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的音乐教案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与慢的音乐教案6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快与慢的音乐教案6篇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1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教学难点: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教学用具:课件、打击乐器、录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二年级导语: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首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的录音。学生活动:完整的欣赏全曲。二、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阶段目标: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学生回答:这首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面部分的速度较快。过渡语:回答的很好。这首乐曲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有你们自己来听。你们干菜说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
2、们就来听一听这一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第一段录音。三、分段欣赏乐曲阶段目标: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学生活动:听第一部分旋律。生: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里。师:对那思念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生1:非常安静。生2:非常美,有大树、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气。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丽景色,并且新生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教师操作:播放第一部分旋律。学生活动:再欣赏第一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3、。过渡语: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乐曲的第一部分,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听听第二段乐曲与第一段乐曲有什么不同?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教师操作:播放第二段录音。学生活动:欣赏第二部分乐曲。生:速度比较快,力度比较强,节奏鲜明,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过渡语: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主人公的职业,你门在来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教师操作:再次播放第二段乐曲。生:有三角铁的声音。生:有敲打东西的声音。生:;我听见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好象是打铁的。
4、师:请同学们为这受曲子起名字。生:森林的早晨、快乐的一天、神奇的铁匠。小结:这首乐曲叫做森林的铁匠,又叫做铁匠波尔卡,是德国作曲家米埃利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作品。乐曲描绘了清晨森林的宁静气氛以及铁匠打铁的欢快的情绪,乐曲十分生动形象,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生:小提琴、长笛。小结:它是一首管弦乐曲。四、完整地欣赏乐曲阶段目标:完整的欣赏音乐。过渡语:现在我们就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教师操作:播放课件,观看课件,听音乐,随学生一起做律动。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欣赏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1:
5、劳动的愉快的。学生回答2:劳动是光荣的。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欣赏歌曲数鸭子第一段,并能随音乐简单跟唱。2.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情绪。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数鸭子音乐,小鸭图片,桥,老爷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小鸭子,妈妈带你们去玩好吗?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幼儿:河里。2.随音乐伴奏,师幼学小鸭走进活动室。3.师:提问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呢嘎嘎嘎,用手来表现小鸭子的叫声。师:咦,前面是什么呀?哦是一
6、座桥,那我们从桥底下游过去好吗?鸭宝宝游过桥。呀鸭宝宝真棒游过了小桥,今天妈妈带了这么多鸭宝宝到底有多少呢?我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呀太多了太多了数不清呀,到底有多少小鸭子啊,你们也来数一数吧二四六七八。到底有多少只呢,数不清,数不清。二、基本部分4.鸭宝宝刚才玩的高兴吗,累不累?来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今天鸭宝宝真的很棒鸭妈妈要唱一首歌曲给你们,请小鸭子仔细听。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这首歌是唱谁的?对是唱我们小鸭子的,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好吗?播放数鸭子歌曲幼儿再次听,第二遍可以跟唱。5.我们听见这首歌心里怎么样?高兴,对妈妈也很高兴,那我们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好吗?幼儿自己表演,老师小结;
7、鸭宝宝表演的真好,我们把大家表演的动作放在一起会更棒呢,来试一试吧。播放音乐师幼一起完整表演舞蹈数鸭子集体表演,个别表现。三、结束部分小鸭子今天玩的开心吗?恩我看出来鸭宝宝们都很棒,咦快看谁来了呀?哦是老爷爷,爷爷要叫我们回家了,来小鸭子们跟爷爷回家吧.播放第二段音乐,跟爷爷回家学学爷爷走路的样子出活动室。3、小班音乐活动鸭子上桥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运用木偶场景等活动环境调动幼儿感官。2.用和谐的声音有趣的动作表示鸭子上桥的情景。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活动准备鸭子图片(8张)
