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PPT

    • 资源ID:3151441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PPT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性,知识结构,地球概况(占8分) 自然界的物质(占16分) 地球上的生物(6分),(2000秋考试:占30%),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一节知识点分析 ,(重点),(重点),(难点),恒星、行星、银河系、 太阳及九大行星,形状、大小、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海陆分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 宙,银 河 系,太 阳 系,地球,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十分渺小,宇宙组成: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是物质世界,包 括天体和弥漫物质。,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慧星、流星等天体类型,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环绕旋转,形成了不同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1、恒星与行星,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 球形的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特点:飞快地运动着、一般能发光发热 行星是环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有大行星和小行星之分,恒星的主要物理性质:,光度 亮度,: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即它表面所发光量的强弱,用绝对星表示,:恒星在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肉眼所见恒星明亮程度的大小,用视星等表示,视星等分为六级,一级最亮,六级最暗,宇宙中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距地球最远的星系约距离150亿光年,宇宙中已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称为总星系,2、银河系,由无数恒 星和星际 物质组成,圆盘状 中部为核球 四周为银盘,日 冕,色 球,光 球,太阳 内部,太阳大气的底层,厚度500千米,在太阳大气中密度最高,是整个太阳中最明亮的部分,光辐射从这里发出,太阳大气的中层厚度约2000千米,亮度仅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密度也较低,边缘呈锯齿形(日饵),是强烈的上升气流所致,厚度为太阳半径的几倍,密度、亮度很低,其气体粒子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太阳风,温度,3、太阳,4.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物理性质:(除冥王星),外行星,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近圆性 共面性 同向性,:指所有行星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几乎 近于圆形,: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面都是比较接近的, 大体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轨道面的交 角都不大,:指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相同的,也 同太阳自转的方面一致,二、 地球及其圈层结构,1、地球的特征及意义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平均距离1.196 × 108千米 梨状体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且北极略 突、南极略平 巨大的体积: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地半径6357千米、体积1.083×1012立方千米 巨大的质量:5.976 × 1027克,要求记住,接受太阳热辐射是适中的,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对生命圈的出现十分重要,形成强大的引力,避免地表大气逸散到外层空间去,对生命的存在有利,是地表自然环境产生的基础 也是生命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球状的形态使地球上各处太阳高度不同,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然现象的复杂多样,外部圈层,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超外圈磁层,人类居住场所,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内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心圈层),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相互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圈层,特点:越向外密度越小,大气总质量的70%-75%集中在对流层 对流层与人的生活有关,如天气现象 作用:对生物圈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的作用,(1)大气圈,(2)水圈 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汽态水,(3)生物圈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和大气圈、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2、地球的内部构造,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地核,康德拉界面,地壳,地幔,地表,地壳及地幔顶部称为岩石圈,地球内部约2900千米的深处,硅铝层 硅美层,地壳分为大陆型 和大洋型,前者为双层结构,后者为单元层结构,元素组成:90多种,氧、硅、铝、铁、钙、镁、钾含量 最高,其中氧的含量最大,硅次之,(1)地壳结构:以次一级的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两层,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铝,岩性以沉积 岩和花岗岩为主,大陆地壳特有,大洋地壳缺失,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镁,岩性由玄武岩和辉 长岩构成,厚度58千米,(2)地幔,结构:上地幔(含软流圈)、下地幔,位置:位于岩石圈之下,在上地幔60250千米深度范围内 地质意义:可能是岩浆的源地,并与地球表面的许多活动 有密切的关系,造成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和板 块构造,在地表出现地震和火山现象,形成有 用的矿藏。