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农村区域发展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78720       资源大小:295.03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区域发展毕业论文.doc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家户特征对河南农村贫困形成的影响研究院系名称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姓名陈鑫学号20064040403专业农村区域发展指导教师叶立赞 讲师2010年5月20日1摘要贫困作为世界性的问题,学术界对此研究由来已久,贫困问题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处于贫困之中,它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并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物质、精神、教育、健康贫困。长期以来,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方面,结论往往过于笼统。为了发现农户贫困的根本原因和实质,应从微观层面深入到农户内部中去。系统地分析贫困的形成与家户特征的直接关系。河南省作为我国较为贫困的省份,农村贫困状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于河南省家户特征与家庭收入之间关系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表明,家户收入会受到家户特征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村家户特征除了具有一般家户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在此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农家户特征与家庭收入的关系,以及主要家户特征对收入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家户特征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家庭收入产生影响,而在众多原因中,农户的自身内部因素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扶贫的实践中,应以农户作为开展扶贫工作落实扶贫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家户内部改善其能力水平,使其能够实现彻底的脱贫,家庭收入的稳步提高。关键词:农村贫困;家户特征;脆弱性;健康教育AbstractAs a worldwide problem, poor academic study, poverty has also has become the worl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of the hazard. At present there are part of the family in pover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y gradually marginalized in the process, and diversified features, including physical, mental, and education, health and poverty. Long-term since, the researches on poverty problem in macroscopic aspect, the conclusions are often too general. In order to find the root cause of poverty and essence, deep into the farmers from micro insi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mpoverishe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Henan province as the poorer rural poverty,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In henan province family income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family income will influence the house.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found, henan rural households 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also has its own special place in this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 household and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mily income,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income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found that all aspects of family features of family income, and influence in many reasons, the farmer's own internal factors are the root cause of poverty. Therefore, in its practice, we should carry on 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ut policies of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from inside to improve its ability to household level, which can realize thorough poverty, family income of improving steadily.Keywords: Rural poverty, Family characteristics, Vulnerability, Health education目录引言1一、河南农村贫困现状的实地考察4(一)河南农村贫困状况基本调查41.河南省贫困人口现状及贫困结构5(二)淮滨县基本概况5(三)真实的河南61.河南贫困农户物质生活写照62.贫困农户的脆弱性6二、家户特征与家庭收入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8(一)家庭规模与家庭收入的关系8(二)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年龄档次与家庭收入的关系9(三)家庭人均拥有园地、林地面积与户均收入的关系9(四)宗教活动、宗教消费与家庭收入的关系9(五)非农化活动、参加培训次数与收入水平的关系10三、家户特征对河南农村贫困家户收入影响的实证检验10(一)各种家户特征对河南贫困农户收入的具体影响分析101.家庭规模、男女比例以及学龄前人数等于收入水平的关系112.家庭成员年龄构成与收入水平的关系。123.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的相关分析124.家庭人均拥有园地、林地面积与户均收入的关系135.家庭的宗教信仰、宗教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关系146.