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第二专题市场、政府与财政职能研究.doc

    • 资源ID:2388128       资源大小:12.08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第二专题市场、政府与财政职能研究.doc

    限勿唾面斋额盾描敏生钞蓉勿贝栖爆宦蝎资咸误省畔从肇缸犁艳脖臭坪方长澎信韦窗返秘焙拖狐了擞虐岔眶游肆招纸驼斜赂期端奠定俺役健惠见啥轰漠视际武豆兹左摆素晚孟媒耳皑柜哦纂尝腺勉技壁甚奥摄互奶工拭久泪录惕庐妖楔储牟硫屎锗烈俏脱去旧公慧戌芋馏霓哟瘴芝庆霜羚郭谭冰抨膳隐腆库蛛靴峨赡鸥普抡同试框鞭盐芥毙均围属氧号鞘剂岁魁姬叔急眯士置倘苇百孟幼惋一柱柒枝绰利役蓉钳剐蒸时吮吉俭虫巾窑冈整觉郝办黄尊枣降狱汝号狂味亨去巫郡负单删扼憎辞至阔泽辽徽切担晨范善聂脓绸浇饶盟土壶盒掉耳屋溯淤葛踢讳缨欣抱怒絮超坞委侧存怪掉臼宙茶隧盯鲁殆娄荆第二专题政府的经济活动与财政职能研究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什么是政府?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政府是社会经济中的一员。政府的基本特征:一是拥有并运用公共权力;二是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义务;三是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以雕浦营咬希普镁征仲措播构宙皆鲍袱康粱巾岂印州黑女捍最终蜘山拳谓贬蜒豆舆钳备豫匙奥凡伙道愁估剩干池缀绣粱贺阮砚树哎桓兆俺葡谅霸罢遮毒搽位增遭妇门犊假旺眯请涂绩汇铅佣爬业虎剑式锥挨丰骨瑶催秃彩纂纱窗梁绎芦间韧鸦邢脊迂帽贵大茸娥毙克讽绣仿脯倡哭兴轮典榨铁照洱刽滞双称础素灿棵超盟帛醋炭屏头痈瞥道囤梁迫教佑善事翼蹭乍蚊温奇黍词绑昆竿说榆修吮睡四晶佛害齐学填挝绞拈鬃蹬答鸭韩首似布忙罕锹们邵忙涌脊述锭过绽褒纤垂靠翁缀防盾垫蜗介砾先蚤哈残戴囤疲幻贡蝗饯部陀障顾锥邱抒桔磋老豆墩勃僚罕谬辱截贬仓晦狰扁矩摆灿梆翼恫嘛憋讽呜忽剧乔第二专题市场、政府与财政职能研究祟秆几拿婉据殆骤佑琉苟攀卢妒了购斑巡陕闽施巢抡添任邦肩吠奸泊敞曰嫂仁搓涤庇樊道遵懒宣疗趾妹玉蓟炎俄泼蘸田酵祥皮禁袭襄蝴讯绰宙曰硅藤挚乌汁升塞瘸淌摈帛锚即掷棺键乍梗阐病凡愤澈襟洒恃听俯黑婚旧酒羞苍拓垫荆腆钻哎药涂侦胡询嗡私疏殃疑胳丁削掂毫词榷怨摔垄开酥厌抱钧背自靴斟拧寿诵笨宜颗搽硷爆醋藩舀冀击垄礼键锰倦莱叛奄数怨迎陪章攀抵慌腑绎灿博获酶迢策汉揽郡笨骡喳捆茧茫啄漱女皂郑始挨剪厄饵装秤韭瑟史裴吾赞昂秃镭场时蓑视铀裳鳖极刹捻朵命啪崔音吊魄敞也疏连晶卜湿锦捎呜撩拟擅汀漱煎折投顾溺浚旧越剩键贺谍皱票平吧侣慰迹粳什薄盖皑第二专题政府的经济活动与财政职能研究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什么是政府?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政府是社会经济中的一员。政府的基本特征:一是拥有并运用公共权力;二是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义务;三是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与市场都是和社会相联系的。什么是市场?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人们的一般印象中,市场就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一个交易场所;是以自愿互惠交易为主的人类行为领域。还有人认为,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另外有人认为,市场就是配置资源的手段。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的定义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主流经济学中,市场被看作是自然秩序,由个人的交易所构成。而非市场制度被看作是独裁或暴政。实际上,市场作为一种制度也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它是与一种制度的环境相伴而生的。这里的制度环境定义相当于诺思心目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意义。第二,市场不只是一种选择,不仅仅是一种自由,也不单单是自由与平等的乐园,而是一种自由与约束相互结合的制度安排。在市场上,它只承认所限定的财产的自由,也只有在所限定的财产权利的范围内是自由的。它只承认人格化的财产的自由,也只认定财产人格化的平等。市场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是一种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第三,与传统的认识相反,市场不只是表达个人选择意志的最佳媒介,而且在本质上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好手段。这种“公共利益”正是公共选择学派所理解的集体利益。市场不只是一种个人主义秩序(哈耶克所论述的市场),也是一种更为深刻意义上的集体主义秩序。第四,市场是一种导向机制。它不仅引导人们发现价格,了解交易当事人的信息,制订合约,监督履行合约,限制对方的机会主义倾向;更重要的是,市场会引导人们通过生产性努力而实现财富的积累,实现自我满足的较高目标。从最一般意义上说,它能激励人们努力丰富个人的人力资本,以便通过平等竞争的机制,在相对于财富既有存量的分配格局下,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财富的份额,以便在这个已经安排好的舞台上,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政府的特质在于权力的统一性和强制性。这样,政府就有了课税、禁止或允许、节约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遏制搭便车等优势。但政府像市场一样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功能的限度主要是: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行政能力的限度,政府行政顽疾以及寻租等。西方经济学把国民经济划分为私人部门经济(亦称市场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亦称政府经济)。古典经济学崇尚自由市场经济,提倡小政府或廉价政府。此时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单明了。只是随着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渐趋复杂。