,软流圈,结构: 外核由铁、硅、镍等构成,呈熔融态或近于液态 内核由铁和镍构成,可能为固态,作用:由于外核流体的运动,根据磁流体力学的规律 而形成地球磁场,(3)地核,(4)地球表层,是一个独特的物质体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是人类生活的场所,三、地球的表面形态,1.海陆分布 海洋 : 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陆地 :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特点: 海洋面积占有突出优势 (70.8%)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十分不均(北半球陆地多于南半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 海洋的平均浓度远大于陆地的平均高度(马里亚纳海沟、珠穆朗玛峰),洋是主体和中心(89%), 海是次要的(11%),位于大洋的边缘,世界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地中海、内海和边缘海,四大洋,海洋底部地貌形态: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2.海洋的形态,3.陆地的形态,分类:大陆、岛屿,世界大陆组成: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六大洲,陆地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 、盆地,练习(一),1、地球表层是一独特的物质体系,实质上是由大气圈、 、 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 2、太阳的高温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氢核 为氦核的核反应中产生的。 3、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 A、沿海平原 B、大陆架 C、大陆坡 D、大洋盆地 4、简答地球表层的鲜明特征。, 第二节知识分析 ,物质的组成、结构(原子)、分类 物质的量(计算) 溶液的浓度(计算) 卤族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 氧族元素 碱金属元素 溶液的酸碱性 元素周期律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原子结构特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性比较,:与氯元素的比较,:原子结构特点、性质的递变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组成:由90多种元素按不同形式结合而成 有关概念: 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化学式等,例:有一种磷的氧化物,其中磷的化合价为+5,氧的 化合价为-2,写出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写出元素符号,并把化合价标在上方 PO,+5-2,求出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10 求各元素的原子数:P=10/5=2 O = 10/2 =5 写出化学式:P2O5,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结构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或离子等,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一种元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质子 +,中子,e-,原子核,领会原子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分布: 能量较低的,通常在距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通常在距核较远的区域运动,Q,P,O,N,M,L,K L,原子核,电子可看作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熟知) 各电子层上最多只能有2n2个电子运动 电子排布要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任何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最多只能有8个电子,次外电子最多只能有18个电子,而从外往里数最多只能有32个电子,对照三条规律:能画出具有核电荷数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表,3、分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烃,烃的衍生物,二、物质的量计算,不是质量,是一种物理量,表示大量微粒集合体的物理量的单位摩尔 科学上规定用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称为1摩尔。 每摩尔物质均含6.02×1023个碳原子,例:1摩尔碳原子质量12g,含6.02×1023个碳原子 1摩尔氧原子质量16g,含6.02×1023个氧原子 1摩尔氢分子质量2g,含6.02×1023个氢分子 1摩尔水分子质量18g,含6.02×1023个水分子 1摩尔钠原子质量23g,含6.02×1023个钠原子,计算公式:,物质的质量(m克),摩尔质量(M克/摩尔),=,物质的量(n摩尔),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量,单位克/摩尔,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NA,÷NA,微粒数,(g),(mol),例1:求64克氧气的物质的量 解: 已知m= 64克 氧气的式量为32,M=32(克/摩尔) n = m/M = 64/32 = 2(mol),例2:3.5 mol 氢氧化钠(NaOH)的质量是多少克?解: n = 3.5 mol M = (23+1+16) g/mol m = Mn = 40*3.5 =140 g,解:第一步:求水分子的量(n) 第二步:根据1摩尔物质里含6.02×1023个微粒 求出第一个问 第三步:根据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水分子的量即为氢和氧原子的量 求出第二个问,例3 :9克水里含有多少个水分子?