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甲 型型 流流 感感概述概述l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l人群普遍易感l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l主要通过人群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流行概况流行概况l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该病l6月11日,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概况概况l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
2、N2和H3N1。猪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但多数暴发于秋季末期和冬季,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流行概况流行概况l美国曾于1976年在新泽西州迪克斯堡的士兵中出现猪流感爆发,引起200多例病例,其中至少4名士兵进展成肺炎,1人死亡。1988年,美国出现了猪流感人际间传播的迹象,接触过一例猪流感病例的医护人员中出现了轻微的流感样疾病,并在血清中检测出猪流感抗体。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期间,美国共报道了12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但均未出现死亡。流行概况流行概况l自2009年4月23日起,全球多个国家报道了实验室确诊的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病例,此次感染的亚型是新变异的H1N1亚型毒株。其中
3、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和西班牙 等均有死亡病例。l目前全球有感染甲型流感62万多人。死亡几百人。病原学(病原学(理化性质)理化性质)l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N2和H3N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传染源l人是传染源之一。l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发病1周内传染性最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传播途径l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l密切接触:可通过唾液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等;l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易感人群l人群
4、普遍易感。l成人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l病原感染后抗体有一定保护力。流行特征流行特征l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秋冬月份。l分布广泛,无严格地区性。l常呈散在发生后暴发流行,流行期间,易发生集体感染。l传播快,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广,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A/H1N1特点特点l传染性:爆发、流行l较低的重症率和病死率l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A/H1N1感染 呼吸道病毒侵袭 神经源性反应 脑脊髓炎死亡或后遗症康复图示图示肺、心损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潜伏期:一般13,无明显前驱症状。l主要表现l急性起病,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躯体疼痛、头痛、畏寒和疲劳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甚至引起严
5、重疾病(肺炎和呼吸衰竭)和死亡。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重症病例重症病例l病情进展迅速l心肺部症状l神经系统症状重症病死率:0.1%l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病例重症病例(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神经源神经源 性肺性肺水肿水肿)l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l持续高热l头痛、呕吐l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l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l严重脑干脑炎l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重症病例重症病例(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神经源神经源 性肺性肺水肿)水肿)l早期表现(非特异性)l心率增快l血压升高l呼吸急促l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
6、模糊l晚期表现(可诊断)l呼吸困难、发绀l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l严重低氧血症l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重症病例重症病例(循环系统)(循环系统)l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l指(趾)发绀;出冷汗。l心率增快或减慢。l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l血压升高或下降。重症病例主要死因重症病例主要死因l神经系统表现:PICU抢救病例全部累及(以脑炎和脑脊髓膜炎为主)l呼吸循环系统:全部累及。l主要死因为:肺水肿、出血;顽固性休克;脑疝。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l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l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l脑脊
7、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l病原学检查咽、气道分泌物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l血清学检查l急性期血清中和抗体升高。物理学检查物理学检查l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l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l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l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诊断诊断l临床诊断病例l在流行季节发病。l普通病例:发热、咳嗽、咽痛、躯体疼痛、头痛、畏寒和疲
8、劳等。l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l极少数重症病例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诊断l确定诊断病例l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l流感病毒A(H1N1)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l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流感病毒A(H1N1)中和抗体升高。l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诊断诊断l重症病例l重症肺炎:初期咳嗽症状,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
9、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l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早期识别l具有以下特征,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l持续高热不退。l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l呼吸、心率增快。l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l高血压或低血压。l肺部体征加重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l心肌酶增高。l原有病情加重。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l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l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
10、报告。l普通病例可在发热门诊治疗,并告知患儿家长在病情变化时随诊。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l普通轻症病例可在发热门诊治疗,居家隔离并告知患儿家长在病情变化时随诊。l持续发热、精神差、咳嗽加剧等,考虑住院。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l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l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l呼吸浅促、困难。l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l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治疗治疗l按临床表现分阶段治疗l轻症按普通流感治疗,口服抗病毒药物,多饮
11、水,居家观察。l住院病例:达菲(奥司他韦)是目前有效的药物,在36小时内应用。达菲(奥司他韦)和扎那米伟可用于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性服药,应在医生和专家指导下进行。重症病重症病例例诊治的关键点诊治的关键点l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l高水平的救治手段治疗治疗l重点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3天以内。l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咳嗽,呕吐,呼吸困难等。l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护理。l对症治疗:发热、咳嗽等给予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对症治疗。l可试用抗病毒治疗。l有细菌感染之证据可使用抗菌素。治疗治疗(重症病例)(重症病例
12、l严密监测,动态观察,注意严重并发症!l生命指征l瞳孔、浅反射lCSFl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l有条件CVP、ABP监测l白细胞计数l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l胸片/MRI治疗治疗(心肺衰竭)(心肺衰竭)l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需在PICU救治。l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l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l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30cmH2O,PEEP 48 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l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
13、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治疗治疗(心肺衰竭)(心肺衰竭)l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l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l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l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l继发肺脏等部位细菌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治疗(恢复期)(恢复期)l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l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l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结小结l为做好人感染甲型流感A(H1N1)病毒疫情(以下简称“甲型流感”)防控工
14、作,提高人感染甲型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l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甲型甲型流感流感A(H1N1)的报告的报告l发现甲型流感A(H1N1)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l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时,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l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实验室检测结果”栏内选择相应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在“重症患者”一栏选择“是、否”为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