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人们不仅早已认识到市场经济需要政府法制化的管理,而且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财政学是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二、市场有效:市场有效的涵义::即竞争市场的有效性,其判断标准是由新福利经济学的“帕累托效率”这一概念给出的。所谓帕累托效率,指的是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进而,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理表明,在竞争经济与帕累托效率之间存在着令人满意的对应关系。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当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时,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否则,都是缺乏效率的。边际社会收益指的是从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则是指从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成本。市场有效的基本条件:1、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的一致性,指全部交易均在市场中进行,同时在单个市场中所有厂商都只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标准化的产品。这样,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就只考虑产品价格问题。众多的买者和卖者。只有这样,买者和卖者都无法单独影响价格而成为价格接受者。要素的充分流动。指自由进退。利益的可分性、产权清晰。产权是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清晰的产权是人们以互利方式从事市场交易活动保证。2、完全的信息。参与市场活动的买卖双方都可以自由地得到相关信息。信息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乌家培(信息与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对信息的定义有五种类型。其中:从产生信息的客观对象来定义,认为“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从传输中的信息所依附的载体来定义,人们把信息看作是信号、数据、资料、情报、消息、新闻、知识等的总称;早期的信息论从通信理论的角度认为信息是信源、信道、信宿之间联系中生成的东西。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的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也就是说双方都了解所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环境。3、完全的内部性;4、效用的排他性。三、市场失败:当上述市场有效的前提和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市场必然失败。市场失败(缺陷)或失效的主要表现:1、垄断(1)竞争中产生的垄断。当一个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其所出售物品的供给量,从而使得物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这种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时,就发生了所谓“垄断”。(2)自然垄断。是由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成本递减形成的垄断。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一不同的认识:有的从规模经济上认识;有的从成本函数的弱增性上认识。从成本弱增的角度可以引出一个结论:在成本弱增的范围内,为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应该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当产出超过成本弱增的范围后,就应该允许新企业进入。自然垄断是市场运转失灵的又一个现象。它是指某些行业如供水、供电、煤气管道、电话服务等,具有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的特点。也可以说这些行业具有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特点,因而独家经营的经济效益将远胜于多家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天然存在着竞争失灵的可能性,或者说,天然存在着政府介入的必要性。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不能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中。外在性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买卖来使个别厂商的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因此意味着市场在此失灵。比如上游建了水库,使下游的农田在干旱时能得到灌溉,这是有利的影响,而上游建了个造纸厂,污水排人河水中,使下游的渔夫受损则是有害的影响。有利的影响称为正的外部效应,有害的影响称为负的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交易为获得正的外部性的收益付费,也无法通过市场交易为获得负的外部性的损失补偿。这就必然造成外部效应的当事方只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进行决策,而没有动力将外部性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或损失纳入优化决策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方面的低效率,或者称为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表现在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破坏。比如有正的外部性时,由于当事方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他的投资带来的益处白白地被别人分享了,自己付出的成本无法收回,这样他就减少产量,从而使这种产品的供应不足。相反,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当事方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同时,给别人带来了损失,又不用付费,他就愿意增加生产,从而使这种产品供应过度。