组成这些水分子的原子和氧原子的量是多少?,例4、用足量的盐酸与6.5克锌反应,最多可能产生 多少摩尔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多少?,解: 设可以得到x mol的氢气 6.5g M(Zn) = 65 g/mol n(Zn) = - = 0.1mol 65g/mol 求锌的物质的量 Zn + 2HCl = Zn + H2 物质的量 1mol 1mol 0.1mol x mol 求出x = 0.1 mol 求出体积:2.24(L),1mol的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所占的体积约是22.4升,三、溶液的浓度,定义:以1 L 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 示溶 液的浓度,称为物质的量浓度,又称摩尔浓度C,物质的量浓度C(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溶液的体积V(L),表示方法:质量百分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例1:将11.7克氯化钠溶于200ml水中,求此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该溶液体积不变),解:第一步:计算氯化钠的量(mol) 11.7g 58.5 g/mol,=,0.2 mol,第二步:求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将水溶液的体积换算成 (L ) 200 ml / 1000ml /l = 0.2 L,(2)再算量浓度 0.2 mol / 0.2 L = 1mol / L,例2 :配制100ml 0.1 mol / L 的碳酸溶液,需用无水碳酸钠多少克?若用Na2CO3 . 10H2O,需用多少克?,分析:已知溶液的体积(换算成 L)和量浓度,解:第一步:求出碳酸钠的量(n) n = 0.1 × 100 / 1000 = 0.01 mol,第二步:已知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求出质量 m = M n = 106 g/mol × 0.01 mol = 1.06 g,分析:用Na2CO3 . 10H2O,其量(n)未变,摩尔质量改变 286 g /mol,第三步:求Na2CO3 . 10H2O的质量 m = 0.01 mol × 286 g /mol = 2.86 g,例: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 /L 的硫酸500ml, 需用98%(密度为1.84 g /ml)的硫酸多少毫升?,分析:已知量浓度和体积(换算成升),解:第一步:求硫酸的量,n =,1000ml / L,= 1.5mol,第二步:假设用x ml,则根据已知密度,可先求出 需要的硫酸的质量x ml × 1.84 g /ml × 98%,第三步:已知硫酸的量和摩尔质量,求出的硫酸 的量应于第二步求出的相等 x ml × 1.84 g /ml × 98%= 1.5 mol ×98 g /mol 算出X 值 即可,3mol/L * 500ml,包括非金属元素:氟、氯、溴、碘、砹,四、卤素,1、原子结构特点: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2、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所有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2Na + Cl2 = 2NaCl 2Fe + 3Cl2 = 2NaCl H2 + Cl2 = 2NaCl,点燃,2、氯气和氢气反应 H2 + Cl2 = 2HCl,点燃或光照,点燃,点燃或光照,3、卤素的活泼性,F2 Cl2 Br2 I2 氧化性不断减弱 原因: 原子结构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五、 氧化还原反应,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方向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1、从化合价升降来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 ,0,+4,0,-2,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作还原剂, 进行的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本身被还原 , 进行的是还原反应,2Na + Cl2 = 2Na Cl,点燃,0,0,+1,-1,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结论:不以氧的参加来判断,而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于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公用电子对偏移),凡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进行的是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进行的是还原反应;,2、从电子转移来分析,例: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放出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用两种方法来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说明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 解析: 写出化学方程式:2Cl2 + 2H2O = 4HCl + O2,0,-2,0,-1,0,4e,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方向分析: 从化合价来看: 氯元素从0价 -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气是氧化剂 氧元素从 2价 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是还原剂 从电子转移来看: 氧原子把电子转移给氯原子,氯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六、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放射性元素),硫元素与氯元素的比较: 氯原子的氧化性比硫原子强 相同点:原子核均有3个电子层 不同点: 从原子结构来看: 电子层数相同,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氯原子为17,硫原子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氯原子有7个电子 从化学性质来看:跟氢气反应、 跟金属的反应 (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不同),七、碱金属,包括:锂、钠、钾、铷、铯、钫(放射性元素),(1)原子结构特点: 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次外层8个电子 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碱,(2)碱金属性质的递变与原子结构关系:,性质: 1、是强还原剂 2、与多种非金属单质(如氯气、硫)直接化合 3、与水剧烈反应,原因: 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且原子半径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故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八、溶液的酸碱性,(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PH试纸、石蕊、酚酞,PH 7 碱性 PH = 7 中性 PH 7 酸性,PH试纸:溶液滴到试纸上后,将试纸的颜色与标准色对照 