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ppt

    • 资源ID:2546360       资源大小:570.51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ppt

    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历史线索 王 璐 理论综述 陈慧荣 对中国的启示 史 昊 嘉 宾 国震寰(国际关系学院),历史综述,福利国家的概念 福利国家的类型 福利国家的起源、发展、演变 福利国家的新问题,福利国家的概念,Welfare:Fate Well 过好日子 威廉 .坦普尔 福利国家:为普通平民的利益服务的国家 纳粹德国:为统治者服务的权力国家,福利国家是那些直接运用有组织的力量(通过政治运作和行政手段)对市场力量的运作进行以下三个方面修正的国家: 第一,保证个人和家庭一定的基本收入,而不以他们的工作和财产的市场价值为决定因素; 第二,控制“社会偶然事故”(social contingencies)(如病、老、失业等)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性的范围; 第三,保证所有公民享有能够提供的最好的社会服务,提供服务的对象和所商定的一定服务范围不以公民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归属而定。,非商品化(de-comodification) 非阶层化(de-stratification) 反映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福利国家的类型,Esping Andersen 划分标准:1、劳动力非商品化程度 2、福利受益人分布范围,其他分类,剩余模式 The Residual Model 福利国家是对家庭和市场的补救作用 机构。英国 最低模式 The Rudimentary Welfare Model 承担非常有限且不易动摇的某个福利责任水平。爱尔兰,Titmuss,剩余型模式 :使贫穷最小化 工业绩效型模式:就业状况通过福利状况反映再分配型模式。对需求人口提供普遍性服务 机构再分配型模式:对需求人口提供普遍性服务,贝弗里奇模式:普遍性公民权利 俾斯麦模式:德国依照社会保险法传统,使用制度性的阶级调动,福利国家的起源,衡量福利国家起源的标准 社会保险开始实施的时间; 从公共福利到公民权的延伸,推动福利的目的逐渐从保持社会安定转到促进公民的社会、政治权利; 福利国家起源的标准是社会开支的增长,高社会开支(即福利开支)是福利国家的主要特征。,福利国家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1960-1980)单位:%,起源,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济贫法 在地方政府层面进行管理的国民社会福利标准制度。 德意志帝国在首相俾斯麦(Bismarck)治下分别于1882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法令,对工人的病、老、工伤等实行强制性保险,铁血宰相 俾斯麦,福利国家的发展,1941年 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从英国现实出发,指出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并据此提出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四个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 保障基本生活原则 统一原则 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1944年发布了社会保险白皮书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发展,福利国家大量涌现 Sourse:Francis G Castles,福利国家的演变,后福利国家:后福利国家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和完善的一场治理运动。,冲向谷底的竞赛 Race To The Bottom,70、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改革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的福利制度改革 三个方向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由普遍性福利向选择性福利转变; 政府从社会福利领域“淡出“,提供福利的责任逐渐向个人及家庭转移,第三条道路,20世纪90年代 “第三条道路”基础上的福利制度改革 ,是对社会民主体制的反思 “第三条道路”既反对老工党所提倡的由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普遍福利的作法,也不认同新自由主义将劳动力简单地推向市场自行寻求就业和生活保障的倾向,而是主张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分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四项主张,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 建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 由政府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 改革福利制度,重新定位国家,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财政问题 1、社会福利的扩张快于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支出日趋庞大 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 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 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税收的资金来源萎缩政府公共支出减少福利水平下降 德国,1995年资本公司的纳税款与上一个10年相比,几乎减少了40%,德国股份公司的税收在全国税收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由1960年的9.5%降到1998年的3.8%,资本流动刺激了人员的跨国流动 大量劳动岗位的外移,福利国家内部劳动就业机会的大量减少 大批经济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国家在住房、医疗、失业救济和技能培训方面的额外负担。