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院(系)名称:计算科学学院重点学科名称:应用数学重点学科类别:二级学科重点扶持一、基本概况1.本学科现有工作基础和水平1)学科建设现状本研究团队现有科研人员25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2人在读),硕士19人,“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4人。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他们已在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非线性泛函分析理论和应用、随机分析与概率统计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研究经验;在连续系统、离散系统、脉冲系统、算法设计与构造、微分方程理论、稳定性理论和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2006年以来
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社会)基金项目3项, 主持广州市科技计划、国家统计局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9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主持学校科研项目8项。2006年以来发表论文249篇,其中在国外学术期刊16篇、国际学术会议43篇、中文核心期刊78篇,其中11篇被SCI收录,47篇被EI收录。2006年以来主编或副主编 “十一五规划”教材5本,参编教材2本。目前我院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但学术研究条件不够完善,要搞好我院的数学科研与教学工作,需要大力扶持。2) 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主要研究方向: 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 稳定性理论直接
3、服务于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如信息技术、经济金融、航空航天、生物生态、自动控制、电力系统、动力系统等等。高精度算法的稳定性与软件实现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科技领域不断出现的数学与应用问题的主要方法,它正在改变由于计算上的障碍导致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长时间停滞不前的状况。 非线性泛函分析理论和应用 科技问题产生的模型通常是非线性问题,非线性系统理论是求解和近似求解统计问题、随机问题、网络问题、种群分布、生物遗传学、经济金融、管理工程等许多问题的必要工具。 随机分析与数理统计 随机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已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经济、管理、生物、医药、工程、金融、航空航天、电子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
4、计算机科学等重要领域。对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意义重大。特色: 研究空间广阔。有关理论研究的涉及面广,如稳定性理论涉及数学和科技应用的许多研究领域;非线性泛函分析理论涉及数学理论的许多分支;随机分析与概率统计涉及数学理论与应用的许多分支。 应用意义重大。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前沿,已有不少应用成果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智能控制、故障诊断、模式识别、安全管理、视觉检查、字符排序、信号分类、图像识别、联想记忆等等;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数理科学、自动化与控制
5、理论、生命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是当今非线性科学研究中一个最富成果而又生机勃勃的研究方向;随机分析与概率统计的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已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生物、医药、工业工程、财贸金融、航空航天、电子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及计算机科学等重要研究领域中,其研究空间十分广阔、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先进性。所有研究内容均紧扣当前科学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对来自当前科技领域产生的数学模型和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创新性。大幅拓宽研究领域,采用多个数学分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上实现创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实现理论成果与应用领域的创新。 综合效益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同时进行、协调
6、发展。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人才、设备,争取同时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当前本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应用数学学科是由科学技术的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科学实际上就是解决科学、技术、生产、社会问题的一种工具。例如稳定性理论,自1892年李雅普洛夫第一个给出稳定性的精确定义以来,由于它在自动控制、空间技术、大系统理论、生态系统、动力系统、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实际意义,使这种理论及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金融、管理以及其他科技领域研究的迫切需要,促使随机分析与数理统计得到深入的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和数值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工程计算甚至社会问题研究的一种基
7、本工具,这种需要促使计算数学的研究迅猛发展。目前,离散系统、连续系统的定性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随机分析和统计理论被应用于生产、经济和管理各个领域。它们都因受到科技的直接需要而高速发展。例如,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定性理论已经被许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正朝着时标(Time Scale)的方向,将离散系统和连续系统综合起来进行研究。事实上,这种系统更加符合实际。又如,随着工程CAD系统(矢量图形系统)在各传统行业的广泛应用,用户都积存了大量的矢量图形信息,如果能够从中加工、识别、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带来极大的收获。而相对于图像领域,矢量图形的识别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零散的研究,远未形成
8、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从神经网络角度入手,利用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功能进行研究,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3.本学科与国内或省内同类一流学科的差距优势:(1)关于时标神经网络的研究,将离散系统、连续系统、脉冲系统、时滞系统统一在同一个框架内进行研究,将数学理论与科技模型紧密结合。这方面的研究明显地处于国际上该研究领域的前列。(2)关于脉冲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促进、功能切换的研究已有较多研究成果。(3)非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优势。(4)刺绣针迹信息的自动识别与编辑软件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很少,主要产品来自日本。我们已获得初步的研究结果,开发了一个自动识别软件,
