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筠连县希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和考核制度.docx

    • 资源ID:124829       资源大小:17.7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筠连县希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和考核制度.docx

    1、筠连县希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管理和考核制度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 2015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市级培训的通知(宜教体办函2015194 号)文件要求,及宜宾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文件精神(宜教信办201526 号),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的通知、省市县等文件要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

    2、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二、目标任务本次计划培训根据县教育局分配任务,完成44个培训任务。三、组织与实施1.组织机构成立筠连县希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聂强(校长)副组长:严俊(副校长) 马永康(副校长)成 员:胡光荣(教导主任) 吴江(后勤主任) 黄岗(教导副主任) 杨晓华(学校工程提升坊主)陈波(教科室副主任) 朱松林(教科室副主任) 郑镭(少先队辅导员)下设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

    3、简称“工程办”),由杨晓华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波、朱松林、郑镭为成员,具体负责全县提升工程的计划起草、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等。2.培训分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杨晓华任学校提升工程总辅导员,负责指导教师相关培训工作;陈波负责数学科教师相关培训工作;朱松林负责语文科教师相关培训工作:郑镭负责常识科教师培训相关工作。3.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4.培训模式及学时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

    4、校本研修”。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不少于20学时;网络研修不少于30学时;校本研修不少于20学时。5.测评方式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及发展测评,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1)诊断测评:即训前测试。由教师利用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测,测试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各项指标。诊断测评旨在帮助教师了解自身不足,找准能力发展短板,确定培训目标,为有效选学提供依据。(

    5、2)培训测评:即训中测试。重在衡量教师的参训成效,包括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成效。培训测评由相关培训机构针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培训课程完成数量;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学习考勤和学习态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利用、课件开发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成效等。(3)发展测评:即训后测试,采取上机测试形式完成。发展测评通过测评系统,注重利用案例开展情境测评,评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教师在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后,由省工程办统一组织上机测试。上机测试60分及以上为合格。6.证书颁发与应用(1)证书颁发,(由相关单位颁发)教师培训测评合格,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

    6、力培训结业证书。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均合格,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证书)。(2)证书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结业证书作为教师培训学分登记依据,每1学时记1学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的必备条件,与教师考核直接挂钩,不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格次为不合格。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要强化培训意识,做到人员、时间、地点落实,做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2.落实专项经费。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3.完善监督机制。学校根据相关制度,做好考评机制与结果使用机制,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挂钩。4.营造应用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以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适时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浓郁的应用氛围。 2015年11月30日5


    注意事项

    本文(筠连县希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和考核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