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WPS文档下载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271149.wps

    • 资源ID:2943434       资源大小:65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WPS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271149.wps

    第 0707 课 记念刘和珍君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 ”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 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 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被誉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主要著作有鲁迅全集。 【重点理解】 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评述“”三一八 惨案。读这篇课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 几个方面,概括一下鲁迅对每一方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就不难把握全文内容了。作者对反 “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 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彻。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 “”“”“”“”政府(或称 当局者 )和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 (或称 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当 “”“然也包括 惩创学生 的 八国联军”“,还有 中外的杀人者”,但本文锋芒所向主要是段政 “府和流言家。对爱国青年,鲁迅突出地描写了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和 四十余被害 ”“”的青年 ,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处于中间状态的 庸人 , “”鲁迅又称他们是 无恶意的闲人 。 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 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 “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 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 “”人们 更奋然而前行 。 “奋然而前行”的方向、目标是哪里?作者在本文中没有直述,可以从作者对黑暗社会 “的批判、控诉中领悟得到。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这世界是 似人非人的世界”,作 “者痛心疾首地说 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他痛心于我们民族的 衰亡”,痛心于衰亡 “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 爆发”“,呼唤 爆发”“”,用 血战 来消灭黑暗势力,开辟一个新的 世界,这是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在这世界里没有暴力,没有侵略,没有纷争和流言蜚语,人们 1 都合理地生活,幸福地做人,安心地劳动和读书。 全文七个部分,作者已经标明。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 “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 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 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 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 “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 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下面三个方面: (1)关于文章缘起(课文第一、二部分)。分两步,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以纪 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理清这两部分思路,可以领会作者的 “写作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为什么当时的中华民族沦为 衰亡民族”,为什么这似 人非人的世界依然能够维持?鲁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国庸人太多,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 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不过是两星期,一切就淡漠了。拯救中国首 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从写作的缘起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起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为什么思路在 第一、二部分老围绕这一点展开?可以看出,作者借写作缘起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 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爱国力量方面,学校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怀念着刘和珍,可见 “正义力量并没有屈服于段政府的淫威,他们照样悼念被诬为 暴徒”的遇难者;反动势力方面, “”提到了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对中间状态的市民,则勾画了他们淡漠的情状, “”“此事在他们心中仅留下 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 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就 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概括。再则,鲁迅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也坦陈在读者面前,这种感情 就是大悲,大哀,大愤,大怒,为全文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关于烈士事迹(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到遇害。遇害又 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进一步探究第三、四、五部分之间的联系,理解就能更深入 “一步。第三部分写刘和珍,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反抗精神,这样一个热血青年 欣然前往” “请愿,是很自然的。所谓 受人利用”就不值一驳,使人对流言家的下劣感到可卑、可恶。作 “”“者写刘和珍,反复写她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其意蕴是说,世上哪有这样的 暴 ”徒 ?第五部分再详述刘和珍的遇害经过,铁证如山,证明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 (3)关于请愿事件的意义(课文第六、七部分)。谈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 赞扬,而鲁迅思想深刻之处,就在于不一味肯定,而是总结教训,提醒青年们改进斗争方式。 