8、、泡沫塑料桥一座、音乐(鸭子上桥)、平衡木一根活动过程一、律动(音乐:鸭子上桥)1.幼儿跟音乐做各种小鸭子的动作。师:小鸭子,你们在干什么啊?(点问)刚才,我们在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怎样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2.范唱(八只鸭子按节奏出示)问:你们看见了谁?它们在干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你们看清它们是怎么上桥的呢?3.再范唱师:它们是怎样上桥的(一个一个)。一共上了几只鸭子?4.按节奏读歌词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上了几只鸭子?(8只)5.师:真的是八只鸭子?这么多把小桥都压得摇摇晃晃了。你们喜欢它们吗?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吗?看见一只鸭子就拍一下手欢迎它。6.按数字拍手
9、听音乐。7.师:后面的鸭子和前面的鸭子上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再拍手欢迎它们。你们想不想学小鸭子?老师唱哪只鸭子这只鸭子就要做漂亮的动作给大家看。下面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拍手欢迎他。二、1.师范唱,幼儿做鸭子动作和拍手2.交换3.师:小鸭子们,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想上桥试试吗?4.老师请小朋友边唱边上桥5.交换6.处理:七应唱得突出强调些7.分组上桥师:鸭子头要带好自己的队伍,它会带着小鸭子们一起去桥边、草地边玩,后面的小鸭子要很好地跟着鸭子头。活动反思?鸭子上桥是一首活泼欢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在帮助幼儿集中注意理解歌词,同时在图片中穿插了一定的情境,用比较直观的手段如羽毛、鸭蛋表现歌曲
10、中枯燥和难懂的间奏及附点,并借助一个小鸭子伸脖子的动作与滑稽有趣的表情,顺利的使幼儿在间奏处停顿,他们还能非常快乐的沉浸在情境中。用伴奏和教师的教具操作给予孩子探索的机会,创编歌词;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境等等;通过这些设计,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快乐的课堂、自主的课堂。通过活动受益匪浅。从中学到很多,使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也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3名称:蒙古族舞蹈小马舞活动目标:1、熟悉音乐旋律,有节奏地表现骑马、勒马、扬鞭等的动作。2、感知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和情绪,体验骑马的乐趣。活动准备:
11、ppt、音乐、场景布置、马鞭。活动过程入:各环节价值分析:一、情景导入1、(观看ppt)在青青草原上除了我们羊族人外还住着这样一些人。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2、他们是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最喜欢骑马比赛。利用多媒体创设“大草原”的情景引出蒙古人以及他们的喜好骑马。运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幼儿观看ppt,让幼儿发现蒙古族人的生活环境、服装打扮的特点。二、观看骑马视频1、瞧,蒙古人又开始骑马比赛了。他们是怎么骑的?2、讨论骑马的动作。蒙古族人生活的大草原与我们遥远,通过观看“骑马视频”的方式较好地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三、倾听、表现1、老师带来了一首蒙古人在骑马时的音乐,听。2、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骑
12、马。3、分享交流小马的姿态。4、小马跑的很慢,怎么样才能让它跑的更快,怎么样让它停下来。5、小马在马棚里,我们轻轻的把他牵出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节奏的变化和特点。再通知模仿小马在草原上奔跑的各种姿态,初步有节奏地表现。在教师情景性语言的引导下,自然地习得勒马、扬鞭等动作,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内容。四、完整表演1、小马不怕苦、不怕累,是忠厚老实的动物。2、幼儿拿着小马鞭,在教师的完整的舞蹈动作带领下,尝试完整地随音乐进行表演。完整地表现中鼓励幼儿表现出小马的品质,激发幼儿进一步喜欢马的情感同时对舞蹈也有了一个完整性。活动后的分析:舞蹈活动中,融会了多个情景性的动作,从中让孩子感受到马的豪情自信
13、、乐观向上的个性。由此延伸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充分展示出蒙古族人民强烈的时代意识,通过热情激昂、豪放开阔的“骑马”舞蹈动态凸现人物背后的民族文化。我正是利用ppt以及视频的现代的信息技术,让幼儿通过了解和表现蒙古人民的生活点滴,让孩子联想和感受到在漫漫草原上蒙古人那种策马扬鞭、激情奔放的性格之美。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4一、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技能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活动设计我来关心、帮助你正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去年夏天,当我们愉快地度过暑假时,长江流域却发生特大洪水。在抗洪抢险期间,解放军挺身而出,他们为了灾区人们,在抗洪第一线与洪水搏斗,舍生忘死,在后方的
14、人们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献出一片爱心,这些事迹感人肺腑。而当今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很少能够体会到别人的辛苦与困难,形成自私、狭隘等不良的个性品质。为此我依据规程第二十一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设计此课题。二、活动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抗洪精神。2.激发幼儿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三、活动准备录像一:洪水情景录像二:解放军抗洪救灾的情景录像三:人们捐款、捐物献爱心的场面。四、重点: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学会共同生活,做二十一世纪社会的主人。难点: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抗洪精神,运用材料
15、操作帮助灾区的人们。五、活动过程:1.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新课。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位叫江珊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的家乡非常美丽,想请我们大家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2.出示画面:美丽的家乡。 她的家乡在长江附近,有高高的楼房,漂亮的房子,小鸟快乐地在天上唱着歌,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可是,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就请小江珊来告诉大家。3.放录像一(配音:小朋友,我是小江珊,你们看,天又下雨了,我们这儿发了大水,大水真可怕。你们能想像出,我们美丽的家乡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提问:1.小江珊的家乡发生了什么事情?2.大水会将他们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3.出示灾区模式图:小结:
