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窄轨车辆掉道复轨培 训 教 材济宁二号煤矿技术科2011年 3 月第一部分 窄轨车辆掉道分析及预防窄轨车辆定义: 煤矿窄轨铁路按轨距可分为 1)600mm、2) 762mm、 3)900mm 三种,我矿使用运输轨道轨距为 900mm, 窄轨运输主要包括运输车辆、轨道及牵引车辆。一、道床路基 窄轨车辆掉道与道床的质量、轨枕的选用与维护有密切关 系,道床质量差不能缓解因机车作用而造成轨道横向或纵向的 移动,道床下沉或底鼓不均匀是造成轨面前后高低的主要原因;道床的质量要求: 1)坚韧富有弹性, 2)具有良好的排水 性能,吸水性好, 3)耐冻性强,不宜风化,道渣颗粒间要有较 大的摩擦力, 4)不宜
2、被磨碎、捣碎和被水冲走, 5)道床的厚 度不小于100mm,地板突起段不小于 50mm, 6)道床的宽度不 小于轨枕外头150mm。7)道床边的坡比为1 : 1.5。二、轨道铺设:(一)轨枕轨枕质量差、间距大、断裂掉板等都不能有效控制轨道轨 距,轨距过大过小都可能造成机车掉道。铺设轨枕应按以下要 求铺设及选择材料:1. 轨枕按其制造的材料可分为1)木轨枕, 2)钢筋混凝土轨枕, 3)钢枕。2. 木枕优点, 1 )弹性好,重量轻运输、使用方便, 2)有较 好的绝缘性, 3)木枕与道渣之间有较大的摩擦系数,能保证轨 道的稳定,缺点是: 1)不容易保持轨距,增加维修量,易腐朽 磨损和出项裂缝,使用时
3、间短。3. 钢筋水泥枕的优点: 1)能抱证尺寸一致,硬度一致,是 轨道的弹性均匀,翁定性高, 2)便于保持轨距, 3)使用时间 长,维修量小。缺点: 1)弹性差,脆性大,使用应加脚垫, 2. 电绝缘性差, 3)扣件连接困难, 4)重量大,不宜搬运。4. 木枕铺设的八大原则: 1 年轮向下,有圆角者应使宽面向 下,2)为保持弹性一致,应使尺寸、强度、弹性及耐久性相同 的枕木铺设在一起, 3)钢轨接头、轨撑及防爬器等地点的枕木 应选择尺寸、 质量弹性好的枕木, 4)枕木表面如有弯曲应削平, 5)轨枕中心线应于轨道心线一致,不一致时应采用一头齐,在 曲线上枕木应铺成向心线, 6)铺设应预钻钻孔,钻孔
4、应小于道 钉杆规格 2mm, 7)起钉时应用钉垫,切勿损坏枕木,起出后 的钉孔应用木塞塞紧, 8)不宜抽换的地点应应用质优枕木。5. 轨枕参数确定: 轨枕参数是根据轨距和轨型确定的, 长度 一般为轨距的 1.52 倍,宽度一般为轨底宽度的 1.52 倍,高度 为宽度的 0.80.9 倍。6. 轨枕间距的确定: 轨枕间距分为正常间距, 接头间距和过 渡间距。确定轨枕间距,首先根据线路运输量确定轨枕消耗量, 然后反算轨枕间距,最后通过调整过渡间距,以适应钢轨的长 度,但过渡间距不得大于正常间距。(二)钢轨与铺设钢轨的选型应根据轨道运输量的大小、机车运行的速度及 载重选用不同型号的钢轨, 不相匹配的
5、线路造成轨道加速变形; 轨道铺设质量差,轨距、水平、中心线误差大,曲线铺设不符 要求等都是机车掉道的主要原因。1. 轨型 :目前我矿使用的轨型主要有24kg/m 、 30kg/m、38kg/m 三种型号。钢轨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2. 轨道铺设 :轨道铺设后应保证直线直顺,曲线圆滑,轨面具有一定的坡度, 轨底坡度 1/40 为宜;轨面高度磨损降低 3mm。3. 轨距:是两股钢轨头部内侧的垂直距离, 井下要求正常轨道接头轨缝不超过5mm,道岔尖轨根部轨缝不超过 8mm。4. 间隙:为了使车轮沿两钢轨滚动时不致被卡住,减少车 轮与钢轨间的摩擦,在轮缘与钢轨间应有一定的间隙(游间) ,