石蕊:变色范围58,PH 5 ,显红色 PH 8 ,显蓝色 5 PH 8 ,显紫色 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用石蕊作指示剂时,显紫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 酚酞:变色范围810,显粉红色 PH 8 ,溶液无色 PH 10,溶液显红色,(2)PH值与 H+和 OH+ 的关系,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表示为=-lgH+,在一定温度下, 溶液中H+ 浓度和O H-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 在240C度时, Kw = H+ O H- = 1.0×10-14(mol/L)2,中性溶液: H+ = 1.0×10-7(mol/L) PH = 7 酸性溶液:H+ 1.0×10-7(mol/L) PH 7 碱性溶液:H+ 1.0×10-7(mol/L) PH 7,例:有A、B、C三种溶液,A中 H+ = 1×10-3 mol/L ; B中 H+ = 1×10-5 mol/L中,C中 OH- = 1×10-3 mol/L中,求这三种溶液 的PH值,比较其酸性的强弱。 解析: 求C溶液的 H+ H+ OH- = 1×10-14 (mol/L)2 计算得H+ = 1×10-11 mol/L 求A、B、C溶液的PH值 PH = - lg H+ 计算得:A :PH =3 B:PH = 5 C:PH = 11 酸性顺序:A B C,九、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把已知元素按照原子核电荷增加的次序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元素周期表,(2)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的递增而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 同一族元素:金属性自上而下增强,非金属性自下而上增强 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自右到左增强,非金属性自左到右增强,(2)从原子序数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例:19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位置:位于第四周期IA族 性质:为碱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1、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类别 烃 烃的衍生物,十、有机化合物,饱和链烃 不饱和链烃,:烷烃 :烯烃、炔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烃、羟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羧酸和酯、含氮化合物,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 个CH2原子团,这样一系列化合物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具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 环烷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2)主要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代有机物分子里的某 些原子或 原子团 如 2CH4 + Cl2 2CH3Cl + 2HCl,光照或加热,加成反应: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 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如:乙烯加氢 CH2=CH2 + H2 CH3-CH3,聚合反应:不饱和化合物由低分子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反应 如:乙烯、氯乙烯的聚合 氧化反应:有机物的燃烧 消去反应:乙醇脱水,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烃类),烃的衍生物,分散质不连续的;分散剂连续的,1、分类 按物质的聚集状态分:九种 按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分成: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 和分子(包括离子)分散系,六、分散系的要领和性质,粗分散系: 分散质颗粒大,不稳定,固体分散质易沉降;液滴分散质易分层。要使乳浊液 稳定,可以加乳化剂。,胶体分散系: 有丁达尔现象、电泳和凝聚作用等。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胶料的胶体溶液,会发生凝聚作用。如用明矾净水,分子分散系: 若溶质为无机盐等,通常会出现沸点升高或冰点下降。利用冰点下降的性质可以使汽车冷却水箱防冻,2、性质,练习(二),1、乙烯通过溴水中,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 2、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是因为胶体颗粒带有 ,当加入 时,胶体中小颗料合并成大颗粒而沉降,称为胶体的凝聚。 3、下列元素的离子,其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为: AIBrCl BBrICl CFClBr DClBrI 4、原子序数分别为16、17的元素,在周期中属第几周期?第几族?比较其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第三节知识点 ,什么是生物 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结构基础 生物的类群,(生命的基本特征),(蛋白质、核酸是重点),什么是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 具有以下生命特征:,1、严整复杂的结构 2、新陈代谢(核心) 3、生长、发育和生殖 4、应激性和适应性 5、遗传和变异,(概念、单细胞和多细胞生长的区别),(概念、实例、意义),(概念、意义),“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细胞 分化,个体,概念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对生命的意义,生物,环境,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相反又相辅相成,: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阳光、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 为什么?