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中考历史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三板块中国现代史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pptx

    • 资源ID:1093694       资源大小:1.23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历史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三板块中国现代史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pptx

    考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以_为主体的各民族_、_的格局。 2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设立_,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3概况 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_维吾尔自治区、_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此外,还建立了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4重大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基本_和基本_。,汉族,大杂居,小聚居,区域自治,自治机关,新疆,广西,国策,政治制度,考点二) “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 1“一国两制” 提出依据:(1)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这一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_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在_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_问题。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统一。涵义:指在_的前提下,我国的主体部分实行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_制度。评价:(1)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台湾,香港,澳门,一个中国,社会主义,资本主义,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1)1984年底,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中国将收回香港,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2) _年7月1日,_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1)1987年4月,_签署联合声明,中国将收回澳门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解决了澳门回归问题;(2) _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回归原因:其一,经过数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其二,全国人民的支持;其三,政府政策得当。 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1997,中英,中葡,1999,考点三)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1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决台湾问题;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_方式解决台湾问题;(2)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邓小平“_”的科学构想上,采取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动_大业。 2海峡两岸的交往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并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海峡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1993年的“_”将“加强两岸经济交往,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在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方面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3)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_”,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4)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和平,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汪辜会谈,八项主张,考点四) 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 1人民海军 _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之后,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相继组建,人民海军建立起来。兵种: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个兵种组成。_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2人民空军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3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装备: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意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_之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949,1974,科技强军,考点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12月,_在接见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历史作用: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_。,周恩来,印度,成熟,召开:_年4月,亚非政府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中心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_”方针的提出: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针对会议中出现的尖锐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了与会各国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万隆精神:平等、协商、“_”的精神。历史地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求同存异,求同存异,考点六)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台湾问题和美国的阻挠,新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_年10月25日,第_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意义: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了国际舞台。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1971,26,2中美建交 (1)敌对时期 时间: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共二十多年。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冷战”;美国长期以来“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不甘心失败,想方设法企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表现:美国政府敌视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2)接触时期 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表现:“_”。(3)走向正常化“三大步” 第一步: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确定了美国总统_访问中国的计划。第二步:_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_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第三步: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影响:中美两国近三十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乒乓外交,尼克松,1972,上海,1979,3中日建交 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2)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9月,日本首相_访华,宣布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考点七) 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时间、地点 _年10月;上海。 3会议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_”。 4会议进程 10月21日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上海共识。 5评价 上海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6认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1,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 2(2016,福州中考)右图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B,D,3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4(2015,济宁中考)在厦门岛东南海滩,竖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如下图。对图片中文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C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B,B,5(2016,淄博中考)“197110月25日第26届第2758号决议”,这是有人在一份破损的报纸上依稀读出的内容。据此判断这份报纸可能是在报道( )(导学号:73582036) A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2016,南安中考)下图所示的外交活动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当时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A尼克松 B杜鲁门 C罗斯福 D克林顿,B,A,7(2016,天津中考)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8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B C D,B,B,9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举措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10某班同学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研究主题:中美关系历史回眸。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相关材料。 材料一 今天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1)解放日报作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理论刊物,为什么会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 中美同属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大力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希望美国在战后为确保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发挥重要作用。 (2)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共还有可能在报纸上这样评价美国吗? 不可能。原因: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关系紧张。,材料二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3)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小组研究主题:中美关系现实研究“第一夫人外交”,下面是同学收集到的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3月访问中国的资料。 材料三 作为主席夫人向他国元首夫人发出访华邀请,彭丽媛是中国第一人。它不仅折射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更向世界传递强烈而清晰的自信!作为第一夫人单独访华,米歇尔也是中美建交35年来的第一人,体现了奥巴马总统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米歇尔参观了第七中学并发表了演讲。她表示,中美相隔遥远,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通过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她惊讶地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如此之多。她说:“我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抱有前所未有的信心。”,(4)结合材料三,同学们讨论了米歇尔·奥巴马访华的历史意义,从中你能归纳出哪些主要观点? 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增近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开创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促进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历史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三板块中国现代史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苏美尔)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