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膳食监督委员会工作方案一、方案背景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科学的膳食营养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学业表现及健康素养。为贯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切实提升中小学供餐质量,构建家校社协同监管机制,特制定本方案,通过建立膳食监督委员会,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优化营养供给,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二、目标规划1 .筑牢安全防线: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规范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分餐配送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2 .优化营养供给:依据学生餐营养指南制定带量食谱,满足6-15岁学生营养需求,重点强化钙铁锌、优质蛋白等关键营养素供给3 .构建共治机制:搭建学校-家庭-社区沟通平台,设立
2、校长接待日、家长开放厨房等特色项目,形成多方参与的膳食治理模式4 .培育健康素养:开展小小营养师食堂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将膳食教育融入劳动课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三、组织架构1 .家长代表:各年级推选2名(含1名膳食委员会常委),优先考虑具备营养师、医师、食品安全监管等专业背景的家长2 .师生代表:各学部选派1名生活教师、1名学生膳食委员(初中以上学段)3 .校方代表: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校医/营养师、食堂经理、食品安全员4 .专家顾问:聘请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专员、三甲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组成智囊团。四、职能分工(一)家长代表1 .组建膳食监督志愿者团队,参与每周食材验收、月度飞行检查2 .运
3、营食育家长课堂,每学期开展2次营养科普讲座3 .建立年级膳食意见反馈机制,通过电子问卷实时收集建议(二)师生代表1 .生活教师落实陪餐日志,记录学生就餐偏好及剩餐情况2 .学生委员牵头膳食金点子提案活动,定期组织班级膳食讨论会3 .协同心理教师关注特殊群体(肥胖、过敏、素食等)饮食需求(三)校方团队1 .食品安全员:实施“HACCP关键点控制”,建立食材溯源二维码系统2 .营养师:设计四季特色食谱(如中高考营养餐、体育集训餐)3 .食堂经理:推行5D现场管理,开发智能报餐系统减少浪费4 .总务处:建设透明厨房监控系统,家长端APP可实时查看后厨操作。五、特色工作机制1 .三方会商制度:每月召开
4、校领导+家长代表+供餐企业”联席会议,公示食材检测报告2 .双盲测评机制:每季度开展匿名餐品测评,邀请家长、学生代表进行感官评价3 .营养干预计划:针对超重/偏瘦学生群体,制定个性化营养改善方案4 .食育实践课程:开设校园种植基地,组织“膳食搭配师”职业体验活动六、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2月):组建委员会、制定章程、开展岗前培训2 .试运行阶段(3月):启动陪餐制度、开通意见反馈渠道3 .优化阶段(4月):分析监测数据,调整供餐方案4 .总结阶段(5月):发布膳食白皮书,评选优秀食育案例。七、保障措施1 .建立3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厨房智能化改造2 .与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共建营养研究实践基地3 .为委员购买第三方责任保险,配置专业检测设备4 .将膳食管理工作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体系附件:1 .中小学膳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2 .学生餐营养搭配自查表3 .家长膳食监督工作手册4 .食育课程实施方案(方案可根据学校规模及供餐模式调整实施细则,九年一贯制学校需区分小学部与初中部营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