非农化活动、参加培训次数与收入水平的关系15(二)主要家户特征对家户收入贡献率的分析16四、基于家户特征的扶贫对策18(一)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户家庭负担18(二) 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教育投入应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18(三)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18(四)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户的非农收入渠道19(五)区别对待宗教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五、结论19(一)本文的主要结论19(二)不足20参考文献21致 谢2222引言(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选题背景 贫困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是一个多属性规定的概念。它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而且是人类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贫困问题作为全球广泛关注的“3P”问题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世界银行每十年就会对贫困问题做一次专题报告,而且每年的年度报告都会有相当大量的篇幅涉及贫困问题。在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28亿人,每天仅靠不足两美元来维持生活,有12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低于一美元,而且目前全世界贫困人口还以每年2500万的速度递增。可见贫困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我国而言,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对于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现阶段来说,对贫困人群、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总体上说,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为贫困减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5年的2.5%,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成功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1)贫困人口的绝对规模仍然较大,而且贫困减缓的速度在下降,贫困减缓的难度在逐步增加,甚至贫困减缓可能出现反弹;(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失业下岗等导致城镇贫困逐渐凸现,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地区也使得城镇贫困越来越不可忽视;(3)贫困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收入,贫困人口获得医疗教育等的能力将成为扶贫的重要内容;(4)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山西、陕西、河南等中西部省市,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贫困问题在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河南省更加突出。本文之所以选取河南省作为考察对象,是因为河南是我国目前贫困问题比较严重的省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592个,河南省就有31个,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河南省的贫困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研究意义本文从微观层面的家户特征角度,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素质低,以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作为家户特征引入分析之中,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农村贫困问题以及该省农村贫困家户特征,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家户特征与家户收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政策,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一般涉及到三个方面,贫困的识别、贫困的原因以及反贫困的策略。1.贫困的识别贫困的内涵贫困的内涵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地域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社会制度、思想体系和不同学科对于贫困的定义和看法是不同的。可以说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社会独立、平等和基本人权生存权的认识深化而逐步深化的。随着贫困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计其数的专家学者以及专业机构都从不同的角度给贫困下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说法。对于贫困比较主流的定义有:国外研究现状:世界银行把人均每天生活费用不到一美元定为贫困。贫困不仅包括物质匮乏,还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而且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缺乏影响力。1998年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81)认为,应该从概念上将贫困定义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人低下。英国的汤森(1979)认为:“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1】的研究报告指出,贫困一般是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的境地。童星和林闽刚(1993)【2】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须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 2.关于导致贫困原因的解释以及策略选择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此加以介绍:(1)国外研究现状:在对贫困致因的分析方面,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1981)【3】,他主要研究贫困的特殊形态饥荒,指出:“要理解普遍存在的贫困、频繁出现饥饿或饥荒,我们不仅要关注所有权模式和交换权利,还要关注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生产方式、经济等级结构以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阿玛蒂亚森认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能力的缺乏、权利的失败。