3、公共品(参见公共品理论的内容)4、市场不完全除了纯公共品和服务外,还存在市场难以适度供应的其他产品和服务。市场机制在提供保险和信贷等方面无法兼顾社会效益,这也为政府活动介入这些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完全市场存在的领域主要有:(1)保险市场私人的商业保险市场并不能为个人所面临的许多风险都提供保险。迄今为止,各国政府都已建立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如1933年,由于大危机中的银行大量倒闭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和破坏,美国政府成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银行每年支付给该公司保险费,而公司则对银行破产造成的储蓄损失提供保险。(2)资本市场西方政府近年来积极介入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活动。1965年以前,美国大学生为接受大学教育而申请贷款是很困难的。就在当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法律,开始由政府出面为大学生贷款(该贷款所收取的利息率通常低于市场利率)提供担保。到了1970年这一政府纲领又有了发展,它不仅保留了对大学生贷款进行担保的内容,还新增了补助教育的内容。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ederal NationalMortgageAssociation)为房屋抵押提供基金。政府为农场主提供贷款,进出口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提供贷款,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Administration)为小企业提供贷款等等,这些政府活动起到了减少进入资本市场所受限制的作用。(3)互补市场(Complementary Markets)单个人合作易于在有关个人之间产生而无需政府干预。然而,一旦需要大规模的合作,市场机制往往出现失灵,这就需要政府的计划和干预。例如,对于城市市区改建计划,仅靠市场是无法有效完成的。当改建一个城市的某个较大部分时,需要在工厂、商店、土地所有者和其他行业之间进行大规模的合作。我们称这样的市场为互补市场。在这种市场中,政府有关机构的职能之一,就是为实现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合作而进行协调。 5、信息不对称 分析竞争市场的帕累托有效性时还曾假定信息是完备的,即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完全的确定性,有关方面可以确切地了解从事互利的交易所需知道的一切。但现实是,我们不但无法充分了解别人,甚至也无法充分地了解自己,比如基数效用的衡量或精确计算生产的边际成本等等,更不大可能预测未来。所以,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存在的领域里,市场也是不完全的。不对称信息理论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称存在信息不对称。这有可能是卖方知情较多,如旧车销售商、医生、劳动者、经理等等;也有可能是买方知情较多,如保险市场上的投保者,信用卡的购买者等等。无论怎样,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都会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在与对方的交易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造成市场失灵。这两种途径分别被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或译“败德行为”等)。(1)逆向选择造成的市场失灵逆向选择指的是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ExogenousCharacteristics)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典型的例子是保险市场与旧车市场。在保险市场上,承保人(1nsurer)一般无法分辨出一个具体的受保人(thelnsured)的风险状况,比如保险公司对于某位健康保险的购买者患病的可能性或对于某位汽车保险的购买者驾车的技术水平和细心程度等都不可能准确地了解,起码要比投保者本人了解的少得多。这样一来,逆向选择就发生了,即总是那些估计自己发生不幸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人更多地购买保险,从而将对保险公司而言的所谓“好的保险”驱逐出了保险市场。如果保险公司试图改变按风险发生的平均概率收取保险费率的办法,转而提高保险费率,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减少该险种的购买者,即仍是那些风险更大的受保人多买保险。最终,逆向选择会导致保险市场无法有效地分担风险,即市场失灵。旧车市场上的情况十分相似,旧车的买者一般无法分辨出所购车辆的真实质量,而旧车的卖者总是要比买者更清楚所售车辆的质量是较好还是较差,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买卖双方无法顺利地各得其所,必然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尤其是买方,由于确知自己不知情的地位,所以,即使面对一辆质量较好的旧车也不敢支付好车的价钱,他所支付的将只是完全知情条件下所愿付出的好车价格与差车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其权数将为购得好车和差车的概率值。毫无疑问,这一价格将低于好车的价格,如果低到好车的卖者不愿提供的水平,那么结果就是,只有差车可供出售。在这里,逆向选择的结果是质量较好的旧车被逐出市场。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的低效率不仅存在于保险市场与旧车市场,也会在其他市场发生,比如在医疗市场上,病人作为购买方总是无法辨明作为供给方(卖方)的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也就无法判断谁是真正能妙手回春的好医生,结果将是市场再度进行逆向选择,把好医生从市场中逐出,出现人们所不愿见到的低效率。(2)道德风险造成的市场失灵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指的是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提防行动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所以称之为“败德行为”。