,1973-1983年间西欧部分国家失业率,1990s年代的充分就业计划:克雷斯基欧洲就业问题委员会报告,人口,女权主义 国家市场二分 国家,市场,家庭 人口老龄化 据世界银行1990年的统计,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65岁以上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15.7%、11.4%、13.8%、20.3%、15.0%、13.2%、13.8,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则分别为24%、18.4%、20.8%、21.7%、22.4%、19.1%、19.9%,东亚的福利模式,以台湾、日本 、韩国 为代表的东亚国家 不同于 Esping 的三种模式, 被称为家户式福利国家 Oikonomic Welfare State,特点,经济成长优于福利分配 家庭在福利提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福利分配在有限的,低的福利支出中,其又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人口群体,成因,东亚的左翼政党及劳工运动力量薄弱 儒家文化的影响,理论,第一板块: Macro-theories 第二板块: Medial-level theories 第三板块: Post welfare state,第一板块:Macro-theories,欧美社会福利理论主要流派 C:Documents and Settingshh桌面table1.doc,第二板块:Medial-level theories,如何解释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种模式的差异,工业主义理论 functionalist logic of industrialism theory,第一代对福利国家的研究通常借助于工业主义的理论,以期说明在于所有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花费的共同增长轨迹问题。“这是一种聚合论,透过对西方工业民主国家跨部门、聚集量化资料的收集,得出工业化、都市化、人口老化对社会支出的影响。”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观点。,人物:Wilensky and Lebeaux, 1958, 1975; Kerr, 1960; Pryor, 1968; Rimlinger, 1971; 观点 Wilensky(1975)是提出福利国家扩张的不同经验性理论的第一人。他认为福利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变化调解下的经济增长,这就导致了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的老年化,,逻辑关系:工业化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新的社会需求与社会组织出现新的福利服务的结构与供应 批评:高索普(Goldthrope,1964) Miller and Clark,1977 Orloff and Skocpol,1984,资本主义的逻辑 Neo-Marist theories of the capitalist state,人物:OConnor,1973;Offe,1984; Gough, 1979; Adams, 1985 ·观点:社会政策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国家转型过程的功能需要(functional demand),但有一种矛盾:国家既要促进资本积累,又要维持民主合法性,因而,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在于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不能共存,但是不能不共存。,比较:工业主义逻辑是一种技术决定论,资本主义逻辑是经济决定论。 局限:很依赖抽象的概念推演,尤其是以个案研究为主的分析,不容易获得跨国共通性的结论;主张劳工阶级组织的重要性决定社会政策发展的说法,对“社会民主模式”的福利国家解释力较弱;,民主制度的逻辑 the logic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alism,社会政策起源与扩张应归功于代议政治中社会力量的运作。分三个次模型:,简单民主模式:认为正式的民主结构,大众选举参与,或者选举竞争导致社会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批评:选民并非如想象中理性,也不见得有清楚的偏好;选举中的政治承诺未必被实现;同样高度民主制度的社会,并不保证都有相近的社会福利发展,美国,大众抗争模式:认为社会政策是在回应群众的抗争。(Piven and Cloward, 1971,1977) 支持者:Hicks and Swank,1984; Korpi and Shalev,1980; Swank, 1983 的实证研究 反对者:Tratter,1983; Skocpol and Ikenberry,1983 折衷看法:只有在工人阶级或者其他的社会组织力量在常规的制度管道里无法影响社会政策时,大众抗议就能发挥作用。(Skocpol and Amenta,1986)。,社会民主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斗争,又称political class struggles model .(Weir Orloff and Skocpol,1988)。 反对者:Flora and Alber,1981)认为这个模型并不能解释欧洲国家社会保险方案的产生 总结:在解释北欧国家较有解释力,但在缺乏社会民主党的国家,解释力较弱。,国家中心论 the statecentric theory,人物:Skocpol,1979,1980,1985,1988; Weir and Skocpol,1983,1985; Skocpol and Ikenberry,1983; DeViney,1987; Orloff and Skocpol,1984; Devine,1985; King,1987; Quadagno,1987;Freeman,1988; Skocpol and Amenta,1986 ·观点:国家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国家的组成(state formation),包括宪法制定、战争、选举民主,以及官僚化等宏观政治过程;二是国家制度结构,如集中科层制国家,或是分散科层制国家;三是政策的回馈,即社会政策也在创造政治Skocpol and Amenta,1986;Weir,Orloff and Skocpol,1988)。而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取决于上述国家制度政治过程的差异。,文化决定论或道德决定论或国家价值说 moral determinism or national value approach,观点列举: Rimlinger,1971)认为早起德国俾斯麦的社会保险政策是受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微弱的自由主义与坚强的“父权社会理想”和“基督教的社会伦理”所激发;美国的自由放任价值导致对于社会保险的顽强抗拒; Zijderveld,1986) 以类似的观点解释西、北欧的福利国家发展优于美、日,荷兰、瑞典等国家具有非道德(immorality)的社会思潮,而使其得以发展福利国家,相反,美国的新教伦理(Protestant ethic)与日本的家源(iemoto)得到的主义(moralism)思潮抑制了社会福利的发展; Aptekar,1965; Stein,1963; Muzumdar,1964认为甘地的奉献精神启示了印度人民发展福利事业; Chow,1983和林万亿,1991认为在中国人社会里,文化与道德对其主张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福利发展影响巨大。,问题所在:无法精确地指出到底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如何在政治冲突或者政策争议中发挥作用(Orloff and Skocpol,1984)。 详细举例: 文化的视角 在东亚、东南亚福利体制的研究中,有学者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福利体制的差异性。