2 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 “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 国没有合法斗争权利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思路从否 定的一面又转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 在高昂的呐喊声中。 “”鲁迅探究这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概括为 中国女子的勇毅 。这跟第三、五部分的思 路也是相联系的。鲁迅对于中国女性的认识,随着妇女的解放,不断为事实所证明。 课文背景资料: “”一、 惊心动魄的伟大 (许振兴)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 魄的伟大呵!”“对句中 惊心动魄的伟大”陈述对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句中 “”这 所指代的对象。 “这”“究竟指代什么?我们知道, 这”在该句中充任主语,但要了解这个主语的确切含 “义,还必须看它所指代的对象,这个对象只能是与该句紧密相连的那一句。可是,与 这”相 “连的却是介宾短语,而介宾短语一般是不能充当主语的,因此, 这”的指代不明,导致了人 们理解上的混乱。 由于这个介宾短语的定语是个内容较为复杂的主谓短语,所以有人根据这个主谓短语的中 “”“心词 女子转辗”“”“”,对 惊心动魄的伟大 持 正语 看法,有人依据这个主谓短语的补 “语 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持 反语”“意见,还有人将前二者合起来理解,取 双 ”关语 说。三种意见尽管在思想内容上都是正确的,但在语法结构上均未能令人信服地指出 “这”所指代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不愿推敲这个介宾结构使用是否妥当。笔者认为,应该删 “”“去 当的时候”“”,使 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 这一主谓短 “”“”“”“语作主语, 这 所指代的对象就明确了。删去 当的时候 之后,句意不难理解: 惊 ”“”心动魄的伟大 是赞颂刘和珍等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惊心动魄 ,指她们的行为、 “”“”精神震撼人心,用以修饰 伟大 的程度; 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 这个介宾结构 “作 转辗”的补语,补语补充、突出了刘和珍等勇毅行为和无畏精神,又揭露了反动派镇压革 命青年的罪行,同时还给予帝国主义顺手一击。总观这个主谓短语,赞颂是主要的,因此, “”惊心动魄的伟大 当是正语。 (摘自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疑点,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 年 10期) 3 “”二、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黄忠顺) 我认为:一,这对偏正词组在语言形式上是互文,因而应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 “”不能当做两个事件的对比去看待;二,这对偏正词组在思想内容上表达的是鲁迅对 三一八 惨案制造者的一种本质性认识,因而我们只有透过历史的表面才能正确体会作者的原意,而囿 于表面的历史则只能作一些没有根据的猜测。 “具体地说,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是互文,意思是 “”“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的屠戮妇婴惩创学生的武功伟绩 。根据上下文脉判断,其中 屠戮妇 婴惩创学生”无疑指的是刘和珍等女学生的遇难。是的,1926年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首的所谓八 国联军的确未曾直接拿着屠刀参与 3 月 18日的大屠杀,不过这一互文在这里的意思也并非是 “”无视事实强说外国帝国主义者直接地参加了这一屠杀,它其实是说: 三一八 惨案实质上是 一次帝国主义同段祺瑞政府互相勾结合谋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这样理解鲁迅的意思,根据有三。 1.这样理解完全符合历史事实。1926 年 3 月 18日,北京各界人民结队前往执政府请愿, 其目的与反政府显然无关,而是为了反对日本等帝国主义者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可是,请愿 群众却在执政府门前遭到段祺瑞政府的残酷屠杀。可见,段祺瑞政府的这一行动满足的是日本 “等帝国主义者的意愿,也就是说, 三一八”“惨案的制造是 中国军人”的行动,更是外国帝 “国主义者的意志,所以 三一八”惨案在实质上便成为外国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 结的结果。 2.这样理解有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作旁证。就在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之后的第五天, “”“他又写了如此 讨赤 的杂文。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 京津间许多次大小战争, 战死了不知多少人,为 讨赤 也;执政府前开排枪,打死请愿者四十七,伤百余,通缉 率 ”领暴徒 之徐谦等人五,为 讨赤 也。 (按:京津间的战争指 1926 年春夏间,受日本帝 “国主义指使的奉军同冯玉祥国民军在京津间的战争。当时奉军称自己对国民军的进攻为 讨 ”“赤 )在这段话中,鲁迅通过奉军和段祺瑞政府两方同称 讨赤”这一共性,将代表日本帝国 主义意志的奉军的行为和动机同段祺瑞执政府 3 月 18日的行为和动机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 “”三一八 惨案中,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的合谋性质。 3.这样理解于上下文意不仅可通,而且十分绵密。本文开篇所引记念刘和珍君中的那 “”段话(即 当三个女子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一句),如果依照这样来理解的话,叹 “”“”号以上的长句言 三一八 惨案中的被害者,叹号以下的句子说 三一八 惨案中的刽子手, 4 它们构成一个具体场面中的正反对比内容,一方面赞扬了被害者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伟大, 一方面痛斥了刽子手屠杀赤手女子的卑鄙渺小。其文思清晰谨严,其语意勾连有致。 “那么,在记念刘和珍君里,鲁迅为什么要采用互文见义的形式来表述 三一八”惨案 中的刽子手呢?我们知道,互文的特点是形分义合,即它看似两个相对独立的词组或句子,但 “”理解和解释时,又必须将两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否则便难以理解。在 三一八 惨案中, 外国帝国主义者与段祺瑞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恰如这形分义合的互文。从表面上看来,段祺瑞政 府与帝国主义者之间似乎没有连裆瓜葛,段祺瑞政府也正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但是,从实质 “上看,如果不将段祺瑞政府的屠杀同外国帝国主义者联系起来,如果不把 三一八”惨案作为 “”“”中国军人 和 八国联军 互相勾结合谋的结果来认识,那么惨案的发生也就难以理解了。 或许正由于此吧,鲁迅才选用了互文的形式。互文在这里不仅收到了语隐识真、言简意丰之效, 而且形神妙合,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最巧妙的统一。 (选自记念刘和珍君一处疑难问题之我见,载中学语文教学1987 年 10期) 三、陶潜的四句诗(许振兴) 文中所引的四句诗是陶潜挽歌三首中第三首的最后四句,兹录第三首如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峣。马为仰 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 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是诗人在死前两个月,即元嘉四年(427)秋九月为自己写的挽歌。全诗共 18 句,可分 为五个层次。除最后两句单独为一层外,其余每四句为一层。前四层分别描写了死亡、出殡的 季节、时间,坟地环境、气氛,下葬及与世人永别,安葬后送葬人回家及他们的哀伤。最后两 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死的看法。诗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出死后安葬的全过程,从中可见 诗人面对死亡无忧无惧、处之泰然的人生态度,并无凄凉、黯淡的情调,与一般挽歌哀伤的情 “”调截然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 挽 的是自己,而不是亲族、朋友;另一方面是因为诗人要表 “”达对死的看法, 挽 ,仅仅是诗人抒发思想情感所借助的一种形式而已。 “课文引用的四句诗按意思应分属两个层次(第二句后应为句号),前两句与 向来相送人, ”“”“”“”各自还其家 为一个层次。 亲戚他人 均属 向来相送人 ,即给诗人送葬的人们。 “他人”“,即诗中的 贤达”“,指诗人生前好友。 亦”“,也,语气副词。 已”,已经,时 “间副词,用法同 幽室一已闭”“”中的 已 。这两句的意思是,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 “也已经唱过挽歌了。两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 亲戚”“他人”都因诗人的死而悲哀过。有 5 “人认为 亲戚”“与 他人”“悲哀的程度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对诗人的思念之情, 他人”有 “的可能比 亲戚”“更甚。如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两句就通过想像写出诗人死后,那些 与诗人志趣相投,经常往来酬唱的生前挚友的惋惜、哀叹之情。这虽是诗人单方面的想像,但 这是以双方的感情、友谊为基础的,是合理的。在这首诗里,诗人不可能写到这些友人在他死 “后不久便将他忘却而 已经唱起歌来了”“,也不可能写到与诗人无关的 别人”,否则,既与 诗的主旨不合,也不合诗人的个性、品质及人生观。因此,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亲族 们在安葬死者时十分悲哀,有的还要悲痛一些日子;友人们在祭奠亡友时,颂读祭文、咏唱挽 歌也哀伤过;这,也就够了,一个死者还期望什么呢?换一个角度说,作为活着的人也只有对 “死者哀悼、思念罢了,又能做些什么呢?所以接下来诗人作结道: 死去何所道(按: “道”“”“”“,有人训为 适 。无论 道适”,均不悖诗意),托体同山阿。 这两句是全诗 主旨所在,表达诗人对死亡的看法,一种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泊、脱俗的态度。 鲁迅先生的引用,其正意在前两句。文章第 6 节第 2 段,语意承上段一转,指出革命者的 牺牲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将会永远纪念她们。接着便引用了这四句诗,并在结尾写道: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意思是,倘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永远纪念死者,记住这惨痛的 教训,那么,烈士们的鲜血就不会是白流的了。诚然,鲁迅先生在引用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 积极的含义,与陶潜原诗相比,其境界就高出甚多了。 (摘自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疑点,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 年 10期) 四、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几个句子的解释(冯雪峰) 有好几个读者写信给我,谈到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华盖集续编)中有 几处不容易领会,现在照我的了解在这里解释一下。 一、原文第 2“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 哀痛者和幸福者?”这真的猛士,应怎样了解?又,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照我的了解,真的猛士就是真的革命者的意思。这是泛指;有人以为系指在段祺瑞执政府 前被杀害的四十多个爱国青年,我们看原文却不是的。这样牺牲了的爱国青年固然也应该说是 革命者,但作者在这一节话中并没有说到这一层意思。实际上,这些爱国者完全牺牲于反动政 府的阴谋凶杀;他们当时只是为了援助外交徒手请愿而已。作者在全文中都并没有认为这就是 “革命的行动。根据原文, 惨淡的人生”“和 淋漓的鲜血”就正是指的反动政府凶杀这种 黑暗事实。因此,这句话就是说,真的革命者是敢于正视这样黑暗的现实的。 6 第二句话的意思也就很明白:真的革命者既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那么,他 也就能够真正看到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他显然是最哀痛的。同时也只有真的革命者能够 真正看到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这样,他也是最幸福的。这是和下文所说的庸人比较而说 “的,因为 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 ”“的悲哀 。这里说的庸人,是平常人的意思。下文又说: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 正是作者感到非常沉痛的。 二、原文第 4“节最后一段: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 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 当时是中国民族危机十分严重的时候,青年学生和市民为了援助政府外交而向政府请愿, 政府反而加以屠杀;当时的反动文人(现代评论派等)还说青年自己去送死。这种最 黑暗的统治和最反动的言论,可以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使一切爱国者和人民将都觉得事情已经 到了尽头,说什么话也没有用了,只有举行革命;一种是一些爱国者和人民的革命分子被摧残 了之后,全民族都被黑暗统治着,留下的爱国者和人民都悲观失望,民族就沉默地走到灭亡。 也就是说,可以有两种沉默,一种是暴风雨(革命)前的沉默,一种是走向灭亡的沉默。 这是作者最大愤怒的表现,也是革命的号召。在发生惨案当天作者所写的无花的蔷薇之 二中的一些话,就可以说明这段话的意思,例如: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 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三、这篇文章以及前后几篇中,鲁迅先生都不以请愿为然,他是正确的吗? 照我了解,鲁迅先生是完全正确的,在原则精神上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完全一致 的。像 1926年 3 月 18 日那样的爱国请愿,毫无疑义是群众的一种爱国运动;向政府去请愿, 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斗争方式之一。但请愿究竟不是彻底的革命斗争,也不 7 是彻底的爱国斗争,尤其是向当时那样反动的政府去请愿,除表示出了群众的意向和力量,实 际的效果是决不会有的。当时,我们的党就一方面领导着群众的一切爱国运动,一方面时刻向 群众指出反动政府的实质,指出对反动政府不能存在幻想,同时更指出必须进行比请愿之类更 彻底的爱国斗争,以教育群众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鲁迅先生对于一切爱国运动都无限关心, 并且热烈参加和支持,那是不用说的;同时,他指出向反动政府请愿极少效果,这在提高群众 的认识,鼓舞群众进一步走上彻底的爱国道路、革命道路上去,是完全正确的,是和共产党的 战斗态度完全一致的。他在当时写的空谈一文中所说的像下面这样的话,就正是他的正确 的战斗的态度的表现: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 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再者,鲁迅先生虽不以请愿为然,但对于请愿群众是始终同情和支持的,看同一文(空 谈)中下面这两段话就最明白: 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那样的惨杀, “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 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我只知道他们麻木, 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能逆料的, 大概只有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和他们的同类罢。四十七个男女青年的生命,完全是被骗去 的,简直是诱杀。 有些东西我称之为什么呢,我想不出说: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这些东西 “仿佛就承认了对徒手群众应该开枪,执政府前原是 死地”,死者就如自投罗网一般。