6、900轨距的正常游间14mm,最小10mm,最大33nn。5. 铺设定位: 1 )轨距 :900mm 轨距的轨道直线段轨距控 制在 52, 曲线段加宽后轨距不超 52mm, 2)水平: 直线段 两股轨道的水平控制在 5mm 以内。 曲线段加宽后轨距不超 52mm, 3)轨枕、道钉固定有力, 扣件齐全完好, 轨枕质量完好。防范措施:1轨道直线段铺设轨距控制在 900905mm,曲 线段控制在 910915mm, 2.轨道用轨型与轨枕、道钉及运输车 辆相匹配, 3.轨道质量要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6. 阴阳:轨道阴阳易引起运输车辆重心偏移,两股轨道承载力不一致,载荷重心不垂直与轨道,在横向力的作用下
7、易造成 车辆掉道。预防措施:提高工程质量一是加强验收,二是要动态维护, 保证道床平整 ;轨枕垫牢垫实,分布对称,承载均衡。7. 轨道接头:轨道接头不正确,高低、内外错超限,三角坑 的形成,也是造成车辆掉道的原因。预防措施:直线段应对接,曲线段应错接,接头均采用悬 接的方式,悬接对接的优点: 1)车辆通过时,两股轨道的冲击 作用同时发生, 因此冲击次数比错接少一半, 2)对接的情况下, 所发生作用是平衡的,而错接发生的冲击是时左时右,不平衡。 3).轨道接头高低差及内外错不超过 2mm ,3.轨道轨枕应垫实, 避免三角坑(就是在 2 米长的范围内,两股钢轨顶面的水平向 相反变化, 先左股比右股高
8、 后右股比左股高, 水平差超过 5mm 的为三角坑)和轨面前后高低(轨面纵向的不平顺,出现坑洼 或凸起现象为轨面前后高低)的出现。8. 曲线:曲线分为平曲线和竖曲线,曲线半径,施工质量、 平曲线外轨抬高轨距加宽的数量及通过车辆的状况密切相关, 一处不当就可能造成车辆掉道,因此,轨道曲线的施工更应严 格施工质量。(1).平曲线的施工: 1)平曲线半径的大小与车辆的轴距及通过车辆的速度有 关,运输车辆的轴距不大于1100mm,机车及串车运输的曲线半径在 9-25 米之间,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 7 米, 2).车辆在曲线 段运行时会产生一种向外的离心力,重心与承载面不垂直,使 曲线外轨承受较大压力,
9、外轨磨损加重,严重时,会造成车轮 脱轨掉道;为了平衡离心力,就要把外轨抬高,来抵消或减轻 离心力的影响;外轨抬高应根据曲线半径及列车的运行速度计 算得出,外轨超高不宜过高或过低,若内轨切压枕木说明过高, 若轨距外闯、外轨垂直磨耗过大并有压溃、外轨侧面磨耗则说 明抬高不够;外轨超高应顺坡,顺坡在曲线两端的直线段上进 行,顺坡率不应大于 1 %0,顺坡长度为抬高除以顺坡率。3)曲线轨距不宜偏小或过大,而应根据正常通过车辆的轴距,在 一定范围内规定一个加宽值,使大多数车辆能在静力自由内接 的情况下通过,对较大轴距的车辆以静力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曲线加宽是把曲线内轨向内侧方向移动,曲线加宽的递减应在
10、头尾以外的直线段进行,递减距离可以与超高递减距离相等, 递减率不应大于1 %0,曲线轨距加宽:半径在10-50米的加宽值 为 15-10mm, 3) .车辆车速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范围,4)加强曲线的措施有:增强轨枕和道床的宽度;安设轨距拉杆或轨撑; 在轨距小的曲线上可以铺设护轨。(2).竖曲线的施工: 竖曲线半径与车辆的长度、离地高度及牵引方式有关,轨 道竖曲线半径应充分考虑运送长材料及提升串车数量,然后根 据公式计算得出,竖曲线半径应为运输车辆轴距的 1213 倍, 一般竖曲线半径不小于 20 米为宜,特殊情况除外。9. 道岔:道岔是为了改变车辆的运行方向,道岔质量不良, 铺设质量差,通过车辆
