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以卓越之姿筑就学校发展新高度最近读完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书中关于组织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的精彩观点,让我反复思考:一所学校究竟怎样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带着这个问题,我结合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有了不少新的感悟。一、先人后事:组建学校发展的“梦之队”柯林斯在书里反复强调“先人后事”的重要性,意思是想要打造卓越的组织,第一步得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就好比组建一支足球队,只有让前锋、中场、后卫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出最强战斗力。对于学校来说,教师就是决定发展高度的核心力量。过去,我们在安排工作时,习惯先确定要做什么事,再去找人来完成。这种“先事后人”的做法,就像搭积木,一旦
2、某个关键位置的老师调动,整个团队的工作就容易受影响。后来,我们尝试把“先人后事”的理念用到教师队伍建设里。比如,我们仔细观察每位老师的长处:发现有的老师特别擅长设计有趣的课程,就请他们牵头开发校本课程;有些青年老师满脑子创新点子,就鼓励他们带头开展教学改革;还有老师文字功底扎实、热爱阅读,就安排他们负责学校的阅读推广和宣传工作。事实证明,当老师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根本不需要过多督促。有位原本在普通教学岗位上表现平平的老师,被安排负责学校的后勤财务工作后,凭借细致耐心的特质,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还优化了采购流程,为学校节省了不少开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合适的岗位能激发出老
3、师内在的动力,让他们主动把工作做到最好。二、刺猬理念:找准学校发展的“指南针”“刺猬理念”告诉我们,再复杂的事情,都能用一个简单清晰的核心概念来统领。对学校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想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成为怎样的教育者”。书中提到的“三环图”,也就是热情、优势、驱动三个要素,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思路。说到教育热情,我们始终坚信,基础教育的核心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再看办学优势,我们学校依托区域名校中华路中学的文化底蕴,又结合周边丰富的资源和学生生源特点,挂牌成为中华路中学附属小学。同时,我们打造了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确定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非遗文化”为特色
4、的“福”文化发展方向。在发展驱动方面,我们把课程改革当作突破口,通过优化国家课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让教育质量和学校特色同步提升。把这三个要素一结合,我们就把学校发展目标简化成了“快乐学生、幸福教师”。这个目标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每一堂课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融入传统文化阅读,让学生感受经典魅力;在美术课上,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授课,教孩子们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这样一来,老师们不用在繁杂的事务里打转,而是聚焦核心目标,劲往一处使,学校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三、训练有素:营造科学有序的教育环境柯林斯提出的“训练有素的人、思想、行为”体系,放在学校管理中,就是要找到制度约束和自由发展之间的
5、平衡点。在管理层面,我们借鉴“第5级领导力”模型,要求学校管理者既要有谦逊的态度,又要有推动变革的勇气。在落实“双减”政策时,校领导没有简单地下发文件,而是走进课堂,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如何设计更合理的作业。有位副校长连续两周蹲点不同班级,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遇到的困难,最终和老师们共同制定出分层作业方案,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保证了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我们采用“教学常规+成长共同体”模式。一方面,明确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鼓励老师们根据兴趣自由组队,像绘本教学研究小组、跨学科融合团队等。有一群年轻老师自发组建了“项目式学习探索小组”,他们利用周末时间研究案例,设计出“校园
6、植物探秘”项目,带着学生观察校园植物、制作标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成果不仅在全校推广,还获得了市级奖项。在学生管理上,我们推行“规则教育+自主管理”。通过小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同时设立“红领巾岗”“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平台,让学生自己管理校园事务。比如“诚信+规范借阅”图书角,从图书整理到借阅登记,全由学生自主负责。刚开始时,图书摆放杂乱、借阅记录混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不仅把图书角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培养了责任感和管理能力。这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就像一个越转越快的飞轮。随着制度不断完善、理念深入人心、行动持续推进,学校的发展也在积累中迎来了质变。这两年,学生在综合素质评
7、价中优秀率大幅提升,老师们在各类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这些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四、超越优秀:在变革中追寻教育的真谛书里有句话特别扎心:“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句话点出了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当学校在升学率、特色创建上取得成绩后,很容易躺在功劳簿上,忘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掉进“表面优秀”的陷阱。一方面,坚决不把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开设“劳动实践周”,让孩子们走进农田、社区,学习劳动技能;开展“推进每月一事”活动,从学会整理书包到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鼓励老师们大胆创新,尝试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新方法。刚开始推行时,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教学进度变慢、学生
8、适应期长,但我们坚持了下来。现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变革虽然艰难,但值得一试。我们还提出了“2308”课堂教学新框架,鼓励老师录制自己的课堂视频,反复研究改进。有位数学老师通过自录课堂,发现自己讲解例题时语速过快,学生跟不上节奏。调整教学方式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正确率都有了显著提升。这让我们明白,卓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积累和改进。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正如柯林斯所说,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的起点,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一尊重教师的成长规律,相信学生的无限潜能。未来,我们会继续以“先人后事”为根基,用“刺猬理念”指引方向,借“飞轮效应”积蓄力量,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超越当下的优秀,就是迈向更高卓越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