如:Aurel Croissant ,“Changing Welfare Regime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Crisis, Change and Challenge“。,“Oikonomic” or “Confucian Welfare State” ( Jones,1990、1993),文献:Jones, C. (1990), Hong Kong, Singapore, South Korea and Taiwan: Oikonomic Welfare Stat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Jones, C. (1993), Pacific Challenges: Confucian Welfare State. In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pp. 观点: The orientalistic or cultural approach stresses the framing of social policy by a supposed or real Confucian welfare culture. Low level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social policy, underdeveloped formal system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f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based social safety nets are explained as the consequences of a culturally bounded view of state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relevance of Confucian social ethics. “Confucian Welfare State” ( Jones ) 局限性:an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Confucianism seems inappropriate for the comparison of welfare systems in cultural settings that are predominantly Muslim (Malaysia, Indonesia), Confucian (Korea, Taiwan, Singapore), Buddhist (Thailand) or Catholic (the Philippines).在于有些国家并不是儒家文明的文化背景。,理念的视角,文献:Robert Cox,The Path-dependency of an Idea: Why Scandinavian Welfare States Remain Distinct 观点: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os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andinavian model today is the “stickiness” of its reputation, rather than the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that make up the model. Borrowing the concept of path-dependency from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because there is a strong commitment to the idea of a Scandinavian model, there is a tendency to expand conceptions of the model so that policy changes appear to be consistent with it Core Values of the Scandinavian Model: universality, solidarity and market independence (decommodification).,扩散模型与世界政体观(Diffusion model and World polity),扩散模型:对福利国家的解释是认为外部因素的示范效果才是社会福利方案的形成的主要来源,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于1883年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Collier and Messick,1975)。 空间扩散(spatial diffusion)和层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 层级:中心边缘、母国与殖民地,落后而不当的社会福利政策。,世界政体 Thomas and Lauderdale,1987,认为不论各国的历史特性如何,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部分是由于世界政体中国家发展的一般动力。世界政体如同其它制度环境一样,密度不一,密度取决于在世界体系中各单位间的互动互赖的强度,国际单位越多,政治经济互动的范围越广,密度越高,就越产生较大的借鉴世界传统的压力。进一步,经由对话的增加,助长世界政体合理化。 一些国家,特别是半边缘国家被吸纳进入世界体系中,需要学习新的世界正义的概念,以及发展新型的政治。许多方案的采用、扩张,其实只不过是权当该国置身于世界体系中的制度式缓冲器,而不一定与该国政治条件相匹配。,政治有用,以社会为中心:权力资源理论(power resource theory) Stephens, 1979; Korpi, 1980, 1983; Cameron, 1978; Hicks and Swank, 1984; Myles, 1984; Esping-Andersen, 1985 强调从最底层聚集兴起的选举和政党所扮演的角色。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所存在的福利国家的花费和权利的最大不同点可以用左派,特别是与势力强大的工会取得联盟的社会民主党在对民主阶级斗争中的修整中所取得的成功来解释。,以政策为中心:制度主义的方法,Theda Skocpol 在20世纪80年代和她的同事们(Weir, Orloff, and Skocpol, 1988; Skocpol, 1992; Amenta, 1998)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政治有用”的观点,旨在部分地说明美国福利制度的显著发展。 认为:不仅是阶级力量的平衡决定了选举和政治的结果,政府的制度特点以及选举竞争规则也起了作用。,以政治为中心:,Ellen Immergut, 1992 对瑞典、法国以及瑞士的健康保险的研究表明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以及应将执政作为改革的前提与议会和选举压力隔绝开来。 Antonia Maioni, 1998 在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对比中发现,拥有严厉政党纪律的加拿大议会是如何减弱医药游说团体反对健康保证服务改革的力量。,David Bradley “D 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in postindustrial Democracy”.,three mai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power resource theory. 