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docx

    • 资源ID:130685       资源大小:21.0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docx

    1、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本文关键词:植物学,范例,论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本文简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天然植物药的相继研发成功,从天然植物中寻找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成了众多化学工作者从事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部分植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对于其中许多非传统药用植物品种,至今我们尚未知其内的基础物质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本文内容: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天然植物药的相继研发成功 ,从天然植物中寻找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成了众多化学工作 者从事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部分植物 作

    2、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人们的健康做 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对于其中许多非传统药用植物品种,至今 我们尚未知其内的基础物质成分,为了充分发掘这些宝贵的植物 资源,对它们的化学成分及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它们的 入药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发扬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显得非常有必 要和有意义。我们在这里为你提供一篇药用植物学论文,希望能 帮助到你论文的写作。题目: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摘要: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 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 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 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

    3、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 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 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 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 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 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 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 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关键词: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 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

    4、步的论述。法定药 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 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 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 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 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 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 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 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 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

    5、些 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现首先报道蕨类法定药 用植物基源考证的情况。1蕨类法定药用植物考证概况我国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27科88种,经考证,其中53种基源 鉴定清晰,标准所用名称正确规范,不同标准间使用相同的中文 名和拉丁学名,所用拉丁学名和中文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以下简称FOC)相同,如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Holub、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Spring、贯众Cyrtomium fortune J.Sm.等。而35种 植物基源在分类变化、种等级鉴定、中文名

    6、称或拉丁学名等方面 存在问题,其中由分类系统的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由于种等 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或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的拉丁学名混 淆的11种,另有中文名称的误用,把中文别名当做正名或把中文 植物名和药材名混淆的共19种。2分类系统的变化石松科垂穗石松Lycopodium cernuum L.收载于湖南药材1993 、四川药材2021等;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收载于湖南药材2021;而中国植物志收载垂穗石松 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石松科有灯笼草属和 垂穗石松属,秦仁昌(1978)分类

    7、系统和秦仁昌、吴兆洪(1991 )分类系统以前者命名,而中国植物志以后者命名 , 两者实 为同一属Palhinhaea Franco et Vasc.但FOC、Christenhusz线 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21)等系统又把垂穗石松属并入石松属 Lycopodium L.,故使该属的名称复杂化,其实,上述标准和植物 志收载的3个名称为同一种植物。灯笼草属中文名采用时间较早, 现中国植物志的垂穗石松属一名现使用普遍,故以采用该名 较好,另该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故名称采用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 etFranco为好,考虑到灯笼草一名在以往使 用时间较长,可将

    8、灯笼草作为别名。石松科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收载于广西瑶药2021一卷和贵州药材2021等;藤 子石松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ex Dixit 收载于广西药 材1996; 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casuarinoides Spring收载于四川药材1977Lycopodium L.为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Holub.ex Dixit为藤石松属,此在秦仁昌分类系 统、中国植物属志、中国植物志中均如此分 类,Christenhusz

    9、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21)等系统把藤石松 属并入石松属Lycopodium L,故出现了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一名,上述标准收载的3个名称实为同一种 植物。秦仁昌(1978),秦仁昌、吴兆洪(1991),中国植物 志和FOC分类系统均把藤石松属作为独立的一属,中药标准中亦 多采用Lycopodiastrum Holub. ex Dixit这一属名,另藤石松为 藤石松属的模式种,故认为名称应 采 用 藤 石 松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石 子藤石松为别名,藤子石松为不规范

    10、名称,不应采用。木贼科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收载于福建 药材2021和上海药材1994附录;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Boerner收载于部颁标准藏药1995附录。秦仁昌分类系 统和中国植物属志中木贼科有问荆属EquisetumL和木贼属 Hippochaete Milde两属,中国植物志把此二属合并为木贼属 Equisetum L一属,现代分类系统均按中国植物志的归属方式 处理,上述标准收载的两名称实为同一种,认为该种拉丁学名以 采用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好。另鸭跖草科 Co

    11、mmelinaceae有植物中文名亦为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应注意区别。阴地蕨科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 Thunb.)Sw.收载于药典1977等;阴地蕨Scepteridiumternatum (Thunb.)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21;薄叶阴地蕨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 exGrev.)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21; 而中国植物志收载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Wall. 阴地蕨科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和中国蕨类植物属志中,均有小 阴地蕨属Botrychiu