11、的速度过快也是车辆掉道的直接原因, 道岔质量:1)尖轨完好、密贴间隙不大于 2mm,尖轨损 伤长度不超过100mm,自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差 不大于 2mm; 2) .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 8mm; 3) .辙岔前后 加宽后轨距偏差 +3, 0,水平偏差不大于 5mm, 4)尖轨开程 80-110mm;5) .心轨与护轨间间距 872mm ,偏差 +2;6)道 岔曲线圆滑,配件齐全牢固,灵敏有效,车辆经过道岔应低速 匀速通过, 7) .道岔心轨磨损不超限,游间、有害空间在有限 范围内, 8)无极绳运输线路用道岔曲连接轨容绳槽宽度适宜, 磨损不超限、无变形。三、运输车辆 运输车辆完好状况
12、车辆装载情况及封车是否符合规定要 求,也关系到车辆良好的运行。1. 车辆轮对损坏,四个轮不在一个平面上,活轴、串轴,碰 头无缓冲能力,车辆变形,底盘开裂等;2. 装载车辆超宽、超重、超长、超高。重心偏移;3. 封车不牢固等,都能造成车辆在运行中掉道。预防措施:1. 加强定期维修保养与检查, 定期对轮对进行校核, 轴承固 定,保持碰头缓力一致,碰头不小于100mm,具有防冲击缓力。2. 对特殊车辆制定专门的运输措施确保运输安全。3. 严格材料车辆上、 下井及交接制度, 对封车不符合标准的 车辆严禁运输。四、车辆运行能否平稳运行还与机车牵引运输车辆的数量、速度、车辆 型号及车辆装载、封车状况关系
13、密切。预防措施:1. 同一牵引机车的串车数量严格按照规程要求, 不得超挂车 辆;力求牵引车辆型号、碰头高度一致,统一牵引连接高度。2机车大巷直线运行牵引速度不得超过4m/s,弯道及道岔不得大于2m/s,顶车不大于1.5m/s。3. 在运行过程中应匀速平稳运行, 经过弯道、 道岔及到达终 点前应提前减速, 防止忽快忽慢或紧急刹车造成车辆相撞掉道。4. 对于超宽、 超重、超长、超高及重心不稳的车辆应根据专 门措施进行专车运输。5. 弯道运输应避免里触外拐产生外力造成的掉道。6. 工作面顺槽运输, 绞车司机应熟悉线路情况, 掌握好运行 速度,避免坡度变化大反向运行冲击,采用刚性连接减少软性 连接引起
14、的反向冲击。7. 保证运行车辆与巷帮之间有足够的安全空间。第二部分窄轨车辆掉道复轨安全管理规定一、复轨一般管理规定第一条 逐级汇报制度现场出现掉道事故后,现场操作人员应根据掉道程度逐级 上报。(一)掉道达到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汇报矿调度室:1、平巷掉道:机车头四轮掉道;2、特殊运输车辆掉道:大型设备车、支架车、 “四超”车 辆、3、斜巷掉道:斜巷跑车、斜巷串车掉道、顺槽连续牵引车 掉道及所牵引矿车掉道超过 2 辆。4、副井罐笼内掉道。(二)达不到汇报矿调度室的任何掉道事故都必须向运搬 调度站汇报。各相关区队的汇报至本区队值班室。第二条 现场安全责任制 一般掉道复轨的安全工作有跟班班(组)长负责。
15、汇报 给矿调度室的掉道事故,区队必须指派专人负责现场复轨的安 全工作。第三条 现场检查制度 现场安全负责人, 必须必须周密检查掉到现场巷道及所 有设备、设施有无再次发生事故的隐患,特别是检查掉道车辆 稳定性是否可靠。第四条 复轨方案的制定 要经过周密检查后,现场安全负责人应根据掉道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轨实施方案。必要时要征得上一级行政负责 人的意见。第五条 安全措施的落实 现场安全负责人对复轨有关的每一个细节、 步骤都必须 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稳车、牵拉、抬垫;防歪、 防滑、防窜、防崩等方面。第六条 稳车作业制度 必须实行“先稳车、后处理”的作业制度。稳车固定的 方法按平巷掉道和