经典文献:See, for instance, Gøsta Esping-Andersen and Walter Korpi, “Social Policy as Class Politics in Post-War Capitalism: Scandinavia, Austria, and Germany,” in John Goldthorpe, ed., Order and Conflict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Studi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Western European Nation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984);Walter Korpi, The Democratic Class Struggle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3); and John D. Stephens, 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London: Macmillan, 1979).,functionalist logic of industrialism theory 经典文献:See, for instance, Fred Pampel and John Williamson, Age, Class, Politics and the Welfare Stat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and Harold Wilensky, The Welfare State and Equali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the statecentric institutionalist or bureaucratic initiative approach 经典文献:See, for instance, Hugh Heclo, Modern Social Politics in Britain and Sweden (New Haven: Yale niversity Press, 1974); and Margaret Weir and Theda Skocpol, “State Structures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Keynesian Responses to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Swede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Peter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Josph Melling,“Industrial capitalism and the welfare of the state: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three kinds of explanation for the comparative growth of welfare states economic structure models of welfare focus on the creative role of state and its servants as powerful actors 如:Mann和Skocpol rational choice models (game theory) 如:Lin, J.Y.1989.”An economic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duced and imposed change” Jordan,B.1990.”What in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order on social welfare” Carling,A.1986.”Rational choice Maxism ”,Rational choice has its origins in the new welfare economics of the 1950s, which sought to explain the provision of collective goods in terms of individual preferences. All social policy institu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n attempt to minimize the risks and transaction costs to society of dealing with common problems,第三板块:Post 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的新政治,·文章: Paul Pierson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political goals 和 political context 都有了新的变化。福利的缩减(retrenchment)与福利的扩张(expansion)遵循不同的逻辑。 Retrenchment advocates thus confront a clash between their policy preferences and their electoral ambitions.政策选择中的选票考虑。 In short, the shift in goals and context creates a new politics. This new politics, marked by pressures to avoid blame for unpopular policies, dictates new political strategies.福利国家的新政治。 From Theories of Expansion to Theories of Retrenchment,Retrenchment is not simply the mirror image of welfare state expansion从扩张的理论到缩减的理论。,结论: First, radical retrenchment may be facilitated when there is significant electoral slack, that is, when governments believe that they are in a strong enough position to absorb the electoral consequences of unpopular decisions.无选举风险下推行大幅度缩减 Second, moments of budgetary crisis may open opportunities for reform.财政危机是改革的机会 Third, the success of retrenchment advocates will vary with the chances for lowering the visibility of reforms.缩减策略的重要性(隐蔽的手法) Finally, the prospects for changing institutions (the rules of the game) 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制度的作用。