他认为,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以及他所面临的交换权利映射,而饥饿的直接原因是个人交换权利的下降。在所有的研究贫困问题的文献中作为常见的是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贫困的成因。世界银行(2001)【4】认为造成贫困是多方面的,必须从资产、权利、所处环境等多个角度认识贫困。这种分析相对于单因素分析解释能力更强,但是问题在于这样面面俱到的分析,往往是难以深入到贫困问题的实质中去的。(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国内学者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致贫原因展开研究。很多学者分析我国农村贫困致因时主要考虑到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加上制度上的缺陷【5】等因素,这种分析不够具体,也缺乏地区的针对性。刘明宇(2004)【6】认为农民的贫困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税费制度等使农民失去了自主参与分工的自由而导致的“制度性贫困”,他提出相应的策略是消除抑制分工的制度安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分工深化,从而达到一个高收入的角点均衡。杨润高、李红梅(2005)【7】从分析市场经济下农业产业性质入手,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解释农民收入相对低下的原因,认为农业的“非迂回”或者“弱迂回”生产方式,使得农业不能从资本密集角度进行利润生成。农产品的刚性需求性质决定了其需求弹性系数绝对值微小,并先定了一定时期一定人口规模条件下农产品的消费总量上限,从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得出以下结论:农业的贫困是一种产业性质的贫困;农民的贫困是一种阶层性质的贫困。他们认为解决农民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设计一种产权安排制度,促使农村结构性生产边界向技术型边界移动,达到传统农业部门中劳动力与资本、技术替代率与城市现代部门劳动力与资本、技术替代率相同。在对河南贫困问题的研究当中,大多数的学者对河南致贫原因的分析与全国层面的分析几乎一样,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体现出了河南的区域特点,比较有特点的观点【8】认为,河南的贫困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两个主要因素;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土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提高农业收益率;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教育投入应更多地向基础教育和农村地区倾斜。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宏观的层面,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只是对贫困问题泛泛而谈,从微观层面来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而且比较零碎。本文将从家户特征的角度,剖析内因对贫困形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扶贫对策。(三)相关概念的界定1.贫困的概念从表面上看,贫困是缺衣少食,没有住房,生病得不到治疗以及上不起学。通过对贫困识别以及致贫原因分析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地调查所得,笔者提出关于贫困的看法,即贫困是由于制度、非制度以及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家户、个人等内部因素引起的,使得微观经济主体不能满足其对基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一种生存状态。2.家户以及家户特征的含义摩尔根把家庭的联合称为“家户”既由若干代人或若干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家户侧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居住关系【9】。关于“家户特征”的含义【10】,结合有关研究,家户特征就是一个家户(家庭)区别于其他家户(家庭)的特征,包括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从事的行业类别和性别构成等。家庭作为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生产单位,不同家庭成员的商品、时间、货币和技能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产生联合效用。这一联合效用即家庭产出。而家庭成员在各种要素的投入就表现为一个家庭的特征,即家户特征。(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农村的贫困现状,并在此过程中分析了致贫的原因,从中得到应从家户这一内因深入分析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文章接着对家户特征与家庭收入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文章分析各种农家户特征与河南农村贫困家户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文章立足于家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扶贫实践方面的政策建议。2.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了归纳、比较、规范分析、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文章介绍归纳了国内外对于贫困和家庭的研究理论,利用这些理论对河南省农村的贫困状况进行介绍并对致贫原因加以分析;在利用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家户特征与贫困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一、河南农村贫困现状的实地考察(一)河南农村贫困状况基本调查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4.2%。同时河南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有国家级贫困县31个,省级贫困县13个,560个贫困乡,10430个贫困村。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关系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扶贫开发,解决了一大批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仍有贫困人口540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683924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8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约117万。在这部分贫困人口因其生存条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脱贫难度很大。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和增加了难度。1.河南省贫困人口现状及贫困结构(1)河南省贫困人口现状河南地处中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94万亩,总人口96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13万人。