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组实验报告.doc

    • 资源ID:132549       资源大小:55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组实验报告.doc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 寄存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D触发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寄存器文件的逻辑组成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掌握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及仿真。(2)验证Quartus II所提供D触发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设计具有1个读端口、1个写端口的寄存器文件,并进行存取操作仿真/验证。三、实验原理及方案Quartus II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触发器模块,如D触发器、T触发器等。固定特性的触发器模块有不同的型号,参数化的触发器模块有lpm_ff、lpm_dff、lpm_tff等。D触发器常来构建寄存器。本次实验我们用Quartu

    2、s II中提供的8为D触发器模块,实现了一个88bits的寄存器组,因此,操作地址均为3位,数据均为8位。由于要求读写端口分离,因此,读操作的相关引脚有地址raddr2.0、数据输出q7.0,写操作的相关引脚有地址waddr2.0、数据输入data7.0、写使能wen。其中,省略读使能信号可以简化控制,即数据输出不受限制。寄存器文件通过写地址waddr2.0、写使能wen信号来实现触发器的写入控制,通过读地址raddr2.0信号来控制触发器的数据输出选择。其连接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寄存器文件的组成则由此,可在Quartus II中连接原理图:四、 实验结果仿真波形如下:五、 小结通过此次实验,

    3、我们学会了Quartus II的原理图的构造方法,以及仿真方法,并且使用lpm_dff作为三态门,控制数据的输入,并且在输出时,用lpm_mux选择每个寄存器的数据输出。最后,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新巩固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对寄存器加深了了解,相信我们会通过实验在计组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实验二 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算术逻辑部件(ALU)的功能及其逻辑组成。(3)加深对运算器工作原理的理解。二、实验内容(1)验证Quartus II所提供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设计具有加法、减法、逻辑与、逻辑非4种功能的ALU,并进行功能仿真/验

    4、证。三、实验原理及方法本实验所要求的ALU数据宽度为8位、具有4种算术及逻辑运算功能,其功能选择引脚记为SEL1SEL0。该ALU实现的具体功能如表1所示,其中,算术运算可以实现有符号数、无符号数的运算功能。表1 ALU功能表功能选择实现功能SEL1 SEL0操作助记符功能函数00加法ADDFAB01减法SUBFAB10逻辑与ANDFAB11逻辑非NOTFALU的加法、减法功能可由Quartus II提供的lpm_add_sub模块实现,逻辑与、逻辑非功能可由Quartus II提供的lpm_and、lpm_inv模块实现。Quartus II中,lpm_开头的模块均为参数化模块,使用时可以自

    5、定义其功能参数,如lpm_add_sub是一种参数化加/减法器,可以定义其实现功能、数据宽度、结果状态等。本实验所要求ALU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控制形成电路负责产生各功能模块的控制信号,本实验中与门、非门无需控制是特例;状态形成电路负责产生4个状态标志,分别是零标志ZF、进位/借位标志CF、溢出标志OF、结果符号标志SF。 ALU逻辑结构本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四、 实验结果仿真波形为:五、 小结这次通过此次实验,我们通过Quartus II构造了一个简单的ALU,我们了解到了ALU基本构造方式,深化了对ALU的了解,而且我们学到了数字电路的编码方式以及计算方式,巩固了之前所学,受益匪浅。实验三

    6、存储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取方法。(2)掌握存储器的扩展方法。(3)掌握存储器与总线的连接方法。二、实验内容(1)验证Quartus II所提供半导体存储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设计一个读/写端口分离的2568bit的存储器,地址空间中前一半只读、后一半可读可写,并进行存取操作仿真/验证。(3)将上述存储器连接到地址/数据复用的总线上,并进行存、取操作仿真/验证。三、实验原理及方案1、半导体存储器的操作Quartus II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器模块,如lpm_dq、lpm_dp、lpm_rom等,这些模块均均为同步存储器,可以自定义存储字长、存储字数。本实验

