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考纲解读.ppt
一、对2009-2010-2011年安徽省试卷分析,基础性 化学试卷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没有偏题、难题和怪题,更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试题,这对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稳定性 11年是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三年,纵观我省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2011与2010、2009年相比试题难度略有提高,但试题结构知识能力考查上都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11年试卷继承了2010、 2009年的命题风格,整体保持稳定。在命题的理念、各部分知识的比重、题量和题型等方面都和前两年基本一致,如都注重情境设置、突出能力考查、关注科学探究(用心在陌生度做文章)。 新颖性 试卷的整体设计注重将“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有机整合在真实的问题中,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立意,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题进行全面的考查,试题典型,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凸显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三个特性,五个突出 一、突出对数据图表型试题的考查 数据图表型试题具有简洁直观 的特点,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数据分析是学习化学乃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一种能力,数据分析主要体现在对比分析和找出规律能力等方面。图表和数据在安徽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总题数11题的前提下 2009年:7、8、9、10、11、12、26、27、28。共9题 2010年:8、11、12、25、26、27、28。共7题 2011年:7、9、10、13、25、26、27、28。共8题 都涉及到图表或者数据分析 二、突出生产生活和高新科技的考查 学 习 的 目 的 在 于 能 够 应 用 利 用 所 学 化 学知识 解决生 产 生 活 、 高 新 科 技 中的 热 点 问 题 和 焦 点 问 题 一 直 是 高 考 化 学 所 关 注 的 内 容 之 一 。如09年的石墨烯,10年的亚氨基锂,11年的三硝基氮都是新科技中的热点,而工艺流程题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三、突出实验能力的考查 全卷涉及实验及实验过程的试题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中 2009年9、13、27 2010年8、12、27 2011 年10、13、27、 涉及基本操作,28是实验思想渗透。 四、突出考试说明权威性和指导性 五、突出教材在考试中的作用 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 无论是简单题、还是难题它们“根 都离不开课本,而且都能从课本上 找出解题依据。不回避对常见题型 的考查,不回避过去高考中曾出现 过的信息。,二、对安徽省2012年的解读 (一)解读的变化: 2012考试说明新增两项、删除一项、修改两处 (一 ) 新增两项 1、了解原子构成中增加了“质量数” 2、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中新增加核磁共振氢谱的要求 (二)删除: 有机化学基础2.(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删除的内容(无关紧要) (三)修改: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基础:3.氨基酸内容合并为2.(4) 第二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同一周期,同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改为同一短周期,同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变化不大),二、对安徽省2012年的解读 (二)解读“不变的重点” 考试说明对知识内容的的要求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 其中要求理解的有:,永恒的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和相互联系 4、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5、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6、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7、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理解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9、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0、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1、能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2、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1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14、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识, 15、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试剂、仪器、原理、收集) 16、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提纯 17、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 18、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19、能根据有机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0、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21、能判断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提(不包裹手性异构) 2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3、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4、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5、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二、对安徽省2012年的解读 (三)解读“命题指导思想”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学科命题注重测试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三、对安徽省2012年的解读 (四)解读“对化学学习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三、对安徽省2012年的解读 (四)解读“对化学学习能力要求”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三、对安徽省2012年的解读 (四)解读“对化学学习能力要求”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四、对2012安徽考试说明样题的解读,一、四年考纲样题出处对比分析,四、对2012安徽考试说明样题的解读,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题型示例同质替换10题 例10新型电池题由2009年安徽理综替换为2010年安徽理综 例13新情景实验题由2007上海卷改编而来 例14溶液题由2007年山东理综替换为2011年广东理综 例18热化学方程式题由2007年上海卷替换为2011年北京理综 例19有关物质的量计算题由2008年四川理综卷替换为2011年上海卷 例20平衡题由2008年山东理综卷替换为2011年福建理综卷 例22联系生产生活题由2005年全国理综II卷替换为2011年福建理综卷 例23弱电解质题由2005年全国理综II卷替换为2011年山东理综卷 例29综合题由改编自编题替换为2011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 例36图表信息综合题由改编自编题替换为2011年山东理综卷,例10.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 + 2H2O + 4e = 4OH 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2010年安徽理综卷),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10、(2009安徽)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13. 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 Fe2e=Fe2+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例13、(2007上海)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14. 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 c(Na+) = 2c(SO32) + c(HSO3) + c(H2SO3) C. c(Na+) + c(H+) =2c(SO32) + 2c(HSO3) + c(OH) D.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 均增大 (2011年广东理综卷),(2007山东理综)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 B 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 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 加入少量水,水的电或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18. 25、101kPa 下: 2Na(s) + O2(g) = Na2O(s) H1 = 414 kJ/mol 2Na(s) + O2(g) = Na2O2(s) H1 = 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和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 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317kJ/mol (2011年北京理综卷),例18、(2007上海)已知: 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l) H= - 2878 kJmol (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l) H = - 286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19. 