所辖158个县(市、区)中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31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1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60个,重点村10430个【11】。河南省是最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这些地方多数地域偏僻、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为改变贫困的面貌,河南省从198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目前全省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除了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及残疾人外,基本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2年,河南省2002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重点解决人均年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解决人均年纯收入625865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小康。(2)河南省贫困人口结构绝对贫困人口,即年均纯收入在683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截止2009年底,这部分人口尚有117万,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8.21%。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全省近50万人,占全省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20%。这部分贫困群体无力进行生产自救,自己无法脱贫。低收入人口,即年人均纯收入在683924元之间的收入较低的人口。截止2009年底全省有380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70.37%。这部分贫困人口在正常年景下温饱问题尚可解决,但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且低,基本上属于靠天吃饭,一遇灾害立即返贫。(二)淮滨县基本概况河南的贫困被生态贫困、财政贫困、文化贫困、生活贫困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笔者于2010年3、4月对河南省贫困比较严重的信阳市淮滨县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地贫困现象已经达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淮滨县地处淮河中上游,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因县城位于淮河之滨而得名。县内河流众多,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由于承担着上游两省五市23个县区3万多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任务,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淮滨因而被称为“洪水走廊”。淮滨经济发展也不堪其扰,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并成为中纪委的定点帮扶县【12】。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历史中,淮滨有40多年都在和水作斗争。每年4月底,沿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淮河也进入主汛期,一直持续到当年10月底。外洪内涝,先淹后旱。淮滨深受淮河之苦,县城的基础建设受到制约,百姓家底变薄。最要命的是水患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90多万亩的农田,将近一半的面积处于泄洪区。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往往千差万别。优越的自然条件将造福于人们 ,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地域优势对经济的作用具有相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沿海地区和靠近中心城市的一些地方之所以发展很快 ,除得益于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外 ,还因为当地的干部群众接受新事物较快 ,在全国率先冲破陈旧思想和落后的传统观念束缚 ,变地域优势为经济优势 ,及时抓住商机 ,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处于边远地区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基础设施落后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不科学地开荒造田 ,过度地砍伐林木 ,破坏山林资源 ,造成水土流失 ,许多村民处于温饱线以下。(三)真实的河南下文将从物质生活、脆弱性、健康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展现真实的河南。1.河南贫困农户物质生活写照在21世纪的今天,若非亲眼所见根本无法想象,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地方,还有一群人生活在这样的贫困之中。2010年3月的一天,本着走访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台头乡刘湾村,亲眼目睹了它们的贫困。笔者来到其中的一户人家,村民组李茂强一家三代三口人,居住在离该村两公里以外的一座大山脚下。母亲85岁,李茂强48岁有痴呆症,05年11月的一天上山捡柴摔断了腿,其妻离家出走了十多年,其子李学明年仅17岁,承担起如此重负家庭已经好几年,每天除了打柴、挑水、种地,还要上街打零工找钱给两位老人看病,生活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走进屋里,85岁的老人站在炉子旁边系着衣服纽扣,李茂强呆滞地坐在床上,旁边放着拐杖,炉子上担着几根生柴,炉子里没有火星。床上放着几个胶丝口袋,里面装些破衣服和麦糠之内的东西,这就是李茂强父子俩的睡处。桌子上的锅瓢碗盏甄子以及楼柱墙壁黑得发亮。桌子前堆放着几个烂坛坛罐罐和旁人送来的几棵白菜。这不过是河南贫困的一个缩影,在笔者走访过的农户当中,这种境况并不鲜见。 2.贫困农户的脆弱性脆弱性是人与各类冲击较量后胜败的可能性。世界银行认为【13】, 脆弱性是指个人或家庭面临某些风险的可能 ,并且由于遭遇风险而导致财富损失或生活质量下降到某一社会公认的水平之下的可能性。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脆弱性包含两个方面,即受到的冲击和抵御冲击的能力 脆弱性是两者比较的结果 ,即面临的风险相同时,抵御能力强的脆弱性较低,抵御能力相同时,遭受的风险越大则脆弱性越高。传统观点对风险的考察仅仅局限于外部环境危害,基本上只包括自然灾害与流行性疾病 。实际上,农户的生产生活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在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受到风险冲击的可能。