16、斜巷掉道两种类型实施。第七条 复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严禁用电机车、绞车等机动设备牵引复轨(用复轨器除 外)。2、现场安全负责人在处理掉道事故前,必须不止好现场操 作人员的安全退路,并做好安全防护。3、进行复轨前,现场安全负责人必须检查巷道支护情况, 支护不牢或有片帮危险时, 必须先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复轨作业。4、两个或两个以上车辆掉道时,必须逐个进行复轨,严禁 同时平行进行复轨。5、超高、超长、超宽、超重的车辆或重心高、重心偏或有 倾倒危险的车辆复轨时,必须首先采取可靠的防止歪斜措施后 方可复轨。6、采用复轨器复轨时,复轨器要垂直放置,底部必须用木 料垫实、垫平、垫牢。7、采用人力杠杆复轨
17、时,杠杆必须牢固定位,严防杠杆转 动或滑脱;一次撬抬高度不得超过 150mm撬起车轮垫木料时, 垫料人不得将头或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两车之间及没有采取防 歪措施的车辆一侧。8、矿井运输车辆掉道确需起吊复轨时,必须根据巷道支护 形式及支护强度,制定特殊复轨安全措施经上一级领导批准后 方可实施。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各种巷道起吊生根的方法和支 护要求。必须设专人观察顶板。使用手拉葫芦起吊时,起吊重 量不得大于手拉葫芦的额定重量。人员必须站在有安全退路的 地方操作手拉葫芦。9、架棚巷道采用棚梁作生根点时,必须对棚进行加固,且 不得斜拉棚梁。锚喷或锚索支护的巷道,不得用锚杆或锚索作 生根点。特殊地点确需起吊
18、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经分管副 总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得用矿车销子上的把手环作起吊点。10、特殊运输(包括:支架、大型设备以及“四超”车辆) 的呆板器技术措施中必须制定掉道复轨的具体规定。二、平巷车辆掉道复轨规定第八条 平巷车辆掉道复轨应严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第九条 平巷运输车辆掉道后, 现场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在掉 道区域前后 40 米的地点设置警示标志和车档, 防止其它机车车 辆闯入复轨作业区域。第十条 平巷列车掉道复轨时, 必须把未掉道的车辆与掉道 车辆摘开并掩好。牵引机车掉道一般用千斤顶或液压复轨器复 轨。矿车掉道时,有条件的应采用复轨器进行复轨。没有千斤 顶或复轨器时,可采用垫拉或撬抬的方
19、法复轨。第十一条 机车掉道时,必须使用硬质木料或木楔将一头掩 牢。用工具将掉道的一头逐渐抬高,用木料随抬随垫,待车轮 轮缘高出轨面后,拨正机车使车轮踏面与轨顶重合,随后撤除 千斤顶(液压复轨器)或抽出垫木放下车体。第十二条 ( 矿车材料车 ) 掉道,使用复轨器拉车上道时, 复轨 器必须安放后方可连车,人员离开掉道车辆后方可向机车司机 发出开车信号。司机开车必须精力集中,慢起稳拉。采用垫拉 上道时同上。第十三条 ( 矿车材料车 ) 掉道,必须单个复轨, 采用垫拉复轨 时,使用硬质长木料牢固的填入掉道车轮下部,连好车,人员 离开掉道车辆后方可向机车司机发出开车信号。严禁作业人员 扶料随车而行。一次
