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去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党务干部业务不精、能力不足、量少质弱等突出问题,通过采取“四个三”工作机制(聚焦三个环节、抓实三项举措、聚力三项服务、锚定三个提升),着力锻造一支素质优、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务干部队伍,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一、聚焦“三个环节”,在选优配强上着力(一)聚焦组织领导。突出政治标准,将政治素质作为选育党务干部的首要条件,全面精准识别党务干部。同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各包村党政班子、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党务干部选育工
2、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层抓一层的工作格局。2024年党政班子成员累计到村调研50余次,精准识别党务干部6人。(二)聚焦干部储备。坚持挖掘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等“三个一批”工作机制,采取“个人自荐+村级推荐+组织考察”方式,优先从本村致富能手、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党建业务强、素质优、能力强的后备干部,蓄好党务干部队伍“源头活水”。2024年以来累计储备党务干部13名。(三)聚焦分析研判。聚焦干部业务能力、作用发挥、工作实绩等情况,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对党务干部形成初步评价,同时,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对党务干部进行综合分析,对评价“优秀”的在工资待遇、职级晋升、选
3、树典型上优先考虑,对评价“不合格”的及时谈心谈话给予帮助、长期未改变的调整岗位,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党建工作例会7次,开展谈心谈话2人。二、抓实“三项举措”,在培优育强上发力(一)抓实业务培训。围绕党员发展、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组织生活制度等党务知识,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党务干部培训新矩阵。线下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业务培训、党校培训等方式常态化培训I。同时,线上利用全省干部网络学院、我镇新风微信公众号、党务业务群等转发基础党务知识,推动党务干部增强干事能力。累计开展党务干部培训2次,转发党务知识40余条。(二)抓实跟岗锻炼。实施外出学习一批
4、内部培育一批、跟岗锻炼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举措,采取“桌对桌”互学习,“手把手”教业务、“面对面”解疑难,指导帮助党务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提水平。累计选派3名村干部到遵义市红花岗区、贵阳市观山湖区跟岗学习,选派8名村干部到镇级站所跟班锻炼。(三)抓实擂台比武。重点围绕建强组织堡垒、基层党务知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党务基础知识考试+党务业务现场实操+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党务干部在交流学习中找差距、补短板,理思路、拓思维,帮助党务干部补短蓄能。今年来,开展党务知识考试1次,业务实操2次,演讲比赛2次,参与达40余人次,实现全镇党务干部全覆盖。三、聚力“三项服务”,在严管厚爱上用
5、力(一)聚力选树典型强示范。组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系列评先选优活动,通过表彰奖励、评优评先的形式将在急难险重时刻冲锋在前、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员同志,及时表彰、宣传推介,增强先进典型的影响力,让党员干部学有标杆、行有榜样。2024年来获镇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3人,获镇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16人。(二)聚力待遇提升强保障。严格落实村干部“345”薪酬体系,并将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绩效考核奖励等纳入村干部报酬范畴,同时,根据村“两委”岗位,建立“基本报酬义岗位等级系数”的薪酬模式,将报酬待遇与个人学历提升和工作年限相挂钩,有效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2025
6、年来实现工资增档18人,“领头雁”1人。(三)聚力严管厚爱,强管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积极建立“1+1+1”工作机制(1名班子成员联村、1名党支部书记包村、1名党务工作者结对帮带),通过“季度谈、半年访、年慰问”的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务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勉励干部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今年来,累计开展谈心谈话22次,走访慰问2次,慰问金额22000元。四、锚定“三个提升”,在为民服务上致力(一)建强组织强引领。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同时,从严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
7、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三力”,推动全镇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前,见实效。今年来,共召开支委会、主题党日活动学习98次。(二)壮大产业促带领。依托我镇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菜-菜-稻-菜”一年多熟土地轮作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大户带动、群众自主等方式,大力发展白菜、茄子、丝瓜等优势蔬菜产品,持续做亮做优蔬菜产业文章,实现菜稻共赢发展,持续助农增收致富。2024年以来,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社11个,发展产业30个,完成各类蔬菜种植28700亩。(三)赋能治理增效能。充分“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作用,持续优化网格设置,全镇共划分69个网格,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的“
8、神经末梢”,同时,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三个一”工作机制,通过“立一条村规、除一批陋习、树一股新风”,不断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今年来,累计制定村规、组约75个,实现全镇村组全覆盖。关于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论述深刻点明了基层的重要地位。自从参加年轻干部成长行动计划以来,为全面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更加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活动,本人选择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这本著作进行研读学习,这本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深知灼见,对于我的工作开展发挥着举足
9、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浅谈一些对于本书学习的心得体会。一、基层治理是党长稳发展的“传家宝”。1963年,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只有把基层的事解决好,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根据地重视基层政权建设,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各类制度建立触达基层的社会治理机制,都彰显了基层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基层既是经济
10、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也是各种矛盾冲突的源头与化解矛盾的出口,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只有将基层基础筑牢,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这充分体现了基层在推动国家发展战略落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们看到,坚实的基层基础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二、基层治理是党围绕百姓的“指路灯”。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根本立场。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总
11、书记始终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次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生活。这启示我们,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方面,要完成脱贫致富的宏伟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例如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基层干部冲锋在前,深入贫困地区,访民情、解民忧,将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户贫困家庭。他们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无数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扎根基层的干部,有了坚实的基层治理基础,我们才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另一方面,要融合群众的智慧力量,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组织群众群策群力,使政策导向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例如我
12、乡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推进乡村“微治理”工作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本乡实际深植在日常治理中,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三、基层治理是党引领指导的“关键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乡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的领导,才能有效汇聚基层治理合力。我们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深入推进乡、村综治中心提质升级和规范化建设,为群众提供集约、高效、便捷的服务,构
13、建基层社会矛盾“一站式”受理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村(社区)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二是整合村干部、党员、网格员、信访代办员、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嘎查村调解队伍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激发群众自主性,强化矛盾化解力量,确保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工作目标;三是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定期进行入户摸排,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化解,并建立工作台账,并每月汇总上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四是强化纠纷预警机制,对自身不能有效化解的复杂矛盾纠纷或可能发生向上一级走访的事项,排查后立即向上级推送预警信息,协助配合做好疏导、稳控和化解工作。五是强化部门工作联动,做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实
14、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高矛盾化解的整体合力,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影响力,让广大群众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依靠调解,从群众的内心彻底消除矛盾。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让我更加明确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总书记的论述理论每一次拜读都有不同的体会,作为基层治理领域“新兵”的我更是常读常新、常学常明,启发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让基层治理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同时,我也将持续关注基层治理领域的新动态、新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