9、该研究在国内具有优势。(5)获得了B值混合随机元序列的均值收敛性,强大数定律以及正则和极大值矩的存在性条件;将双重抽样框方法推广到一般的多重抽样框情形,给出了估计公式。差距:(1)高精尖人才不足。(2)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突破。(3)科研经费少,不足以支持长期的研究。(4)需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跨院部的项目合作与科研攻关。4.本学科的国家和我省需求分析应用数学是数学的二级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农学、自动控制、信息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有密切联系。在其他学科的高端研究中,数学已成为有力的科研工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大量用到数学模型,需要进
10、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数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二、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形成老中青相结合、高精尖人才为主体的研究团队;建成稳定性理论与应用和概率统计的研究中心、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中心,建立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前沿的科研方向、创新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2011年开始与兄弟院系合作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完成校重点扶持学科的建设, 2012年建成校重点学科,2016年申报省重点扶持学科,力争2018年前建成省重点扶持学科,2020年与兄弟院系合作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发展思路(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博士、博士后。(2
11、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建立起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联系、交流与科研合作,使全院教师的科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与国际接轨。(3)活跃学术气氛、加强科学研究。按三级学科建立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非线性泛函分析理论和应用、随机分析与概率统计等研究组,实行学科负责人制。在各学科组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学科建设竞赛,激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4)加强年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明确各层次年青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对象,严格选拔制度,实行滚动竞争,对入选的各层次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研究经费上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
12、青年教师攻读更高级别学位、出国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特别是要加强稳定性及其应用学科年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5)加大硬件建设力度。逐年扩大资料室、加强软件工程实验室的管理,积极筹建统计学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设数学实验课实验室,扩大国内外资料的订购、更新和添置实验室设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增加学科组的学科建设经费。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1.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学术梯队情况研究方向名称姓 名出生年月最后学位或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目前指导研究生数目前在研经费总数(万元)备注 博士生硕士生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杨逢建54.11硕士教授005横向张超龙74.08硕士副教授0011
13、国家自然基金陈新明54.11硕士副教授吴东庆74.09硕士讲师杨建富72.02硕士讲师侯超钧79.02博士讲师王 前74.10硕士讲师邹静晔65.02硕士讲师非线性泛函分析理论和应用孙昭洪60.02学士教授贺铁山67.01硕士副教授曾艳姗78.09在读博士讲师严鸿鸣78.01硕士讲师胡小健73.06硕士讲师高川翔77.05硕士讲师梁凯豪82.04硕士助教随机分析与概率统计李 炜64.04博士副教授贺建风80.01博士讲师000.5国家统计局李亚兰64.11硕士副教授陈传勇76.07硕士讲师雷友发76.09在读博士讲师孙红英79.01硕士讲师杨志伟82.02硕士助教杨娇84.06硕士助教伍玉玲8
14、2.02硕士助教刘爽84.01硕士助教2.学术队伍建设围绕学科与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采取引进人才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搞好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科研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和研究基础,选拨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整合学科资源,凝炼研究方向,力争在理论研究中继续做深做强,找出新的数学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点;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严格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责任制,加大“千百十”工程教师培养力度;将全体教师按照研究方向相似
15、的原则分到既定的3个研究方向。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学历层次、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的,适应学校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按年度引进和培养人才计划建设阶段(年度)201020112012学术队伍建设新增学术带头人123新增学术骨干466新增教授副教授136新增博士1105新增硕士010在职硕士000在职博士或博士后0113.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强化素质教育,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素质高、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计算科学学院规划的要求,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
16、统计学专业,增加2个专业方向,“十二五”末达到毕业生超过500人,在校本科生超过800人。以后按照每年8个班的规模招生。开设好我校各专业研究生的数学课程,同时大力提高公共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力争2011年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4.科学研究规划力争在理论研究中继续做深做强,并鼓励青年教师挖掘新的研究热点,找出新的数学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点。促进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转换,转化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积极组织申报各种纵横向课题,力争在市级、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立项上有所突破;力争2010-2012年立项研究国家基金项目4项(主持1项,参加3项),省基金项目5项(主持2项,参加3项)、厅级项目主持8项(主持2项,参
17、加6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校级项目14项,科研经费约70万元。2010-1012年,争取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其中国外期刊、国际会议、中文核心期刊占60%)。编著教材或著作6本以上。到2012年,有50篇论文被SCI、EI收录。科学研究进度规划表建设阶段(年度)201020112012科研项目及经费数量项目数经费(万元)项目数经费(万元)项目数经费(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15112省部级项目201525厅局级项目402525企事业委托项目151515其他科研项目424263论文数量论文总数90100130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数468SCI、EI、ISTP收录282026