群众领 袖本没有和段祺瑞等辈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钩通,怎么能够料到这阴险的辣手。这样的辣手, 只要略有人气者,是万万豫想不到的。 这不仅说明鲁迅先生完全以最鲜明的态度站在群众的方面,而且像这些话以及当时发表的 好几篇文章,这样及时地、最尖锐地揭露了人民敌人(包括反动文人如陈源等,他们诬蔑群众 去送死,又诬蔑群众领导者,说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的凶毒和阴险,对于当时群众的 斗争是最必要的,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选自文艺学习1954年 8 期) 【难点探究】 1.“”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切入点,来纪念 三一八 惨案? “【探究】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 微笑” 8 “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 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 “喻,什么 暴徒”“,什么 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 头,枪弹的攒射、棍的挥舞,历历在目;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样的特 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写刘和 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又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 切地悼念死难者。 2“” 怎样理解 真的猛士 ?“”“”【探究】鲁迅写作此文时已经 出离愤怒 了,那么 出离愤怒 之后怎样 呢?做真的猛士。 “猛士”性格正是鲁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出现, “敢于直面”“”“, 敢于正视 。本来说 猛士”“足已表达作者的意思,再加上 真的”来修饰, “起强调作用。 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 “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 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 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为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这话如何理解? “【探究】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其凶残地用武力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 严酷的思想统治。从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双手沾满 “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害者为 暴徒”“,制造杀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 说她 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 屠刀加钳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4“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 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 这话如何理解? 【探究】第五部分第 2 段记述刘和珍遇难情形,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同时揭露执 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下一段(第 3 段)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句写三个女子一面,先说伤亡情况,着重就互相救助赞扬杨德群、张静淑的沉勇友爱。思 “路继续在三个女子一面展开: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个 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 从容地转辗”是 对上段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 9 “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思路远接上一段所说的执政府的凶残,近接上一句中 枪弹的攒射”, “”给段政府以辛辣的嘲讽。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 是接着上文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 “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 八国联军”并非指 1900 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思路至此不会突然冒出 1900年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 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段政府屠戮妇婴,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 以惩创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 “指制造 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 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 什么 “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理解正确才能与下 文连贯,不然就不连贯。如果把八国联军误解为 1900年的八国联军,那么事过 26 年,怎么 “”居然昂起头来 呢? 5.“”苟活者 指什么人? “【探究】 苟活”“”,苟且偷生的意思,贬义; 苟活者 是作者自指。在第一部分,鲁迅称自 “”“”“”“”“己为 生者后死者 ,与 死者逝者 相对。第三部分把自己说成 苟活到现在的 我”“”“”,与 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相对。显然, 苟活 是自我贬抑,也说明鲁迅对自 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 “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与勇也是不断地从奋斗者身上汲取养料形成的。所以 苟活者”首 “先说的是自己,而 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当然, 暂得偷生”“的 庸人”大有 “人在,真正的 苟活者”大有人在,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 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落(liào) 黯然(àn) 攒射(cuán) 无端喋血(dié) B浸渍(zì) 噩耗(è) 立仆(p) 殒身不恤(xù) C菲薄(fi) 踌躇(chú) 血痕(hén) 长歌当哭(dn) D尸骸(hái) 不惮(dàn) 赁屋(lìn) 桀骜不驯 (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0 A洗涤 诧异 间牒 欣然前往 B和蔼 编辑 惩创 殚精竭虑 C暮霭 微漠 流言 暗然神伤 D流逝 屠戮 凶残 绝秘文件 2.B【解析】A “”“”“”项, 间牒 中 牒 应写作 谍 ;C “”“”项, 暗然伤神 中 暗 应写作 “”黯 ;D“”“”“”项, 绝秘文件 中 秘 应写作 密 。 3.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 )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 如是之从容。 A竟至 竟会 竟会 B竟会 竟至 竟能 C竟能 竟会 竟至 D竟至 竟能 竟会 3.B“”“”“”【解析】 竟至 指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程度比 竟会 重。 竟能 指竟然能够,出 乎意料,暗含赞赏。 