(自习),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的元素 2、组成生物的无机物 3、组成生物的有机物,水和无机盐(简单了解),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30多种元素(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重 点 ),水,含量:占生物体重的65%-95%,生理功能: 运输作用、参与代谢反应、 调节体温的作用,无机盐,含量: 占身体干重2%-5%,生理功能: 有的参与生物大分子的形成,如PO43-、Fe2+ 有的构成生物体结构,如Ca+ 有的以离子状态参与调节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度,对 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其分类和各类的功能),糖类: 单糖:直接能源物质 双糖:能分解成单糖 多糖:能水解,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类: 脂肪:贮能物质、具保护垫和缓冲机械撞击、保 温作用 类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原料 固醇:胆固醇,参与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糖类和脂类,蛋白质,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肽的形成) 2、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酶的本质和特性,核酸,1、核酸的种类及其区别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3、核酸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4、核酸的功能,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肽的形成: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脱去一 分子水,形成肽腱。,R O NCC H OH,H,H,CN,O,H,分子结构:中央 C 原子上连着一个氨基 (NH2)、一个羧基(COOH), 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R不同构 成的氨基酸也不同,氨基酸通式,二肽、三肽、多肽,2、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蛋白质分子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聚合而成,包含着上百 个乃至上千个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的顺序不同,构成了蛋白质的多样 性 蛋白质分子中的多肽链以不同方式折叠,构成了蛋白质 复杂而多样的空间结构,3、酶的本质和特性,特性: 高效性催化速度比一般无机催化剂大几千万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与一种底物结合,只能催化一 种化学反应 多样性多种不同的反应需要多种不同种的酶,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区别: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RNA存在于细胞质中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组成:一个五碳糖、一个磷酸、一个含氮碱基 DNA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有A、G、C、T RNA中:五碳糖为核糖,含氮碱基有:A、T、C、U,1、核酸的种类及其区别,3、核酸的多样性,每个DNA或RNA分子含很多个核苷酸分子; 核酸是由许多不同种类核苷酸组成的多核苷酸链 DNA核苷酸、RNA核苷酸的组合不同、排列顺 序不同,使DNA和RNA分子具有极大的多样性,DNA和RNA分子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遗传信息 细胞分裂时,DNA所含的遗传信息分给分裂产生的两个细 胞,从亲代传给子代 对蛋白质的合成和控制生物体的生长、遗传、变异 等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活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4、生理功能,生命的结构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分裂,要求: 会填结构图(P127页,图2-36、2-37、2-38) 熟记细胞的结构名称、特点和主要功能 能区别动植物细胞、能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 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127图2-36)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由纤维素构成,具保护和支持作用,全透性,真核生物结构复杂,而原核生物结构简单,形态、大小:,结构:双层磷脂分子为骨架, 蛋白质分子镶嵌 特性:具选择透过性和半流动性 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和调控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组成:透明胶状,包含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器 线粒体:能产生大量高能物质,被喻为“动力工厂” 核糖体: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内质网:细胞中物质运输的网络通道 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形成纤维素 液泡:细胞营养物质的储存器和废物的排泄器 绿色植物还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动物还有中心体:与遗传有关,细胞质,细胞核,组成:核膜、核液、染色质、核仁 功能:与遗传有关,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动物细胞质中有中心体 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具中央大液泡,动物细胞小 而不明显,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比较:,2、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分裂是细胞产生新细胞的方式,有三种方式 1)无丝分裂 2)有丝分裂 3)减数分裂 细胞分化(自学),1)无丝分裂:(最简单的分裂方式)(P132图2-41) 所有原核生物和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以这种方式实现个体增殖 分裂过程:,细胞核 变长,细胞核分裂,细胞伸长 中间收缩,分裂成两 个子细胞,缢缩断裂,每个子细胞都能获得一份相同的遗传达物质,中部 收缩,2)有丝分裂 要求: 能讲出有丝分裂的人为分期 每期的特征,主要熟记每期细胞的形态,纺锤丝和纺锤体形成情况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能说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有丝分裂是高等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分裂方式,是一个连续动态变化的过程 (以植物细胞为例)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核膜消失, 