20、高度不到位可以重复进行,待车轮轮缘高 出轨面后,拨正矿车上道。司机开车必须精力集中,慢起稳拉, 不得强拉硬拽。采用撬抬上道时,必须使用必须使用硬质木料或木楔将一头掩牢。用撬杠将掉道的一头撬起,用木料逐级垫起车轮,待车轮轮缘高出轨面后,拨正车轮使踏面与轨顶重合, 然后撤除垫木放下车体。第十四条 采用撬抬方式上道时, 支撑物必须放置可靠, 起撬点必须牢靠,按压撬杠时,人员不得满把抓杠,必须躲开双脚。 金属撬杠不得碰触架空线。第十五条 特殊运输车辆掉道复轨, 必须首先检查车辆装载重心及封车固定情况,必须采取防止装载物品滑脱或车辆歪斜的 措施。第十六条 双轨线路出现掉道时,必须两股线路同时禁止通 行。
21、特殊情况确需通行时,必须在满足安全间隙的前提下,停 止复轨作业方可允许另一线路车辆通过。三、斜巷车辆掉道复轨规定第十七条 斜巷车辆掉道复轨必须严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第十八条 斜巷串车车辆掉道时, 斜巷各车场信号把钩工应立 即关闭斜巷各车场的阻车器和挡车器。各车场入口处都必须设 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斜巷。第十九条 斜巷串车车辆掉道后, 必须先由上把钩工下行进行检查,并首先用道木在掉道串车车辆下方设木马掩档后,方可 让下把钩工上行参加复轨工作。第二十条 绞车司机在掉道矿车没有得到稳车处理前, 不得松开绞车制动闸,不得离开司机岗位。复轨过程中必须刹紧制动闸。第二十一条 斜巷串车车辆掉道
22、复轨前,上中下各车场入口 处,都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斜巷。第二十二条 斜巷串车车辆掉道复轨前,必须对串车所有车 辆实施可靠的稳车固定,然后才能将掉道车辆和没掉道车辆摘 开进行上道。稳车的方法视车辆掉道的情况而定。第二十三条 斜巷稳车的材料应选择不小于015.5m m的钢丝绳及相匹配的绳卡或拉力不小于 40t 的刮板链及相匹配的连接 卡。第二十四条 斜巷稳车的方法:1、用钢丝绳套或刮板链锁好未掉道的车辆。最下方的车辆 掉道先锁上方的车辆;最上方的车辆掉道,先锁牢下方的车辆; 中间的车辆掉道,应锁牢上、下方的所有车辆。2、锁定的方法应采用饶轨道底下和矿车轮轴进行固定。钢 丝绳缠
23、绕不得少于两圈,绳卡不得少于两付。3、四个车轮掉道时,一端复轨后,要重新固定另一端方可 上另一头。多个矿车掉道必须逐个固定。第二十五条 斜巷复轨时,不得摘掉钩头、连接器、保险绳; 提升钢丝绳严禁有余绳。第二十六条 斜巷复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穿越轨道时, 必须从车辆的上方通过。严禁从矿车的下方穿越。四、顺槽车辆掉道复轨规定第二十七条 顺槽车辆掉道复轨必须严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 和平、斜巷车辆掉道复轨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八条 连续牵引车及所牵引的车辆掉道复轨,必须先 反向点动牵引绞车,使牵引钢丝绳缓解张力后方可复轨。第二十九条 顺槽斜巷段下行车辆掉道,必须反向点动牵引 绞车,使其上部的牵引钢丝绳拉紧
24、不得有余绳。第三十条 确需使用连续牵引车牵引复轨时, 必须有可靠的通 讯信号。司机开车必须点动。严禁强拉硬拽。五、副井罐笼内及上、下井口车辆掉道复轨规定第三十一条 副井罐笼内及上、下井口车辆掉道复轨必须严 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第三十二条 罐笼内复轨时,提升绞车司机必须谨慎操作, 防止滑罐伤人。信号把钩工要精力集中,必须启用停罐闭锁装 置。第三十三条 在竟口安全门以里范围复轨时,工作人员必须 栓系安全带。所有工具必须用绳索系好,防止坠入井筒。第三十四条 副井罐笼内及上、下井口复轨时,各水平车场 必须设专人看守。关闭阻车器,抬起摇台,关闭安全门。第三十五条 副井上下井口掉道复轨时,严禁从罐笼内往