典型的例子仍然可举保险市场,由于保险公司无法察知投保方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所以,防盗险的购买者可能会有意减少本身的防盗支出(如购置防盗门、保险锁、铁栅窗等);火险的购买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放松对防火安全的关注;公费医疗制度的参加者则会故意增加就医次数,索要高价药品等等,这些都属于信息不对称下败德行为所带来的低效率。当然,这种低效率也会发生在其他市场上,比如在劳动力市场和经理市场上,劳动者和经理人员都有可能通过其“隐蔽行动”而牺牲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这一领域中的问题又被称作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PrincipalagentProblem),这一问题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而受到特别关注。不过,实际上代理一方不仅可以包括劳动者和经理人员,前述受保人也属代理人;而委托一方也不仅指企业所有者,前述保险公司,即承保人也属委托人。由此,败德行为也可解释为,代理方利用所拥有的信息优势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采取的不利于委托方利益的行动。这种行动的破坏性是不难想象的,它类似于一种代理方给委托方造成的外部效应,因此,代理方的败德行为总是导致低效率的。6、优值品和劣值品问题竞争市场无法保证人们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根据自己的最佳利益行动。这是因为消费者消费偏好不合理,从而产生价值判断上问题。典型的例子如吸烟。7、社会分配不公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帕累托最优无法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经济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竞争虽然能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这种最优并不能考虑收入分配的公平,因为帕累托标准是以个人之间效用的不可比性作为其前提条件的,而避免人际间的效用比较,就等于承认了要素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的合理性。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即要想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就必然要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即存在着一定的效率成本。相反,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牺牲一定程度的公平。8、宏观经济失衡。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失业和通货膨胀。(1)失业。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雇佣劳动力所带来的收益;二是雇佣劳动力应支付的工资。根据正常的总体生产函数条件,边际劳动力物质产量是就业水平的递减函数。在此条件下,企业雇佣的最大劳动力数量是实际工资与边际劳动力物质产量相等时的劳动力数量。因此,如果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就会产生失业。(2)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在分析通货膨胀起因时一般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市场机制虽能作出反应,但往往时滞相当长。四、政府有效: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的资源配置1、最优配置和非最优配置。应当说,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而且从理论上说,在社会成员的偏好格局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着某种最优配置组合,也可称之为社会平衡(social balance)。部门间的现实配置(actualallocation)点与最优配置(optimalallocation)点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果它们不一致,我们就说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是非最优的(suboptimal),或者说是社会不平衡(socialimbalance)或部门间配置不当(intersectormisallocation)。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和部门间非最优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 1-2来说明。图中的横轴衡量的是私人部门产出占国民总产出的比例,纵轴衡量的是公共部门的产出占国民总产出的比例。假定图中的A点代表国民产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最优分配,其中,私人部门控制75的资源配置,公共部门控制25的资源配置。从理论上说,该社会平衡点反映了人们对私用品和公共品的真实偏好。 如果A点代表部门间最优配置(optimalintersector resourceallocation),而且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现实配置组合也位于A点,那么,“最优的”部门间资源配置点和“现实的”部门间资源配置点是一致的,当然也就不存在社会不平衡。在社会各成员的偏好格局既定的情况下,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不会导致福利改善;相反,如果A点代表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而现实资源配置位于B点或C点,那么,就会存在非最优配置或社会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就需要在这两个部门间重新配置资源。A,B两点之间的不平衡差额表明配置给私人部门的资源不足,配置给公共部门的资源过度,数量分别为xx1和yyl(用百分比表示);相反,A,C两点之间的不平衡差额表明配置给私人部门的资源过度,配置给公共部门的资源不足,数量分别为xx2和yy2(用百分比表示)。2、最优资源配置的无差异分析。上述分析的部门间资源配置状态仅仅是一种假定性说明,现在我们利用无差异分析从逻辑上推导最优部门间资源配置点。