使用家庭消费变动性度量脆弱性【14】:这种方法考察了脆弱性与风险之间的静态关系,主要是以Glewwe和Hall为代表,他们使用家庭消费的变化率来衡量脆弱性,运用下列表达式来说明家庭对风险的反应: (式1-1)其中表示不随时间而变的家庭特征,c为家庭消费水平,随时间而变的系数,则可以反映出家庭对冲击的反应。从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特征是影响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在其他参数不变时,家庭特征的变化会增强或减弱一个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3.健康贫困和教育贫困贫困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没钱看病”“没钱上学”或者具体表述为缺乏基本的人的能力,如不识字、营养不良、缺乏卫生条件、平均寿命短等。人类贫困在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五岁以下儿童中有一半营养不良,进入小学的儿童中有35%从未达到小学 5年级,近 2/3的妇女是文盲。知识贫困可定义为人们普遍缺乏获取、交流、应用和创造知识与信息的能力,或者缺乏权利、机会与途径获得这一能力。贫困人口不仅收人低下,缺乏人类发展能力,还缺乏知识资产和获得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知识贫困是人类21世纪的新型贫困。(1)河南农村贫困家户健康贫困状况,被调查农户健康贫困状况一般用儿童死亡率、营养状况和疾病发病率来衡量健康水平。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很多女婴在出生后不久,便被遗弃,由此营养不良,医疗条件差等原因贫困农户的后代夭折的几率也一般高于非贫困地区,这就使得贫困家庭的儿童死亡率较非贫困家庭为高;在营养状况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穷人发育迟缓、消瘦和体重不足的比例都要高于富人”再者贫困农户由于较低的物质生活水平,膳食的结构比较单一,因此营养不良的现象较非贫困家庭严重;不同阶层人的健康生活机会不同。在下层阶级中,人们更容易患慢性病和流行病,如营养不良和高血压。(赛姆和伯克曼,1986;盖格1971)【15】。(2)河南农村贫困家户教育贫困状况,【16】河南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贫困问题相当严重,贫困导致失学、辍学、高文盲率,贫困人口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被边缘化,可以说“教育隔离”是知识贫困的直接原因。一直到现在,要是哪个村有人考上大学,那是轰动全村的事情,因为有的村庄很多年才能出一个大学生。这也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地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贫困农户大多注重眼前利益,轻视对下一代的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智力投资。贫困农户大都将提高家庭收入的希望寄托于土地上,比起读书上学,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帮忙农活或者外出打工,长期形成自然就业的模式。对教育的轻视不仅是是造成物质贫困的重要原因,同时促成了精神贫困的产生,健康困又反过来使人们产生消极颓废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二、家户特征与家庭收入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我们将家庭看成一个由多个人组成的生产单位,不同成员的商品、时间、货币、技能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产生联合作用,这些效用包括物质产出(即收入)以及技艺、健康等非物质产出。不同的家户特征会产生不同的联合效用,从而各个家庭的产出也就不同。下文将利用规范分析,来阐述各种家户特征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一)家庭规模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家庭收入可以看成家庭产出的一部分,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来分析家庭规模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家庭产出可以看成是由劳动、土地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等共同创造的。假定一个家庭中人口越多,劳动力人数也越多,用Q表示家庭产出,用n表示家规模,为便于分析将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同一用表示,并假定和技术条件不变,则家庭产出函数可以写成公式1,如下: (式2-1)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家庭规模的边际产量会表现出先上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家庭产出也会出现相应变化趋势。用TPn、APn、MPn分别表示家庭规模(即家庭人口数的总产量曲线、家庭规模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家庭规模的边际产量曲线。 图2-1 家庭规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家庭产出会随之扩大,在家庭规模边际产出等于0的时候达到最大,其后进入递减阶段。就农村家庭来说,家庭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来一定时期的家庭产出(家庭收入)的增加,但是当人口增长超过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带来收入的减少。(二)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年龄档次与家庭收入的关系 (式2-2)Mincer利用方程分析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与其个人收入,进而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不同的家庭成员,为个人收入,表示受教育水平(即文化程度),Xi为其他影响收入的解释变量向量,为教育收益率,为系数向量,为随机误差项。家庭成员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就会是收入增加,因此受教育程度是直接影响收入高低与财产多少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教育收益与受教育年限并部成线性关系。Mincer还对年龄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的推进,个人所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会不断地增加,即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会不断增加,从而收入也会提高。但是到一定年龄后,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个人原有的知识技能过时、新知识补充不足以及身体状况的下降等原因,年龄的增长反而会导致生产绩效的退化,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开始下降,从而使得收入出现下降趋势,因此,总体上来看,收入与年龄之间的关系(Mincer称为“收入挣得的生命周期”)“显示出一种先增长而后下降的U型模式”。(三)家庭人均拥有园地、林地面积与户均收入的关系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土地质量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多的住户,其人均收入也相对较高。