,如何解释福利紧缩?,经济全球化对福利制度的影响 流行的观点: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控制自身事态的能力,并且给发达工业社会的福利制度造成沉重压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大大削弱了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导致政策向低赤字和货币主义方向发展;游资导致企业税下降,从而破坏国家税收;游资还削弱了国家和有组织的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使雇主能够要求削减公共社会福利提供;最根本的是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导致制造业从发达国家的转移。 ·怀疑者:克鲁格曼,1996;A·马丁,1996;加勒特,1998;斯旺克,1998。认为观点缺乏直接的证据。 ·Paul Pierson寻找反事实:即使不存在于全球化相关的各种趋势,政府能力的下降以及越来越沉重的预算压力这些根本的症状一样会出现。,Tridilemma:后工业主义意味着一国必须牺牲充分就业、财政收支平衡和社会公正这三个目标中的一个,政策制定者只能追求其中的两个目标,而无法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Torben Iversen and Anne Wren)。三种福利体制应对“三难”个不相同:自由主义体制牺牲社会公平,统合主义体制牺牲充分就业,社会民主模式牺牲预算约束。,·政府承诺的扩张和福利制度的成熟。 尽管1973年后福利扩张的步伐大大放慢,但大多数的福利制度仍然在继续发展,大范围既定的政府承诺成为富裕的后工业化民主国家的根本特征。这些承诺使得预算压力持续不断,政策失去了灵活性。(Flora,1986; Klein and OHiggins,1988) ·人口老龄化。发生在福利制度最昂贵的领域。虽然平淡缓慢,但是时间一长,会导致重大的后果。,家庭结构的转变。,第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就业。“非家庭化”(安德森,1999)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增添了新的社会支出的负担,如妇女休产假的费用,为抚养孩子和老人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减免”等。(Huber and Stephens,1999) 第二,生育率大大下降。影响深远,更少的年轻人负担更多的老年人。 第三单亲家庭比重增加。单亲家庭的母亲应付两方面的困难:挣钱能力有限,兼顾家庭责任。 第四,平均家庭规模减小。生活在小家庭的人,特别是独居者,向外界通常是国家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更大。,影响福利制度的国内外压力,其它观点:,怀疑race to the bottom ·研究方向的转移,女权主义者的福利国家观,人物:Orloff,1993; Lewis,1992; Esping-Andersen,1999; Crouch,1999 男性主义的工作福利模式 重铸工作福利关系 Pierson 认为女权主义者对福利国家的研究贡献有二 :reconceptualized and expand 传统的关于福利制度和模式的解释;强调性别问题以及妇女政治活动对福利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福利历史及现状 福利国家的理论启示 福利国家的实践启示,名词区分:福利与社会保障,名词区分: 西方:福利社会保障 中国:福利社会保障,第一板块:中国福利历史及现状简介,中国的福利发展与演变 解放后改革前状况: 国家控制福利+家庭的重要保障作用: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等国家保障有余; 农村保障不足,多由集体和家庭承担,相对于生产力来说可以接受,改革之后到目前的基本状况,国家、集体、组织、个人都对社会照顾负有责任。社会保障逐步改革: 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企业保险”的逐步社会化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 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与基本保险制度的统一取得了一定进展 初步形成了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模式,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doc,当前中国遇到的社会保障的问题,社会保障遇到的主要问题: 加入WTO后的中国社会分化问题 失业成为突出的和持续的社会经济问题; 市场化对家庭的冲击,可能带来家庭福利保障弱化,以及医疗、养老等重大保障问题。,西方福利国家理论流派(Macro-theories)对中国福利的启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存在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 社会保障项目结构不合理,对贫困者的转移支付不足,从而没有真正起到缓解社会贫困的作用。 社会保障没有有效的起到减少不平等的作用,西方福利国家理论流派(Macro-theories)对中国福利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中间道路以及其他流派的影响,西方福利国家理论(Medial-level theories)对中国的启示,工业化的逻辑启示:中国正在农业向工业化转型期。 资本主义的逻辑与民主制度逻辑的启示 :维持和规范市场,和谐社会 国家中心论的启示:中国表现为强国家、弱社会的模式,扩散模型与世界政体观的启示 :IDE 经济全球化对福利制度的影响:全球化的双刃剑,第三板块:福利国家的实践经验启示,社会保障机制设计应汲取福利国家的教训:,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条件;防止社会保障待遇形成一种刚性价格阻碍或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以渐进方式使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社会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要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可能性,留有一定的余地 较好解决“公平”与“效率” 税收养福利的做法值得借鉴。,由“福利工作”的转变。 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保障农民。 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的关系。 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刚化,给改革和应付不期而遇的冲击留下空间 一定程度上调整投资方向,结束语:,福利国家可以离我们越来越近,思考,中国福利制度能否成为现有理论的一个范例?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有没有遭遇与其他国家相同的社会压力? 社会福利的功能是什么? 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体制是否产生相同的作用?,THANK YOU,

    注意事项

    本文(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