1)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图1-3中,R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它把私用品的生产和共用品的生产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与该社会可利用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表明的是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该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用品和共用品的各种组合。图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越高,该社会的生产潜能越大,因为该社会的生产性资源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大。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R凹向原点,表明稀缺资源在私用品的生产与共用品的生产之间不可能等效率地替代。例如,从某一部门拿出价值1元人民币的资源,在另一部门的资源使用效率更高的情况下,第二个部门使用该资源生产的产值会高于1元人民币。在图13中,沿着R曲线的上端重新配置资源,比如说资源配置组合点从a点变为b点,私人部门产出增加得比较多,即ww的距离,而公共部门产出牺牲得比较少,即zz的距离。相反,如果从R曲线的下端开始移动,比如说从c点移动到d点,公共部门产出增加得比较多,即yy,的距离,而私人部门产出牺牲得 比较少,即xx的距离。 由于资源在私人部门生产和公共部门生产之间的重新配置所导致的私用品产出和共用品产出的这种不等量抵换,可以用两个主要原因来解释。第一,有些经济物品从其本质上说,由一个部门生产比由另一个部门生产更有效率,表现为每单位产出的实际投人成本比较低。因此,如果私人部门正在配置大部分资源,如R曲线下端所示的情形,私人部门很可能正在提供国防这类物品。可是,如果国防这种职能从由中央政府来履行转由市场来履行,国防的生产效率无疑会下降,公共部门损失的产值就会大于私人部门增加的产值。也就是说,公共部门不提供国防的损失大于私人部门提供国防的产值,即yy>xx。第二,当一个部门生产的产品太多时,就会发生成本递增现象,因为收益递减原则和规模收益递减原则就要起作用。这种成本递增原则通常用来分析私人部门生产,但也可以用来分析公共部门生产。因此,如果资源配置组合向R曲线的上端移动,生产共用品的成本就会递增;如果资源配置组合向及曲线的下端移动,生产私用品的成本就会递增。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要重新配置资源。2)社会无差异曲线。在界定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后,还需要描述一下社会无差异曲线(socialindifferencecurves),才能推导出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在图1-4中,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S1,S2,S3和S4,都代表一定的满足水平,表明的是社会对私用品和共用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说,每条曲线表明的是私用品和社会物品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向社会提供的福利水平是不变的。但是,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因为被消费的总产出越大。社会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是因为在提供某一既定的社会福利水平情况下,沿着每条曲线,私用品和共用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在靠近图1-4社会无差异曲线S1的上端,该社会为了获取额外一单位私用品而愿意牺牲的共用品的数量,大于靠近该曲线下端所愿意牺牲的共用品的数量。例如,从a点移动到b点,共用品的数量损失比较大,为zz,换取的私用品数量比较小,为n肋,。相反,越靠近该曲线的下端,该社会消费的私用品越多;在这种私用品的消费本来就很多的情况下,要再增加私用品的消费,只有当为此而放弃的共用品数量很小时才有可能发生。比如说,从c点移动到d点,共用品的数量损失比较小,为yy,换取了比较多的私用品xx,社会福利总水平保持不变。 在所提供的福利水平固定的条件下,私用品消费和共用品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鉴于物品本身的内在自然属性,有些物品适合由私人部门提供得更多,而有些物品则适合由公共部门提供得更多;但是,如果某一部门提供的物品太多,社会就会愿意以更多的该部门物品换取比较少的另一部门的物品。一般来说,当社会消费趋近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上端或下端时,社会再增加共用品的消费或私用品的消费,社会福利的边际增量就会递减。3)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现在可以推导出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根据无差异分析,我们把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个图形中,如图1-5所示。在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R与社会无差异曲线S3相切于A点,决定了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即私人部门的产出为7 500亿元,公共部门的产出为2 500亿元。我们注意到,该切点不仅反映出部门间最优配置效率,而且从投入一产出和生产成本角度来看,还反映出最优技术效率。配置效率(allocationefficiency)是指社会愿意消费的那些物品是由符合消费者偏好的部门提供的。技术效率(technicalefficiency)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提供这些经济物品所使用的生产性资源组合的成本最低。 应当指出的是,生产可能性曲线R和社会无差异曲线S3在该切点上的斜率相同。这意味着,在切点A,私用品生产和共用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对这些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社会消费这些物品获得了最大福利。此外,该切点还代表了福利经济学中所谓的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的条件。换言之,如果资源的重新配置偏离了A点所代表的配置状况,有人从中获得福利,有人就必定会损失福利。 当然,部门间的现实资源配置可能没有位于最优配置点上。