因此,人均拥有耕地、园地、林地面积等变量系数与户均收入呈现出一定的关系。(四)宗教活动、宗教消费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自古以来,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世界仍然有80%的人信仰各种形式的宗教,所以,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宗教信仰所特有的作用。与宗教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一致,宗教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既与宗教本身的教义、礼义、禁戒等具体内容有关,也与信奉宗教的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虔诚程度、信仰侧重及各自不同的理解等有直接的关系。以时间投入为例说明家庭成员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对家庭产出的影响。时间是稀缺资源,当个人把时间配置在A活动上就必须放弃B活动。他可以选择将时间配置在生产活动上以获得收入,也可以配置宗教活动中获得效用,从而影响家庭产出。此时,我们将家庭成员个人效用函数写成见公式3,如下: (式2-3)这里的表示花费在第j项活动上的时间。用t表示个人在某段时间内可以利用的时间,用t表示个人年花费在有酬劳动上的时间。则有公式4,如下: (式2-4)为个人的时间预算约束。此时使得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公式5,如下: ,即 (式2-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在总时间既定时,当从事生产劳动边际效用与从事其他活动边际效用相等时,可获得最大总效用。(五)非农化活动、参加培训次数与收入水平的关系非农化目前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渠道。作为非农化指标,如果劳动人口的流动行越强,1年中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越长,其非农化程度也就越高,家庭人均纯收入也就越高,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越小。参加培训,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会直接影响家庭产出,家庭成员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次数极显著地降低贫困发生概率。三、家户特征对河南农村贫困家户收入影响的实证检验(一)各种家户特征对河南贫困农户收入的具体影响分析家户特征就是一个家户(家庭)区别于其他家户(家庭)的特征。包括家庭规模、文化水平、年龄档次以及性别等。这些家户特征既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着重考察这些家户特征与贫困的形成之间的关系,试图从微观层面对贫困的成因加以解释。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样本来源于信阳市淮滨县的不同贫困乡镇,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共采集有效样本100个,在选取农户时,结合了访谈法,在入户调查前,先与村民、村民代表、村干部等进行了沟通,了解该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等基本情况,将农户大致分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边缘家庭、中等收入家庭、良好收入家庭和富裕家庭5类,然后,将河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被调查户按户均年收入分为5组,考察户均收入与各家户特征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用列表方式考察家户特征与农户收入及贫困之间的关系。查阅相关资料得知,2005年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收入683元,为了方便我们把人均年收入分为五组,683元以下为一组,683-1000元为一组,1000-2000元为一组,2000-3000元为一组,3000元以上为一组。1.家庭规模、男女比例以及学龄前人数等于收入水平的关系如表3-1农村家庭规模、男女比例、劳动人口、学龄前人数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收入水平分组户均人口数男人口女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学龄前人数683元以下2.151.210.851.300.11683-1000元4.112.161.952.300.731000-2000元4.32.322.083.040.682000-3000元4.72.332.123.720.173000元以上5.752.352.53.950.75资料来源:表中数据部分来源于自己调研所得,部分来源于淮滨扶贫办。说明:此处的数据是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平均数。见表3-1可以得出以下认识:(1)农村家庭人口数与户均收入之间呈现比较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在农村“人口越多收入越低”。联系下面的“劳动年龄人口数”可以看出在农村真正与收入水平正相关的不是人口,而是劳动力的人;这就意味着,即人口越多的家庭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也就越多。(2)户均男女人口与户均收入之间也是正相关,并且可以看出,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各个收入层次均是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3)劳动年龄人口与户均收入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现象说明劳动是农村居民获得收入的根本途径。(4)学龄前人数与家户收入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图3-1 家庭规模与家户收入水平的相关关系2.家庭成员年龄构成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如表3-2 农村家庭成员年龄构成与户均收入的关系收入水平分组0-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上683元以下0.210.510.130.250.000.89683-1000元1.780.770.950.240.030.301000-2000元1.530.891.020.540.300.212000-3000元1.301.151.250.480.370.0073000元以上1.761.290.471.770.500.48资料来源:表中数据部分来源于自己调研所得,部分来源于淮滨扶贫办。说明:此处的数据是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平均数。见表3-2可以得出以下认识:(1)26-35岁和56-65岁两个年龄组的户均人数与家户收入水平呈现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数越多家庭的收入也就越多。(2)25以下以及46-55岁两个年龄组与户均收入没有表现有直接的相关性。(3)从整体上看,66岁以上年龄组的户均收入与家庭收入没有表现出直接的相关关系,但表现出在贫困农户中,老年负担较大。图3-2 农村家庭成员年龄构成与户均收入的相关关系3.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的相关分析如表3-3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区域发展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