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材料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doc

    • 资源ID:124120       资源大小:17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材料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doc

    1、word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3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二、实验原理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与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是 1式中,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的数量级是10-30Cm。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极

    2、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假如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中,如此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以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来衡量。P与永久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 2式中,k为波兹曼常数;NA为阿弗加德罗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为分子的永久偶极矩。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诱导来衡量。显然,P诱导可分为两项,即电子极化度Pe和原子极化度Pa,因此 P诱导

    3、 Pe + Pa 3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如此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HZ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P = P+ Pe +Pa 4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107HZ一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的极化度为 P+ Pe +Pa。假如把频率提高到红外X围,分子已经来不与转向,此时测得的极化度只有Pe和Pa的贡献了。所以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P中减去红外线频率X围测得的极化,就等于P,在实验上,假如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X围,如此原子极化也可以忽略,如此在可见光X围:P =P -( Pe +Pa) P - Pe 5 2.2

    4、 摩尔极化度的计算摩尔极化度P与介电常数 之间的关系式。 6式中,M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为该物质的密度;是介电常数。但式6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大低的气相体系,对某种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因此后来就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根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可以看作是式6中的P。在稀溶液中,假如不考虑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剂化现象,溶剂和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等物理量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可加性。因此,式6可以写成: 7式中,下标1表示溶剂;下标2表示溶质;x1表示溶剂

    5、的摩尔分数;x2表示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溶剂的摩尔极化度;表示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对于稀溶液,可以假设溶液中溶剂的性质与纯溶剂一样,如此 8 9Hedestrand 首先推导出经验公式,指出在稀溶液中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可以表示为 1011因此12做1,2-x2图,根据式7由直线测得斜率a,截距1;作1,2 -x2图,并根据式11由直线测得斜率b,截距1,代入式12得e电子极化度可以使用摩尔折光度R代替,即13根据测量的溶液折射率n1,2作图n-x2,由斜率求出c,就可以按照式13计算出Pe 。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计算而得的。如果在电容器的两个板间充以某种电解质,电容器的电容量就会增大。如果维

    6、持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那么充电解质的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就会减少。设C0为极板间处于真空时的电容量,C为充以电解质时的电容量,如此C与C0的比值称为该电解质的介电常数: = 14法拉第在1837年就解释了这一现象,认为这是由于电解质在电场中极化而引起的。极化作用形成一个反向电场,因而抵消了一局部外加电场。测定电容的方法一般有电桥法、拍频法和谐振法,后两者为测定介电常数所常用,抗干扰性能好,精度高,但仪器价格昂贵。本实验中采用电桥法。实际所测得的电容C样品包括了样品的电容C样品和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x两局部,即 C样品 = C样品 + Cx15对于给定的电容池,必须先测出其分布电容 Cx。可以先测出

    7、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记为C空 ,再用一种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测得其电容C标 。 C空 = C空 + Cx C标 = C标 + Cx又因为标 = 可得 Cx = C空 16 C0 = 17计算出 Cx 、C0 之后,根据式6和式15可得样品的介电常数:溶 = 18 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出 、之后,根据式2可得:19三、仪器与试剂电容测量仪器、25mL容量瓶、移液管、电子天平、阿贝折射计、滴管、烧杯、洗耳球、枯燥器等正丁醇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丙酮分析纯四、实验步骤4.2 溶液配制将4个枯燥的容量瓶编号,称量并记录空瓶重量。在空瓶内分别参加0.5mL、1.0mL、1.5mL和2.0mL的正丁醇再称

    8、重。然后加环己烷至刻度线,称重。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溶质、溶剂的挥发以与吸收极性较大的水汽。为此,溶液配好以后应迅速盖上瓶塞,并置于枯燥器中。实验数据见表1.用阿贝折射仪测定环己烷与配制溶液的折射率,注意测定时各样品需加样两次,读取数据,计算时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见表2.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其介电常数的温度公式为:环 = 2.023-0.0016(t-20) 20式中,t为温度,。打开电容测量仪,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空气的电容值。分别测量纯环己烷和配制的4个样品溶液的电容,记录测量的数据。每个样品测量两次,计算时取平均值。测量一个样品后,需用滤纸把残留样品吸干,用吹风机吹干样品池后才能继续测