    12、m Sw假阴地蕨属Botrypus Michx和阴地蕨属 Scepteridium Lyon三属,195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阴地蕨科 仅有阴地蕨属一属,即上述3属的拉丁属名均归至阴地蕨属 Botrychium Sw.;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的现 代分类系统亦均将3属归至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一 属,且把 阴地蕨科并入瓶尔小草科。故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Scepteridiumternatum(Thunb.)Lyon.实为同一种, Botrychiumdaucifolium Wall.和Scepteridiu

    13、m daucifolium (Wall.ex Grev.)Lyon.亦为同一种。故认为该2种的名称应分 别采用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薄叶阴地蕨 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3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卷柏科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 Maxim.收载于中国药典2021年版和中国药典2021年版等;垫状卷 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var.pulvinata Alston收载于贵州药材1965.垫状卷柏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早在 18

    14、59年就已经确定,其间虽有研究认为其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变种,但因形态与卷柏区别明显,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目前已经没有争议,且中国药典等大部分标准收 载的拉丁学名均为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Grev.) Maxim.,中国植物志亦采用该拉丁学名,故应定论用此拉丁学 名。木贼科笔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subsp.debile (Roxb.ex Vauch.)Hauke收载于广西壮药2021二卷;节节草 Equisetum debile Roxb.收载于北京药材1998;

    15、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Roxb.收载于部颁标准成方九册1994附和福建药材2021.该 种中文名应为笔管草,节节草系误用 ,节节草为笔管草的原亚 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应予纠正。关于本分类群等级的处 理,目前尚有争议。中国植物志作者经过对国内各主要标本 馆所藏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有关 标本为很典型的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但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的有关标本则很难确定是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还是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故中国植

    16、物志赞成R. L. Hauke(1962)的观点,即对本分类群采用亚种的概念。考虑到本分类群等级的处理尚有争议,国内许多地方植物志如浙江植物志等仍采用种的概念,且中药材标准亦大多作为独立的种收载,故宜用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的表述为宜。海金沙科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2021、部标成方十册1995附录等;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 R. Br,收载于中国药典2021附录和中国药 典2021附录等; 狭叶海 金

    17、 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收载于福建药材2021和湖南药材2021;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Linn.)Sw收载于广西瑶药2021一卷等。对上述相关植物,中国植物志收载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和小叶海金沙Lygodiumscandens (Linn.)Sw.3种,其中Lygodium scandens(Linn.)Sw.和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实为同一种植物小叶海金沙,前者为正名,后者为异名;FO

    18、C把其拉丁正名和异名互换,变为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而把Lygodium scandens(Linn)Sw.作为小叶海金沙的异名。另FOC把 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并入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合为一种。据中国植物志载,狭叶海金沙与海金沙的区别为不育羽 片的末回小羽片掌状深裂,裂片长而狭,能育羽片有不育的长尾 头实际海金沙的形态变异很大,其植株下部明显具有狭叶海金沙 上述特征,故仅凭局部的标本,就定种狭叶海金沙,依据不足, 认为FOC把狭叶海金沙并入海金沙是合理的

    19、小叶海金沙与海金沙 有明显区别,其末回小羽片形小,通常为三角形钝头,叶为薄草 质,叶轴藤本状,粗健;小叶海金沙的2个种加词scandens和 microphyllum在不同的标准均有使用,考虑到后者为中国药典附 录收载,影响力较大,且FOC比中国植物志在国际上有更大的 影响力,故认为小叶海金沙以采用拉丁学名Lygodium microphyllum (Cav.) R. Br.更好。鳞始蕨科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Linn.)Max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21;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收载于药典1977等。乌蕨属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及中国

    20、植物志中均采用拉 丁名Stenoloma Fe,但据现代研究,该拉丁名不符合命名法,故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及张宪春系统等均将其属名纠正 为Odontosoria Fe.尽管Stenoloma Fe的命名不合法,但并不影响实际使用,据文献查阅结果,目前除个别蕨类植物分类文献外,其他罕见有使用Odontosoria chinensis这一学名者,而tenolomachusanum这一学名使用最广 ,收载的标准亦以使用这一学名居多,且也是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正名,故认为在中药材的基源中,乌蕨以使用 Stenoloma chusanum (Linn.) Ching这一学名为妥。蹄盖