形成纺锤体,:染色体聚集到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纺锤丝收缩,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染色体解旋,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在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与植物细胞基本相似,有两点不同,动物细胞核附近有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成两个中心 体,分裂前期分别移向两极每个中心体周围出现许多放 射状的星射线,由星射线组成纺锤体 动物分裂末期,原来赤道板四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形 成缢沟,缢沟逐渐加深,最后将细胞质缢隔成两部分, 形成两个新细胞,生物的类群,只作了解要求: 1、讲出五大界名称 2、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分类的名称 3、列举代表生物 4、说出各界和各类动植物的主要特征,1、五大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2、植物界和动物界分类 植物界: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动物界: 无脊椎动物:海绵、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 节肢、棘皮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裸子植物:(最古老的植物)能形成种子,但不能形成子房和果实(银杏、水杉、松、柏) 被子植物:(最高等、最繁盛、分布最广)有完善而复杂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有真正的花,胚珠包 在子房里,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从以上生物类群的特点可看出: 生物的进化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练习(三),1、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A水和蛋白质 B糖类和蛋白质 C脂类和蛋白质 D核酸和蛋白质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的消失是在分裂期的(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3、说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和作用。,课 后 小 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 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节,(重点),(重点),(难点),恒星、行星、银河系、 太阳及九大行星,形状、大小、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海陆分布,第二节,物质的组成、结构(原子)、分类 物质的量(计算) 溶液的浓度(计算) 卤族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 氧族元素 碱金属元素 溶液的酸碱性 元素周期律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原子结构特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性比较,:与氯元素的比较,:原子结构特点、性质的递变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节,什么是生物 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结构基础 生物的类群,(生命的基本特征),(蛋白质、核酸是重点),课 堂 自 测,1、已知在24度时某水溶液的PH = 6 ,求溶液中H+ 和OH- 浓度。,解:第一步:由PH = 6, 可知C H+ = 1×10-6mol /L 第二步:根据24度时,Kw是固定的(1×10-14mol /L ) 可求出:CoH+ = 1×10-8mol /L,2、取0.48 g 金属镁,跟100ml 适当浓度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求稀硫酸和生成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第一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Mg + H2SO4 = MgSO4 + H 2,第二步:根据镁的质量,求出物质的量 Mg + H2SO4 = MgSO4 + H 2 质量(g) 0.48 物质的量(mol) 0.02 0.02 0.02,第三步:根据物质的量,和100ml (换算成L),求出各自的量浓度,1、写出化学反应式,标出发生氧化、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NH3 + O2 NO + H2O,-3,0,+2,-2,-2,2、标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NH3 + O2 NO + H2O,化合价降低2 × 2,化合价升高5,3、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NH3 + O2 NO + H2O,3、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NH3 + O2 NO + H2O,-3,0,+2,-2,-2,化合价降低2 × 2 ×5,化合价升高5 ×4,5,4,4,4、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系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并注明条件,4NH3 + 5 O2 = 4NO + 6H2O,催化剂,8000C,关键: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数(化合 价的升降值)相等,同是使每一元素的原 子数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4、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 A、沿海平原 B、大陆架 C、大陆坡 D、大洋盆地,B,5、银河系形态为圆盘体,中部称为 ,核球四周叫 。,核球,银盘,6、某短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 A、+5价 B、 -3价 C、-2价 D、+3价,B,7、细胞膜具有 和 的特性。 8、细胞有丝分裂可人为地分为 和 两大阶段,这 后一阶段可分为 、 、 和 。 9、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10、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核酸的基本单 位 。,选择性,透过性,间期,分裂期,前期,末期,后期,中期,C,氨基酸,核苷酸,作 业,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