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汽车雨刮器设计.doc

    • 资源ID:100675       资源大小:29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雨刮器设计.doc

    1、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1.1刮水器的功用1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11.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2二设计数据2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33.1 计算极位夹角33.2 计算的长度33.3 计算AB杆和杆的关系4四.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分析44.1 方案一的速度加速度分析:74.2 方案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9五.动态静力分析95.1对两方案进行受力分析9六. 仿真建模分析速度与加速度10.仿真运动轨迹10.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图线11七.心得体会12八参考文献13一设计任务书1.1刮水器的功用为了保证汽车在雪雨天有良好的视野,各种车辆均配有刮水器,它利用连杆运动机构将电机连续旋转运动化为

    2、刮片的往复挂刷运动,清除车窗上的水滴或污垢,保持清晰的视野。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汽车风窗刮水器是利用汽车刮水的驱动装置,如运动简图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1-2,传至曲柄摇杆装置2-3-4,将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转化为刷片4做往复摆动,其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1.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二设计数据设计内容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符号n1kLABxLDS44S41单位rmin()mmmmmm数据30112060180100301120180100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3.1 计算极位夹角=180 (k-1)(k+1) =0可见该机

    3、构无急回作用,可以达到摆臂左右摆动速度相同的要求。3.2 计算的长度LAE=180, LAB=60,且LAB=LCE, LBC=1803.3 计算AB杆和杆的关系 cos30=CE/CD=AB CD=AB四.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分析4.1 方案一的速度加速度分析:如下图所示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在左极限位置, 由已知条件可得: =0.592m/s选取比例尺v=0.01(m/s)/mm,a=0.1(m/s)/mm由理论力学公式得: , , 在右极限位置: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 由加速度分析图可得 , 4.2 方案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LAB =80mm在左极限位置

    4、 由已知条件可得: =0.789m/s选取比例尺v=0.01(m/s)/mm,a=0.1(m/s)/mm由理论力学公式得 ,在右极限位置: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 由加速度分析图可得 , 五.动态静力分析5.1对两方案进行受力分析惯性力 FS4=G/g a C=159.81.573=2.408N惯性力矩 a C=.对方案二,同理可得惯性力 FS4=G/g a C=159.8.惯性力矩 a C=.由功用要求分析可得,应选取惯性力及惯性力矩较小,对杆件冲击力较小的方案一六. 仿真建模分析速度与加速度.仿真运动轨迹.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图线 方案一 方案二加速度比较 方案一 方案二由图分析可得:方案

    5、一的在两极限位置的速度差较方案二的小,且方案一的加速度比方案二的要小。综上所述,最终方案为方案一。七.心得体会 一个周的机械原理设计就要结束了。碰到课程设计,一开始没有一点头绪,不知如何下手,老师说的ADAMS软件安装不成功,后来在课程设计里面看到用软件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改用软件来构图。由于刚开始学习应用这个软件,我们对于这个软件应用很不熟悉,不断犯错,有些机构知道用处,就是画不出来,很烦恼。但是碰到难题,大家一起做,一点点画,一点点熟悉软件,操作也越来越快,终于把方案做出来,虽然还不能实现真正的打印,但是我们有开始一点点想,一起画,一起找不足,一起实现一个成果,那是

    6、一种快乐。也许,做出来的东西还不能真正像那些产品一样成熟。但是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团队一起动手,一起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收获。很高兴能够在学习中发现自身不足,学习更多的东西。在这一周里,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大量的时间。虽然这让我们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但是我们还是收获很大的。 在设计和计算尺寸时,我和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的设计也逐渐清晰.在计算尺寸时,我发现有的机构不太理想,于是又找资料从新设计.得到组员的认可之后,我门进一步完善了设计. 最难的还是对Auto-CAD、ADAMS、AD等软件的不熟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设计完了的时候.我负责的说明书草稿,最伤心的是在打了一中

    7、午的字后,计算机发生故障.一切又从头开始.这让我懊悔了好久,打字打得腰疼手酸,坐了一个下午. 整个过程虽然比较累,但收获也不少.第一我有了设计的经验,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我懂得了如何与其他人配合工作.第三这次设计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对一些基本的软件不熟悉.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感谢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这么多新知识!本来我总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总是那么枯燥,与实际生活格格不入。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性,使自己的设计思想与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充分结合,设计出结合生活生产相关的工程问题。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习息息相关。八参考文献(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陆凤仪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 机械原理 李光敏 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3) 机械原理 孙恒 陈作模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雨刮器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