    21、蕨 科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收载于广西药材1990;中国植物志中单叶双盖蕨的拉丁学名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 Hook.et Grev.)Tagawa,而把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作为异名收载。目前植物分类普遍的观点亦与中国植物志相同,且在实际研究应用时,亦多使用Diplazium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一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基源中亦应使用这一学名。凤尾蕨科剑叶凤尾蕨Pteriscretica L.收载于贵州药材2

    22、021,按中国植物志该拉丁学名的原植物为欧洲凤尾蕨,欧洲凤尾蕨分布于欧洲及非洲,我国不产;而剑叶凤尾蕨的拉丁学名为Pterisensi formis Burm.,该种生海拔300米的林下,产海南(崖县、南山岭),也产于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贵州不产,与欧洲凤尾蕨不同种。另有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凤尾蕨,形态与前者相似,曾有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者,故中国植物志凤尾蕨项下特列一误定的拉丁学名Pteriscretica auct. non L.凤尾蕨在我国分布广泛,贵州的印江、独山、桐梓、遵义、雷山、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毕节、大方、安龙、德江等地都有分布,故疑系把凤尾蕨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肾蕨科肾蕨

    23、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收载于广西壮药2021二卷。但FOC采用了Nephrolepis cordifolia (Linn.) C. Presl这一学名,而把该标准采用的拉丁学名作为异名处理。认为该标准采用的这一学名为分类着作如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所普遍采用,学术论文中亦多使用该学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中仍 应 使 用 肾 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这一学名。槲蕨科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收载 于药典1977、药典1985、药典1990等。中华槲蕨一名在中

    24、国植物志、FOC、.植物志等均未见,中国植物志收载秦岭 槲 蕨Drynaria sinica Diels, 其中有异名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FOC收载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故三者实为同一植物。考虑到该种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用秦岭槲蕨更切 合实际分布。中国药典等标准皆使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拉丁学名,故该种宜采用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名称,中华槲蕨可作为别名。槲蕨科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

    25、1977、2021和2021等。槲蕨的拉丁学名除上述标准收载的外,尚有Drynaria roosii Nakaike,且为中国植物志和FOC的正名,在分类学上以后者使用更多,但在中药学领域,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这一学名使用更为普遍,如中国药典和贵州、xxx、. 、.、.等省区的药材标准均使用这一学名,浙江植物志 等一些地方志亦使用这一学名,为了避免混乱,在法定药用植 物中仍应保留使用这一拉丁学名。石松科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和中华药典1930等。按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原植物为

    26、东北石松,而石松的拉丁名为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exMurrey.根据中国药典1977对该药材叶大小的描述 , 认 为 上 述 标 准 收 载 的 植 物 应 为 石 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ey.卷柏科毛枝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 Bak.收载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21.按毛枝卷柏的拉丁学名为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而Selaginella braunii Bak.为布朗卷柏的拉丁名,从该标准描述该药材茎分枝有毛等特征分析,该种应为毛枝 卷柏Selagin

    27、ella trichoclada Alston.讨论蕨类植物种类众多,总数达12021多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科属概念差别较大,尤其是属等级分类系统变化时,会导致种拉丁学名的改变,出现一种蕨类植物使用多个拉丁学名的情况。且某些属的蕨类植物形态相似,种鉴定或种等级分类群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了蕨类植物基源的混乱,尤其是中药专业者对植物分类的变化状况掌握不全,应用到中药材后更容易出现问题。现结合植物分类和中药材标准两方面内容,把中药材标准收载的88种蕨类植物的基源行了查考,基本厘清了这些蕨类植物标准收载和基源的变化状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相信会对来源于蕨类植物的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

    28、源起到一定的作用。参考文献1赵维良,马临科,郭增喜,等。中国法定药用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1-381.2ZHAO W L.Dissertation on the legal medicinal plants J.Chin J Mod Appl 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 34(9):1361-1364.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43.4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1993: 158.5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 2021: 353-403.6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2021: 91-250.7张宪春,张丽兵。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三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58-236.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注意事项

    本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