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旨在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共治共享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二章报告内容第三条煤矿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
2、与煤矿生产密切相关的事故隐患情况:(一)人的不安全行为L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如未经许可擅自进入禁区,违反井下作业规程等。2 .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无视班组长或安全员的安全指示,拒绝执行正确的安全操作指令。3 .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如未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安全帽、自救器等防护用品。4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管理人员无视安全规定,强制员工进行危险作业或违章操作。5 .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未经审批擅自更改生产工艺流程或操作规范。6 .指挥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作业:允许未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劳动者上岗作业。7 .指挥无相应资质人员作业:如让无特种作业资格证的员工从事电工作业、爆破
3、作业等。8 .疲劳作业:长时间连续作业,忽视休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9 .忽视安全警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视而不见,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未按标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井下巷道、采掘面等关键区域未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2 .安全设备不符合标准: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 .缺乏维护保养:安全设备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影响其正常运行和防护效果。4 .监控、报警系统失效:如瓦斯监测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等关键设备故障未及时修复。5 .防护设施缺失或损坏:如支护结构不稳固、防护网破裂等。6 .设备超期服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
4、设备仍在继续使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7 .电气设备隐患:电缆破损、接头裸露、漏电等电气安全隐患。8 .运输设备故障:提升机、运输皮带等设备带病运行,影响生产安全。9 .紧急救援设备不足或失效:如避难碉室、急救箱等救援设施配备不足或无法正常使用。(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L作业场所未经审批: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即开始生产作业。10 风险评估不足:对作业区域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潜在风险未进行充分评估。11 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如未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12 隐患整改不彻底: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13 危险作业未落实安全措施:爆破作业、
5、吊装作业、动火作业等未按规定制定并执行安全措施。14 粉尘、瓦斯积聚:井下作业区域粉尘、瓦斯浓度超标未及时处理。15 水患威胁:矿区存在水患隐患,未采取有效防水、排水措施。16 火源控制不严:井下吸烟、使用明火等违规行为,增加火灾风险。17 自然环境影响: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煤矿安全构成的威胁。(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隐患排查不彻底:未按规定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或排查流于形式。2 .责任制未落实:未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不明确、不落实。3 .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内容不全面,员工安全意识淡薄。4 .应急预案缺失或不完善:未制定或未定期更新应急预
6、案,未开展应急演练。5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即从事特种作业。6 .外包作业管理不善:对外包队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现象。7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影响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8 .安全文化缺失: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厚,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9 .事故报告处理不及时:对事故和隐患的报告、处理不及时,甚至存在瞒报、谎报情况。第三章报告途径第四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便捷性,煤矿公司特设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本班组安全员或所在部门的安全负责人报告事故隐患,或直接向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故隐患报告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2
7、微信小程序:开发并推广煤矿安全隐患报告小程序,员工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上报隐患,同时可查看隐患处理进度及结果反馈。3 .电话举报:设立24小时安全隐患举报热线,确保员工在任何时间都能通过电话报告隐患。4 .电子邮箱:设立专用安全隐患举报邮箱,员工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隐患报告及相关证据材料。5 .公示信息:在煤矿公司显眼位置(如食堂、井口、宿舍区等)公示上述报告途径及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确保员工知晓并能便捷使用。第四章核查与整改第五条对于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公司应立即启动核查程序:1 .及时沟通:接到报告后,安全管理部门或负责人应立即与报告人联系,了解详细情况,并进行初步评估。2 .组织核查:根
8、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核查。3 .整改措施:核查属实的隐患,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并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4 .闭环管理: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建立隐患管理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定期复查,直至隐患消除。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六条煤矿公司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确保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充足与合理使用。第七条奖励实施标准:小隐患奖励:对于及时发现并报告的一般性安全隐患,如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不规范、设备轻微损坏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购物卡等
9、及通报表扬。大隐患奖励:对于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如严重违反安全规程的操作行为、重大设备缺陷、严重环境风险等,一经核实,给予重奖(如高额奖金、晋升机会、额外休假等),并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宣传,树立典型。第八条奖励流程:1 .确认隐患:经核查确认隐患属实的,由安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2 .评估奖励:根据隐患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报告人的贡献,评估奖励等级。3 .奖励实施:及时兑现奖励,并通过内部通讯、会议等形式公开表彰。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九条煤矿公司应加强对事故隐患报告工作的正向激励,具体措施包括:1 .业绩考核倾斜:将事故隐患报告及整改情况纳入员工及部门的业绩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2
10、 .人员奖励与晋升:对于在事故隐患报告和整改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优先考虑晋升、加薪等激励措施。3 .文化建设:将事故隐患报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氛围。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深入分析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举一反三,从现场管理、责任落实、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查找问题根源,制定并落实针对性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第七章宣传引导第十一条煤矿公司应加强对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如安全宣传栏、内部刊物、安全培训会等)提高员工对事故隐患的认知度和报告的积极性。第十二条强化安全教
11、育培训,将事故隐患辨识、报告及整改等内容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日常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中,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第八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组织进行宣贯培训,公司全体员工均需遵守,对于违反本制度,隐瞒不报或故意制造事故隐患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第十四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年对制度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评审,每三年进行修订,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附表:L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
12、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曰编制:审核:批准: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1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2页,共14页第13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1 .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