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

    • 资源ID:126124       资源大小:66.9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

    1、医 料推荐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 (经谓膈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 经谓消中 ) ;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经谓肾消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医学心悟三消篇说: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 (肺热津伤证)主证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

    2、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则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 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操作 除尺泽、 曲池用泻法外, 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或每日一次, 留针 30 分钟,10 次一疗程。中消(胃热炽盛证)主证 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治则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处方 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 30 分钟, 10 次一疗程。下消(1)肾阴亏虚证主证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治则 补肾

    3、填精处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操作 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 分钟, 10 次一疗程。(2)阴阳两虚证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 温阳滋肾固摄处方 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操作 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 分钟, 10 次一疗程。1医 料推荐三、针灸治疗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期、中期病人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2)本病多有病根,难以速愈,针灸治疗疗程要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3 饮食控制是消渴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针灸同时,患者需结合饮食控制。(4) 消渴病由于肌肤焦枯,一但受损,易发痈疽。近代有些书中,提出消渴病人少用针灸治疗之说。临床实验可见,消渴并非不能针灸,而只要消毒严格,取穴少而精,灸疗不要出现灸疮,则可避免针灸引起痈疽发生。(5)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五志过极、忧思久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四、糖尿病中医养生保健日常四“忌”忌久坐:“久坐者伤肉”。忌久立:“久立者伤骨”。忌久视:“久视者伤血”。忌久卧:“久卧者伤气”。五、中老年糖尿病人中医养生保健饮食四“度”速度:要做到细嚼慢咽饱度:“要想身体好,顿顿七分饱”。温度:要温热适宜硬度:要软硬适宜2


    注意事项

    本文(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