16、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大水淹了他们的房子,什么东西都被冲走了,许多人爬到了房顶上、树上。怎么办呢?除了我们小朋友,还有谁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呢?4.放录像二(配音: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大水淹了我们的房子、学校,许多人没有了家,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我们等呀,盼哪,希望有人来救我们。看,是解放军叔叔救了我,他们还救了许多爷爷、奶奶、阿姨、小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提问:1.刚才你在电视里看到谁在帮助他们?2.解放军叔叔是怎样帮助他们的?他们在堵决口、救人救东西时表现得怎么样?3.鼓励幼儿用操作物品的方式学习解放军堵决口、救人、救物。教师指挥幼儿做到有序不乱,快,听命令。4.启发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帮助
17、他们,立志从小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5.刚才小朋友和解放军叔叔一起把他们救到了安全的地方,可是大水已经把他们的家淹了,什么东西都被大水冲走了,他们无法生活怎么办呢?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将如何帮助他们? (2)让幼儿知道全国各地的人们、小朋友都在帮助他们。6.引导幼儿观看录像三(配音:虽然,我们没有了家,无法生活,但是有那么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我们非常感谢你们,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我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到那时,再请你们去参观。)7.激发幼儿同情、关心灾区小朋友,用操作图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给他们送去食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药品等。8
18、.评价作业:请每组选一个幼儿作代表,说说自己组的幼儿是怎样帮助灾区小朋友的。9.引导幼儿今后要注意节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寄给他们,鼓动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也来帮助他们,用各种媒体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都来帮助他们。活动延伸:现在天越来越冷了,我们都穿上了棉衣,灾区的小朋友他们也需要棉衣,还有很多东西,我们给他们送去一些衣物好不好?为幼儿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让幼儿在爱的气氛中献出一片爱心。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5活动目标:1、初步学唱并理解歌曲,加深对春天的认识。2、尝试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活动准备:1、“春天”的课件2、“春天”的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找春天,激发幼儿的兴趣1.小朋
19、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天气怎么样?(真好)春天天气真好,我们开上小汽车去找找春天吧!2、瞧,我们来到哪里了,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问讲述指: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美丽的花开了!杨柳树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对着我们怎么样?你能用好看的动作表示吗?谁飞来了?(蝴蝶姑娘)来干什么?你听,谁在嗡嗡叫?(蜜蜂)还来了谁?小白兔怎么来的?(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3、小动物们看到这么美的春天,高兴地唱起歌来,你听!二欣赏歌曲春天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单句学唱)三幼儿学唱歌曲,在学唱中感受春天的美丽。1轻声跟唱2通过隐藏图片帮助幼
20、儿记忆歌词3.脱离图谱进行演唱四、师生共同探讨动作并表演歌曲。1、你能用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2、师生共同表演春天3、结束:幼儿园的春天也很美丽,我们一起开车去找找吧!(播放音乐郊游)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6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活动准备: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3、录音机活动过程:一、自主想象、讨论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1)你们知道
21、蛋壳是谁的家呀?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2、观察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
22、大。*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三、结束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师:那
23、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一、设计意图:认识小鸡的一家时,阳文突然对鸡窝里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鸡产生了兴趣。高兴地问到:幼儿“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他的提问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由此,我设计了该活动,让探索小鸡出壳的动作。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小鸡出壳的愉快情绪。2、探索小鸡出壳的动作,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三、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学过“大母鸡”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歌表演,知道母鸡会下蛋,会孵小鸡。2、环境的准备:周围布置母鸡的家和栅栏、花草等。3、教具的准备: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四、活动过程:1、发出邀请,到母鸡家去做客。幼儿边唱边跳“大母鸡”进场。2、观察课件画面,请幼儿想办法帮助小鸡出壳。“小鸡不知道怎么从蛋壳里出来,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它想想办法吗?”让幼儿边说做相应的动作,也可以引导其他的孩子学做这个动作。(如头顶、脚踩、翅膀推、屁股拱肩膀撞等动作)3、播放课件,观察小鸡的动态:“小鸡学会了哪些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doc.com/p-2194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