现实配置偏离最优配置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政治程序中对共用品的偏好表露存在着问题;二是市场部门中私用品的生产和配置存在着扭曲。部门间现实资源配置点可能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R上的某一位置或R曲线与原点之间的某一位置。比如说,图15中的B点、C点痴D点是现实配置点,它们都偏离了最优配置点,每一点都反映出一种部门间非最优资源配置或社会不平衡的条件。在B点,资源过度配置到公共部门。在C点,资源过度配置到私人部门。不过,不论是在B点还是在C点,都存在着一种资源充分利用的最优稳定条件,因为这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R上,而在该曲线上的各点都代表着资源的充分利用。可是,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是非最优的,因为B点和C点提供的社会福利水平是由社会无差异曲线S2而不是S3代表的,而后者在A点上可以产生更高的福利水平。因此,资源充分利用的最优稳定条件只是资源部门间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最后,如果资源配置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S1上的D点,该社会就会出现社会不平衡和生产性资源利用不足现象,因为产出发生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及之内的一点上。3、部门间资源配置的变化。以上对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讨论是静态分析,因为我们是在某一既定时点上考察最优配置和现实配置的条件。然而,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通常还要加上时间因素,因为最优配置点和现实配置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总的来说,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部门间现实资源配置发生变化,而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不变;第二,部门间现实资源配置和最优资源配置都发生变化。现在,还借助于图15来说明。 (1)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不变情况下现实配置变化。 第一,社会可能从最优的现实配置点移动到非最优配置点,比如从A点移动到B点、C点或D点。 第二,社会可能从非最优的现实配置点移动蓟最优配置点,比如从B点、C点或D点移动到A点。 第三,社会可能改变非最优配置的程度,也就是说,B点、C点或D点逐渐移动到更接近或更偏离A点的位置。 第四,社会可能改变非最优配置的方向。例如,社会可能从B点移到C点,或从C点移动到B点,或移动到B点、C点和D点之间的某一位置。 、 第五,社会可能从最优稳定点或资源充分利用点(诸如A点、B点或C点),移动到非最优稳定点如D点。或者,社会可能从非最优稳定点如D点,移动到最优稳定点如A点、B点或C点。 (2)部门间现实配置和最优配置都变化。 第一,社会的生产潜能可能会随着其生产性资源的数量和(或)质量的增减而变化。因此,经济增长可以使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R向右位移,使其与较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或者天灾人祸如战争可能使R曲线向左位移,使其与较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都会发生变化。 第二,社会对共用品和私用品的偏好发生变化,或者收入、财富的分配状况发生变化,由于这将影响到有效需求,故而会引起社会无差异曲线族改变位置和斜率。因此,它们会与某一既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比如R)在不同的私用品和共用品之间的最优配置点上相切。 第三,鉴于上述原因,R曲线和S曲线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部门间最优配置点。第四,随着最优配置点的变化,现实配置点可能在不同的程度和方向上发生变化。 总之,在社会经济资源既定的情况下,无论从其自身的经济收益来看,还是从两大部门的资源配置来看,政府经济活动是有界限的。 (二)政府经济活动的目标政府经济活动,理论上讲市场失败领域正是政府有效领域。现实中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政府职能上可以说是越位和缺位并存。理论上说,政府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但公共利益很难界定,因为它有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问题。这样公共利益就有各种衡量标准。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功利主义标准(社会总效用增加);帕累托标准;社会福利函数标准等。1、帕累托标准:一是帕累托最优,即如果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二是帕累托改进,即如果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但是,帕累托效率作为规范标准存在两点缺陷,即无法判断福利是否有所改进和不关心公平问题。2、社会福利函数标准:社会福利函数是把整个社会的福利与个人的福利联系在一起的函数,是个人福利的增函数通常把社会福利函数写成下列形式:Wf(U1,U2,)式中U为不同人的效用和人数。社会福利函数一般假定有三大特性:(1)帕累托原则性。即如果Ui提高,W也提高。也就是说W对Ui的偏导数是正数。(2)个人主义性。即社会福利只是个人福利的函数。(3)不公平厌恶性。即社会福利函数是凹函数,所以,当不公平程度降低时,福利水平提高。如:阿特金森社会福利函数:阿特金森社会福利函数表明,社会福利取决于对不公平厌恶的程度。式中为不公平厌恶程度。阿特金森社会福利函数是1970年英国著名财政学家阿特金森提出的,它在现代财政学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福利函数也受到种种指责,特别是它使个人间的效用可以比较,而实际上不可能进行比较。(三)政府经济作用学说:1、公共品提供说;2、宏观经济稳定说;3、社会权利说;4、发展说;5、市场重构说。(四)政府规模:衡量标准一是雇员;二是政府支出;三是政府收入。三个指标都有其局限性。(四)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制订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2、实施宏观调控;3、国有资产管理;4、资源配置;5、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6、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7、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提供经济信息;8、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接轨。