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3.ppt

    • 资源ID:2902702       资源大小:984.52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3.ppt

    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及其 事故预防对策,汇报主要内容,基本概念 安全形势 安全生产基本对策,安全生产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安全的定义,安全一词在英语中对应两个单词,即Safety和Security。前者主要指职业、意外伤害、家庭等安全问题,是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后者主要指治安防卫、国家等安全问题。,狭义安全 (safety in narrow sense):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 (technology safety) 的含义。如生产安全(production safety) 、机械安全(mechanical safety)、矿业安全(mine safety)、交通安全(traffic safety)等等。 广义安全 (safety in broad sense):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人民、全社会的安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 Maslow)认为安全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二 事故(Accident),什么是事故 ?,日本学者青岛贤司认为,事故主要是指工程建设、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损害和破坏,其后果可能造成物质上的损失或人身伤害。,原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20日颁发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将事故定义为:“事故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我国辞海对事故的定义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现指工程建设、生产活动与交通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损害或破坏。”,劳伦斯认为:“事故可定义为干扰一个有计划活动的意外或不希望有的事件,事故可能或不一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但往往有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可能”。,伯克霍夫定义: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Event)。,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把事故定义为:“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并有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事件。”,苏赫曼(E. A. Suchman)认为,一个事件若要称为“事故”,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条件,即:可预见的程度低;可避免的程度低;有意造成事故的程度低。这三个条件的程度越低,就越可能成为一场“事故”。,事故的防范与控制,200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技 术,安 全,管 理,教 育,3E措施,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海因里希(W. H. Heinrich)法则示意图:,严重伤害事故,轻微伤害事故,没有伤害事故,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此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事故的分类,事故的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 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 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 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人以上的事故(含人)。,国家安全生产形势,1.全球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世界各国 事故经济损失相当GNP(国民生产总值)的2.5%4%; 全球每年发生的伤亡事故约2.5亿起,平均每天68.5万起。 全世界每年因工伤死亡人数约为82万人,每天死亡约2200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指出:据国际劳 工组织(ILO)估计,每年工伤赔偿费用使全球经济增长降低4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每年各种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平顶山2009年GDP为1140亿),安全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挑战一 : 公众和社会对安全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 挑战二 : 可持续发展(更重视安全生产、环保); 挑战三 :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转变和世界职业安全J健康的潮流,要求提高人类安全活动的效率与效益。,3. 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我国安全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体制初创时期(1949-1965),194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提出“煤矿生产,安全第一”。 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 但“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高经济指标,导致事故上升。 1958 -1961年期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比“一五“时期增长了近4倍,1960年5月8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矿难。,第二阶段:受“文革“冲击时期(1966-1977),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规章制度被视为“管卡压“,企业管理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事故频发。1970年劳动部并入国家计委,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也相应转移。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一度失控,1971-1973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16119人,较1962-1967年增长2.7倍。1975年9月成立国家劳动总局,内设劳动保护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等安全工作机构。,第三阶段:恢复和创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又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恢复和整顿提高阶段(1978-1991) 粉碎“四人帮“后,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加强安全生产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相继出台实施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规。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2) 为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1993年国务院决定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2000年初,在国家煤炭工业局加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牌子,成立了20个省级监察局和71个地区办事处,实行统一垂直管理。 2002年11月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开始纳入比较健全的法制轨道。, 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成立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 200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2005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总局; 2006年初,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4 建国以来安全生产呈现的特点,事故总量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建国50多年来,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大致呈上升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出现了“拐点“,当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背景下,事故死亡人数开始下降。从事故死亡指数曲线分析,1953-1976年波动幅度较大,1978年后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死亡人数指数波动幅度与GDP增长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比较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为安全生产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反映事故死亡人数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些相对性指标持续下降 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以及工矿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安全法制的健全和监管力度加大,我国安全生产确实在不断地加强和改进。,特大事故发生频率呈增加态势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集中化程度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增加等,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几率随之增加;而劳动生产率低下,规范的生产经营秩序尚未建立健全,也加大了重特大事故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虽然近年来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事故的总量依然偏大。如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初步统计,153人被困井下。目前统计死亡260人以上。,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重大事故发生频率呈增加事态。,5 目前我国各类事故发生特点,(1)绝大多数事故属于责任事故。主要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疏于管理、监督不力造成的 (2)发生伤亡事故最多的是乡镇、私营、个体和“三来一补”企业,约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 (3)农民工、外来工成为伤亡事故的主体,约占伤亡事故总数的80% 以上。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大加快,加上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事故的最大受害者,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又往往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4)交通事故和发生在饭店、酒楼、娱乐等公共场所的重、特大事故明显增多。 (5)因工程(设备)质量低劣和伪劣产品而引发的重、特大事故明显增加。 (6)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特别是小矿山超层越界开采,在油(气)田和输油(气)管道上偷油、偷气,而引发的事故明显增多。,5.事故主要原因,发生各类事故的直接原因虽各不相同,但综合起来分析,其主要原因: 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个别领导干部和领导经营管理者没有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组织上、制度上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有的甚至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中央的精神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 。