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 2.0mol/L B. 1.5 mol/L C. 0.18 mol/LD. 0.24mol/L,例19、(2008四川理综)在a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气,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为 A B C D,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22.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 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例22、(2005全国理综)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KMnO4 B. NaCl C. (NH4)2SO4 D. CH3COOH,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23. 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 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c(OH-) 不变 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 再加入10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例23、(2005全国理综)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 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 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 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29.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3)在溶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 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mol·L1·min1 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正极的反应式为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2011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2011年、例2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_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_;放电时,移向电池的_(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 +H+的平衡常数K1_。(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c(H2CO3)_c()(填“”、“”或“”),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例36.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也可以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L。 (2)已知:2SO2(g)+ O2 (g)2SO3 (g) H =196.6kJ·mol1 2NO(g)+ O2 (g) 2NO2 (g) H =113.0kJ·mol1 则反应NO2(g)+ SO2 (g) SO3 (g) +NO(g)的H =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与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 能说明反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与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 1molNO2 测得平衡时的NO2与SO2体积比为1:6 则平衡常数K=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2H2 (g) CH3OH (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H 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 (201年山东理综卷),2011年、例36、(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CO2(g)十H2 (g)十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 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状态; C1数值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二、2012年考试说明样题与2011年考试说明变化样题对比,三、考试说明样题变化的启示,同质替换无明显变化,说明安徽高考处于稳定期。但2011高考题在选择实验题上题型上有所变化。2010(8) 2011(10),四、四年考试说明中不变的样题及启示,四年中考试说明中不变的样题有8题分别是: 例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表格型选择题。以氧硫氯氮等四种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方案为载体考察学生对相关化合物知识的了解和对实验中化学原理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识记,变量控制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实验现象与原理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的能力,综合考察学生设计,评价化学实验方案能力。 例8:通过表格给出几种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等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例11:给定可逆反应及随时间变化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考查平衡移动原理。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学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以学生熟悉的实验装置图为背景,考查实验室制气,集气。气密性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和原电池原理及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例21:氯化铁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考查两种常见的分散系,要求考生具备从不同物质的相关知识中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抽象出共同点的思维能力 例2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认识,能正确辨认和再现。了解化学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密切联系程度。 例38: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盐的水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能力层面上考查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提炼信息,加工整合能力,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知识点多,跨度大。 例40:非选择题以实验为情景,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仪器的使用、简单化学计算和科学探究等内容融合一体,考察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最后一问的设计上,要求考生对两种实验的可能误差进行评价,在考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评价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其发散性思维能力。,五、2012年高考二轮复习建议,选择专题的原则: 课本中重点知识的系统化、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内容、高考中的常考题型、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系统介绍、复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弱点、,1.强化专题训练,2.指导学生主动复习,对照考试说明 回顾知识:,指导学生对照高考大纲,逐条清理知识点,在不看课本的前提下,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一一回忆出来、总结概括出来。通过上述清理,一方面使自己对高考范围和方向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检查了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遗找漏,并及时进行弥补。,清理问题 提升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之后,指导学生不要再盲目做大量试题,而应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弱项训练。而薄弱之处怎么寻找?可以把第一轮复习中做过的试卷再拿出来,逐一梳理,把做错或当时没有真正理解的题目,再去看一遍,尽量做到题题清,在每次模拟考试前能够抽时间理一理以前做过的旧题错题。通过高考之前的多次清理,尽可能达到基础知识扎实,解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增强,对易错点进行总结,知识点的错误、方法思路的错误、做题习惯的错误、 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错误备忘录、经常对错误进行反思、 临近高考时谨记:找题做题,不如查错改错,解题规范 稳扎稳打:,近年来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难度都不大,但在解题规范性上要求比较高。在最后复习阶段,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平时考试中要求学生注意纠正不规范或不正确的表示方式、书写习惯和不完整的解题过程,力争做到试卷整洁、字体工整、步骤完整。力争做到该拿的分数一定要拿到手,不该丢掉的分数坚决不丢。,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