25、外 投车。第三部分掉道复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人车掉道车内乘员撞伤事故1、经过:某矿大巷内架线电机车牵引平巷人车,途径车场道岔 时发生平巷人车车厢窜岔子 掉道 ,人车严重颠簸晃动, 车内乘员头部 撞击车厢,造成头部外伤。2、原因:(1)车速过快导致道岔上掉道,违反了操作规程中过道岔、 过弯道要减速的规定;(2)道岔质量不合格,岔芯磨损超限;(3)乘员没有抓牢车内抓手,坐姿不正确;(4)乘员在车内安全帽没戴好,人车晃动帽子脱落,导致头部 被撞击。(5)道岔铺设投入时间很短,岔心刚才质量不合格。二、人车掉道车内乘员手伸车外断指事故1、事故经过:某矿北大巷, 电机车司机张某拉平巷人行车从里往外行驶,
26、 当人 行车列车运行至大巷一车场里端逆向道岔时, 电机车头和第一节人行 车顺利通过道岔, 但第二节人行车窜岔子 掉道 ,使第一节人行车受到 第二节掉道车辆的侧拉力,向车场另一股轨道方向倾斜、晃动,与另 一股道上存放的装钻杆车的材料车相挫。 坐在第一节人行车上的乘员 A,本能的伸出右手扶人行车右侧,恰好中指透过人行车车窗圆孔伸 出车外,被人车和材料车的上沿挫断末节手指。2、事故原因:(1)司机过道岔车速较快,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道岔质量不合格,扳道器固定道钉两条不起作用,当列车 通过时不能起到稳固道尖的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3)该车场处,断面不是按照车场设计的,因此宽度不够,安 全间隙小
27、是事故的又一原因。(4)车场存放材料车掩车木放置位置不对,停车超过警冲标, 是事故的又一原因。(5)伤者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不当,手指伸出车外,是造成事 故的又一原因。三、电机车、电瓶车掉道相撞伤人事故1、事故经过某矿运搬工区架线电机车司机操作架线电机车去一采区车场 拉矸石车,在车场调车时,因操作不当使电机车 掉道,于是打电话联 系,让正在十一采区车场以里的掘进工区的 5T电瓶车开过来帮助上 道。架线电机车司机随后就在掉道的电机车前坐着上道的准备。掘进工区的司机开着5T电瓶车即将到达现场时,发现架线电机车司机正 在道上准备,连忙采区制动措施,但因制动不及时,将站在10T架线 电机车前的电机车司
28、机右小腿创伤。跟车工现场平面示意图2、原因分析( 1)电瓶车司机,观察不仔细,车速过快,制动不及时,是造 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电机车司机没有制定复轨措施就实施复轨作业,违反了公 司有关规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3)伤者电机车司机站位不当,站在来车的方向,是造成事故 的主要原因。四、掉道复轨重伤事故事故时间: 2001年 5月 3日 10时 00分 事故地点:济宁二号煤矿 1#翻煤架 1、事故经过:2001年 5月3日早班,运搬队运料班班长张广勤对安全、生产 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安排,其中 1#翻煤架梁学迁开绞车,徐龙合 和伤者李庆田负责信号把钩工作。 10 点左右,梁学迁拉载车翻矸