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l)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里立刻 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2)我作为这位大作家的弟子,就将拙作作为祭品, 在他的灵前吧! (3)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 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A.暴发 呈献 微弱 B.爆发 呈献 微漠 C.爆发 奉献 微漠 D.暴发 奉献 微弱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了,但是刘和珍、杨德群等青年在反动政府前 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至今令人佩服。 B.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 汶川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C.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十分欣赏他的清正廉洁的 王安石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D.“”刘和珍等进步青年在耸人听闻的 三一八 惨案中遇害,鲁迅先生忍不住内心的悲愤, 提笔写下了这篇动人肺腑的记念刘和珍君。 11 5.B【解析】A“”项, 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C“”项, 广有羽翼 指到处都有帮 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D“”项, 耸人听闻 指故意说夸 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此处应该用 骇人听闻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 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 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 软实力 硬不硬、强不 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有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 “”被扣费 后才恍然大悟。 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 30%,有些 甚至下调了一倍。 6.B【解析】A 项,句式杂糅,“据”“表明”“保留一个, 的原因”“和 由引起的”保留一 个;C 项,“”“”语序不当, 尽管 应放在 包里 的前面;D“”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开展 缺少宾语中心词,降幅不应使用倍数表示。 7.根据下面材料的内容,为刘和珍拟写一副挽联。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 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 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 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 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 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_ _ 7.寄哀思永存微笑旧影 施暴行徒留创伤尸骸 12 8.2017 年 10月 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81周年纪念日。如果到时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 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活动拟写一则主题词。 答:_ _ 8.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 【解析】解答此题需注意必须切合纪念日的氛围,其次是明确纪念的目的和意义,还要注意尽 量使用整句来写。 9.“某中学文学社举办 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刘和珍写一 则颁奖词。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 _ 9.“”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 “”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 奋然而前行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 “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 先 ”“”“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 没有 。她就正告我, 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 ”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 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 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 “”谓 在天之灵 ,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13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 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 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 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 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 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 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 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 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 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 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 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 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 暴徒 !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 14 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 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 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 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 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 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 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 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 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下列对文章相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271149.wps)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