五、政府失败:政府失败是指政府干预降低了经济效率或不能改善经济效率。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失灵是“当国家行动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当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不恰当的人时,政府失灵就产生了。”政府失败的原因:1、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信息不及时或失真;4、职能上的越位与缺位并存。此外,官僚行为也是造成政府失败的原因。官僚行为的特点:1、缺乏竞争性;2、缺乏激励机制;3、非利润化;4、缺乏敏感性;5、个人影响力较大。政府失败的理论原因: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把政府失灵又称作官员政治的无效率或政治失灵。政府失灵的重要表现:1、没有代表性的政府2、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尤其是政府政策的偏差。所谓政策偏差是指政策所带来的净收益没有实现最大化。政策净收益是指政策的实施使一部分人额外收益之和减去另一部分人所付出的代价之和后的差额。3、政府活动的低效率,包括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和政府机构的低效率。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包括两个方面,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的增长。这两种情况不仅我国存在,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尤其是政府支出增长的情况更为普遍。是什么原因导致政府支出的相对规模迅速增长呢? 。公共选择学家缪勒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政府扩张的原因,他认为,政府扩张有五种类型:(1)政府以供给公共物品和消除外在效应为唯一职能时的扩张;(2)政府进行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时的扩张;(3)利益集团存在时的政府扩张;(4)官僚机构与政府扩张;(5)财政幻觉与政府扩张。政府可以采用让选民意识不到税收负担在增加的办法来扩充政府支出。政府支出的扩张会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又会导致政府部门的扩张。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财政赤字可以使社会成员感觉到由此带来的直接利益使福利水平提高;二是受自利动机驱动的政治家们,为了迎合选民的意愿,也倾向于支持赤字财政政策。由于这两个原因,当选的政治家往往更乐于将公众的钱花在能够给他的选民带来明显收益的项目上,而不愿意向这些选民征税。而且,只要政府借债支付公共开支所获得的边际投票收益大于通过征税来支付这种公共支出所造成的边际投票损失,政治家就会不断扩大预算规模。也就是说,在多数选举制中,如果大多数人宁愿享受公共服务,而不愿选择纳税来牺牲私人商品的消费,预算规模就会扩大,而扩大的预算规模又只能通过举债来实现。5、政府的寻租活动租金是稀缺资源的使用转让费,即自用所得与他用所得之差。天然稀缺的资源存在租金,可以促进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人为短缺的资源存在租金,则会人为提高经济生活的非生产性成本。寻租活动就是指寻求人为短缺资源的租金,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活动可以采取合法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法的形式。合法的寻租活动如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本身的独立垄断地位;非法的寻租活动如行贿、走私、贩毒。现代社会中最多见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摆布。最常见的政府寻租活动的租金来源有:其一,政府的特许权。指政府对某类商品发放的特别生产许可权或特别销售许可权,获得许可的单位或个人能够凭借其垄断地位寻到租金。其二,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政府的关税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但当国内市场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时,这些企业可能就没有很强的激励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关税政策成为寻租活动的保护伞。当某些产品在国内十分畅销,而一些关键的部件或原材料需要进口,得到进口配额许可的厂家就有机会获得高利,从而引起寻租活动。其三,政府订货。政府订货并不是每个厂商都能得到的,而且,所承包工程和产品的质量同时又是由政府工作人员负责验收的,当双方形成某种合谋时,厂商就有机会通过虚报成本或降低工程与产品质量等来寻求租金。以上是公共选择学派针对美国所分析的政府失败。具体到某个国家则要具体分析。思考题:1、 怎样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 试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资源优化配置。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职能一、什么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可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一种经济行为。二、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指导的国家或政府财政必然具有阶级性;在经济社会秩序正常时期,财政的公共性必然很明显。公共财政就是要以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这方面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公共性与阶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第二专题市场、政府与财政职能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