    9、量。注意,用吹风机吹样品池的时候不能用热风,以防样品池温度放生改变带来误差。实验数据见表4.五、数据记录与处理2项目空瓶(g)空瓶+乙酸乙酯(g)空瓶+乙酸乙酯+环己烷(g)溶液中乙酸乙酯质量(g)溶液中乙酸乙酯尔数(mol)溶液中环己烷质量(g)溶液中环己烷摩尔数(mol)乙酸乙酯摩尔分数x2溶液质量(g)溶液密度(g/mL)项目环己烷n1n2n平均1,2和溶液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表3. n1,2-x2数据记录表样品参加量n1,2x2环己烷LLL由工作曲线可知,斜率c为-0.0672。5.4电容的测定数据记录以与相关常数值、电容值的计算测得空气电容C空项目环己烷C1 (PF)C2 (PF)

    10、C平均(PF)根据环己烷的介电常数温度公式20,求得环己烷的介电常数为标 = 2.023-0.0016(t-20)=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其电容值为C标由式16求得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x = C空 由式17求得极板处于真空时的电容C0 = 根据式18溶 = ,求得各浓度乙酸乙酯样品的介电常数样品参加量摩尔分数x2介电常数根据表5,绘出介电常数工作曲线与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由工作曲线可得,斜率a=3.0565,截距1=2.0304.1,2与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表6. 溶液密度1,2与摩尔分数x2的数据记录表样品参加量密度(g/mL)x2根据工作曲线,可得直线斜率b=0.1176,截距

    11、1=0.7671.的计算根据式12,得乙酸乙酯的摩尔极化度为e的计算根据式13,得电子极化度的计算根据式19,的乙酸乙酯的偶极矩为六、分析与讨论稀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涉与的参数很多,每一个参数的测定都必然会带入误差。假如果要保证实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如此每一步都必须按照实验章程,防止操作失误,把系统误差降至最低。实验的第一步是溶液的配制,与常规的溶液配制不同,本次实验中,溶液的配制与溶液的称重是同时进展的。使用吸量管吸取一定量的乙酸乙酯要保证读数准确,于容量瓶中定容时必须保证刻线与凹液面相切。容量瓶要提前贴好标签,乙酸乙酯是挥发性的液体,往容量瓶中加液后,要立刻盖上容量瓶盖。定容后,无

    12、需摇匀,否如此后使乙酸乙酯挥发速度加快。挥发强度大的时候可观察到分析天平示数一直下降,称量时要关好分析天平的玻璃门以降低空气流速。所有仪器都必须枯燥,不能接触水,洗后要烘干后才可以使用,水是极性分子,会影响到乙酸乙酯偶极矩的测定。实验的第二步是折射率的测定,这一步涉与阿贝折射计的使用。一般来说,往样品台滴加23滴溶液,根本上可以满足测量需要,但是考虑到测量的是挥发性样品,将溶液的滴加数量增加至5滴,滴加后要迅速关上样品台。读数时,要注意小数位的估读,对于同一样品前后两次测量的误差大于0.0003的情况,就应该进展第三次测量。本次折射率的测量,至少要测量15次,加上超过误差X围需要重新测量的情况

    13、几乎要测量25次,到后期会感到明显的视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如果时间许可,最好让眼睛稍作休息后再继续试验。试验的第三步是介电常数的测定,这一步要借助于电容测量仪器,测量一个样品后,需要用滤纸将残留样品吸干,等样品池枯燥后在继续测量,否如此不同的样品互相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失实。另外要尽量保证溶液的组成不变,取完溶液后要立刻盖上容量品盖子,防止乙酸乙酯挥发。本次实验的操作过程不长,但数据处理方面较为繁琐复杂。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输入相关公式可自动生成相应的结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工作曲线图。查阅相关文献,关于本实验的改良方法包括电容测量仪器的改造,以与数据处理方法上应用Matlab,SPSS等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以简化数据处理过程,但对软件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或者应用Guggenheim-Smith提出的简化和改良方法,用质量分数对折射率和介电常数作图,可以省去测量溶液密度的步骤。七、参考文献1何广平,南俊民等.物理化学实验M.:化学工业,2008,134-139.2 史振民,X竹莲等.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分析与其改良J. 某某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6,151:83-87.3 X力. 影响偶极矩测定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法J. 希望月报,20079 / 9


    注意事项

    本文(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材料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doc)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