜意识: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 (2)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认为是神经症的重要起因。,2.弗洛伊德推演判断: (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冠名为“力比多”。 (2) “力比多” 的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阶段。 (3)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4)“本我”(“快乐原则”活动)、“自我”(“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道德原则”活动)。 (5)焦虑:防御机制。,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焦虑。 (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4.简评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方面,而是在哲学方面;更主要地影响和波及到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巴甫洛夫认为,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首先提出“潜能”概念(性质): 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任何环境中能正常地肩负责任,能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条件。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 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是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如下: 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5、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判别标准: 1、医学标准。 (1)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看待; (2)心理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 (3)把心理障碍纳入医学范畴,重视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2、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如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 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 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只是相对的,不是普遍使用的。,3、内省经验标准。 (1)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 (2)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1986,1995)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才能使问题明朗化。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科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知识。 一、精神科医生: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二、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 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只是辅助性的。,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 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觉,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受。,(二)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1)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2)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患者嗅到异味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4)幻味: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5)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幻觉体验来源的分类: (1)真性幻觉: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准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2)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 (1)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多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2)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三)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1、 “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 2、“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病例) 2、思维迟缓: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病例) 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 ,成为语句杂拌。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有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1)思维插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 (2)思维被夺: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0、病理性赘述: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例),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 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特点: (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 (1)关系妄想: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患者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伤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3)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与他有一种特殊的含义。,(4)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认为字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等。 (6)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主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7)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后不治之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等。 (9)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患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根据妄想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 (1)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2)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二)思维内容障碍,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 3、超价观念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 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二)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过程:识记、保存、认知(再认)和回忆(再现)。 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2、记忆减退: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可见于癔症。 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5、虚构: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三)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2、痴呆:是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 患者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像过节一样。因而精力充沛,内心充满幸福感,睡眠减少,爱管闲事。同时,自我评价过高。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二)情感低落 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三)焦虑:患者在缺乏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既便多方面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中常见的一种。 定义: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四)恐怖:是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 恐怖症:又称为恐怖性神经症,是一类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迟钝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情感淡漠 指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见于精神分裂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情感倒错 患者的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多见于精神分裂。,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脆弱 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二)易激惹 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三)强制性哭笑 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一种症状。 (四)欣快 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 临床上是指意志具有病态的顽固性。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可反复上诉,要求解除某人对他的迫害。,二、意志缺乏: 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 三、意志减退: 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抑郁状态;另一种是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一)木僵: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 (二)违拗:又称为作主动性违拗,患者对于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三)蜡样屈曲:患者不仅表现为木僵状态,并且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四)缄默: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和癔症患者。 (五)被动性服从:患者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六)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七)模仿动作: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八)意向倒错:指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所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九)作态: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十)强迫动作: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多见于强迫症。,专栏 4-1,关于“梦”的临床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1-3节).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