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星期活动设计及说课稿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星期的名称和顺序,初步形成“星期”概念。2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说出一周中每天的星期名称,并进行按顺序排列。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星期,的名称和顺序,初步形成“星期”概念。难点:理解星期的周期性,并能对星期按顺序进行排列。活动准备:1.日历一本、星期图片2.课件、帽子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魔术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魔术盒,魔术和说了,谁的掌声最响亮他就会出来,猜猜看里面装的什么吗?我们一起用咒语把它变出
2、来吧!”提问:你们猜猜这可能是谁的帽子?教师引出星期的话题。二、基本部分。1 .出示星期宝宝,引导幼儿进行认识,教师将星期打乱排放。2 .根据故事为星期排队,幼儿根据日历了解星期是有周期性的。(1)星期妈妈说我的宝贝是一天接着一天生的,排列时也要按照出生的顺序排列。(幼儿按星期的顺序排列)(2)宝宝一共个有七个,可帽子只有一个,应该给谁戴呢?(3)教师轮流让幼儿为每个星期宝宝戴帽子,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星期具有周期性。(4)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星期的认识。师: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3 .转盘找邻居。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
3、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4 .根据幼儿对星期的认识,询问一日活动中星期几小朋友所做的一些活动,并引导幼儿述说喜欢星期几,为什么?三、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规则:教师第一站开到星期一跟前,对应的星期上车,依次按顺序上车,巩固幼儿对星期顺序的掌握。四、延伸部分。总结与延伸:1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日历,了解星期的变化。2 .请幼儿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今天是星期几,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个周末的活动计划。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次活动内容是认识星期的名称和顺序,结合了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实际。通过认识星期,让幼儿了解时间的顺序和周期性,
4、通过认识星期,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2 .教学目标:Ol.认知目标:认识星期的名称和顺序,初步形成“星期”概念。3 2.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说出一周中每天的星期名称,并进行按顺序排列。4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3.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星期,的名称和顺序,初步形成“星期”概念。难点:理解星期的周期性,并能对星期按顺序进行排列。二、说教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日历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认识星期。2 .游戏法:让幼儿亲自参与游戏,提高他们对星期的顺序性有更好的认识。3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
5、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说学法。1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日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2 .记录法: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星期情况,提高他们的记录能力。3 .合作学习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休息日的活动情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四、说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魔术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魔术盒,魔术和说了,谁的掌声最响亮他就会出来,猜猜看里面装的什么吗?我们一起用咒语把它变出来吧!”提问:你们猜猜这可能是谁的帽子?教师引出星期的话题。二、基本部分。1 .出示星期宝宝,引导幼儿进行认识,教师将星期打乱排放。2
6、 .根据故事为星期排队,幼儿根据日历了解星期是有周期性的。(1)星期妈妈说我的宝贝是一天接着一天生的,排列时也要按照出生的顺序排列。(幼儿按星期的顺序排列)(2)宝宝一共个有七个,可帽子只有一个,应该给谁戴呢?(3)教师轮流让幼儿为每个星期宝宝戴帽子,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星期具有周期性。(4)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星期的认识。师: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3 .转盘找邻居。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4 .根据幼儿对星期的认识,询问一日活动中星期几小朋友所做的一些活动,并引导幼儿述
7、说喜欢星期几,为什么?三、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规则:教师第一站开到星期一跟前,对应的星期上车,依次按顺序上车,巩固幼儿对星期顺序的掌握。四、延伸部分。总结与延伸:1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日历,了解星期的变化。2 .请幼儿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今天是星期几,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个周末的活动计划。活动反思一、活动优点。1 .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在活动中,通过有趣的魔术变变变游戏形式引入星期的概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利用星期娃娃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星期的顺序。同时,将认识星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询问孩子们一周中最喜欢的一天是星期几,
8、或者让他们说说在周末会做什么等,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利用星期卡片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孩子们清晰地认识星期的名称和顺序。组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星期的认识和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如“星期蹲”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3 .关注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重复讲解;对于表现出色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二、活动不足。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某些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过
9、长,导致后面的活动时间紧张。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过于兴奋,讨论时间超出了预期,影响了后续游戏环节的开展。2 .部分孩子参与度不高。虽然活动设计了多种形式,但仍有个别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可能是活动内容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或者是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他们。3 .巩固练习不够充分。在活动结束时,虽然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但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少,孩子们对星期的掌握可能还不够牢固。三、改进措施。1 .加强时间管理。在活动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设置时间提醒,确保活动能够按时完成。对于容易超时的环节,如小组讨论,可以提前制定好规则和时间限制,引导孩子们高效地进行讨论。2 .提高个
10、别孩子的参与度。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孩子,可以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如单独提问、给予特别任务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整体的参与度。3 .增加巩固练习。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与星期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在下一次活动中,适当增加复习和巩固练习的环节,如通过问答游戏、拼图游戏等形式,加深孩子们对星期的认识。总之,通过这次认识星期的数学活动,孩子们对星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