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实验课(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守护安全底线保障实践教学第一条制度目的为保障师生在实验课及实践活动中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规范教学操作流程,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校参与实验课、实践活动的教师、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操作、户外实践、手工制作、科学探究等各类教学活动。第三条责任共识校长为实验安全第一责任人,全体教职工须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实验与实践活动全程可控、风险可防,构建”教师负责、学生守规、家校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二章组织架构:明确分工协同管理第四条校级领导小组成立实验与实践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实验室管理员为核心成员,职责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问题;督查各部门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第五条部门职责分工1 .教务处:审核实验课及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案,确保内容安全、操作规范;统筹实验室使用安排,建立实验课安全台账,记录课程风险点及防范措施。2 .总务处:负责实验室硬件设施维护(如通风系统、水电线路、消防器材),每周进行安全巡检;采购合格实验器材与危化品,规范存储管理(如易燃易爆品单独存放、张贴警示标识)。3 .实验室管理员:每日检查实验室设备状态,做好试剂领用登记(尤其强酸、强碱
3、等危险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协助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4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担任班级实验安全责任人,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室,全程监督课堂纪律,及时制止危险行为。第三章设施设备安全:排查隐患规范管理第六条日常检查与维护每日一小查:教师或实验室管理员课前检查设备(如酒精灯、电路插头、玻璃器皿)是否完好,通风橱、灭火器是否正常可用;每周一大查:总务处联合实验室管理员对实验室整体环境进行安全排查,重点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老化、裸露(禁止私拉乱接电线);危化品存储柜是否密封、锁具是否完好;应急通道是否畅通,防滑地砖、防烫手套等防护用品是否齐
4、全。第七条隐患处理流程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时,现场人员须立即停用相关设施,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如“禁止使用”警示牌),并在12小时内报修。总务处对隐患处理结果进行登记,重大问题(如燃气泄漏、压力容器故障)须当天整改完毕,否则暂停该实验室使用。第四章实验活动安全:全程管控规范操作第八条教师安全职责1 .课前准备:提前备课,明确实验步骤中的风险点(如加热、化学试剂接触),制定实验安全须知(例如“稀释浓硫酸时须缓慢倒入水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定组长协助管理,确保每组不超过8人(避免拥挤);检查学生着装是否符合要求(禁止穿凉鞋、宽松衣物,长发须扎起,实验课须穿白大褂)。2 .课堂管理:讲解实验原理
5、前,先强调安全操作流程(如“未佩戴护目镜不得进行化学实验”“使用刀具时禁止挥动);危险环节(如点燃酒精灯、连接高压电路)须教师示范后学生方可操作,禁止学生擅自更改实验步骤;全程巡视课堂,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如用嘴吸移液管、直接接触有毒试剂),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设备异常立即停止实验。3 .课后收尾:指导学生清理实验台面(如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仪器归位),关闭电源、燃气阀;填写实验课安全记录单,记录课堂情况及设备状态,存档备查。第九条学生行为规范进入实验室须保持安静,按指定位置就座,未经允许不得触碰他人器材;实验中严格遵守“三不”原则:不擅自操作陌生设备、不混合不明试剂、不将实验物品带出实验室;遇到突
6、发情况(如试剂溅入眼睛、器材起火)立即报告教师,按指引用应急洗眼器、灭火毯等处理,不得慌乱跑动。第五章应急处置:快速响应科学应对第十条应急预案与演练学校每学期组织至少2次实验安全应急演练(如化学灼伤处理、火灾逃生),明确“三步应急法”:1 .现场处理:教师第一时间采取初步措施(如用大量清水冲洗灼伤部位、用湿布覆盖小范围火情);2 .分级报告:轻微事故(如划破手指):校医及时处理并记录;严重事故(如中毒、触电):立即拨打120,同时报告校长及教育局,10分钟内启动校园安全应急预案;3 .现场保护:暂停实验区域使用,保留事故现场(如残留试剂、设备状态),配合后续调查。第十一条事故报告与跟进事故发生
7、后,班主任须在30分钟内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告知情况(不夸大不隐瞒);学校安全办在24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处理措施、整改方案,上报上级教育部门;对受伤学生持续跟进康复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避免次生伤害。第六章安全培训与宣传:强化意识全员参与第十二条分层培训计划教师培训:每学期开学前开展实验安全专项培训,内容包括:危化品使用与应急处理(如酸碱泄漏的中和方法);特殊学生安全管理(如过敏体质学生的防护措施);学生教育:实验课前必上”5分钟安全课”,通过动画、案例讲解操作规范;举办“安全小达人”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第十三条安全文化营造在实验室墙面张贴图文并茂的安全
8、标语(如“实验安全记心间,规范操作保平安”)、应急流程图;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推送实验安全小贴士(如“加热试管时管口不要对准人”),向家长宣传实践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形成家校共管合力。第七章监督考核:闭环管理确保落实第十四条检查与反馈机制教务处每月抽查实验课安全记录单、设备维护台账,发现问题(如未登记危化品领用记录)当场反馈并限期整改;设立“实验安全意见箱”,鼓励师生匿名反馈隐患,学校须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结果。第十五条考核与奖惩将实验安全管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安全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对因失职导致事故的教师,按规定追究责任,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并纳入师德档案;学生违规行为纳入班级量化管理,多次违反安全规定者需参加额外安全培训方可继续参与实验。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制度实施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全校各年级实验课及实践活动。第十七条解释与修订本制度由学校实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根据国家政策及教学实际动态调整,确保科学有效。核心目标:通过“预防为主、全程管控、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将实验与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让每一次探索都在安全的轨道上进行,守护师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