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oc

    • 资源ID:101592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oc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马媛,来自库尔勒市第四中学理化生组,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本节课。我先说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的第四节,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可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

    2、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针对课程标准的总要求,我提出了如课件所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展示在课件】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鸟类羽翼的观察和探究,认识升力。(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随时关注周围有关现象的习惯。3、德育目标:在讲解机翼升力如何产生时,简单介绍我国飞机的发展过程,树立

    3、学生的爱国情怀。4、教学重点、难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而该知识本身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鸟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二、学生情况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较容易得出结论并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

    4、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采用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总结点评、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合理编排导学案,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这节课中注重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因此我借助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了六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于机翼的升力,我布置学生提前制作机翼模型进行实验探究,突破难点。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只吹风机、两个小船、两个乒乓球

    5、两张纸,一张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自制机翼模型2、教师准备:两船相撞的课件;飞机飞行的影片,机翼模型分析课件,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导入:放映驯龙高手片段创设情景学生总是认为鸟的飞行一定是靠翅膀的上下扇动,如果翅膀不上下扇动,鸟是不可能停在空中的,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呢?我在上这节课时,播放驯龙高手2,小主人公和他的龙在空中张开翅膀一动不动,却可以再空中长距离的水平自由向前滑行,我重点让学生看这个镜头,同学们感到非常惊奇,认为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这里引进新课,为什么龙不拍动翅膀还能飞翔呢?让我们一起学习9.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就可以揭开

    6、这个谜底。 2、解读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导学案反馈,表扬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讲解预习案中出错较多问题。4、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探究案设要求,利用身边的器材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实验做的不太成功的地方给以引导。目的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分别上讲台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介绍实验现象。这样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展示】学生可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方案一: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向下吹气,看到的现象两张纸片会向中间靠拢。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纸面从

    7、上方吹气,看到的现象纸条会向上飘起来。方案三:把硬币放在桌子边缘,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看到的现象硬币会跳起来。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两支圆株笔上,使两个乒乓球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间吹气,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球向中间靠拢。方案五: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两球中间的水中喷水,看到的现象是两球会向中间靠拢。学生通过总结,可得出结论:前面四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最后一个实验是液体在流动产生的,得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此我让学生说出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特点是都可流动,因此把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所以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

    8、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知识应用:为了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在这里我准备了大量和本节知识有关的生活、科技现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应用广泛。如:(1)为什么两艘同方向航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航海中对两船行驶有什么规则?(2)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3)龙卷风为什么会将屋顶掀起? 怎样防止这种灾害产生?通过这些可加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5、探究机翼的升力马航飞机失联,飞机上的154位中国乘客,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我们还不清楚飞机是如何坠落的,可这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这里向学生展示了飞机起飞的视频,学生兴致会很高。然后让学生

    9、结合自制机翼模型的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飞机机翼升力的存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空气流速大,机翼下方压强比上方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了作用在飞机的向上的升力。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真正理解。在讲解机翼升力的同时,简单介绍我国飞机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爱国情怀,实践德育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机翼”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继而拓展到汽车

    10、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在教学始终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会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更会合理的利用这知识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在了解这些现象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将本节的知识消化吸收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六、板书设计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九、教学创新点1、 导入模式:视频驯龙高手2引入原因:呀,动画片(可吸引学生)哇,庞大的鸟兽飞行(可视度好)咦,鸟兽为什么翅膀不上下扇动,鸟却掉不下来(可以引起学生好奇)2、 自制了一些教具(机翼模型)3、 采用“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直观性强的实验,使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实验变得有趣、生动。5、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当今中学物理课改的核心理念 。6、启发引申 ,使学生学以致用。


    注意事项

    本文(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