    7、中要求存储字长为8位即可。以8位字长、256个存储单元、读/写端口分离的存储器lpm_dq为例,其I/O引脚如图4所示。其中,data7.0、q7.0分别为数据输入、数据输出引脚,wren为写操作(写使能)信号、高电平有效,clock为同步操作的时钟信号。图4 lpm_dq引脚示例对lpm_dq的操作有读、写两种。写操作(wren=1)时,数据在clock上升沿时锁存并写入到存储单元中。读操作(wren=0)时,数据在clock上升沿后一段时间输出到引脚(功能仿真时延迟可忽略、实时仿真时延迟为1个时钟左右)。2、存储器与总线连接的设计与验证本实验中存储器lpm_dq连接的总线要求是地址/数据复

    8、用总线,即存储器的地址引脚、数据引脚连接到同一组总线上。而存储器lpm_dq是读/写端口分离的,即数据输入引脚、数据输出引脚是不同的引脚。因此,本实验中存储器lpm_dq的address7.0、data7.0、q7.0引脚同时连接到同一组总线bus7.0上。总线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同时只允许一个设备向总线发送信息,允许多个设备从总线接收信息。因此,本实验中,存储器lpm_dq的地址信号、数据输入信号、数据输出信号须分时与总线交互。存储器lpm_dq与地址/数据复用总线连接时,地址信号、数据输入信号的分时写入可通过增设地址锁存器实现,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分时传送可通过增设三态门实现;同样地,输入部

    9、件、存储器的分时传送可通过增设三态门实现。其连接电路原理如图5所示。图5 lpm_dq与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的连接存储器与地址/数据复用总线连接的原理图设计中,输入部件可用输入引脚实现,锁存器可采用lpm_latch模块、三态门可采用lpm_bustri模块。原理图如图所示:四、 实验结果仿真波形为:五、 小结此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数据/地址分时复用总线,这种分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次实验了解了大致关于CPU中的总线利用方式,开始了解CPU中的数据,地址传输交换方式,为我们以后学习计算机的内部的工作原理奠定了基础。实验四 CPU数据通路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CPU数据通路的

    10、逻辑组成。(2)了解指令功能的实现过程及其控制方法。二、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单总线结构的CPU数据通路,部件包括4种功能的8位ALU、48位的寄存器文件、2568位的RAM、8位计数器各一个。(2)给出相关部件控制信号,分别实现取数、加法、条件转移指令的功能。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本实验的数据通路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方案,其中,三态门(记为TSL)是依据总线操作特性(同时只有一个部件能发送数据)而设置的;锁存器是为解决部件的多个端口在单总线上数据接收冲突而设置的;REG_S为状态寄存器,存放关系运算所需的标志位(如ZF);其它部件与总线的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接口记为BUS_I、BUS_O,输入

    11、输出分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图6 数据通路的逻辑组成由于数据通路是单总线结构,而ALU为组合逻辑部件,因此,需增设锁存器Y,解决ALU 的两个入端间的输入冲突;需增设锁存器Z,解决ALU的入端-出端间的环路冲突。同理,需增设锁存器A,解决RAM的地址-数据引脚间的输入冲突。图6中,功能部件的控制信号名称已标出,辅助部件的控制信号名称未标出。其中,ALU的操作控制信号线(2根)为op2,REGs的写地址信号线(2根)、读地址信号线(2根)分别为WA2、RA2,REGs、RAM的写操作控制信号线分别为r_wr、m_wr,计数器的置数控制信号线、时钟信号线分别为ldn、cp。PC:REGs:ALU:RAM:本次实验构建了一个简单的CPU,使用了锁存器,三态门来实现对每个器件部分的输入输出控制,以此实现了对总线的分时复用,从而实现了简单的CPU功能。四、 实验结果五、 小结作为一个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不仅仅要对软件,代码,算法之类的有更深的了解,还要对计算机的构成,硬件,工作原理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此次实验,经过对一个简单CPU的构造,并且对其功能进行仿真,我们对CPU的工作原理更进一步,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注意事项

    本文(计组实验报告.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