,企业非法生产经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有的基层领导和执法部门干部甚至还入干股、拿好处,正如江总书记批评的那样,要钱不要命。尤其是一些乡镇、私营企业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少设备、设施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带病运转。,违规操作 有些企业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安全生产法规,存在的严重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 安全生产法规存在盲区 国家安全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现有法规对大量涌现的非国有企业约束不力;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不力,管理监督力量严重不足。,执法不严,没有做到4个不放过 事故发生后有关责任人没有得到严肃处理,其他人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以致同类事故屡查屡教不止。(事故处理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6.需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适应工作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的重点又放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非国有企业数量大增,农民工和外来工大量增加,造成私营、个体和乡镇企业中的伤亡事故大量增加。而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又存在着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和监管缺位、无人责任的问题,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综合协调和监管,加上一些部门和基层政权的领导干部疏于管理和监督,安全力度明显削弱,现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现实经济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适应工作需要 过去,各产业部门都有健全的安全监管机构和相应的监管人员。机构改革后,许多产业部门已被撤销,国家经贸委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行使国家监督职权,负责调查处理全国重大事故;各省(区、市)经贸委 综合管理本省(区、市)的安全监督管委理工作。机构改革后只设一个5至10人的安全监察处;一些地市目前只剩1名安全监察员。由于安全监督力量大大削弱,现有的人员光调查处理事故都跑不过来,更谈不上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现有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安全工作面广量大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7.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特别是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就业大军,职工及其家属对伤亡和职业病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因为安全生产问题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将会越来越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已经成为人们择业的重要标准。, 严重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产生不良的国际影响。因此,劳动安全卫生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保证所有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也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技进步一方面从根本上为搞好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当代这么一个高速度、高能量运行的系统中,一个小小的失误或缺陷往往会带来惨重的灾难。 我们国家将长期处在一个劳动在数量上供大于求而在质量上又供不应求的这样一个阶段,熟练工太少。我们必须在提高经营者和职工的素质上狠下工夫。,安全生产基本对策,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践表明,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任何企业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但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允许只要有钱赚,就可以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才能稳定,安全促进发展。,坚持“预防为主”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多年来血的教训的总结。预防是要有投入的,这个投入既包括精力的投入,教育的投入,更包括资金、技术和设备、设施的投入,只要有投入就会有回报。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安全投入的产出比、预防性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比重,预防为主也是最有经济效益的。 杜邦公司在美国乃至全球石化界,“杜邦”与“安全”已是同义词,各大公司衡量安全技术标准时,均以杜邦为参照物 。,在分析杜邦何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时,杜邦首席执行官表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是永不动摇的四个承诺: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对人的尊重。在工业界,各大公司衡量安全技术标准时,均以杜邦为参照物。“9·11”后美国政府和众多大企业向杜邦提出安全咨询,包括建筑物的安全防护、日常的包括逃生技巧在内的安全培训等。杜邦的宗旨是:“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1802年杜邦公司成立至今,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平均10倍;杜邦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 。, 安全生产由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为官一任,要保一方平安。搞好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把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安全生产应做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依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非但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必须依法管理安全生产,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业,我们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的法规体系。实施依法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依法查处责任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企业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法规和标准,必须结合企业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国有企业应当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发挥榜样作用。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可有丝毫的放松。一个成熟的、有远见的、合格的企业领导者,必定是一个重视安全生产的领导者,一个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也必定是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力、有后劲的企业。, 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而预防就要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企业经营者的认识是关键,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务工农民的安全生产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使劳动者具有科学态度、严格作风并遵守纪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大人和小孩,提高全民族的安全文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严格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一旦发生事故,一事实上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并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调查处理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原则。真正从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关系,促进安全生产,在我国,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个有利于”是三方协调一致的共同标准;企业和劳动者都认真履行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是三方协调一致的基础,在这方面,各级工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依法监督检查,客观、公正是三方协调一致的关键。三方协调一致,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全面发展。,安全生产要标本兼治,警钟长鸣,长抓不懈,国家安全生产状况是企业生产水平、我国生产力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全民族安全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发展是硬道理。但只有安全生产企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既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又必须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打好。,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察员体制。国有企业普遍建立起安全生产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基本实现由传统、落后、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到现代化安全管理方式的转变;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普遍重视和加强;注册安全师制度和安全评价制度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全民安全教育普遍加强,安全文化得到发展;各类伤亡事故稳中有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统一、高效、职责明确的安全监察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多数企业建立起安全生产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预防事故的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和劳动保护产业形成规模;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职工伤亡率进一步下降。,重庆天原化工“4·16”爆炸事故分析,1.企业基本概况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始建于1939年,1956年公私合营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现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拥有6万t/a烧碱的综合生产能力,常年生产品种有烧碱、盐酸、液氯、四氯化碳、三氯氢硅、三氯化铁、氯乙酸、漂白酸、漂白液、次氯酸钠。现有在册职工2112人,在岗人员1942人。