29、 由于启动速度太快,造成所拉载车在岔尾后 2 米掉道。李庆田、徐 龙合、梁学迁三人用杠杆拿道,下部垫一道木和方木,然后由梁学 迁插三寸管压矿车上道,最前面梁学迁、中间徐龙合,由于管子高, 最后面的李庆田双手举过肩部往下拉,杠杆滑脱,砸在李庆田的肩 上,造成李庆田锁骨骨裂。2、事故原因(1)梁学迁插杠杆时插入太少,造成杠杆滑脱,是事故发生的 主要原因。(2)绞车司机梁学迁启动绞车太快,造成矿车掉道是事故发生 的一个间接原因。(3)徐龙合互保意识差,未检查杠杆插入固定情况,是事故发 生的一个原因。(4)伤者李庆田自主保安意识差,拉杠杆未闪开杠杆可能滑落 方向,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5)1#翻煤
30、架由于翻淤泥矿车,造成工作地点淤泥太多,工作 环境差,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个愿因。五、连续牵引车掉道复轨运输事故事故时间: 1999年9月 25日13时 50分事故地点:某矿二采 3 上轨道上山1.事故经过:9月 25日早班,综采准备队外运 2300面撤下来的煤机部件。工 长刘某分工:自已在尾轮处发信号,王某开顺槽连续牵引车, 贾某姜 某、焦某三人负责摘挂车。在完成第一钩运输任务后,组织第二钩 运输,无极绳牵引车连好两个重车 (其中一平盘车装煤机截割部,一 花车装煤机电机 )。13:20 左右,当车由尾轮向外运行到 204 米处的 一长度约 16 米,坡度为 8度的斜坡段,牵引车接近下变坡点时前轮
31、 掉道。刘某发现前方车有异响且绳不再运转,判断是车掉道,随即 发停车信号。刘打停点停车后,和贾某、姜某、焦某一起到掉道车 处进行复道。刘某围绕车转一周察,发现牵引车左调头、四轮掉道, 看完掉道情况后让焦掩车,姜站在车盘上将 2 吨葫芦挂在与牵引车 前右肩锚杆上,固定好上部,贾某把葫芦吊钩挂到牵引车右前的封 车钩上,在牵引车前方开始拉葫芦,姜在牵引车前方附下身子观察 车轮上道情况,此时焦站在牵引车左侧中前处, 当掉道的牵引车前 轮刚离地的瞬间,后面两重车突然下滑, 碰撞牵引车,牵引车前窜 18 米,后部并向左帮摆动,将正在向前跑动躲闪的焦某挤在巷道左帮 上,造成死亡。2.事故原因:1、顺槽连续牵
32、引车运输车辆掉道后,在车辆受力状态下进行 复轨作业,未针对运输系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2、斜巷掉道复轨,未事先进行可靠锁车。3、复轨过程中,人员站位不正确,观察人员站在车辆运动趋势的范围内、站在车辆与巷道之间等不安全区域。4、复轨人员在车辆为稳车前,借助不安全车辆作业。5、多人作业,无专人观察、统一指挥,相互协调性差。3. 防范措施:1、顺槽连续牵引车双向运输系统, 车辆掉道双向受力失去平衡, 复轨作业前必须事先平衡两侧受力。2、车辆复轨作业前, 必须遵循先确认车辆状态, 进行可靠稳车、 斜巷锁车。3、现场作业人员, 操作必须选择合理站位, 严禁在物体运行趋 势范围内或安全间隙不能满足躲避要求的危险区域内作业。4、多人协调作业, 必须指派专人统一指挥、 协调,杜绝无序作 业。5、起吊生根必须打设专用锚杆,严禁使用支护锚杆生根起吊。6、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职工技术业务素质, 增强自 保、互保能力。事故现场示意图事故发生地点位胃图事故地点示意图说明:1 图中1H车为牵引车 2tt车为平孩车装 采煤机截割部,3#车为花车装采煤机电机2.图中实线车为事故发生后车辆位星变坡点起坡点死者位潼平巷约广*2 &第一起吊点(篦首用)1.85、第二起吊点c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