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语文常谈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序,像“吾欺”,“不我知”,“夜以日”,代不用了。有些代常用的格式,像“把看完”种“把”字式,“看得仔”种“得”字式,是古代没有的。可是起来看,如果把虚除外,古今法的化不如的化那么大。音,因字不是音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化。代的人可以用代字音来

语文常谈Tag内容描述:

1、 语文常谈第6 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 序,像“吾 欺?”, “不我知”,“夜以 日”, 代不用了。有些 代常用的 格式,像“把 看完” 种“把”字式,“看得仔 ” 种 “得”字式,是古代没有的。可是 起来看,如果把虚 除 外,古今 法的 化不如 的 化那么大。 音,因 字不是 音 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 化。 代的人可以用 代字音来 古代的 , 就掩盖了。

2、 语文常谈第2 章:从绕口令说起 2 声、韵、调 从绕口令说起 有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叫绕口令,又叫急口令,古时候叫急说酒令。例如, (1)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2)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 让扁担绑在板凳上”。这种话说快了准会说错字儿,比如把 “葡萄皮儿”说成“皮条蒲儿”,把“扁担”说成“板 担”,把“板凳”说成“扁凳”。这就叫绕口。绕口令。

3、 语文常谈第1 章:语言文字要两条腿走路 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和文字都有很大的用处,也 各有使用的范围。面对面的时候,当然说话最方便;除非方言不通,才不得不“笔谈”。如果对方不在面前,就非写信不可;如果要把话说给广大地区的人听,甚至说给未来的人听,更非写成文章不可。 ( 有了录音技术之后,情况稍有不同,也还没有根本改变。 ) 人们既不得不学会说话,也不得不学会写文章,也就是说,在语言文字问。

4、 语文常谈第6 章:语言也在变 6 古今言殊 语言也在变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 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

5、 语文常谈第2 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汉字不是表音的文字,不能看见字形就读出字音来,因此有注音的需要。最古的注音办法是“读如、读若”,用乙字比况甲字的音,就是现在所说直音法。直音法的缺点是很明显的:如果不认得乙字,也就读不出甲字;要是一个字没有同音字,那就根本无法注音。大约在魏晋时代,也就是一千七百年以前,产生了反切法。反切法用两个字切一个字, 例如“光,姑汪切”。 “姑”和“光”双声, “。

6、 语文常谈 第 1 章:语言和文字也不完全一致 文字 ( 书写符号 ) 和字音不可分割,因而文字( 书面 语 ) 和语言 ( 口语 ) 也就不可能不相符合。但是事实上文字和语言只是基本上一致,不是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文字和语言的使用情况不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 而出;写东西的时候可以从容点儿, 琢磨琢磨。 说话的时候, 除了一个一个字音之外,还有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

【语文常谈】相关DOC文档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和文字也不完全一致.docx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docx
《语文常谈》第6章:语言也在变.docx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文字要两条腿走路.docx
《语文常谈》第2章:从绕口令说起.docx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docx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