18、国际学术会议261212国内学术会议955科研成果数量鉴定项目001国内先进或首创项目101国际水平项目成果被采用成果转让效益: 万元效益: 万元效益: 万元论著数量专 著编 著132译 著5.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使我校应用数学学科各研究方向尽快与走上国际前沿,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多地派青年学术骨干参加关于应用数学、自动控制、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学术会议,宣读和交流论文。计划如下表所示:年度国际会议(人次)全国会议(人次)省内交流(人次)专家讲学(人次)2011863220128632合计161263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
19、设(1)实验室建设:拟建设统计学实验室1个,120座,适合4个班做实验使用。筹建数学实验课实验室2个,每个120座,适合4个班做实验使用。(2)实习基地建设:在已有7个实习基地基础上,再建设5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校级1个。7. 对省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在学校重点学科标准的要求下,通过未来几年的建设,本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将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应用数学是数学的二级学科,与我校经济学、管理学、化工、机械工程、自动控制、信息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等40多个专业有密切联系。例如:我院张超龙老师与化学化工学院阎杰副教授共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超声促
20、进固体催化剂催化油脂共轭反应及其机理研究的研究,张超龙老师负责模型建立和模拟;杨建富等老师参与校研究生处张文峰处长主持的省基金项目基于系统论的省部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的研究,负责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吴东庆老师参与何斌副院长主持的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农业科技人才时空分布评价预测中GIS技术的应用,负责模型设计和软件测试;贺建风老师主持了国家统计局项目中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研究,贺建风老师还参与由暨南大学统计系主持的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项目研究,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工作。目前我们研究的工作中,稳定性研究的模型主要来自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生物学、生态学、经济金融等领域,所获结论
21、在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经济金融、航空航天和数值计算等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意义。非线性分析得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探讨经济、金融、生物种群结构、疾病防治、病虫害控制、遗传等问题的规律。统计学的研究直接应用于社会实际,服务于社会,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这些研究成果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对省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起到带动作用。四、建设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意向1.本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依据2010-2012年校重点扶持学科建设经费每年 8万,合计24万元。2011年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应用统计学实验室,预算经费80万元。力争2010-2012年立项研究国家基金项目4项(主持1项,参加3项),省基金项目5
22、项(主持2项,参加3项)、厅级项目主持8项(主持2项,参加6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校级项目14项,科研经费约70万元。2.资金使用意向安排重点扶持学科建设经费主要支付科研项目费(预研费)、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论文版面费。加强科研学术骨干的培养特别是省级、校级的 “千百十”工程培养,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做学术报告,做到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校级科研项目立项,各项目负责人用于项目研究。计划如下表所示: 年度建设项目201020112012科研项目费(预研费)申报课题启动费2万元2.3万元2.5万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6万元(9人次)1.2万元(7人次)1.2万元(7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1万
23、元(6人次)1.1万元(6人次)1.1万元(6人次)论文版面费1.7万元(其中SCI 4篇,EI 10篇)1.8万元(其中SCI 5篇,EI 10篇)1.8万元(其中SCI 8篇,EI 10篇)聘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0.3万元(2次)0.3万元(2次)0.3万元(2次)学术骨干培养费省级、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费0.5万元0.5万元0.5万元仪器购买专用费0.5万元0.5万元0.5万元访问学者或合作科研0.2(1人)0.2(1人)0购买专业学术专著0.1万元(6本)0.1万元(8本)0.1万元(8本)五、预期建设成效分析获得一批创新性理论与应用成果,获得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利,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
24、的稳定的科研立项资助。建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统计学”本科专业,按照计算科学学院规划的要求,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 “十二五”末达到毕业生超过500人,在校本科生超过800人。以后按照每年8个班的规模招生。开设好我校各专业研究生的数学课程同时大力提高公共数学课程教学质量。2011年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应用统计学实验室,力争2011年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生培养模式。获得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成果为: 1. 研究团队建设:建设阶段(年度)201020112012研究团队建设新增学术带头人123新增学术骨干466新增教授副教授136新增博士
25、1105新增硕士010在职硕士000在职博士或博士后0112. 科研立项立项研究省级科研项目2项、厅级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2项、校级项目15项,科研经费约30万元。3. 发表论文2010-2012年发表论文不少于240篇,其中国际名刊不少于20篇,国外其他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不少于40篇,中文核心期刊不少于90篇。SCI收录不少于12篇,EI收录不少于40篇。4. 编著教材或专著: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6本,其中规划教材不少于4本。5. 专业建设新开设1个专业方向,积极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权。6. 实验室建设随着统计学专业的开办,立项建设统计学实验室,争取建设数学实验课实验室,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提高公共数学课程教学质量。7. 实习基地建设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使我院实习基地数量达到12个以上,其中2个以上为校级实习基地。并且对实习基地中规模较大的要充分挖潜,使每个基地每年能接纳2030人进行实习。使集中实习的学生比例达到85%以上。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软件工程)实习基地6个。2)统计学专业实习基地6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