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5万元,销售收入18722万元。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厂于2003年正式启动环保整体搬迁工程。,2004年4月15日发生爆炸事故,致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案情】,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内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和漂白液装置。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危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的疏散问题。17时57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液氯贮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 据勘察,爆炸使5号、6号液氯贮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9m、宽4m、深2m的炸坑。以炸坑为中心,约200m半径的地面和构、建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二 原因 1)直接原因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NCl3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2)NCl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是引起NCl3爆炸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NCl3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NCl3因与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贮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NCl3,导致5号、6号液氯贮罐内的NCl3爆炸。,2)间接原因 (1)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新投入不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第117条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但该厂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齐全,近2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容规第132条、133条分别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使用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1次耐压实验”。但该厂和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没有按照该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首检和耐压实验,检测检验工作严重失误。发生事故的氯冷凝器在1996年3月投入使用后,一直到2001年才进行首检,2002年2月进行复检,2次检验都未提出耐压试验要求,也没有做耐压试验。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留下了重大事故隐患。该厂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压力容器等安全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更新投入不足。,(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2004年2月12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未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和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没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厂厂长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3)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特别是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调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认真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的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量也不够,以至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但直到“4·16”事故发生时都未配备。,(4)对NCl3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国有关权威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NCl3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NCl3爆炸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的CaCl2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表明此次事故对NCl3的处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程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故这次事故是因为氯碱行业现有技术下难以预测的、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CaCl2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CaCl2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CaCl2盐水10余年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NCl3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了重大的潜在隐患。,根据以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组认为“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深刻的、沉痛的教训,对氯碱行业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1.天原化工总厂有关人员对氯冷凝器的运行状况缺乏监控,有关人员对4月15日夜里氯干燥工段氯气输送泵出口压力一直偏高和液氯贮罐液面管不结霜的原因,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氯气液化系统的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这个教训应该认真总结。有关氯碱企业应引以为戒。,2.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均沿用液氨间接冷却CaCl2盐水的传统工艺生产液氨,尚未对盐水含盐量引起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冷冻盐水中含铵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3.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的监测和管理,杜绝泄漏的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检查、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隐患。,4.进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NCl3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形成NCl3后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富集的风险。 5.尽量采新型致冷剂取代液氨的液生产传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6.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NCl3的应急预案,并在氯碱行业推广。,7.加强对NCl3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化性质和爆炸机理,使整个氯碱行业对NCl3有更充分的认识。 8.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河南省济源市马庄煤矿 “10.29”重大透水事故,【评析】,一、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突水点(马庄煤矿一下山中部小溜子巷内的西拐巷正头)西部以上存有大量的老空区,老空区内存有大量的承压水,突水点处到老空区的防隔水煤柱宽度不够,在承压水长期的压迫和浸渗下,防隔水煤柱被突然冲垮,老空区内的水瞬间溃出,是造成这起透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间接原因 1.马庄煤矿长期违法违规生产。该矿为技改矿井,应该按照批准的技改设计的工程施工,不得施工与技改无关的工程,但该矿自去年以来,长期组织在非技改区域开掘巷道、生产出煤。,2.马庄煤矿防治水措施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进行探水;探放水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探放水工作无人监督检查,探放水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探水时发现了西拐巷正头周围有老空区并且钻孔有少许水流出,接近老空区的西拐巷在掘进及探水时发现有渗水、淋水等透水征兆,这些水害重大隐患没有引起矿上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彻底消除。,3.马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技术管理严重疏漏。部分矿井管理人员无上岗资格证,矿上任命的部分管理人员不参与实际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缺少跟班安全检查员和瓦斯检查员,缺少专职技术人员;技术管理混乱,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了解的不清,没有绘制井下实际工程图,缺少作业规程,没有专项探放水措施。,4.济源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克井镇政府对煤矿长期违法生产监管不力。济源市煤炭管理局在发现马庄煤矿存在在非技改区域作业问题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违反上级指令擅自批准马庄煤矿进行技改施工;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煤矿安全监管职责末调整之前,放松了对煤矿安全的监管;济源市克井镇政府对马庄煤矿长期违法生产监管不力,督促整改落实不到位。,5.济源市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强。济源市煤炭管理局为济源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下设的事业单位,行政执法能力受到限制;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科只有1人,不能充分履行执法监察职责。 (三)事故性质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河南省济源市马庄煤矿“10.29”重大透水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10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还有12人被追究党政纪责任。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登封市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二矿等煤矿实施关闭的通知(豫政办200894号)的要求,马庄煤矿由济源市人民政府予以关闭。,200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各类事故引发的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事 故,人:40%、设备:40%、其他:20%,而上述表面原因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忽视安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即重生产轻投入。,预防比抢救重要, 自己爱护自己更重要!,安全应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中 先知先觉 安全者 后知后觉 受伤者 不知不觉 殒命者,THANKS!,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安全生产形势3.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