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环境局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为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法、普法、知法、用法良好氛围,南昌市南昌生态环境局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氛围。一是制定学习宣传方案,制定了民法典系统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细化了责任任务、责任科室,并明确要以学习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核心要义等为工作重点,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9项工作任务,将民法典宣传教育融入到行政许可、检查监督、执法办案、行业管理之中,向执法对象、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广泛宣传和普及民法典知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要求。二是紧抓领导干部
2、关键少数”,南昌市南昌生态环境局将民法典学习宣传纳入党组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开展了一次关于民法典的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会,重点抓好了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同时,利用党组会议,集体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20多人参加了集体学习。三是组织收看“环境保护与民法典”视频会,7月22日,南昌市南昌生态环境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学习“环境保护与民法典”视频会。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围绕生态文明思想之法治观、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进展、生态环保法规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绿色条款四个方面,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对环境保护法与民
3、法典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学习,加深对民法典精神实质的了解,提高了环境执法能力和质量,营造了良好法治化环境。四是开展“民法典进企业”学习宣传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密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向执法对象、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广泛宣传和普及民法典知识,通过现场发放环保知识宣传单、讲解等形式向企业人员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及环保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环保责任感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和治理意识。通过向企业讲述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综合运用环境行政处罚、刑事制裁和民事赔偿,也大大增强环境法律对于环境违法行为人的威慑力,从而有利于遏制环境违法。下一步,南昌市南昌生态环境局将按照制定的
4、工作方案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系列活动,邀请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冬京作民法典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百万网民学法律”民法典知识专场竞赛活动及江西干部网络学院开设的民法典专题学习,并利用局官方网站、昌南环保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民法典知识,努力实现民法典在全县生态环境系统学习宣传“全覆盖”,让民法典走进每一位职工、走进每一位群众和每一户企业身边。民法典内容解读宣传稿资料1、见义勇为免责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
5、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解读: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解读: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3、禁止高利放贷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6、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解读: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鼓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4、保护个人信息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
7、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解读: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草案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5、界定夫妻共同债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
8、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解读: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债务该怎么认定?是共债共签还是单方举债共同偿还?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现行司法解释的有效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否则不予认定。6、增加遗嘱形式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解读:打印遗嘱有法律效力吗?现实中,打印遗嘱十分常见,但却常常引发纠纷。对此,民法典草案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回应,对打印遗嘱的效力作出界定,明确了打印遗嘱必须具备的形式,填补了立法空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7、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解读: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作出这一规定,意味着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人,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偿责任。这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时为补偿人进一步追偿提供了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